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问题链”策略研究
2023-06-09张淑芬
张淑芬
【摘要】深度学习主要以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为主,因此教学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而“问题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阶梯性的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由简易难不断深入学习.本文主要分析深度学习视域下“问题链”的应用价值,阐述“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促进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深度学习;“问题链”
直观上看,深度学习是浅层学习的相对概念,教育者能从几个维度来理解.其一,假定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形成的基本学习观、方式、方式等均是“浅层学习”.深度学习则处于浅层学习的对立,注重在“以学生为中心”核心理念下给予学生一定正确引导、推动,使学生不仅“知其所以然”更应“学有所用”.其二,深层学习的意义不拘泥于知识的学习,虽然在深度学习影响下可以全面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丰富多彩思维形式,但是不能满足于现状,还要进一步与以德育人、学生核心素养、人格塑造等联系起来,推动学生以物理学媒体获得全方位发展的方式.
1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问题链”应用价值
1.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由浅入深
自然科学充满着不确定的秘密与诡幻的情况,对人们来讲充满着诱惑力.高二物理(专业知识控制模块)作为自然科学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们一样对叙述状况充满了好奇,而“难题”乃是迫使求知欲向研究行为转换的强有力武器.所说高二物理“问题链”,可以看作教师将认证性物理问题转换成的“难题集群式”,它不仅具有独特活动的主题蕴涵,也具备条理清楚的级别,根据传动链条方式结合在一起,可以满足学生们物理学综合素养从低到高的健康发展.其中,难题持续激起并保持学生们好奇心,并根据难题转换的方式进行解释,简单的可解读为前一个关键是后一个正确的答案,又是问题导线,好似“稳赚”一样在物理学教学中推动,指导物理教学循序渐进.
1.2 层层递进,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从浅层学习进入深度学习绝非一蹴而就,其间要学生们逐渐把握独立、探寻、合作式学习方式,教师也可通过“问题链”谆谆教导,慢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显然,这一过程中“问题链”彰显了较好的推动功效,并以“难题”为依托,满足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出的对话、情景、互动交流等条件,给学生进行物理问题实际意义搭建奠定了坚实基础.“问题链”设计上往往注重层层推进,学生将知识转换成旧知识全过程,需要经过转换、同化作用、内在等一系列体制,这一切达到的基本应该是最相邻发展区的创新.比如学生必定要先了解一下“弹性”定义,才可以进行“滑动摩擦力”造成要求的探讨.“问题链”本质上是以难题方式推动旧理论水平向新理论水平演变,这合乎学生学习的认知发展规律.
2 “问题链”的设计原则
2.1 “问题链”要聚焦于核心知识
每一节课都有核心知识,使学生把握这些内容便是设计方案“问题链”的主要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确立这节课重点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要点转化成层级鲜明多个难题,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从而接触到这节要学的核心知识.建立长效机制,专注于核心知识的关键要素,以问题为知识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2.2 “问题链”要根植于真实情境
相对抽象化重点知识来讲,在理科类教学中,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直观的试验、生活中的场景作为难题的场景,这种教学情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索欲,在情景时会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现实感和代入感,会使学生有一种解决问题期盼.教师需做教学的策划者,关键时刻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一定要让学生们个人或是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地发现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2.3 “问题链”要基于学生认知
“问题链”并不是一些问题简单地结合,而是依据学生们的认知层次和潜在性发展水平,设计适度的难题,确保问题始终处于学生们的“认知发展阶段”,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主动性,又可以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这类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螺旋式上升的“问题链”会指导学生慢慢贴近核心知识,根据问题逐一解疑,最后达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2.4 “问题链”要具有启迪性
學习的目标并不是使学生只考高分数,设计方案“问题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使学生学好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情况来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因而,设计方案“问题链”不可以仅限于简单说明性或记忆能力难题,要更多地关注一些有思索、有考验、有启发的问题,让他们在问题研究中怀疑,因思维疑惑造成认知冲突,在竞争中激发智慧的火苗.
3 促进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问题链”模式
3.1 课上教学“问题链”组织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模块,即基础理论与实验,尽管教育环境及教学方式有所差异,但“问题链”模式设计要遵循“课堂组织”这一限制标准.因为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时长、网络资源、专用工具等方面制约性,不适合过多铺叙难题,因而这类状态下“问题链”都应维持收敛特性.教师应该将课程内容细分化,确保一节课内“问题链”的连接点所呈现出来,使学生围绕每一个难题连接点进行“明确提出→深入分析→处理”实际操作.
3.2 课下自学“问题链”组织模式
《课程标准》强调:“设计方案多元化的课程模块,推动学生独立地、颇具个性化学习.”这里将“课程模块”以“问题链”替代,学生独立地、个性化学习关键出现于课下场所.实际上,根据“难题-通过自学”模式构建“问题链”,是高中物理教学环节中不可忽视的方式,一方面是物理学作为理科学科的需求,与数学、有机化学类似,要频繁地运用情况进行逻辑思维加强、方法练习,这样才能提高综合性认知水平.另一方面,物理变化、基础知识应用等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可以为学生通过自学和学会思考给予支持.因为课后通过自学“问题链”组织模式是摆脱教师指导的,因而设计方面要重视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潜力的挖掘,如整合型“问题链”、衍生性“问题链”等.
4 “问题链”促进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的策略
4.1 问题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可以说“学来源于思,思来源于疑”,教师明确提出新颖的难题好似火源引燃学生们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们浓烈的好奇心和深厚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们充分运用想象力,展现出“活”的物理课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思维的高度,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专业知识持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4.2 巧用追问,连续询问
教师妙用询问不仅是对教学机制的考虑,也是提升课堂教学人气值的办法,运用询问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良好度与思维的持续性,避免学生上课跑神,逻辑思维中断,合理解决学生的思维僵化和可塑性,调动学生持续思索,询问和持续提出问题对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水平都有一定的益处.教学过程中的询问应该是基于前一问题再一次提出问题,具备持续性和层次性.询问可以用于课上教学过程中,还可用在习题课中.学习中的提出问题一定要把握好机会,教学的询问必须做到提问问题新鲜和精准.询问让孩子有神秘感,以孩子的答案作为询问的开端开展提出问题,这样既能维持和学生的探索进展一致,也可保证知识持续性.询问应该让学生们可以答出来,具有引领方向的功效,才能保证询问实效性,询问的效果必须做到课程目标的一致性,确保询问的精准度.
4.3 建构模型,变式提问
创设实体模型是引导学生逃出刷题的有效途径,更容易促进学生们重视方法与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多题归一免去了许多不必要脑内总量,使学习的内容更为系统软件.多题归一是指把好几个表面物理学情景不一样但实际上同样的题归成一类,找到共同的特点,用同一物理规律或方法去解释.多题归一是揭露实体模型本质属性的有效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模型水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4 问题教学中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渐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主动培养多问What?Why?How?持续引起学生星星点点的设计灵感,引燃思维小宇宙.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能将学生引领到从考虑到疑惑再到思维们的学习的过程中去,解决学习思维的僵硬和可塑性,学生学习将在独立提出问题的过程当中由浅入深学到深层次学习,巧妙的引导方式能让学生不自觉地进行思考.
4.5 创设情境
构建的场景源于生活,会增进物理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身边的案例中体会到物理学,指导学生看清本质,进而以用引思,调动学生思索这般神奇的现象和具功能性的运用身后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学生逐渐由真正的场景进到物理学新思维的实践探索中,从好奇心理激起到追寻真理的实践探索,顺理成章将被动吸收变为了自主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分为多种多样展现方式,如模拟实验、多媒体播放、日常生活应用案例、物理学史故事化,但构建的场景一定是具备支撑力的真实物理学情景,不可能是可望而不可即不符合实际的场景,课堂教学要保证合理性、精确性.
在运用此对策时,教案设计要有详有略,这节课创设教学情境的情况基本原理应在孩子们明白了所学的知识后,对这一物理学情境的情况开展基本原理表述.让物理课堂设置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了解學生思维发展,让物理学运用到具体中来.
5 结语
理论里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动态变化并非静态常量,他在针砭时弊浅层学习“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时弊的前提下,推动学生超越死记硬背的、机械解题的情况,向逻辑思维、观念、认知能力等更高方面发展,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而“问题链”的应用,可以为深度学习的达到给予夯实基础,根据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全过程,加强自己在高中物理教学里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景战胜.问题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127.
[2]李丰收.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02):73.
[3]于睿.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8):12-13.
[4]吴长林.高中物理课堂问题教学的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5]田洪,王邓博,廖佳骊.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分析[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出版者不详],2018:152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