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管理模式,促进“双减”落地

2023-06-10赖育红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多措并举落地双减

赖育红

摘  要:“双减”,要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生学习回归生活。“双减”,学校要多措并举,重建管理模式。“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落地见效。文章据此探究了“双减”背景下学校管理模式,以期为其他教育者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减”落地;多措并举;协同共育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落实教育部有关“五项管理”工作及省市有关“双减”工作要求,德化县尚思小学重建管理模式,促进“双减”落地。

一、“前奏乐”:宣传到位,营造良好环境

目前,虽然“双减”已经成为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但很多家长乃至教师并没有完全领会“双减”的内涵与本质精神,容易在推进中受到阻碍。为了落实好“双减”工作,学校利用学校公众号、办公群、班级群、相关会议学习与部署,让教师、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益。这些多管齐下的宣传举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双减”落实环境。

(一)理论学习,改变教师观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者,是“双减”工作的实际践行者。一方面,学政策,悟内涵。认真研读“双减”政策、“五项管理”办法、新时代评价办法等,领悟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坚定决心,明确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初衷。另一方面,学理论,充能量。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内化于教育,外化于课堂,贯彻于行动;领悟新时代教育的新内涵,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教师明确“双减”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作业量减下来,而是要在减负增质上下功夫,在作业的有效性上下功夫,在备课上下功夫,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上下功夫。

(二)业务培训,提升教师能力

积极开展好同课异构、集体备课、学科沙龙、主题论坛等校本教研活动,坚持“靶向教研”,切实解决本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名师共同体”活动,通过觀名课、学名师、提师能,邀请专家、名师进校园,举办讲座,把脉问诊。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人的生活方式。“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新发展需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问题,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教师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容”“充电”“刷新”“补钙”,才能让“双减”真正落地。

(三)创新管理,适应发展需求

“双减”政策的落实,不可避免地会使部分家长产生教育焦虑,这就要求学校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尤其是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学生和家长享受实实在在的“双减红利”。“双减”政策的强力实施,打破了学校传统的教育生态。面对新事物、新问题和新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厚植管理情怀。实行教师弹性下班制度,安排教师子女就近入学,方便接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教师子女课后托管班,让教师能够安心、放心地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二、“重头戏”:多措并举,实现减负增效

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有新思维和新办法。学校不断强化科学管理,坚持“增效减负,提质共赢”的工作思路,向课堂要效益、向教研要质量,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让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会学”更“乐学”

教学的落脚点是课堂。“双减”政策下,学校全面聚焦课堂,一改过去“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成立了教师学习共同体。从2021年秋季开始,通过全员教师精心备课、多次听课、反复磨课等环节,让高效课堂成为学校科学实施“双减”工作的有效方法。一是开展“青蓝工程”活动。通过优秀教师示范引领活动,促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二是抓实教师“基本功”训练。通过“三笔”字训练及比赛,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书写能力;通过读书分享会及即兴演讲,点燃教师的阅读热情,提升其普通话水平;通过“智慧校园”及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除了培训,还要把抓实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抓手。一是以“集体备课”为入口,实施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和确定基本学案的“四定一确定”备课策略,让集体备课更有“仪式感”和效果。二是以“双减实施”为路径,在秉承传统校本教研基础上,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元素,把“双减”内容作为当下重要内容列入校本教研重点,探索教研新策略。同时,开展好各种课型的研课磨课活动,所有教师上好常规课、骨干名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展示课,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加强“课堂诊断”。教务处不定期开展“推门听课”活动,走进青年教师课堂,把脉课堂设计,检查教师常规,督导作业布置,提升课堂效率,落实“双减”政策。四是落实“课程改革”。通过“学校课程改革推进会”,让课改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从而全力打造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中心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五是以“教学督查”为抓手,提升常规质量。成立教学督查小组,每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五项管理”等进行督查,对检查情况实行每周通报,确保各项举措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课堂永远是学校的主阵地,就看怎样发掘;课堂永远是教师的自留地,就看怎样耕耘;课堂永远是学生的责任田,就看怎样守护。如果离开课堂谈提质增效,那只能是花拳绣腿,没有灵魂。如果离开课堂谈提高质量,那只能是痴人说梦,终究空谈。只有保证学生在课堂学足学好,“双减”才能真正落地走远。

(二)分层作业设计,让学生“强基”更“培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优化作业设计,将“减负提质”落地生根,需要从学科本质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在“乱花渐欲迷人”中,保持冷静思考,让作业成为学生童年美妙的风景。

“双减”政策落地,减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因此,因材施教、优化作业管理尤显重要。学校打造课后“慧心作业”品牌,制订《德化县尚思小学作业布置管理制度》,坚持“做统筹,限总量,要公示,强评估,常考核”,从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强化作业指导、覆盖作业评估、促进家校协同等方面出台了细致规定。一、二年级施行“35+5”、三至六年级施行“30+10”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构框架,每节课用10分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当堂巩固,现做现批、分类统计、及时辅导,保证学生当堂消化。

学校开展了“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的分层作业设计探索,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发展差异”,布置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梯度性和可选择性的“个性化、弹性作业”。同一教学内容下,面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作业多以基础性的练习为主;学习中等、学习主动性欠佳的学生增加适量拓展练习;对基础比较好、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比较高的学生,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打破作业“大锅饭”,避免“一刀切”,真正做到最终实现“个性化”的目标,让学生“强基”更“培优”。如一位教师布置的2022年寒假作业:做一个“小小阅读者”,录制自己的朗读作品,观看经典或热门电影并写观影卡片,做一天家里的小管家,学会做一道家常菜。

“作业看似‘小事,但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却有着特别的意义。”作业改革承载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时代责任,对学生建构生活意义、增进学习体验、优化师生关系具有积极效用。

(三)五育并举服务,让学生“吃饱”更“吃好”

巍巍戴云山,悠悠浐溪水。作为泉州“七个都”之一的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与其他“六个都”共同构成了“东亚文化之都”的筋强骨健、气脉绵长。德化窑瓷器从远古一路走来,漂洋过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角。

千年窑火,薪火相传。德化县尚思小学将陶艺教育列入校本课程,出版《陶瓷》校本教材,创编《快乐陶瓷操》,创作《快乐陶瓷》歌曲。每年举办一届校园陶艺节,开展了“知瓷史、诵瓷诗、唱瓷歌、跳瓷舞、摄瓷影、品瓷韵、绘瓷画、写瓷文、编瓷报、吹瓷笛、展瓷艺、评瓷星”等系列活动。

“快看我做的花瓶”“哇,你的笔筒真好看”……课后延时服务时,从陶吧传来一阵阵欢呼声,一块陶土经过揉泥、制坯、修整、上釉等环节,成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手工艺品。

学生动手动脑、体验捏塑、感受艺术、享受快乐的过程,既锻炼了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在“双减”大背景下,这样的活动减负不减质。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促进“五育并举”,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发展需求,整体规划设计,以多种形式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内容,重点聚焦孩子兴趣、提升审美、体育竞技等方面,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内容,探索出“1+X”模式——“1”指“作业辅导”,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达到高年级学生回家基本没有书面作业的目标;“X”指“X种素质拓展”,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艺、美术、书法等社团活动,选取学生喜欢的陶艺,把陶艺和体操相融合,创编了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大型特色课间操《快乐陶瓷操》;同时,学校成立了以体美音教师为辅导教师的篮球、足球、击剑、轮滑、陶艺、美食、书法等22个社团。不同层面的社团覆盖了全校学生,形成了班班有社团、人人进社团的良好局面。学生不用再赶着去上各种辅导班,在动手中启迪智慧,在体育中强身健体,在美育中滋养心灵,在劳动中磨砺意志,在活动中立德树人,在课后延时中真正实现了乐中学、学中获。

为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有序开展,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详细、贴合校情的社团活动方案。方案中明确社团活动的目的,规定学校社团的内容,包括指导教师、活动场地、参加学生、活动时间等。方案的制订从制度上保证了社团活动的科学、有序开展,从而达到全面育人效果。

(四)课外拓展研究,让学生“登高”更“望远”

为解决部分学生“周末、假期去哪儿”的问题,学校利用德化县作为“世界陶瓷之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等特色,依托学校现有的陶吧、操场等场所,推出“课余服务快车”“周末一日研学营”等课外拓展研究大课堂,开展红色教育、自然教育、劳动教育等系列研学活动。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将音乐、舞蹈、书法、诵读、表演融为一体,将古今优秀诗词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学生参加了“大阅读”系列活动之现场作文比赛,以“我手写我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参加了“学百年党史,寻红色足迹”主题研学旅行活动,在观赏、精学、游玩中,体验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奋斗历程,深化家国情怀,继承红色基因,树立凌云之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劳动实践基地锄地、种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增加劳动体验,领悟家乡深厚的农耕文化。

每当一年一度的寒、暑假到来时,学生跟着父母上瓷厂,进行陶瓷制作。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陶艺劳动技能,还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课外特色课程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此项活动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发展了特长,体验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幸福快乐多彩的童年。

(五)优化评价方式,让学生“从容”更“自信”

持续深化“双减”政策落地、保障课后延时质量亟须评价的优先介入。评价既要针对教师,又要针对学生。学校积极探索构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社会多主体参与的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021年秋季期末,学校在一、二年级开展了非纸笔化期末学业发展水平测评活动。学校以“闯关游戏”的形式检验学生在本学期中对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和劳动教育六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由考核教师根据学生闯关情况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上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启了“语文乐园大闯关”非纸笔测评活动。活动设置“唤醒字宝宝”“看图我来说”“经典我来诵”“我是小小书法家”四个游戏环节,巧妙检测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表达、交际等能力。下午,数学学科设有“时间城堡”“口诀小明星”“计算小达人”“解决问题”等闯关项目,把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通过口算、口头分析、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等方式呈现出来。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享受过程,兴致盎然。教室里、跑道上,“我是小歌手”“我是小画家”“我是跑步小健将”“我是劳动小达人”四个测评活动也在有序进行中。学校秉承“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办学理念,探索契合“双减”政策的评价措施,开展形式多样、学科融合、寓考于乐的游园闯关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氛围里边玩邊考,既落地了“双减”新政,又推进了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索和改革。通过非纸笔测试方式,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有效促进教师和家长从关注学生学科成绩到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转变。

评价是指挥棒,推动“双减”工作全面提高质量育人,要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特征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基本思路与框架已经形成,但要继续思考如何全面完善评价体系。

三、“协作曲”:协同共育,提升教育实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诠释了家庭教育的定位、任務、目标和方向。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视在立法层面上的贯彻,是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法治体现。

“双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宗旨一致,都是为了立德树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应协同确立孩子的教育价值观,学校要对家长进行正确引导,家庭教育也要配合学校教育,减少“短视化”“功利化”的目标,把重心放在育人上。

“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优化教育生态的新命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过度焦虑问题,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为了向家长和社会及时传递“双减”的价值目标,学校发布了《关于“双减”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校公众号开设了“双减”专栏,向家长宣传减负政策,缓解家长的“分数焦虑”,让教育回归本真。一是建立科学的学习辅助系统。家长在学生完成必要的作业后,加大学生阅读量,与学生共同读书学习。二是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家长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运动技能。同时,家长还应树立生活即教育的观念,让学生从事有益的活动,培养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健康的生活态度。三是家校之间需要合作,更需要界限。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知识上的困难;鼓励孩子克服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告诉家长帮助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方法。家长有家长的责任,教师有教师的角色。家长需要成长,教师需要适当放手。有边界,才有成长。

“双减”政策是从“分数本位”走向“健康本位”“素养本位”的深刻转型,是从“管事”型治理走向“人本”型治理的自然升级。它必将改变基础教育的生态,构建教育的新格局。“双减”的热情要高涨,推进要稳妥,执行要积极,调整要到位,才能坚实迈好每一步。“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合力,才能够富有成效。可适当增加教师编制,不能让中小学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增加延时服务津贴,绩效向一线教师倾斜;加大图书馆、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公众资源免费开放与指导力度。要增强全民科学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增强全民尊重教育规律的意识。

四、结语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双减”,要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生活。学校要继续以生为本,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拥有一个快乐、充实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薛维学,全秀红. 落实“五优”,让延时服务更温暖[J]. 四川教育,2021(24):1.

[2]夏永立. “双减”热的冷思考[J].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02):1.

[3]彭宽. 探析“双减”政策下的小学管理模式[J]. 教师博览,2022(33):11-13.

[4]范文满. 双减背景下的减负提质:“双维四环”作业设计和管理模式[J]. 数学通讯,2023(01):4-7+11.

[5]杨晓娜,华丽芳. 改革课堂管理模式 助力“双减”提质增效[J]. 华人时刊(校长),2023(02):24-25.

[6]李采结. 模式化管理让“双减”落地更有效[J]. 山西教育(管理),2022(02):40-41.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多措并举落地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多措并举搞好英语写作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多措并举提升历史教学效率研究
“多措并举”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