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性作业设计策略探索

2023-06-09黄叶琳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作业设计双减

摘 要: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素质教育深化实施,教育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长期以来,小学数学学习总是离不开“题海战术”,大量的习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此,减少课内作业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双减;单元整体性;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4-0058-03

引  言

依据教育部门提出的“双减”政策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持续减少学生的课内作业负担,贯彻落实小学数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需要优化设计课内作业与课外活动,将课外学习活动与课内作业设计有机融合,以整体、高效的作业替代重复、机械的大量作业,实现为学生减负增效的目的,确保设计、布置的作业能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应用,避免大量的作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等的全方位发展[1]。

一、“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政策解析

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门话题。其出发点为“立德树人”及高效学习,需要落实在科学的作业设计层面,要以明确的原则、标准为指导,围绕整体目标、阶段目标设计和铺排对应工作,确保作业设计与安排更符合教学及学生高效学习的需求。基于这一背景,教育部门先后多次发布文件,对“双减”政策进行充分解读,使地方教育部门领会政策和文件精神,有序开展地方教育的引导工作,确保“双减”政策稳步推行,并起到应有的作用[2]。

第一,保障作业难度同课程要求同步。数学学科长期以来是学生作业设计与布置的“重灾区”,而且与数学学科相关的课内及课外延伸作业海量,使学生应接不暇,不利于提升其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流程与设计内容,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知识巩固的统一,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第二,关注作业数量的要求,制订合理的作业时间。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知识、技能、素养等全面提升。长期以来,基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视力、精力失衡,长期伏案作业,体态也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弯腰驼背等。学生整日被迫沉溺在题海中,鲜少有时间接触生活,这可能引发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第三,助力学生巩固知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巩固和实现学生知识迁移的重要环节。通常而言,学生在课堂学习效率高,课后完成作业的难度便会显著降低。同样的作业,不同学生完成效率和完成度不同。由此可见,大力、持续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助力学生巩固知识并实现知识迁移应用的有效手段[3]。

第四,作业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规律。“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学生课内作业量,并非一味地数量的绝对减少,而是要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升作业成效,寻找符合素质教育规律的成熟方案,以更少的作业实现更优质的教学质量,逐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二、“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原则

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指导开展作业设计和优化工作。其一是要指向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合理应用课内学习的知识,其二是要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其三是要分析和介入学生学习单元整体性知识建构的过程。

作业设计需要与阶段学习目标同步,这也是全新教学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并及时给予反馈,关注纸面作业同实践作业的结合,适当降低纸面作业的数量,增加实践作业的比例。具体而言,一二年级不布置纸面作业,仅布置一些与课内教学内容相关的制作、调研、阅读等实践类的作业,进入三年级后开始按照各年级以及对应学科的教学要求适当布置一定比例的纸面和实践作业,确保学生在获取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4]。

此外,教师要保障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与趣味性,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设定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使学优生能够深入探究,通过完成作业能够持续提升学习能力,使后进生能够借由作业巩固课内知识,进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通过作业实现阶段性的提升,得到学习的正向反馈,持续激发学习动力。

三、“双减”背景下单元整体性作业设计策略

(一)优化设计,提高作业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历来奉行“熟能生巧”的教育理念,即在教学后要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为确保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课内知识,教师通常将作业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采用“题海战术”,希望学生通过对习题的反复实践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大量的实证案例早已表明,“题海战术”下学生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持续时间越久学生的疲惫感越强,反而不利于其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应用[5]。因此,教师需要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关注作业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例如,布置作业前,教师应深入分析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知识薄弱点,在此基础上实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的作业设计。以小学数学“圆锥体体积”的学习为例,学生对圆锥体体积的推导公式比较陌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同时学习圆锥体体积计算知识时容易与前面学过的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内容混淆。因此,教师需要审慎设计作业层次,设计的作业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完成对课堂知识点的复习,立足知识点的巩固,分析和重构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其次,布置的作业要将公式与实践问题有效融合,助力学生实现课堂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迁移。这样的作业设计思路能够使学生在更深入掌握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知识的应用,提升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形式,增强作业趣味性

以往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师通常会使用“题海战术”,

要求学生通过大量、重复的完成习题练习,实现对课堂知识点的记忆与掌握。学生被迫限制在“题海”中,不断推导解题思路,思维逐渐僵化,不仅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还会挫伤数学学习兴趣,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能力过渡的关键阶段,天性好动,单调重复的习题练习只会抹杀他们的天性,使其无法深入理解课堂知识点,也不利于其数学素养的稳步提升。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优化形式,以趣味为先,将游戏、制作、调研等与数学教学紧密融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完成作业的动力,使其在“学中玩”“玩中学”。

以“乘法口诀”为例,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常规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习题练习来强化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佳,学习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可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将游戏内容、实践内容融入学生的数学作业设计中,联动学生家长开展数学乘法口诀相关的问答游戏,一个人负责提问,一个人负责回答,每答对5道题便可角色对调。这种作业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胜心,使学生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实践制作手抄报的方式重现乘法口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6]。又如,在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可拿出硬币让学生猜正反面,引出对应的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实践作业,还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取红白球”的游戏,要求学生自行统计和计算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合理的趣味性作业设计能有效联动多方主体,并使学生将课内理论知识同课外实践活动有效融合。对于有别于常规的纸面作业,学生对参与和完成作业充满兴趣,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个人的知识、技能、素养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关注学情,理清作业分层

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兴趣喜好等各不相同,学生在认知能力及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教师要客观认知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学生设计作业时要将学生学情的差异性考量在内。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觉得简单,有的学生则觉得较难。后进生很难因多做难题而得到有效提升,这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信心,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分析不同学生的学情,为其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便是分层教学理念。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要充分遵循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设定符合其能力范围内的目标与作业,如此才能保障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通过完成作业达成既定学习目标,不断进步。

以“路程问题”为例,在两两相遇与追赶问题等不同情境下引发出的问题不同,学习和解题难度也有显著差异。课堂教学结束后,由于学生对随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需要结合课上的教学分析,为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对应的作业。教师可为随堂知识掌握到位的学生设计综合题型作业,使其在进一步巩固学习到的知识的同时,提升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为那些对随堂知识掌握不太充分的学生设计基础题型作业,使其通过基础题型的练习重构课堂知识内容,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着眼整体,落实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与实施是目前可操作且有效的实施路径。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有助于避免以课时为单位的零散、孤立、割裂等问题,有助于知识的结构化,问题解决的综合化,还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

教师基于单元复习的要求为学生设计的作业,不同于以往的纸面作业,而是融合了多样化的作业内容。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单元整体性作业可以设计如下细目表(见表1)。

首先,单元作业设计需要体现核心素养要求的单元作业目标,切忌罗列碎片化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可基于单元作业目标,结合课时安排,通过选编、改编和创编等方式整体设计该单元所有作业。单元作业设计需要關注作业的科学性、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结构等要素。再次,教师要确保相关作业题的设计体现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因为情境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之一,也是检测学生素养水平的重要手段。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优化设计课内作业与课外活动,将课外学习活动与课内作业设计有机融合,实现整体学科优化教学。教师要审慎对待作业设计这一关键教学环节,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分层次设定学生发展目标,确保作业设计符合“双减”政策要求,实现“减量增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孙玉玲.“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3):49-50.

秦天.“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高质量分层设计浅析[J].读写算,2022(08):195-197.

黄庆松.“双减”政策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江西教育,2022(08):52-56.

刘莉.“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02):12-16.

史云会.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寻[C]//.对接京津:行业企业 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188-192.

任喜相.“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新思路[J].新课程,2022(01):163.

作者简介:黄叶琳(1978.12-),女,福建松溪人,

任教于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