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施

2023-06-10唐高峰

文教资料 2023年5期
关键词:军事理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摘 要:当前高校高度重视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军事理论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紧扣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目标,梳理军事理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进行理论研究,精心完善课程的教学设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 军事理论 思政课程 教学设计

在当前全国高校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背景下,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的军事理论课应凸显课程的比较优势,着力显化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的思政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基于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进而建构理论、设计教学、探索路径。从目前全国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来看,我们必须认真严肃地将三个问题阐释清楚,才能推进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内生性建设:第一,必须把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定位和理论内涵阐释清楚;第二,必须把军事理论课如何保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在机制梳理清晰;第三,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将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摸索清楚。

一、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阐释

(一)军事理论课的定位与思政“边界”

军事理论课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目的而开设的一门课程。高校军事理论课基于军事学,囊括了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事管理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装备学、军事训练学等10个一级学科,其视角是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其思维是军事斗争思维,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特殊的地位,在高校教育中有独特的光谱。但目前普通高校军事类课程建设缺乏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使得该课程在育人体系中存在“边缘化”现象,思政功能“边界”明显,限制了课程作用的发挥。要完成国家赋予军事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开阔视野,将本课程的学理支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以“课程思政”建设引领军事理论课程的发展,消除课程隐性边界,在“大思政”格局中找到自身定位。

(二)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一环

思想的魅力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分析、实践与理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讲政治、讲信仰、讲理想、讲情怀,还要讲实际、讲故事,以达成学生既能树立立场也能获得智慧和能力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目前高校思政课程如果“就思政谈思政”,就会出现缺乏问题分析的立足点和发力点的现象,导致学生实际所见所闻与理论有落差,讲授的思想、价值与学生所感所想有偏差。在所有课程中,军事理论课由于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拥有极大的课程比较优势。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分为“国防基础”“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等五个核心专题,每个专题均立足当前世界客观现实,分析新形势下的时代挑战,都能从侧面冲击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因此,军事理论课在高校教育打造立德树人知识链、文化链、环境链和实践链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将军事理论课独特的思政元素和课程气质发挥出来,以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学生立场、以军事哲学锻炼学生思维、以责任担当升华学生思想,才能锤炼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军事理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梳理

(一)军事理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同向”原则

军事理论课程必须保证与思政课程教育方向一致。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其他各门课程也都有“守好渠、种好田”的责任,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类型丰富、覆盖全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

首先,军事理论课必须坚持与思政课程目标一致的原则。[1]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与思政课程协同一致以实现共同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实现政治情感认同、道德品质提升和辨析能力提高。第一是实现政治情感认同。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应着重通过“国家安全”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身份认同、国家制度认同、文化价值认同感,最终能从感性到理性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获得价值和行为上的归属感。第二是道德品质提升。应着重通过军事法规、军事条例条令的教学,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私德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最终使学生获得责任担当意识,以实现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综合素质提升。第三是学生逻辑辨析能力提高。主要通过“军事思想”内容教学,以军事斗争为视角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多角度感受,使其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上借鉴军事哲学的独特方式提高逻辑辨析能力。

其次,军事理论课必须坚持与思政课程理论基础一致的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战争实践创造性地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其立场和方法贯穿我党整个革命历史时期和新中国国防建设各个阶段,是我国当代军事学说的核心理论。我国军事理论课程基于现代军事学,包罗万象,涵盖历史、地理、医学、法学、哲学、管理学、工学等各类学科知识。但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石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中国化过程中诞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观点和立场,例如人民史观、正义战争观、战略战术原则等观点都必须是各个章节讲解教学内容的基本观点。

再次,军事理论课必须坚持与思政课程步骤一致的原则。所谓步骤一致,指的是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工作整体系统下,坚持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打破条块分割局面,坚持价值观教育和信仰教育,充实思政教育内容,活跃思政教育手段,协同配合攻关,发挥正向牵引作用,将学生的思想从情感共鸣深化成理性认同,形成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做到知行合一。

(二)军事理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行”方法

如何与思政课程“同行”,是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需要研究的又一問题。“同向”问题的研究解决了军事理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方向性问题,“同行”问题的研究必须解决军事理论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操作性问题。协同育人是跨越学科、超越课程的新课题,是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摸索的问题,其底线是不能模糊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功能区别,不能抹杀课程的独立性,更不能打断其他课程的教学进程,而是通过共融共进,实现思政课和其他课程高质量发展,达到“双赢”局面。

首先,军事理论课程必须保持相对独立性。作为高校国防教育主课程的军事理论课,是我国当前根据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传授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提升学生的国防素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为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而服务。军事理论课既普及国防常识,也讲授例如军事高科技等有深度的专业知识,同时拥有大量思政教育元素。因此,军事理论课既是一门通识课,也是一门专业课,还具有思政课的特质,这是军事理论课程的生命力和内生力,是军事理论课的建课之魂、立足之本,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军事理论课魅力的要旨所在。[2]根据其特点,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务必保持课程的特色和独立性,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努力拓展军事知识的广度、挖掘军事知识的深度,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政教育的温度。

其次,军事理论课要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所谓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将立场与方法协调,将教学内容互补,建构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课程生态。军事理论课不必建成思政课程,思政课程也不必迁就课程思政。两者应在共同的主旨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在功能上有所区别,在内容上酌盈剂虚。就军事理论课而言,应坚持以思想政治课为轴心、军事理论课程思政为辅;在国防知识普及传授时,坚持军事理论主课程地位,确保课程之间“错位”。要明晰军事理论课进行思政教育的边界,明确哪些是课程思政的要点,哪些是本课程无法承担的教学极限,保留课程的空间、延展性和新鲜感,避免同一内容多门课程讲解引起的学生倦怠情绪。

再次,军事理论课要与思政课程互帮互促,实现“双赢”。地方高校军事理论进行课程思政最大的难题是理论支持和学科支撑。在学科上,普通高校没有军事学建设的学科基础,地方高校的军事理论在学术研究深度上也无法与思政课程相提并论。[3]思政课程能紧跟中央,在学习领会党的理论上领先一步,能长期保持对军事理论课程的领学、传学、示范作用。同时,思想的价值和魅力永远来自对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政课程如果自困“孤岛”,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营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违背学生思想行为进化完善的规律。因此,思政课程也需要用军事斗争观、军事科技观、国家安全观等将学生的家国情怀、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落到实处。所以,军事理论课与思政课程必须协同前进,在科研、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诸多领域互通互融、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协同合作,最终实现“双赢”局面。[4]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一)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基础上,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积累经验、艰辛探索,伴随中国革命实践形成的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学说。在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阶段面临的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新问题,不断将其发展壮大,形成了各个阶段的国防建设思想和强军思想。其内核本质是中国式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其战争观、军事问题方法论、战略战术思想等关于军事基本问题认识论的源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当代中国军事理论学说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认识论高度。

当代中国军事学说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按照“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五个核心专题开设。由于军事学说的浩瀚无垠和实际课时有限的矛盾,专题式教学成了必然的选择。从教育规律上讲,五个专题在知识继承性上并不明显,从学生反映情况来看,模块与模块之间有一定的割裂感,使得课程在知识传授的延续性和情感共鸣的浸润性上有明显不足。从教学角度上看,这种情况限制了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延展性,导致课程必须在五个专题中分别采用多种视角来看待问题。而唯一能将军事理论课各科知识串联整合起来,形成课程底层思维和系统方法论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应当是军事理论课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是军事斗争的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我们认识军事技术发展的基本观点。

因此,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寻求新的生长点。所有的国防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思政教育工作者,所有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必须围绕马克思主义来设计。

(二)将马克思主义彻底融入并指导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

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战争理论来引领“中国国防”专题的教学设计。关于战争的缘由、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与和平的矛盾、战争的正义性等问题均是军事理论课教学中的深层问题。受当代思想多元化影响,部分学生对战争问题认识不清,例如对当今世界强权国家入侵其他国家的非正义性认識不足。因此,在“中国国防”内容教学中,必须重点突出“国防历史”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以唯物史观指导学生认识战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其次,要用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原理和矛盾主次原理引领“国家安全”专题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探究有较多的资料来源,但庞杂的信息数据造成了部分学生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认识偏差。我们认为,对于国家安全话题,学生的漠视和激进都是不可取的态度,我国国家安全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安全与发展问题的协调一致,要在发展和安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因此,在“国家安全”这一专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辩证认识发展和安全两大问题。

再次,要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指导“军事思想”专题的教学设计。军事思想是具有高度复杂性的人类认识理论。军事思想知识教学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要在复杂的军事思想中帮助学生抓住清晰的逻辑理路,需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地看待复杂事物的方法。军事思想诞生于战争,实践于战场,有别于其他社会思想的道德和规则。但军事思想的诞生规律仍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论、真理产生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来解释清楚。因此,“军事思想”这一专题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原理,帮助学生清晰理解军事思想的产生原理和运行机制,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最后,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引领“现代战争”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专题的教学设计。马克思主义用生产力的发展理论解释了人类的进步,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解释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必然。科学技术应该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渗透生产过程,形成实际生产能力。[5]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战争形态的演化基于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战争的来临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军事理论课教学在这一专题需要涉及“人与兵器”这一基本问题的探讨和认识。我们认为,军事技术在战争中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实现人与兵器的统一,才能发挥应有作用。所以,这一专题教学设计要专门强调军事科技的人民共享理论,通过马克思主义关于武器作用的认识理论,帮助学生认识军事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此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理解国家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变的战略性意义。

四、结语

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是课程质量提高的基础。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人才培养目标,深化理论研究,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为把学生培养成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邱仁富.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 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2] 唐高峰.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价值解析[J]. 文教资料,2012(16):130-131.

[3] 赵熠. 课程思政在大学课程教学中的融合路径——以军事理论课程为例[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39-142.

[4] 甘丹.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1(35):153-156.

[5] 张明国.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述[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10):1-7.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研究”(2022SJSZ0294)。

猜你喜欢

军事理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慕课”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革刍议
《吕氏春秋》的军事情报思想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
论激励理论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