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家清景在新春

2023-06-09吴凤玉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摘 要:古诗文教学能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格,涵养文化底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文的启蒙教学。教师在低年级的古诗文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如通过诵读、想象、讲故事、表演、背诵等方式,引领学生走上爱诗、学诗、作诗的心灵启蒙之路。

关键词:启蒙教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4-0079-03

引  言

诗歌是古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其艺术成就更是登峰造极。从思无邪的《诗经》到浪漫瑰丽的《楚辞》,从风吹细细香的汉乐府到天苍苍野茫茫的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光彩熠熠、大气开张的盛唐音韵到清丽风雅、婉转缠绵的宋词……诗歌经历了漫长的艺术演变。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读诗使人灵秀。诗文化熏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国人的心中烙下了儒雅敦厚、沉稳含蓄的文化品格。由此可见,诗歌教学意义深远,它是学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沉淀文化底蕴、塑造健康完善人格的重要一环。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低年级的诗歌教学更是引领学生走上爱诗、学诗、作诗的心灵启蒙之路的第一步。

新版语文教材出现一大亮点,大幅地增添了古诗词的篇目。重拾经典,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背诵50篇古诗文。教师也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教材为基础,以育人为目的,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播撒诗意的种子,这便是诗歌启蒙之路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讲读,感受诗歌的音律之美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反映现实,抒发情感,具有语言美、想象美、意境美、情感美、音乐美等多方面特点。反复诵读是理解诗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诗歌的音律美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体会和领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理解力不强的情况下,更容易通过直观的物象和声音表象去学习语言,体会情感。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古诗《咏鹅》时,笔者先为学生声情并茂地示范诵读该古诗,引导学生听古诗时思考“咏”的含义。在诵读后,学生很容易地猜出“咏”是写、说的意思。接着,笔者让学生自己诵读古诗,把诗歌读正确,再让学生谈谈古诗中分别描写了“鹅”的什么部位,并画出相关词。学生很快勾画出了“曲项”“白毛”“红掌”。笔者再结合课文和插图,抓住白鹅的外貌特征,以及白鹅活泼、可爱和欢乐的情态,让学生读懂了年仅七岁的骆宾王写的诗。这些都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得到的。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联系诗句展开联想,并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学生兴味盎然,用稚嫩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白鹅戏水图,这是多么有趣啊!之后,笔者适时插入了《咏鹅》的背景故事。学生都觉得骆宾王真了不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爱诗之心郁郁勃发,也想试着用诗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就能把诗歌读得有声有色。笔者在诵读中,也适时渗透了朗读的节奏技巧,教给学生用音高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比如,前面三个字“鹅鹅鹅”,朗读得快一点,更能表现出见到鹅的惊喜。朗读得慢一些,也能表现出一边细细端详,一边数鹅的样子。笔者从低年级开始就润物无声地给学生渗透一些诵读技巧,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音律美和情味美。熟读自然成诵,学到这里,学生也更易背诵古诗文,从而达到了继承优秀诗文化的目的。

二、想象,漫步于诗歌的优美画境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诗画亦有共通之处,好诗必是一幅意蕴深远的好画,好画也必是诗意盎然。有人说,过早引导学生去感受画面意象是不是强人所难,拔苗助长?笔者认为恰恰相反,适当地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不仅能让学生的心理感受力更强,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

例如,在教学《春晓》一诗时,诗人先写春睡的香甜,再写悦耳的鸟鸣。笔者先让学生想象处处鸟鸣是怎样的画面?唤起学生对客观意象的联想,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了一幅啁啾起落、远近应和的春天之景。笔者又让学生想象,在这鸟鸣中你们听到了些什么?学生说仿佛听到了鸟儿们在枝头欢快地唱歌。笔者让学生通过鸟鸣去想象、体味那万紫千红的烂漫春光,这样学生想象的空间被打开了,对诗歌意境的感悟也被带入一个更高远的境界。在诗歌的后两句,笔者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想象那一夜的春风春雨,纷纷洒洒,残红遍地,“众卉悄悄露新姿”的动人情境。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感情的微妙变化給人无穷回味。交流到这儿,学生即使对诗歌中的意境之美懵懵懂懂,也能感受到诗歌意境之美的妙不可言。对于艺术的审美力和语言的感受力便如春雨滋润的嫩芽般悄然拔节了。

透过诗歌的语言环境想象诗句中所描绘的画面,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学生只有走进诗歌的画面中,才能体会诗人所表露的心声、抒发的志向、表达的情怀,再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同频共振,培养一颗温婉敏感的诗心,从而提高诗歌语言鉴赏能力。

三、延伸,体会诗歌的背后之趣

每首经典的古诗背后几乎都有精彩的故事,这都和作者的人生境遇息息相关。低年级的古诗课堂很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经典故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以及对作者的了解。例如,教学《咏鹅》时,笔者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歌大意之后,适时地插入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故事: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天,家中有客来访。客人见他谈吐不俗,文思敏捷,大为惊讶,于是指着门口池塘中的白鹅,让他以鹅作诗。想不到七岁的骆宾王,只思考了一会儿就做了这首诗。骆宾王从此名震四方乡邻,长大后也不负众望,成为“初唐四杰”之一,被誉为一代文宗。学生听完,对骆宾王产生了极大的钦慕,也萌生出想当一位诗人的愿望。

又如,在教学《赠汪伦》这首诗时,笔者也绘声绘色地向学生讲述了与这首诗歌创作相关的传说故事。在唐朝,汪伦久慕李白诗名,想一睹诗仙的风采,便写信邀请李白到他家做客。他在信中写道:“李白阁下,我家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诚邀您大驾光临。”李白接到信,高兴地来到汪伦的家乡,发现“十里桃花”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是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汪伦热情招待了李白,李白也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离开的那天,汪伦带着村民在岸上踏歌为其送行。李白十分感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赠汪伦》。通过故事,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李白洒脱不羁的性格,也体会到了汪伦对诗仙的仰慕。

每首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种人生。笔者在课堂上适时插入故事导引,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也可以打开学生人生追求的新境界。

四、诵读,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

古诗词以雅正的语言、优美的音韵、和谐的对仗而得以广为流传,非常适合诵读。大声诵读古诗词的益处实在是不一而足[2]。首先,学生更易在诵读声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其次,大声诵读能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再次,在古诗词精神养分下哺育成长的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较强且品格端正高尚……一言以蔽之,诵读古诗词的好处不胜枚举,其对学生的滋养更是润物无声、厚积薄发的。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指导。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先自己反复诵读,要求响亮、自信、自然地读出来,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讲读完诗歌后,笔者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应该给予正向的反馈。

古诗文的诵读与现代散文有所不同,古诗词的节奏更舒缓,情感也更深沉。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时的节奏变化、语调高低、声音的虚实相应来表现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例如,《村居》前两句诗描写早春草长莺飞、柳绿花红、云蒸雾绕的乡村美景,让人感受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气息。在诵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一边诵读一边在头脑中描绘诗的画面。前两句诗描绘的是一幅明媚、迷人的春景,应用舒缓欣喜的语调娓娓诵来。尤其是“醉”字,适当拉长尾音,再加上情感的烘托,更易读出春天的美好,让听者陶醉其中。后两句诗描写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我们在诵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便可读出轻松愉快的意味,把儿童的心绪体现出来。全诗动静结合,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展现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诵读的节奏变化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前后两句诗处理得一慢一快、一低一高,在反差对比中展现诗中画面,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

此外,在诵读时,教师可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比如,编排一些动作让学生一起来表演诵读,加入动作和表情,配上音乐便可以把古诗读得声情并茂。在学校“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笔者让自己执教的一年级学生排演诵唐诗的节目,把独诵、齐诵、歌舞、演唱结合在一起,异彩纷呈。学生穿上汉服,诵读《春晓》《春夜喜雨》,齐唱了《读唐诗》这首歌。学生随着音乐或舞或诵,动作齐整有致,表演声情并茂。该节目作为开场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后来还作为推荐节目登上了市里朗诵表演的舞台,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教师重视诵读表演的指导,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诵表演能力得到提升,也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注重诵读古诗词的收获数不胜数。

五、拓展,涵养优秀的文化底蕴

诗歌课堂教学只是一座桥梁,诗文化教育不应止步于此。把学生引向课外阅读,自觉主动地积累古诗文,使其获取精神养分,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浅入深地熟读背诵诗词,积累语言,沉淀国学文化底蕴。这能在学生的心田上播撒一颗颗诗意的种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例如,在教学《咏鹅》之后,笔者利用晨读课,带领学生吟诵了大量咏物类诗篇,如唐寅的《咏鸡》、骆宾王的《在狱鸣蝉》、郑板桥的《竹石》、王安石的《梅花》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情味。此外,还有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以此达到让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目的。笔者利用每日早读课的时间,一周三诗,让学生先读准,再猜意,最后由笔者有感情地诵读和讲解有关诗歌小故事,引导学生粗略理解诗歌的含义,初步感受诗歌抒发的情感。课后,笔者再要求学生背诵诗篇。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也慢慢积淀了深厚的国学底蕴。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古诗优美凝练的语言文字更蕴含着无限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教师可以教材为基础,再以《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古诗蒙学书籍为拓展,编辑一些内容浅显、文质兼美的古诗词作为晨诵和假期的积累篇目,以期达到人人诵诗、人人爱诗的学习氛围。还可通过一系列有关诗歌的主題活动来进行学习诗歌的汇报和总结,如古诗绘画、古诗诵读、古诗书写、古诗演唱等形式,激发学生爱诗、读诗的热情,把诗歌的学习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结  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最佳的启蒙内容,古诗词教学是奠定学生一生良好语文素养的文化基础。诗家清景在新春,早春之景更是清新可人、生机勃勃。教师只有抓好诗教的春天——小学低年级的诗歌启蒙教学,才是把学生引向诗意人生的最佳途径。诗意地栖居,才是幸福的人生。诗意何处寻?笔者认为,诗意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里,在学生琅琅的书声里,在每个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心田里……

[参考文献]

段金玉.试论王维五言绝句的诗情审美[J].今古文创,2021(01):26-27.

朱仁标.诗味总须品中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1):50-54.

作者简介:吴凤玉(1977.11),女,福建仙游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一级教师,莆田市骨干教师,福建省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莆田市朗诵协会理事,莆田市书法协会会员,曾荣获福建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