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的美学时代

2023-06-09荆玉成

国资报告 2023年5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数字

荆玉成

数字社会的今天,为什么企业美学如此重要,成为企业文化落地工具?为什么企业美学已然上升为企业的意识形态,构成了企业思想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技术经济层面看,主要表现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即数字社会的来临,人类正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向数字社会大踏步迈进。就中国而言,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这四种社会形态将共生共存。数字社会的到来,改变的是生产结构、社会结构和人的心理结构,社会经济将重构,这是不确定性的内在逻辑。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社会一种巨大的震荡力量,动摇了商业运行方式,打破了人的思维惯性,也带来生产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土壤方面的巨变。最主要的表现是,时间、空间、供求、读写、学习、选择等时序发生深刻变化,这个变化是本质性的、是颠覆性的。

人的变化是时代和社会变化的内因和尺度。个人作为社会主体,今天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变量。海德格尔将现代性概括为五种表现:科学、技术、文化的崇高性、艺术的审美和失神或无神。这种现代性今天表现为:个体独立价值的确立,导致个人宫廷拔地而起,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世界、小宇宙;个人审美意识的觉醒,个人对精神、情感、文化、价值和美的追求超越物质成为第一需要。这里,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发生重大变化,每个人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和本真,努力让内心安顿下来,自己生活得更舒适、更妥帖、更幸福。正如尼采所说,“任何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个体价值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找到个人安身立命之所,这是宗教、哲学和每个现代人最终解决的问题。面对社会变革,政治家寻求一种新的社会治理,而企业家则寻求企业的思想治理,以企业内部的有序,即内在性、确定性和同一性,来应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企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大公约数就诞生于企业文化之中。

数字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致使旧制度与数字大革命之间正爆发一场空前剧烈的冲突。互联网、大数据、元宇宙由工具层面、实践层面抵达社会安排或制度形式的层面,企业边界、生态、组织架构、治理理念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尤其是数字科技企业,犹如一个企业帝国,仿佛一个“国家”,此时企业文化则上升为类似于国家的意识形态。数字社会下的企业管理形态和文化形态,我们称之为思想治理。由此,企业文化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文化管理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即思想治理。这是企业思想治理的外在逻辑。

企业思想治理的内在逻辑,必须回答三个问题:思想治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美学与思想治理的关系,美学目视化与企业美学的关系。数字社会当一切开始走向虚拟,一切开始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纷纷主导,最终出现“元宇宙”——一个虚拟的人类社会。此时,活色生香的生活本身,作为另外一极就成为必然,企业生活就被彻底凸显出来。在企业中,文化即战略,文化即管理,文化即行为,一句话:文化即生活。生活变了,企业发展的逻辑就变了;文化变了,企业秩序体系的底层逻辑也就变了。它再也不是半个世纪前的“三大体系”(VI、BI、MI)或“四个层次”(制度层、行为层、精神层和物质层)。实践已经悄无声息地走在了理论的前面,企业文化的数字社会形态——思想治理呼之欲出。思想治理的主体内容——企业思想治理体系中,核心价值观是原点,使命、愿景、战略是核心,组织政策、人才策略、管理理念、制度流程、方法工具等若干模块是载体,逐级承接、具象、分解,将价值观念一直落实到具体行动,形成知行合一的企业行为“外化为形象和品牌”,内化为行为。

当思想治理的基本内涵确立后,企业文化亟须张扬和传播,而此时价值传播的价值、观念,也同步发生了质变,真诚、常识、平视、倾听、图像、声音、流量、模块化、企业媒体、品牌、全员载体等这些如空气阳光一样朴素的常识,在数字社会的今天,一跃成为准则、理念和价值。它们一同构建起有别于以往各种社会形态的价值传播的价值理念和方法论,形成基于数字社会价值传播理念体系,以此與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说话,与传播对象、文化主体、企业员工沟通和交流。

企业文化最终落地生根,需要内化到每个员工的内心,变成自觉行为,物化为产品,升华为品牌。在大众审美意识觉醒的时代,企业除营造美的环境、美的产品和美的体验之外,在生产由实物向实物+非实物转变的过程中,亟须将审美的观念、价值和情感直觉渗透到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审美元素、情感因素和文化因子直接融入产品,参与产品的生产,甚至直接进入资本中。美是人类天性固有的精神依归,是价值观的最高形式。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物质丰沛后审美便进入生活轨道。在企业新的组织管理和生产方式中,企业美学之于企业文化传播落地的能量开始涌动,独特价值开始显现,企业美学成为企业文化塑造、传播直至落地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系统体系。数字社会,企业美学开始登堂入室,产品的审美因素、情感因素、文化因素等非实物功能上升为一种刚需。

我们还要看到,随着数字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虚拟空间的拓展,海量信息的唾手可得,人与人心理距离的且行且远,人们的精神、情感、文化、审美需求以同等速度和强度加大。越是信息过剩、物质过剩,人对精神需求不是越来越少,反而是更深沉、更强烈、更持久,急需精神的对冲和平衡。顾客追求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而是产品携带的价值功能、情感功能和审美功能。这种因人的精神、情感、文化和审美的内心需要,也就是人的内在性需求,此刻超越物质而成为第一需要。企业长期实践而来的企业美学,也就成为了企业意识形态的一个部分,成为思想治理的一部分,即企业文化的一个部分。

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两个方面的珠联璧合,塑造了数字社会企业美学的独特价值和地位。企业美学,包括价值美学、模块美学、平滑美学、场域美学、符号美学、LOGO美学、色彩美学、设计美学、记忆美学、环境美学等作为一个完整体系,走上了企业思想治理的历史舞台。

企业美学本质是哲学范畴,主要是研究企业美学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探索企业美学的基本规律、形态和走势,找寻企业美学落地的工具、方法和手段。企业美学是理论,摸不着、看不见,而企业是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以生产人们所需的产品为目的,企业美学最终落到员工内心需求、员工自身修养和产品生产中,变成生产力和产品本身,物化成可见可感可知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产品形态。美学目视化通过视觉感知、文化感受、审美感应等构建一个人造的美学系统,以企业美学价值、观念、语言、方法,让企业文化有机地进入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生活和终端产品,成为企业文化创建落地的系统思维。企业美学作为企业大众文化这种平均状态,作为一种存在的同时,创造了一种新价值和新员工群体,企业内部开始打破地域、行业、专业、阶层、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壁垒,所有员工成为平起平坐的内部消费者,由此造就一种普遍的审美处于“中等水平的人”。这一历史的进程中,企业美学包括美学目视化试图去构造一个特殊的具有价值导向的文化“小空间”,企业文化的第二次生产在这样一个又一个“小空间”里得以完成。企业美学的“小空间”,是相对于社会文化的“大空间”,相对于历史文化的“大空间”,相对于企业文化整体的“大空间”。

企业美学的“小空间”,充分地全面地认真地汲取和吸收“大空间”的养分和精髓,“小空间”才有源流、根脉和土壤。凡是传播到了更大空间中的企业文化内容,它的具体内涵就一定会被稀释,而且成反比的线性关系。企业各个“小空间”中的员工主体,经由主动的思考、诠释和吸收而认可了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和价值,那些“小空间”才会焕发出足够的积极性,去跟外部的文化进行部分的叠合与重组,才会在员工文化心理上真正地隸属于企业自身。只是在这里,企业美学包括美学目视化试图营造的“小空间”,让文化信息有足够的浓度,以此形成企业文化的极核和中心地带,足以带动、引发周围环境的同频共振。同时,企业的“小空间”一定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表达,说的是我的企业价值理念,而不是别的。当这类“小空间”星罗棋布,在企业内形成聚集效应后,企业文化第二次生产就彻底展开,“小空间”的文化生产力就最大限度地得到释放。

在数字社会,企业美学包括美学目视化可以等同于企业的大众文化,它确实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共享”。由此我们就会看到,这些“小空间”就成为了企业大众文化的又一个场所,即企业员工大众文化的“在场”性。梭罗说,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人是可以使自己生活得诗意而又神圣的。

(作者为国家电投企业文化总监)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数字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答数字
纯白美学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数字看G20
“妆”饰美学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