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李楠楠:用青春守护“夕阳红”
2023-06-10王瑞红
王瑞红
十多年来,她在尊老敬老的岗位上认真履职,用爱心守护老年人的晚年,赢得了人们的称赞。她说,让老年人生活得更美好是她奋斗的目标,她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她,就是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南通市崇川区长青乐龄老年护理院的护理员李楠楠。
初心为老终不悔
李楠楠出生于1990年。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所以她从小由奶奶带大,与奶奶感情笃深。奶奶除了照顾她日常生活起居、接送上学外,还会给她买喜欢的玩具、读唐诗、讲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与她一起藏猫猫捉迷藏……在李楠楠的印象中,奶奶非常慈爱和善,像和煦的春风,像温暖的太阳,让她的童年世界充满欢乐,变得五彩斑斓。
时光的脚步匆匆,转眼间,李楠楠便长成了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上中学住校后,她渐渐地与奶奶见面的时间少了。后来,奶奶卧病在床,父母知道李楠楠与奶奶感情很深,怕影响她学习,便一直没有告诉她,直到奶奶病逝。李楠楠悲痛万分,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尤其是奶奶生病时,她没能照护奶奶,这成了她难以释怀的“心结”。
之后,李楠楠以優异的成绩考上了卫校。经过几年的苦读,李楠楠卫校毕业,应聘到一家公立医院当了护士。做了一段时间的护士后,李楠楠的内心却有了波动。有次下班回家,李楠楠经过南通市崇川区长常青乐龄老年护理院,她抱着好奇的心理走了进去。看到许多的老人在这里被护理员精心照顾着,她仿佛一下子回到小时候,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的奶奶。难受之余,她便萌生了去帮助这些老人的想法。
有了这种想法后,她辞掉了相对比较稳定的护士工作,应聘到这家护理院,做了一名护工。她的工作是护理失智失能老人,帮他们喂饭、洗澡,甚至换尿布和通便。但她从不嫌脏、从不嫌累,把对奶奶的思念、歉疚和爱意,化作对失智失能老人的精心护理和百般关爱。
李楠楠是背着父母换工作的,因为她知道父母绝对不会同意她这样做。当父母知道她换工作后,她已经在护理院干了三个月。父母除了责怪她自作主张外,更多的是对她的心疼和担心。李楠楠为了让父母放心,请他们到护理院来感受她的工作。父母不来则已,一来更是放心不下了。父母看见她伺候一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心疼得泪如雨下。
母亲对她说:“楠楠,你怎么选择了这么一份工作?你奶奶屎一把尿一把地把你拉扯大,你也没有给她端过屎尿呀!”李楠楠平静地回答:“这正是我要从事这份工作的原因。正因为奶奶没有得到我的照护,我才要更好地照护像奶奶一样需要照护的老人。”父母知道李楠楠的心结所在,就不再阻拦。
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王奶奶,老伴去世40年了,但她的记忆还是停留在40年前的时光。王奶奶还以为在部队当兵的老伴活着,会从部队回来看望她。有时,王奶奶会在屋子里絮絮叨叨,甚至叫骂,别的老人对她很有意见。护理员怎么劝阻她,王奶奶也不听。李楠楠不让伙伴们责怪王奶奶,而是掏出手机假装大声“打电话”:“喂!您是王奶奶的老伴吗?我是护理员,您是不是休假了,王奶奶总是念叨您……”李楠楠假装与王奶奶老伴打电话的举动,让王奶奶脸上的“狂风暴雨”变得“艳阳高照”了,说:“谢谢你,丫头!”
李楠楠的付出,老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她当知心朋友、亲孙女。渐渐地,李楠楠的事迹传开了,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2014年,李楠楠被评为“南通市劳动模范”。后来,她又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江苏省劳动模范”。2018年1月,她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爱心守护“夕阳红”
2022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李楠楠很忙碌,也很充实。会上,她呼吁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同时,她始终牵挂着护理院里240多名老人。“长青乐龄护理院里的每一位老人都是我的爷爷奶奶,我关注着他们的身体健康,留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他们也把我当成了贴心的小孙女、小丫头,这种双向奔赴的爱让我觉得当初选择这条路并没有错。”
除了身体上的照护外,老人其实更需要精神的抚慰。李楠楠负责的范围有一个老奶奶,脾气很大,喂她吃药总是不吃,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打人。有时候被老人打疼了,李楠楠偷偷地掉眼泪。但是,李楠楠静下来时,她试着理解久病老人的心态,再去沟通,打动他们。李楠楠想办法把药粉和进面包等小点心里,喂老人吃下去。她觉得,要想照顾好这些老人,就要把老人当作亲人看待,不能嫌烦怕累。在外面开会时,李楠楠会看看护理院微信工作群的消息,和同事交流老人们的情况。看到他们身体渐渐康复,李楠楠觉得这就是她最幸福的事。
凭借着始终如一的耐心、热情、专业,李楠楠很快成为老人们的“忘年交”。从一开始为老人端茶、喂药、擦背、吸痰等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到现在从事院内管理,为招纳护理人才、壮大养老事业发声,她坚持了10多年。“我从来没想过放弃,最苦最累的时候也没有过。”在李楠楠看来,照顾老人,服务要细致,更重要的是能理解老人。
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李楠楠了解到,护理院接收的主要是失能、失智和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几年前,护理院接收了一名深度失能老人。家属将老人送来时,老人的背部、臀部、四肢上长满了疱疹,最大的像硬币,连老人的子女都不敢直视这些患处。尤其在夏天,老人的伤口散发刺鼻的味道,引起同房间其他老人的不满。得知这一情况后,李楠楠每天用针尖扎破老人的疱疹,再用碘伏把伤口清理干净,换上新药。她一边为老人上药,一边安抚其他老人的情绪,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
李楠楠说,护理员看似门槛不高,但要坚持下来并不容易。她在多家社区调研发现,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大、流失率较高、年龄结构不合理,养老机构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普遍存在。
李楠楠还注意到,很多来自农村的护工文化水平不高、护理技能欠缺。为此,她建议民政、人社部门应加大养老护工的技能培训,给予他们更多的经济补助。她希望依靠团组织组建一支以社会青年、学生为主的志愿者团队,定期前往社区和护理院陪伴老人,以此缓解养老机构护理员的工作压力,形成社会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风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离不开一线护理人员对他们的精心呵护。“要让老人和他的家人把护工当亲人。”李楠楠说,为此,她组建起劳模工作室,总结运用“楠楠三心五沟通工作法”(即爱心、耐心、细心;和老人沟通、和家属沟通、和医生沟通、和护工沟通、和领导沟通),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院护工提升服务质量。
为养老事业鼓呼
除了护理员这一身份外,李楠楠另一个身份是共青团南通市委兼职副书记。平时,她经常去医院与年轻护士交流。她了解到,按照有关规定,每个护理院每床至少需要配备0.8名护理人员,但很多护理院达不到这个要求。养老护理需求不断增加,但养老服务建设依旧进展缓慢。李楠楠深知,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人才,“工作辛苦”“待遇低”“社会认同感低”是挡在想从事养老行业年轻人面前的三大难题。因此,她近年来的提案都跟养老护理员有关。
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初,李楠楠就提出了养老护理人员给予岗位补贴、恢复护理员资格证等建议。幸运的是,李楠楠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2019年,护理员資格证考试制度得以恢复。现在,有不少地方开始发放养老岗位补贴。常年坚守在养老护理一线,李楠楠深知,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机构人手短缺,存在招人难、留人难、业务技能不高等问题,而愿意加入护工岗位的年轻人就更少了。
2023年春节刚过,为向全国两会建言献策,切实履行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李楠楠专程去南通市民政局,了解主管部门掌握的情况,对基层养老事业进行系统思考。经过一番调研,李楠楠提交了《关于加强养老从业人员专业队伍建设的建议》。在这份建议里,她把养老服务基层面临的困难反映给党和国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积极建言。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健全养老服务事业,打造年轻而专业的养老队伍,让全国更多的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护。
十几年来,李楠楠在热爱的老年护理岗位上,从日常起居到饮食照料,从身体护理到心灵关怀,成了老人们离不开的贴心人、口口相传的“好闺女”。面对未来,李楠楠说:“每一代人肩负的使命都不一样,尤其是我们这代人,要迈着自己的步伐,为自己、为国家、为人民去奋斗,让‘奋斗二字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