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话语在对外翻译与外语讲述中的差异化传播

2023-06-10黄昭晖吴颖

文教资料 2023年5期
关键词:差异

黄昭晖 吴颖

摘 要:对外翻译和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都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途径,本文通过从跨文化视角对比FJTV和CGTN两个“佛跳墙”题材短视频在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媒介和话语受众方面的差异,探讨非遗话语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如何综合运用翻译和外语讲述中国文化和传播价值观。

关键词:非遗话语 对外翻译 外语讲述 差异

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建设方针。对外文化传播的方式或途径丰富多样,从媒介传播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外翻译传播,即借助于翻译,把国内已有的源语资料转换为外语;二是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本文聚焦非遗话语特定的话语要素,对比两则闽菜“佛跳墙”主题短视频在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媒介和话语受众方面的传播差异,探讨在非遗文化对外传播中如何综合运用翻译和外语讲述与世界对话。

一、非遗话语的含义

话语是人们同世界的关系,在非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无实物形式的文化文明超越时空和社会维度得以保留、传承和传播。非遗话语可以理解为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认定、传承、保护、利用、传播等一系列议题而产生的话语。[1]不同的社会群体即使在同一个时代对同一个文化现象的认知和理解不尽相同,产生不同的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宣炳善认为,非遗话语在中国的文化实践中出现了三种不同风格的话语类型,分别为“非遗行政话语、非遗文化话语、非遗产业话语”[2]。其中的非遗文化话语是学术界特别是传播领域最为关注的对象,亦是本文对比探讨的内容。

二、对外翻译与外语讲述

对外文化传播可采用多种方式或途径,翻译只是其中的一种。[3]翻译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相遇、碰撞、协商、融合的过程。文化的翻译通过语言转换将源语文本中特定的文化因素传达到目标语文本,而对外文化传播的翻译是“一种主动的文化传播行为,它既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更追求传播效果”[4]。只有通过翻译,中国文化才能得到广泛传播,激发自身的生命力,发挥影响力。

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这是当前中国对外宣传的策略之一。“通过传播媒介让世界感知中国符号魅力,让世界重视中华文化所承载的人类发展价值。”[5]直接用国际通用语进行创作传播,面对的是海外受众,对讲述者的外语专业技能、叙事的驾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讲述者一般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与翻译相比,此类传播方式的作品语言更地道,文化叙事能力更强。

在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无论是对外翻译传播中的译者还是外语讲述者都必须是具备双语能力、掌握双文化的人才,只有这样,作品中的文化阐释才能透彻,才能取得广泛的影响力。

三、FJTV和CGTN“佛跳墙”题材短视频的差异化传播

“佛跳墙”制作技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但闽菜“佛跳墙”对外传播资料数量极少,本文选取同为“佛跳墙”题材的两个短视频文本分析对外翻译与外语讲述的差异化传播。2021年6月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FJTV)播出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纪录片《福建非遗档案》,第14集题为“藏在罐子里的国家级非遗美食——佛跳墙”,介绍闽菜“佛跳墙”的制作技艺,中文解说,中英双语字幕,以下简称为“FJTV版”。第二个视频同样于2021年6月播出,由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制作,题为“Buddha's Temptation: It's the time that makes it so expensive”,英文解说,英中双语字幕,以下简称为“CGTN版”。FJTV版和CGTN版分别属于文化的对外翻译传播和外语讲述中国文化两种途径。两个视频的中文字幕均没有标点符号,本文为了方便文本分析,由作者统一加上标点(见表1)。

(一)差异化的话语主体

1. 新闻媒体机构作为话语主体

在媒介传播中,非遗话语的主体是新闻媒体机构,从官方视角,用专业的媒介话语宣传中国非遗,展示对外形象。两个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单位——中国国际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分别为国家和地方的广播电视媒体机构,二者的媒体定位不同。中国国际电视台由国家创办,其任务之一是展示中国形象。节目策划和主持经常由中国和外籍人员共同完成,最大程度地融通中外。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机构承担的社会功能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其一便是弘扬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省级或地方级的电视台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对外传播路径,投入提高对外传播能力的实践中,制作的电视节目也走出了国门,深入国际传播领域。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的《福建非遗档案》即以视频的形式记录和展现福建的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非遗保护传承。

例1 FJTV版:食之道,中华民族自古便不断钻研与创新。(The Chinese nation has kept exploring and innovating various culinary ways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CGTN版:Besid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here in Fuzhou. One thing, must try!(除了福州的历史文化,还有一样,你一定要来了解。)

例1选取两个视频的开场白,语言风格迥异。FJTV版源文本的汉语语言特点明显,以话题优先,英译时遵循英语的主语优先原则,汉语句子里的话题“食之道”转换成英语句子中的宾语。CGTN版用英语创作,语言口语化风格明显,转成字幕时出现了因标点引起的句法错误。

2. 非遗传承人作为话语主体

非遗传承人凭借代代相传的非遗经验、记忆、技艺,起着描述、记录、实践非遗具体内容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非遗传承人是真正意义上的非遗话语主体,但是在实际中,学者的话语霸权“必然导致传承人作为非遗主体的话语权缺失”[6]。同样,在传统的媒介传播中他们往往以受访者的身份出现,必须根据采访者制作节目的主题要求表达话语,受制于新闻媒介,缺失了部分话语权。

例2 FJTV版:(受访者为杨伟华)佛跳墙,它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前面七代老师傅的传承,还有经过了许多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然后传承到我这第八代。作为佛跳墙的传人,我更有这种责任要把佛跳墙传承下去,而且并且发扬光大。(With a history of over a century, Fotiaoqiang has witnesse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even generations, as well as many ups and downs. As the eight-generation inheritor of this cooking technique, I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passing it down and further developing it.)

CGTN版:(受訪者为Zhuo Minghua)Fotiaoqiang represents Fujian cuisine. It was served at state banquets. The dish was served to heads of state in the 1980s. This dish has 18 ingredients...soup...soapy dry goods...the heat...Chinese culture is a word for harmony, Chinese food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is word...have improved and innovated...geographical position...If you want to try the most authentic Min Cuisine, you must come to Fujian province, come to Fuzhou.(我们的闽菜代表是佛跳墙。我们上过国宴。80年代接待过外国元首。这道菜十八种原材料……制汤……泡发干货……火候……中国人的文化就是一个“和”字,我们中餐也是受这个文化影响……改良创新……地理位置……所以要吃到最正宗的闽菜,一定要来福建,来福州。)

以上是两个视频里的采访字幕文本和结构,二者的区别明显。FJTV版紧扣“非遗”主题,采访了佛跳墙非遗技艺传承人,向观众展示了技艺悠久的历史、传承人对前辈的敬意和未来的决心。CGTN版的主题并不是“非遗”,它试图通过一道制作过程特殊的菜肴来传达中国人对食物的一种态度,以满足外国人对中国食物的好奇心,受访者详细介绍了原材料、烹饪过程,在镜头中的直接话语多于FJTV版。从英文字幕来看,FJTV版译文严谨认真,而CGTN版出现了多处翻译问题,尤其是“泡发干货”译成了“soapy dry goods”,有中式英语之嫌。

(二)差异化的话语内容

话语主体是话语内容的主导者,除了决定话语内容,还控制着话语的深度和广度。话语主体差异决定着视频内容选择和语言选择两个层面的差异,在非遗技艺的题材范畴内进行主题内涵的深掘和价值的升华。FJTV版和CGTN版题材相同,但主题和宣传侧重点不同,风格迥异。FJTV版遵循传统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力图全景展示非遗技巧的全貌,采取画外音与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从福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引出闽菜之首“佛跳墙”,介绍它的起源、历史、命名缘由、取材、制作过程,采访技艺传承人,点明传承意义,最后描述所获荣誉和影响力。视频语言为中文,优美严谨,引经据典。CGTN版类似于旅游栏目,中外两位主持人来到福州,以他们为叙事视角,拍摄“佛跳墙”制作画面,并由大厨介绍其影响力、原材料、制作程序、改良方式,强调菜肴制作的时长和技巧。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整体语言风格轻松、口语化。除此之外,即使在谈到同一个话题时,两者的话语内容也不尽相同。

例3 FJTV版:正如福州海纳百川的情怀一般,佛跳墙取材广泛。鲍鱼、瑶柱、海参、鱼唇、蹄筋、花菇、墨鱼、鹌鹑蛋等数十种。每种都需选取其中上乘。(Using a wide range of foods, Fotiaoqiang embodies the spirit of Fuzhou where many rivers converge—embracing the diversity. It collects the superior of dozens of foods, including abalone, scallop, sea cucumbers, shark's lips, tendon of the beef cattle, mushrooms, cuttlefish, and quail eggs. Choose the best of each.)

CGTN版:This dish has 18 ingredients, it's all about choosing the best ingredients. Its soup is made from chicken, and other kinds of poultry.(这道菜十八种原材料,都是选最好的食材。它的制汤是用山珍,山上跑的鸡,还有各种禽类。)

FJTV版详细地列出了制作“佛跳墙”的数十种原材料,信息量充足,体现了纪录片的特点。译文忠于原文,没有随意删减原文信息。CGTN版中的主厨在谈到“佛跳墙”的原材料时特别指出“山珍”和“山上跑的鸡”,在译文中“山珍”不见踪影,“山上跑的鸡”省译为“chicken”。山珍指的是来自山野的名贵珍稀食品,在“佛跳墙”中使用到的山珍应包括冬菇、冬笋等,而不单指“山上跑的鸡”,所以译者犯了漏译的错误。“山上跑的鸡”本该译为“chicken running on the mountains”,译者此处省译,反映出中西两种文化对食材价值的不同标准。中国人崇尚自然、鲜活、稀有的食材,山上跑的鸡比普通的鸡更显珍贵。而西方人的食文化中没有这样的概念,译者在此处省译无可厚非。

(三)差异化的话语媒介

话语媒介指的是话语载体,即话语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非遗话语产生的媒介在狭义上可以是文学作品、学术研究、新闻报道、展览、影视作品等,对应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模态符号。广义上的话语媒介可指传播渠道,既可以包括传统主流媒体,也可以指新兴媒体比如网络视频平台或者社交媒体。两则视频都是电视媒体制作的节目,在电视台首播和重播,从这点来说,话语媒介差异不大。但是从投放的新媒体渠道来看,两者各不相同。FJTV版在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的微信公众号、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等多个国内主要的网络媒体上都可找到。CGTN版见于CGTN网站、Facebook(脸书)等主要面向国外受众的网络或社交媒体。

(四)差异化的话语受众

话语的受众也称为话语的接受者,如政府、学者、企业、个人等。在非遗话语的对外传播中,主流媒体等话语主体既要用外语做好翻译和讲述,又要通过贴近国外受众的话语内容和媒介引发他们对中国非遗的兴趣和关注,形成对非遗的认知。与传播受众相似,话语受众在接受话语主体传送的信息时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传递的信息,而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兴趣、需求、关注点去寻求和获取相关信息。以目标受众为中心是翻译传播理论和实践一贯的宗旨,也是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必须遵守的准则。在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话语主体应根据节目定位重点介绍目标受众可能感兴趣和需求的信息,必须根据当地用户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的话语体系。

1. 受众认知

在从事对外文化传播工作中,话语主体需要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无论是翻译还是外语讲述都应该时刻牢记传播目的和传播规律,综合考量海外受众的心理认知。

例4 FJTV版:佛跳墙不仅进了北京,上了国宴,作为主菜招待过多位国家元首,还荣获国家优质产品最高奖“金鼎奖”。(Not only did it serve as the main dish at the state banquet, to treat presidents and premiers of many countries during their visits to Beijing, but also it won Golden Tripod Award, the highest national honour of the good-quality products.)

CGTN版:It was served at state banquets. This dish was served to heads of state in the 1980s.(我們上过国宴。80年代接待过外国元首主厨采访。)

在谈到“佛跳墙”这道菜影响力的时候,两个版本都提到“上国宴”“接待元首”的字眼,不同的是FJTV版表述内容更多,突出了“北京”“最高奖”这些内容,CGTN版则放弃了西方人不容易理解的国家荣誉和国家奖项,由主厨用中文只传递出“国宴”“元首”这两个基本信息,但随后的视频画面展示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里根总统等外国元首来华的照片,充分考虑到话语受众的可接受度。对话语内容的取舍反映出对外翻译与外语讲述最大的差别,译者虽然是翻译的主体,但是主体性受原语信息的制约,在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不如外语讲述。

翻译是两种文化交汇的场所,译者是两种文化的中介,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到两种文化观察视角差异,协调两种文化因差异引起的冲突,以目的语受众或翻译传播受众更为适应的视角切入。

2. 双语字幕

在本土纪录片对外传播中,字幕是与外国受众交流的唯一语言载体。FJTV版的受众以国内观众为主,兼顾国外观众,文本以中文为基础,翻译为英文,制作成中文在上、英文在下的字幕。CGTN版的受众是国外观众以及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文本以英文为基础,翻译为中文,制作成英文在上、中文在下的字幕。

3. “归化”“异化”策略

“归化”和“异化”是对外翻译过程中遇到文化差异时采用的翻译策略,一直是翻译界对翻译方法争论的焦点。我们是采用归化策略,用海外受众习惯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内容呢,还是采用异化策略,让海外受众感受到中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的差异?以受众为中心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在对外翻译传播应照顾到受众的理解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在以下例子中,如果用归化策略,佛跳墙将被译为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但是两版都未使用这样的翻译。

例5 FJTV版:而说到闽菜之首,“佛跳墙”便是当之无愧。[When it comes to Min cuisine, “Fotiaoqiang”(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 must be the most famous one.]

CGTN版: 佛跳墙也被称为福寿全,是一道福州的传统名菜。(Fotiaoqiang, also known as Fu Shou Quan, is a traditional dish from Fuzhou.)

菜名属于文化负载词,FJTV版译者采用音译加注释(直译)的策略,此处不显突兀,因为随后的视频讲述了一个与此菜名由来的故事。这样翻译可以使话语受众更直接地感受到异国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且与后面的内容形成互文。

CGTN版里用Fotiaoqiang和Fu Shou Quan音译的手段,是直译的一种表现,从文化策略上属于异化,且视频没有对这个菜名做出解释,国外受众在理解方面会比较困难。在归化和异化问题讨论不休之时,有学者提出,“适度的语言异化会成为未来翻译发展的总趋势”[7]。

四、对非遗话语在两个视频差异化传播效果的思考

从话语主体来看,两个视频由国家和地方的媒体制作,代表着传媒机构的话语,中间采访部分出现非遗传承人这个话语主体。FJTV版的译文在翻译中忠于原文语言和文化,表明了译者主体的顺从。CGTN版虽然在外语讲述方面更有实践经验,但是在采访的中译英部分出现多处关键的错误。福建电视台制作的非遗题材短视频在非遗话语对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译介效果较好。地方电视台在对外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当地的非遗文化方面,同样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对外翻译传播还是用外语讲述中国文化,语言和跨文化能力都是关键环节,必须提升讲述者的跨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多元的话语主体,多一些大众的话语主体。中国文化外译传播成功与否,译者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话语主体与译者应多一些沟通,如果两者身份能重叠,即话语主体同时也是充分掌握并运用语言与文化的译者,将是对外翻译传播的理想人选。

从话语内容来看,随着话语主体的多元化,话语内容也将多样化,内容传播的差异化是必然选择,越来越能体现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和文化中,开发出海外受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同时注意提升跨文化素养,对文化负载的信息翻译应准确。

从话语媒介来看,非遗文化话语在FJTV版中更多地以媒体机构为主体的角度传播,在CGTN版更多以非遗传承群体的话语传播。除了大众传播的媒介外,我们需要开发多样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新媒体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带来了新的活力。[8]对外传播的新媒介能激发全民记录、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

从话语受众来看,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这种方式常常使用符合海外受众的话语体系,考虑了受众的主客观因素和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对外翻译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让目标受众接受译作传递的文化信息,接受我们的话语。

五、结语

由于对外传播两种途径的差异,非遗话语在本文分析的两则“佛跳墙”题材短视频中出现差异化传播。不论是对外翻译传播还是外语讲述中国故事,其实质是一种跨文化传播,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体处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中。只有当对外传播的内容及表达方式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才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差异化传播能够使得话语内容更加充实,避免了内容同质化,满足不同人群对信息的需求。不管是对中文视频的翻译还是外文创作,只有以内容为王,注重语言文化差异,正确地处理文化负载词,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非遗话语。

参考文献:

[1] 刘颖,孔倩. 中国非遗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研究:范畴与方法[J]. 现代传播,2022(7):64-69,136.

[2] 宣炳善. 非遗话语知识生产的中国语境[J]. 中原文化研究,2014(3): 9-14.

[3] 曹明伦. 关于对外文化传播与对外翻译的思考——兼论“自扬其声”需要“借帆出海” [J]. 外语研究,2019(5):77-84.

[4] 刘进. 对外文化传播翻译策略研究[J]. 学术界,2010(12):156-163,287.

[5] 王仕勇,曹文扬. 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J].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30-35.

[6] 万建中. 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主体[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75-81.

[7] 彭仁忠. 论异化翻译策略与跨文化传播[J]. 外语学刊,2008(4):122-124.

[8] 陆先高. 新媒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M]//杨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到传播.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基金项目:闽江学院校长基金项目(103952022041),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S202210395029)。

猜你喜欢

差异
“再见”和bye-bye等表达的意义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法观念差异下的境外NGO立法效应
构式“A+NP1+NP2”与“A+NP1+(都)是+NP2”的关联和差异
论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与礼貌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