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23-06-09徐菲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学习目标教学设计

徐菲菲

摘要:本文描述了以评价为起点的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步骤,并以《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一课为例,阐述了运用逆向设计的方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同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关键词:逆向设计;学习目标;评价证据;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10-0059-04

逆向教学设计三步骤

从教学评价入手,以“评”为起点进行逆向设计是把学习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以“学习之后要能××××”为目标和出发点,明确目标、分解目标,并列出达标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不断向既定目标推进,逐步达成阶段目标,直到达成全部目标,学习过程结束。在此过程中,教学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而要通过教学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则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美国教育学家安德森总结的“教学评一体化”的三个原则指出了三个问题:①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学习目标)?②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策略和过程)?

③我如何确定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评价与反馈)?参考上述三个关键问题,笔者探索出以评价为起点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步骤,下面以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中的第三章第一節《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逆向教学设计实际案例

1.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树立学习目标,理清“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依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归纳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框架,并从中找出与本课内容对应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水平”以及对应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初步规划出预期学习结果,从而明确“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的问题,走出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1)归纳教材中的内容框架(如下页表1)。

(2)研读《课标》,找到与本课相关的描述(如下页表2)。鉴于笔者所在省的信息技术学科属于高中毕业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因此将学业质量水平描述中“水平2”的培养要求作为基本要求和达标水平。

(3)分析归纳,勾画出预期学习结果(如下页表3)。通过对教材和《课标》的研究,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①了解物联网的概念、结构和技术特征。②通过分析物联网应用实例,知道现代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对物联网获取信息的技术有一定的认识。③了解常见的传感与控制机制,提升计算思维能力。教师应将上述目标细化,明确列出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具体内容,通过学习能回答的基本问题,学后能总结出的、可迁移应用的规律和特点,运用本节所学能解决的具体问题等。

2.确定合适的评价证据,设计评价方案,不断检验“我是否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教学过程中抛出的问题应定位精准,有明确而具体的答案,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关键节点。布置的习题应是立体的、有层次的,学生能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对学习结果有不同要求的学生,能通过习题的检验明确自己是否已达到既定目标;而承载这些问题、习题的案例,应是有纵深可挖掘、有广度可拓展的,是情境化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遇见的例子。

基于此,教师需要参考《课标》中的“评价建议”和“命题建议”以及本省学业水平考试题等资料,引入有价值的案例,并思考和设计与之相关联的问题、议题和习题,以便通过观察学生对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检验和评估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并随之调控课堂节奏。在《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一课中,笔者设计的“讲故事”环节如下页表4所示。通过细致周密的设计,用定位精准的客观问题检验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技能等事实性知识的掌握情况;用有梯度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而透彻地分析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并检验学生对学科内知识整合的核心概念与方法的内化程度;依托实践项目检验学生对跨学科内容的整合能力以及对主题问题的认识与价值判断能力。

3.设计教学策略和过程,安排教学活动,解决“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的问题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思考、对学情的预判,以及《课标》中相应的“教学提示”等,制订教学策略,规划教学过程,完成教学设计。将《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一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物联网“全面感知”的技术特征和物联网的结构。依据学情预判本课难点为:物联网的结构。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重点锁定为:培养计算思维。本课教学过程中有7个节点,即绘出案例的工作流程图(2次)、抽象出物联网运行的一般过程(环节和时序)、勾勒出物联网的结构框架、重点总结出物联网获取信息的手段与技术以及硬件设备、思考厘清获取不同类型的信息所对应的方法和技术、尝试设计小型物联网(选做)。具体的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1)引课

内容安排:

现身说法:信息技术进校园的30年。

设计意图:从身边事、熟悉物入手,快速展示信息系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的演变,着重凸显现今技术条件下信息系统与物理世界的对话方式及其优势。

学习目标:了解历史和现状。

(2)涨知识

内容安排:

①讲故事:寻找失踪的共享单车(本校往事,真实发生)。

设计意图:站在观察的视角,在问题的引领下感知、体会:a.案例中采用的获取信息的技术及特点、适用条件;b.案例的工作过程(环节、时序);c.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物联网运行需要后台程序支持,并对其功能有一定的认知;d.模拟障碍,揭示可靠的信息传递对物联网运行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能体会物联网的工作过程,以及获取、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和方法。

②看视频,分析智能家居产品案例。

设计意图:站在评估者的视角,分析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寻找特征、提炼规律):a.不同类型的信息及对应的获取技术;b.独立分析本案工作过程,对比前案,归纳提炼出物联网的层次结构;c.结合两案例总结提炼出物联网的技术特征。

学习目标:明确物联网的层次结构、技术特征;信息的获取和控制技术。

③画蓝图:设计简单的物联网模型(纸上谈兵:机房考勤系统)。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规划设计小型物联网信息系统:a.分析需求,明确问题。b.对照物联网的一般结构,建立系统框架。c.选择采集信息的技术及设备,信息传递的途径、技术及设备,控制机制,应用程序等。

学习目标:能科学地分析所遇到的问题,有能力给出解决方案。

(3)挑战(选做)

内容安排:

①动手做:物化。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体验信息系统利用传感技术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方式,以及传感控制机制。

学习目标:将设计方案变现。

②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正视从理论到实践的差距,理性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物化能力水平,感悟设计方案改良与优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学习目标:从结构搭建、技术与设备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有理有据地对方案的物化结果做出评价。

(4)小结

内容安排:总结本节学习要点。

设计意图:总结阶段学习内容,强化重点。

学习目标:建构清晰的知识框架。

在本节的设计中,用第一个案例带领学生认识物联网,引导其思考、总结出物联网的概念、工作过程、信息获取、传递和控制的方法与技术等;引入第二个案例作为试练对象,学生模仿、复制教师的行为对案例二进行分析,验证基于前一案例总结出的规律和要点,加深对物联网的层次结构、技术特征、与外部世界的联结方式等问题的理解,发展计算思维。从“画蓝图”开始,由理论学习转入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笔者把物联网设计实施这个问题分成了两个层次,分别对应不同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①面向全体学生,以设计小型物联网模型为实践目标,成果是设计方案;②面向有兴趣的学生,延伸到校本课和活动课中,以物化为成品为实践目标,成果是能真正投入使用的小型物联网。

实践反思

以评价为起点的教学设计是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是教学思维从内容本位向目标本位转变的实践探索。教师首先应以明确预期学习结果为开端,理清教学将达到什么目标;其次思考和设计评估任务,具体描绘出能证明达到学习目标的证据;最后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照设定的评价证据,时时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阶段学习目标,并随之调整教学节奏,使教学活动始终向着既定的学习目标有序推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有确切的收获,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胡小勇.問题化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肇文华,刘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02):217-218+222.

[5]胡选萍,封涛,王琦,等.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之内涵与特征解析[J].教学与管理,2022(03):85-89.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学习目标教学设计
核心置换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