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江西省抗旱工作实践与思考

2023-06-09康戍英廖金源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防旱旱情抗旱

康戍英 廖金源

摘要:

2022年江西省发生历史罕见干旱,气温、降雨、江河水位等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为探讨新形势下抗旱工作有效对策,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深入研究2022年江西省旱情特点,对比分析了2022年与2003,2007年旱情表现,总结抗旱工作实践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进一步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灌区工程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抗旱监测预警体系、健全防旱抗旱体制机制等非工程措施建设,以全面持续提升防旱抗旱能力。

关键词:

抗旱; 水文监测; 对比分析; 江西省;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中图法分类号:TV8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3.04.002

文章编号:1006-0081(2023)04-0014-05

0 引 言

江西省雨水充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与区域性缺水时常发生。每年7月上旬前后,全省进入高温少雨的干旱期,蒸发量超过降水量,干旱延续时间一般为20~30 d,有时多达50 d以上,严重的伏秋连冬旱可持续100 d以上[1]。江西省土地面积16.69万km2,山地、丘陵与岗地平原水域分别占36%、42%和22%。江西省旱灾具有空间广泛性和时间多发性特点,山区一般不出现旱情,丘陵、盆地、北部平原地带常有干旱出现[2],例如,1963,1978年发生大旱,2003,2007年大旱对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自2022年6月下旬开始,江西省发生历史罕见干旱,全省持续高温少雨,江河湖库水位不断走低,对居民饮水和秋粮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江西干旱事件频发,相关专家学者对全省干旱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王燕[3]分析了高温干旱的成因;吴敦银等[4]分析了江西省水资源年际变化、年内分配与农业干旱发生的规律,提出要重视和开展洪水资源化研究与实施;吴高伟等[5]分析了江西干旱基本特征、农业干旱特点、农业干旱成因等,并从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防旱抗旱举措;谭挺生[6]结合江西雨水情特点,提出抗旱要有新思路、新举措。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抗旱应对策略应从实际出发,提供更加精细、精准的服务。本文基于2022年江西省旱情特征分析以及与2003,2007年两次大旱对比分析,阐述当前抗旱工作新实践,探讨新形势下抗旱工作有效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由周边向内倾斜,形成以鄱阳湖区平原为底向北开口的筲箕形地形。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 638 mm,平均蒸发量为800~1 200 mm。其中7~10月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为370~450 mm,而蒸发量高达450~600 mm。江西主要作物生长期为5~10月,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差值最大月份为7~10月,为江西的关键干旱期。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西水旱灾害》《江西省水利志(1991~2010)》、气象呈阅件、水文“三个10天”预报专报、抗旱值班日志、工作总结和水文监测数据等。采用对比法,分析了2022年干旱特点,并简要叙述抗旱工作措施。

2 旱情对比分析

2.1 高温时间长

2022年6月23日至10月31日,全省平均氣温27.3 ℃,较常年同期偏高1.6 ℃,排名1961年有气象纪录以来同期第1高位,创高温时间最长历史。自2022年7月12日开始,局部出现重度气象干旱,至11月10日,全省95%的县(市、区)维持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持续时间长达122 d,是全国气象干旱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重的省份之一。

2.2 降雨少

2022年6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全省降雨量198 mm,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65%,排历史同期倒数第1位;全省平均蒸发量 625.5 mm,其中新余市 707 mm、南昌市 697 mm;全省100个县(市、区)中有56个县(市、区)最大连续无雨日天数60 d以上,达到严重干旱等级,其中安福县最大无雨日高达118 d。2003年7月至11月上旬,全省平均降雨量为226 mm,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一半,与2003年比较,2022年无降雨日天数更多,同期降雨量比2003年少28 mm。

2.3 江河水位低

2022年干旱期间全省有30河40站刷新有纪录以来最低水位,46条流域面积10 km2以上的河流断流。其中,五大主要河流中的赣江、抚河、信江与乐安河控制站均跌破历史最低值。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于8月6日退至枯水期,8月19日退至低枯期,9月6日退至极枯期,均为1951年有纪录以来最早出现时间,较有记录以来(1951~2021年)平均出现时间分别提前92,98,115 d;11月17日水位至最低6.46 m,比历史最低值低0.65 m,创水位最低历史。湖区通江水体面积缩减至226 km2,仅为历史同期1 160 km2的19.5%,“汛期反枯”现象极为罕见,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过程线对比见图1。

2.4 水库山塘干涸多

2022年全省10 560座中小型水库中,有10座中型水库、3 736座小型水库低于死水位,占比35.5%;5.71万座山塘干涸,占比31.1%。2003年全省有16座大中型水库低于或接近死水位,2 044座小型水库、9.58万座山塘干涸。2007年全省有27座大中型水库接近或低于死水位,929座小型水库、11.3万座山塘干涸[7]。

2.5 灾情总体偏重

2022年11月2日,全省106个固定墒情站中,有100站出现轻度干旱以上情况。其中,特大干旱固定墒情站22站,严重干旱21站,中度干旱44站,轻度干旱13站,见图2。据初步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70.13万hm2(1 052万亩),因旱影响供水人口27.08万人(其中饮水困难人口1.9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2003年全省因旱农作物受灾面积105.67万hm2(1 585万亩),出现饮水困难人口370万,直接经济损失67亿元。2007年全省因旱农作物受灾面积101.93万元hm2(1 529万亩),144万人口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68.63亿元。

3 抗旱工作实践

3.1 及时响应,精准施策

江西省水利厅于2022年8月16日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24日提升至Ⅲ级,9月27日再升级至Ⅱ级,并召开全省水利系统抗旱动员部署会,组建抗旱工作专班,按照水利部提出的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要求,认真研究抗旱措施,全力保障供水安全和灌溉用水需求。分3批共派出30余名水利专家深入受旱严重地区,指导各地进一步摸清旱情、算好水账。

3.2 加强值守,精密测水

坚持24 h值班值守,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墒情,每日对雨水情、旱情及枯水进行分析,提前发布旱情预警信息。建立“三个10天”旱情预警机制,细化未来10,20,30 d的旱情预报、预测和展望,特别是中晚稻用水高峰时,就“三个10天”水稻需水进行专门分析预测,测算出水稻需水情况,提出保灌溉措施。水文部门还就鄱阳湖区“三生”用水(生活用水、农业和工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作分析预测,并提出工作建议。

3.3 提前蓄水,科学调水

科学指导水库蓄水。7月1日全省水库蓄水量188亿m3,比蓄水最好年度2019年还多2亿m3;抓住外江外湖水位偏高的有利时机,指导沿江滨湖地区引提水1.5亿m3,保障灌溉面积6.13万hm2(92万亩);对峡江、廖坊水库提前两个月实行非汛期管理,增加水量9 100万m3,为应对长时间干旱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实施两轮鄱阳湖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8],调度36座大中型水库为下游补水27.3亿m3,保障了沿河两岸及湖区950万人、43.33万hm2(650万亩)农田用水需求。

3.4 算清水量,精细供水

指导水库根据供水对象做好“一库一策”用水计划,灌区精确承接上游来水。鄱阳湖区采取多级提水、打抗旱井等措施,保障灌溉用水。全省317处大中型灌区灌溉面积114.6万hm2(1 719万亩),保灌面积97.8万hm2(1 467万亩),农田灌溉保灌率达90%以上。从最不利情况出发,按3个时间节点(2022年10月底前、2023年1月底前、3月底前)算清水账,确保全省151处县级以上饮水水源地、780处“千吨万人”农村规模水厂取水安全。协调电力部门,对16座以灌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水库进行限制发电,赣江6个梯级水库以及洪门、上犹江、江口等重点水库不参与电力调峰,保障居民用水需求。

3.5 采用综合措施,应急保水

针对赣江水位持续下降,威胁南昌市供水安全的情况,算清上游来水及水库可用水量,从极端情况考虑,指导南昌实施临时抬水围堰应急工程,同时精细化调度上游8座大型水库,维持南昌城区水厂正常取水所需流量,有力保障了城区近400万人供水安全。针对无法保供到2023年3月底前的县级以上饮水水源地、农村规模水厂,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复核,提前谋划,采取延伸取水口、启用应急水源、分时段供水、新建水源等应急措施。针对农村1.97万饮水困难群众,采取管网延伸、新建水源、启用应急水源、拉水送水等措施。

4 存在的问题

2022年江西省涝旱转换快、旱情持续时间长,局部地区旱灾严重,充分暴露出水利防旱抗旱基础仍较为薄弱的问题。

(1) 水源工程调蓄能力不足。全省水库总库容仅332亿m3,有效库容约170亿m3,仅占地表水径流总量的11%左右,流域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设施设备老化严重,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隐患,难以满足周边供水需求。

(2) 农村供水工程保供能力不平衡。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43万处,覆盖农村供水人口2 334万人。其中“千吨万人”工程780处,仅占集中式供水工程总数的5.5%;1.3万处千人及千人以下集中式供水工程,占集中式供水工程总数的94.5%,大多数工程净化、消毒等设施设备简单或配套不完善,且水源多为山塘或山溪水,水源水量保证率不高,抵御旱灾能力较差。另外,一些偏远山区、引山泉(溪)水的分散式供水工程,现有水源取水保证率低,无备用水源,干旱时节更是难以保证水量需求[9]。

(3) 灌區工程保灌能力难以应对重大干旱。中小灌区配套建成率低,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小微灌片淤塞渗漏,“中肠阻”现象较为普遍。现有灌区与农田保灌面积不匹配,难以保证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大部分山塘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隐患,供水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4) 旱情监测预警能力不足,防旱抗旱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不能满足防旱抗旱减灾工作需求。大部分灌区的计量设施设备数量不足、精度不够、率定较少、自动化测量率较低,设施维护不到位。墒情站点数量和自动监测率偏低,自动化监测能力严重不足。

5 建 议

2022年,江西大旱表现为气温高、降雨量少、江河湖库水位低均创历史纪录。但大中水库在死水位以下、山塘干涸、饮水困难人口等数量均要少于2003年与2007年,灾情总体也较这两年偏轻,这得益于抗旱组织得力、应对科学,更得益于近10 a来水利投入持续增长,使水利建设进入“快车道”、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以水库蓄水为例,2022年7月末全省水库蓄水量171亿m3,而2003年同期为120亿m3,2007年同期只有114亿m3。因此,积极谋划、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中小和蓄、引、提、调、输、配相结合的供水工程,可全面提升抗旱减灾能力。

5.1 推进水源工程建设

按照《江西省水网建设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加快建成四方井、花桥等大中型水库,进一步完善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体系。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清淤整治,增加干旱情况下应急供水保证率。实施小山塘、小水陂、小水闸、小水泵等工程改造,提高山丘区雨水集蓄能力。完善备用水源保障体系,全面完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及供水配套设施建设。

5.2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近年来,江西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农村共同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让农村居民喝上自来水,大大减少了因旱饮水困难人口。按照“全员全域全覆盖、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统一服务”模式,结合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成与城市供水同质同服务的农村供水体系。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小微型集中供水工程,实施农村水厂升级改造,完善配套净化消毒设施,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

5.3 推进灌区工程建设与改造

谋划新建吉泰盆地、平江等一批大中型灌区,建成大坳、梅江等大中型灌区,实施赣抚平原、袁惠渠、潦河、锦北、白云山等大型灌区和钟陵灌区等一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提升改造工程。推进小微灌区集中连片建设,完善输配水系统,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管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先进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全面提升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5.4 完善抗旱监测预警体系

推进完成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工程、万亩以上灌区取用水水文监测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防旱抗旱监测站网,形成覆盖全省、布局合理、信息完备、资源共享的旱情监测站网体系。加快建设旱情遥感监测平台,整合卫星遥感资源,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旱情监测体系。加快防旱抗旱监测预报预警调度决策平台建设,提升旱情综合研判能力。

5.5 健全防旱抗旱体制机制

修订《江西省抗旱工作条例》,完善省、市、县三级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和水库群调度方案,提高水库兴利调蓄能力,促进洪水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抗旱减灾科学研究及新技术应用,推进防旱抗旱方面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培育农田水利设施物业化维养市场,不断壮大一批具有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管护队伍。加强农民防旱抗旱自救能力建设,提高乡村防旱抗旱能力。

6 结 语

2022年6月下旬至11月上旬,江西省发生历史罕见干旱,气温之高、降雨量之少和江河湖库水位之低均刷新了历史纪录,呈现涝旱急转、汛期反枯等特点,旱情蔓延速度快、覆盖面广。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水利部门精准施策,精确算清水量、精细调度水工程、实施应急供水工程等,有力保障了粮食丰收与城乡供水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不断夯实抗旱基础设施网络,持续提升防旱抗旱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旱灾损失。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水利厅.江西水旱灾害[R].江西:江西省水利厅,1995.

[2] 黄国勤.江西干旱灾害研究[J].灾害学,2001,16(1):66-68.

[3] 王燕.江西干旱特点、成因及防旱抗旱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6):964-967.

[4] 吴敦银,喻中文,王凤.江西省水资源分布与旱灾发生规律初探[J].江西水利科技,2005(1):31-33.

[5] 吴高伟,方少文,吴海真,等.江西省农业干旱特征及抗旱策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9):111-112,117.

[6] 谭挺生.江西省抗旱对策之浅见[J].水利发展研究,2005(2):42-43,52.

[7] 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志(1991~2010)[R].江西:江西省水利厅,2022.

[8] 郑静,张虎.2022年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补水调度实践与思考[J].人民长江,2023,54(2):7-11.

[9] 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防旱抗旱能力提升实施方案[R].江西:江西省水利厅,2022.

(编辑:唐湘茜,张 爽)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drought relief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22

KANG Shuying1,LIAO Jinyuan2

(1.Jiangxi Poyang Lake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Center,Nanchang 330199,China; 2.Jiangxi Provincial Water Resources Department,Nanchang 330009,China)Abstract:

In 2022,Jiangxi Province has experienced a rare drought,with temperature,rainfall,river level and other indicators setting new records.In order to explor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drough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to minimize drought losses,this paper mad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ought in 2022 in Jiangxi Province,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rought in 2022 with that in 2003 and 2007,and summarize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drought relief work.It is also proposed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such as water source projects,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irrigation area projects,improve the drough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enhance the drought prevention and drought relief system and other non-engineering measures,and comprehensively and continuously heighten the drought resistance capacity.

Key words:

drought relief;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Jiangxi Province; 2022 Yangtze River Basin drought

收稿日期:

2022-11-21

作者簡介:

康戍英,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E-mail:664142063@qq.com

猜你喜欢

防旱旱情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果树冬灌 保温防旱
防汛抗旱
试论如何做好防旱防汛工作
关于加强江苏防汛防旱应急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江苏防汛防旱应急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