APP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信息化的应用探究

2023-06-10周兢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信息技术

周兢

摘  要:信息技术给当今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重要变革。文章围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如何在有效教学目标的引领下,用信息技术渠道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辅助这一研究话题进行探索,研究认为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和各种网络教学工具构建成的关联性工具箱,能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提供坚实与多元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欣赏;交互式课件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图片、音频、视频合为一体的希沃交互式课件、希沃易课堂、希沃授课助手、link同屏、微课设计与视频录制、问卷星、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工具、倒计时工具、音视频工具等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运用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来自兴趣。信息技术能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色彩鲜明、直观、动态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将欣赏内容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年级学生欣赏《加伏特舞曲》时,教师将图谱做成视频动画,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课堂,跟着动画视频进行踏步拍手体验,从中掌握恒拍的概念,并能直观地感受音的高低。在欣赏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士兵进行曲》前,先播放国庆大阅兵视频,学生听着刚劲有力的音乐,看着动感整齐的画面,情不自禁地去模仿战士神气、自豪的精神面貌,踩起进行曲的节拍,能很快掌握进行曲的节奏。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浓缩课堂的时间和强化空间范围。

二、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快慢等,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节奏、曲调、和声、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教学有较强的理论性,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如果处理不当,教学将陷入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讲授和机械的技能训练中。音乐是审美的艺术,应当给人以美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视、听、唱的形式,向学生生动而立体地展示所学的知识。如在欣赏《彼得与狼》一课中,教师运用电脑音乐,将圆号、长笛、双簧管等乐器的音色加入音频伴奏中,制作出单独的圆号、长笛、双簧管音色的旋律,让学生能够直接地听辨乐器音色。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节序曲》,此曲是一首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对曲式结构做清晰的呈现:乐曲的引子和尾声用一串鞭炮标记,A乐段音乐用红色灯笼标记,B乐段音乐用黄色灯笼标记,a、b、c三个音乐主题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炮仗标记,这些记号在对应的音乐出现时会跳出来,最后清晰地呈现出乐曲的完整结构。在教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小兔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八分音符等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童话美术片,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轻松记忆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乐曲中具有特征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为乐曲的核心,是其结构发展的基本要素。主题音乐没有歌词,学生难以体会音乐形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轻松解决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作品、音乐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如在《口哨与小狗》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利用音频剪辑软件对“小狗”主题音乐和“小男孩”主题音乐进行剪辑,并通过录屏软件、格式工厂等软件制作出主题音乐的动画视频,通过PPT设置反复多次地播放,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主题音乐,演唱主题音乐,表现主题音乐,记忆主题音乐,对“小狗”和“小男孩”的形象有深刻的印象,给欣赏教学中主题音乐的学习带来极大便捷,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突破难点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教师可以采用动态图像演示,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如欣赏《新疆舞曲(第一号)》时,A主题中的音乐记号较多,有▼(顿记号)#(升调记号)等,学生不易掌握。在乐谱显示时,把它们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并不停闪现,提醒学生在演唱主题时注意这些记号的变换。乐曲中的后十六节奏、三连音等难点节奏,都可以用闪现、移动、颜色变换、放大显示等方法来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同屏技術”的运用在欣赏教学难点突破中更是值得推广应用。如二胡曲《赛马》的演奏技巧“跳弓”“拨弦”的讲解过程,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演奏示范,以及手部动作的具体细节。“同屏技术”通过手机连接投屏器,将实时拍摄的画面投到大屏幕上,“同屏技术”的运用能够放大演示画面,让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清晰地看到演奏的细节,技术的运用让教学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

五、信息技术解放教师的双手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优化了教学过程。多媒体具有灵活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储的声音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交互。方便的录播功能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种种弊端,教师能更加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人机对话方式,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教师与多媒体进行双向交流,还能让学生得到计算机的鼓励与帮助。例如在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演示图谱,又要指挥学生演奏,有时手忙脚乱还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如在使用“打溜子”乐器或身势动作演奏《八哥洗澡》片段教学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软件,选取图形文件(溜子锣、马锣、头钹、二钹等),竖式排列,先出现溜子锣图片及溜子锣声:“呆呆”,让学生听出并模仿出四分节奏,然后点击出示××的节奏,接着出现二钹图片及二钹声:“卜卜”,让学生听出并模仿出前八分休止后十六分节奏,然后点击出示0 xx的节奏……以此类推完成单个打击乐器节奏教学。当“打溜子”乐器的图片和声音集体出现时,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目不转睛地盯着软件,而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演奏,轻松驾驭练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容量大,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欢乐的山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土家族舞曲紧凑活泼的节奏特点及欢快的旋律情绪,启发他们创编各种节奏,并自编动作,设计了用一条彩色光柱随音乐图谱节奏移动的课件,这样既可以代替教师的演示,又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感知音乐节奏。当学生准确地拍出节奏就会得到计算机的赞扬,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编和拓展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物于声。”情有所系,心就有所动。在音乐欣赏课中,如果只有一架钢琴或电子琴,无论如何也不如一个乐团的音响效果好,怎样把一个乐团带入课堂?信息技术的介入轻而易举地就能让学生听到世界一流乐团演奏的音乐。比如《金蛇狂舞》是一首非常激动人心的民族器乐曲,乐曲的旋律激动、向上、热烈,表现了人民喜气洋洋、蓬勃向上的情绪。在钹、大镲、大鼓、小鼓的衬托下更加表现出一种热闹的气氛。在这种音乐情绪的熏陶下,学生欣赏与律动同步进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然地随音乐节奏动起来,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里乐器的种类是相对缺乏的,且使用起来相对复杂,如何在一堂课里面实现乐器的协同使用?希沃平板的“自乐班”App能让学生自主选择乐曲中出现的乐器,进行创编。在拓展环节中,设置“龙舟竞渡”等过关游戏,游戏可包括多个“关”,每一“关”中又有多种选择,让学生在游戏中进入角色,投入令人捉摸不定的带有竞争性的环境中。为了寻求胜利,迫使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判断,做出决策,并通过游戏环境的变化对决策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和复习巩固融于各种愉快的情境中。

七、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的自主个性化学习

自主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小学音乐欣赏课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认知主体,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例如在“音乐家莫扎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课前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搜集的莫扎特的生平和作品。互联网拉近了遥远、陌生的音乐家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以及交流与介绍的过程也是自主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在赏析莫扎特《法国民谣变奏曲》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希沃智慧黑板上转播各组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课后,教师布置创编作业,学生带着“运用改变节拍的方法模仿与创作《两只老虎变奏曲》”的任务回家,利用网上平台交流,由于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过程,这就为课后对变奏曲的再学习提供了学习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学生可以实现自主个性化学习,这种学习能力跨越了音乐本身,将会对学生产生长远、有益的影响。

八、信息技术打造闭环,形成互通的智慧课堂

信息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流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再止于课内。在课外利用微课程自学完成知识传递,课内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内化,实现了数字化的“学—教—习”模式。如学习京剧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前,利用问卷星做京剧文化的学情调查与摸底。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提前在班级优化大师推送相关资源,学生上传反馈后教师来点评。同时,教师制作京剧小课堂、卡通版《卖水》唱段等微课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学生根据上课的掌握程度,选择课后的拓展资源,学习精力旺盛的学生可以在人人通等平台继續学习教师推送的相关资源,还未及时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可以课后观看展示的视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闭环,让学生真正实现多样选择、分层学习。

九、结语

特级教师罗树庚说:“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老师,你想弯道超越,实现跨越式发展吗?如果愿意,那就去紧紧拥抱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吧。信息技术、智慧教育不仅能变革教学手段,更关键的是能转变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重构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插上信息化翅膀,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使之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参与活动的热情,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插上信息化翅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卢广瑞. 音乐欣赏(第3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管静. 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价值研究[J]. 小学生(中旬刊),2022,874(10):1-3.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