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2023-06-09汪友生
汪友生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信号与系统作为电子信息学科的基础课,授课面广,可挖掘思政元素多。课程组根据课程内容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把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合到专业内容中,从总体规划、具体举措到效果评价对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TP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2-0033-03
高等學校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三全育人”为指导,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又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做到“守一段渠”“种一片良田”,真正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1]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推动课程思政综合改革和实践探索,各学科各专业各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新时代杰出人才作为根本任务。
大学专业课教师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主体,要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把课程思政理念贯彻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内容、设计和方法,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优化课程设置,深入挖掘“思政”内涵,使其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并通过点与面的结合,实现“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思政分析
高校每门课程都可以融入思政内容。思政内容的设计十分重要,它既与专业课内容紧密相关,又独立于专业课。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学科的重要基础课,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既能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又能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课程思政的角度看,信号与系统课程具有十分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中国电子信息领域发展迅速,在信息、通信及终端系统等各方面均取得突破,有的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如量子通信技术、5G技术、高铁以及液晶显示屏(系统)等新技术。通过向学生介绍前沿专业知识以及其在军事和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二是课程内容是本领域的诸多科学大师包括傅立叶、拉普拉斯、奈奎斯特等的研究成果。这些大师虽然是18世纪西方科学大家,但是他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在今天仍然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为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用他们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事迹来激励学生,让学生领悟科学精神,培养其刻苦钻研的品德,使其能树立远大目标,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教学才能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做好“智育”与“德育”的交叉,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教育的作用[2]。
本研究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若干讲课内容与其相对应的思政元素结合起来,并明确了思政内容的切入点(见表1)。同时,建立了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使得“智育”与“德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切实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一)总体规划
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路包括前期调研→目标制订→方案规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形成报告→成果输出。从教学内容中选择若干教学环节或知识点,理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思政”内涵和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载体等,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积极创新,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的有机结合,“智育”和“德育”的交叉,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解读和理解课程思政的有关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理解学校有关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的贯彻落实意见,结合“双一流”专业建设要求,明确本课程的定位,设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后续制订建设方案打下基础。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尤其是梳理每个知识点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前沿应用,分析课程特点,为后续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制订和课程思政实践提供支撑。
第二阶段,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包括建设方案、具体举措、评价体系以及建设成果考核。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对课程知识点的梳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以及思政建设方案的制订等内容;建设举措、评价体系制订主要是针对思政建设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以及评价体系的设计;建设成果考核主要是指教学团队对课程思政最终考核指标的规划。
第三阶段,分析成功案例或效果不佳案例,总结经验,编写报告,达到期望的结果。
(二)具体举措
1.课程团队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因此,要切实加强课程主讲教师的师德建设,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北京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全体教师都参加了全国教育行政学院的师德建设专题培训班,把“学习强国”作为学习平台,关注时政,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
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对历史发展、科学家事迹的介绍等。通过与学生交流科技发展历史及科学家故事,激励学生求真务实,“知史以明鉴,察今以知今”。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学生了解前辈的奋斗史。欧拉、傅里叶、帕沙瓦尔、拉普拉斯、吉布斯、奈奎斯特等科学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研究,最终才取得重大成果。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设计,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
在课程思政案例库中,除了有历史人物的介绍和科技发展史等内容,还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内容,例如5 G、人工智能、工业因特网、量子通信等。建立思政案例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责任感。
3.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课程思政不能牵强进行思政教学,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向思维”。课程思政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让学生主动地认同及内化。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引导教学、研讨教学、微视频教学等手段,与学生互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教学。
三、课程评价与成效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师应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依据某种准则和标准,检视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发现反映学生素质与水准的资料与信息,进而做出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合理评判。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评估,可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更进一步。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情况开展调研,具体研究方法是开展匿名问卷调查。问卷题目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接受度、授课的形式、感兴趣的内容、课程满意度与收获等。调查对象是本课程选修学生。
对于“在专业课教学中是否有必要融入思政元素 ”这一问题,61.6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23.3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选择没有必要和不清楚的分别为6.67%和8.33%。对于“专业课堂上涉及政治内容,你是否有兴趣”这一问题,选择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学生超过78%。对于“你希望把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专业课程”这一问题,选择较多的依次是民族自豪感、专业自信和爱国主义及时代要求。对于“你希望专业课教师在讲授思政课程时,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这一问题,选择要与专业理论相结合的学生占65%。对于“你认为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的内容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这一问题,80%的学生认为已达到,20%的学生认为一般,而认为未达到和从未涉及的均为0。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你热爱党、关心国家发展、振兴国家的帮助程度”这一问题,68%以上的学生觉得帮助很大。对于“你觉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提高你的文明行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治安的作用”这一问题,认为非常大或比较大的学生超过66%。对于“你觉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能让你严于律己、做到诚信友善的程度”這一问题,认为非常大或比较大的学生达到70%。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良好。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评价尚处在摸索的阶段[3],课程思政成效评价需要进行科学的指标设计和教育评价,包括确定评价标准、评价原则、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等。高校要积极开展探索实践,科学评估课程目标,不断探索课程思政中的育人规律,检验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中的作用。
四、结语
思政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如何对思政教育进行创新性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4]。
本文探索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技术,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优化,使其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多样化。思政课程改革并不是将专业课转化为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无须改变专业教学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专业学习中[5]。因此,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整合当前的政策方针等,融入对科学家优秀事迹和高贵品格的讲授,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进行知识的转移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不断获得、消化思想政治知识,真正实现全过程参与和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提升。
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在完善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积极构建以创新教育为目标的专业学科教学模式,才能使新一代青年站在时代的前沿,面向未来,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光明日报,2016-12-09(1).
[2] 季剑岚,姜莉,李泽,等.《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21(4):64-65.
[3] 黄琼丹,卢光跃,陈怡君.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27):101-103.
[4] 程普,余路,刘向君.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思考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1,7(17):193-196.
[5]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2):1-6.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