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
2023-06-08余珊王登举宁攸凉陈悦,
余珊 王登举 宁攸凉 陈悦,
摘要:开展学术期刊评价是加强学术期刊管理、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中在比较分析国内外主要期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我国林草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对我国67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林草学术期刊和7种人文社会科学类林草学术期刊2011—2020年的综合影响力进行了评价,重点分析了2020年的综合影响力评价结果及10年间的综合影响力变化。基于评价结果,总结了林草学术期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林草学术期刊精品较少,综合影响力总体不高;2)指标表现短板明显,学术水平、认可度、关注度亟待提升;3)10年间综合影响力变化不大,整体向上的发展态势不显著。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的对策建议:1)加大组稿审稿力度,着力提升期刊學术水平;2)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提升期刊认可度;3)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着力提升期刊关注度;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优化办刊环境。
关键词:林业和草原;学术期刊;指标体系;熵权法;综合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37.5; G3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9546(2023)04-0062-10
DOI: 10.12344/lczcyj.2023.10.07.0001
余珊,王登举,宁攸凉,等.我国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J].林草政策研究,2023,3(4):62-71.
Comprehensive Impact Evaluation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Related Scientific Journals in China
Yu Shan1,2Wang Dengju1Ning Youliang1Chen Yue1,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Policy and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
2.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nstitute,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10, China)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journal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journals.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s available for journal influ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uitable for Chinas forestry and grassland related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using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factor of 67 journals of na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7 journals of social science from 2011 to 2020 is evaluated.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evaluation reasults in 2020 are emph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change in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between 2011 and 2020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related scientific journals include: 1) There are few well-recognized scientific journals for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tudy,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impact is overall not high; 2) There are obvious gaps in indicator performance, indicating low academic level, low recognition and less attention; and 3)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has changed little in the past 10 years, without distinct upward tren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related scientific journals: 1) Increasing the efforts to organize and review manuscripts for improving the academic level of journals; 2) Boosting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activities to make the journals better recognized; 3) Strengthening the transformation to digital journals, with the focus on attracting more attention to journals; and 4) Enhancing policy support for creating the enabling environment for journal operation.
Keywords: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cientific journal; index system; entropy weight method; comprehensive impact
开展学术期刊评价是加强学术期刊管理、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2019年)以及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2021年)都明确提出,要改进和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建立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评价标准,坚持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开展分类评价、多元评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印发的《林草科技期刊管理办法(试行)》(2022年)强调,要建立林草科技期刊质量评估制度,推进分类分级管理,培育一流林草科技期刊[1-2]。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主要期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适用于林草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我国林草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进行量化评价,以期为全面把握我国林草学术期刊发展现状、推动林草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评价方法
1.1 评价对象的确定
我国涉林涉草的学术期刊数量较多,既有专门刊载林草相关专业学术论文的期刊,也有部分刊载林草相关专业学术论文的期刊。本文的评价对象仅限于前者,主要包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主管的学术期刊、其他行业部门主管的专门刊载林草专业学术论文的期刊、林业和草原专业类大学学报、各省(区、市)林草部门主管的学术期刊。其中,部分期刊由于已经停刊或创办时间较短而缺乏数据,故不纳入评价范围;还有部分期刊属于综合宣传类或信息资讯类,也不纳入评价范围。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2批学术期刊目录,共筛选出74种林草学术期刊作为本文的评价对象。其中,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67种、人文社会科学类7种。
1.2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如国外的科学引文索引(SCI,主要从编辑质量、引文指标、专家评审等方面选刊;评价对象为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其数据来源于40多个国家数据库)、工程索引(EI,也主要从编辑质量、引文指标、专家评审等方面选刊;评价对象为冶金、化学、石油工程、土木、电子、机电、机械、采矿、计算机工程和软件,适当收录农业工程、工业工程、纺织工程、应用化学、应用数学、大气科学、纸化学和工艺学科等方面的期刊,数据来自500种工程类期刊、会议论文和技术报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主编、编委会、著者、机构、期刊影响力等,其中期刊影响力定量指标有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等;评价对象为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数据来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为主,评价对象主要为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数据来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定量评价指标主要有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参评期刊为所有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有CN号的中文期刊,其数据统计源来自国内外众多文摘及数据库)、农林核心期刊(其定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红点指标、WEB即年下载率、基金论文比、期刊影响力指数增长幅度,评价对象为农林领域的学术类、技术类和综合指导类期刊,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等)[3-13]。但上述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均不完全适用于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既有评价体系多为遴选性评价体系,只有遴选出的核心期刊才能被收录,不能涵盖所有林草学术期刊;二是大多数评价体系量化指标过于复杂,基础数据的可获性差;三是出于知识产权保护,既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评价过程数据可获取性有限。为掌握行业学术期刊评价自主权,长远来看,有必要建立一套指标相对简单而又能相对客观反映林草学术期刊整体发展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实现我国林草学术期刊自主且全范围覆盖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方法。
1.2.1 评价指标选取
在国内外主要期刊评价体系中,量化指标的设置差异很大、各有侧重。这些量化指标归纳起来多达20余种,如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5年他引影响因子、论文影响分值、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Web下载量、Web下载率、被摘量、被摘率、即年指标、红点指标、特征因子、获奖或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期刊影响力指数增长幅度等,有的评价体系还设置了一票否决指标、加分指标、扣分指标[14-17]。
本文本着指标简洁、便于操作、数据可获的原则,选取国内外期刊评价体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8种指标,构建了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他引总引比4个指标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基金论文比和被检索工具收录数2个指标反映期刊的受认可度,总下载量和WEB即年下载率2个指标反映期刊的受关注度。各指标具体含义如下[14-17]:
1)總被引频次(Total Citation Frequency, TCF),即某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刊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反映该期刊自创刊以来在学术领域的整体影响力。
2)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即某期刊前2年所刊载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期刊前2年所刊载论文总篇数之比,反映该期刊在现阶段的学术影响力。
3)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 CHL),即某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论文中最新一半论文的发表时间跨度(年数),反映该期刊所刊载论文的“老化”速度。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较长,表明其所刊载论文相对经典,能够在多年之后仍被引用。
4)他引总引比(Citation Rates of Other Journals, CROJ),即某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该指标的主要作用是消除自引对引文分析的负面影响。
5)基金论文比(Fund Paper Ratio, FPR),即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所刊载的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数占刊载论文总数的比例。由于基金论文往往代表着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该指标能够反映该期刊在学术领域的认可程度。
6)被检索工具收录数(Number of Entries by Retrieval Tools, NERT),即某期刊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等收录的数量。被检索工具收录数越多,表明该期刊在学术领域的认可度越高。
7)总下载量(Total Downloads, TD),即某期刊创刊以来全部上网论文在统计当年被下载的总频次,反映该期刊在学术领域的整体受关注程度。
8)WEB即年下载率(WEB Annual Download Rate, WEB ADR),即某期刊统计当年上网论文在统计当年被下载总频次与统计当年上网论文总数之比,是衡量互联网环境下期刊论文传播效率的重要指标。
1.2.2 评价方法选择
从既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看,在多指标量化综合评价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2大类:一是客观赋权、加权汇总,二是主观赋权、加权汇总。其中客观赋权的方法主要有熵权法、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等[18-19]。为突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本文采用客观赋权、加权汇总的方法。通过实际运算并对比分析上述几种客观赋权方法的结果,确定熵权法为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赋权的最优选择。运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及期刊综合影响力指数的具体步骤如下:
1)指标数值的标准化处理。为消除各指标间的量纲影响,采用正向极差标准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使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见式(1)。
x′ij=(xij-xmin,j)/(xmax,j-xmin,j)。(1)
式中,x′ij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取值范围为0~1;xij为第i种林草学术期刊第j项指标的量化值;xmin,j和xmax,j分别为第j项指标在样本林草学术期刊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无量纲数据的坐标平移和归一化。为避免数值等于0不便于后面对数运算,需要使用微小量对指标进行平移变换。本研究中微小量取值为0.001,见式(2)、式(3)。
式中,zij为指标平移变换后的数值,μij为第i种林草学术期刊第j项指标的比例,m为林草学术期刊数。
3)信息熵值的计算。在信息论中,信息熵是用于度量信息量的概念。系统越是有序,则信息熵越低。变量的不确定性越大,则信息熵值也就越大,见式(4)。
式中,ej为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k=1/lnm。
4)指标权重的计算。根据熵值法赋权,计算各指标权重,见式(5)。
式中,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n为评价指标数。
5)期刊综合影响力计算。基于各项指标权重,计算各林草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ci,见式(6)。
1.3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基础数据主要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及各期刊官网获取,时间范围为2011—2020年,时间跨度为10年。
2 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结果
由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特点不同,故本文对2类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分别进行评价。各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均以2020年为统计年度,以此为时间断面,客观展示2类林草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
2.1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期刊
2.1.1 综合影响力
为便于分析比较,参考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期刊分区标准,将67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林草学术期刊按不同的综合影响力(Comprehensive Impact,CI)分值划分为3个区,划分标准为:CI值≥0.500为一区期刊,0.500>CI值≥0.200为二区期刊,CI值<0.200为三区期刊。67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两极差异显著,最高分值为0.819,最低分值为0.077,数值相差0.742。3个分区的期刊数量呈梯形分布,一区期刊11种、二区期刊27种、三区期刊29种。在一区期刊中,综合影响力分值大于0.800的仅有1种;在三区期刊中,綜合影响力分值小于0.100的有9种(图1)。
2.1.2 各指标表现
由2020年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林草学术期刊各个指标的表现,可以直观地看出每个指标对于期刊综合影响力的贡献情况(图2)。
在一区期刊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指标是被检索工具收录数和总被引频次,分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区间分别为[0.158,0.276]和[0.069,0.240];其次为影响因子和总下载量,分值区间分别为[0.057,0.109]和[0.040,0.105];再次为WEB即年下载率、被引半衰期和基金论文比,分值区间分别为[0.019,0.072]、[0.017,0.048]和[0.044,0.046];表现最差的指标是他引总引比,分值区间仅为[0.007,0.011]。
在二区期刊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指标是被检索工具收录数和影响因子,分值区间分别为[0.040,0.237]和[0.021,0.119];其次为总被引频次、总下载量和WEB即年下载率,分值区间分别为[0.008,0.083]、[0.007,0.075]和[0.000,0.063];再次为基金论文比和被引半衰期,分值区间分别为[0.022,0.046]和[0.000,0.046];表现最差的指标仍然是他引总引比,分值区间仅为[0.004,0.011]。
在三区期刊中,各项指标的分值均比较低,除一种期刊的总下载量和WEB即年下载率分值相对较高,达到0.075和0.059外,其余所有指标的分值均较低,在0.050以下。在29种三区期刊中,有25种期刊出现了个别指标分值为“0”的情况,累计出现频次达到27次。
2.2 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2.2.1 综合影响力
7种人文社会科学类林草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力两极差异同样较为明显,最高分值为0.710,最低分值为0.215,数值相差0.495。
其中,一区期刊3种,二区期刊4种,无三区期刊(图3)。
2.2.2 各指标表现
由2020年人文社會科学类林草学术期刊各个指标的表现可以看出,其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学术期刊有所不同,表现突出的指标分
布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具有共性的规律。指标
最大值依次为被引半衰期0.202、总被引频次0.146、总下载量0.145、他引总引比0.126、被检索工具收录数0.125、基金论文比0.101、影响因子0.094、WEB即年下载率0.062,其中他引总引比的表现优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术期刊。8个指标都出现了分值为“0”的情况,累计出现频次为9次(图4)。
3 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变化
基于相同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本文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林草学术期刊2011—2020年的综合影响力分别进行了评价,旨在分析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的变化趋势。
3.1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期刊
由2011—2020年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期刊10年间的综合影响力呈小幅度上下波动,只有少数期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或下降(图5)。
从处于一区的11种期刊看,10年间综合影响力最高的期刊其CI值由2011年的0.844下降到2020年的0.819,呈总体下降态势;2011年综合影响力最低的期刊其CI值由原来的0.486提升到2020年的0.531。1种期刊从二区上升至一区;1种期刊在个别年份下降为二区,2019年后再次上升至一区。
从处于二区的27种期刊看,综合影响力最大值由2011年的0.545降低到2020年的0.496(非同一期刊)。有3种期刊的综合影响力提升幅度较大,分别由2011年的0.277、0.140、0.109提升到2020年的0.496、0.335、0.231;有5种期刊从2011年的三区上升至2020年的二区,有2种期刊从2011年的一区下降至2020年的二区。
从处于三区的29种期刊看,综合影响力呈最大值大幅度下降、最小值大幅度提升的发展态势,最大值由2011年的0.220降低到2020年的0.198,最小值由0.047提升到0.077,变化均较为显著。有1种期刊的综合影响力提升较为突出,由2011年的0.124提升到2020年的0.185,2019年一度达到0.215,成为该年度的最高值;有2种期刊从2011的二区降至2020年的三区,2种期刊从2019年的二区降至2020年的三区。
3.2 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由2011—2020年人文社会科学类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的变化情况可知,7种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呈最大值下降、最小值提升的趋势,最大值由2011年的0.803下降到2020年的0.710,最小值由0.130提升到0.215。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期刊不同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综合影响力波动幅度较大,有2种2011年的一区期刊出现了在若干年份下降至二区、之后又攀升至一区的现象;有1种2011年的二区期刊于2013年起进入一区,2020年又回落至二区;1种期刊2011—2019年为三区期刊,2020年上升为二区期刊(图6)。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构建了我国林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并以2020年综合评价结果为基础,对2020年林草学术期刊影响力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了2011—2020年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变化趋势。开展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客观分析期刊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推动林草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从以上评价结果看,尽管10年来我国林草学术期刊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但仍存在3方面问题:
1)林草学术期刊精品较少,综合影响力总体不强。2020年,在74种林草学术期刊中,综合影响力分值大于0.500的期刊仅有14种,其中大于0.800的期刊只1种;而小于0.500的期刊多达60种,其中小于0.200的期刊有29种。
2)指标表现短板明显,学术水平、认可度、关注度亟待提升。从2020年各指标表现看,对综合影响力贡献最大的指标是被检索工具收录数和总被引频次,其他指标均表现一般。虽然总被引频次的分值较高,但他引总引比的分值却很低,反映出林草学术期刊自引占比高的问题。影响因子和被引半衰期的分值不高,意味着林草学术期刊所刊载论文不仅在短期内学术影响力不高,而且也缺少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学术经典。基金论文比分值不高,表明林草学术期刊在本领域的认可度不高,大量林草科研项目成果未在林草学术期刊发表,特别是高水平论文流向了国内其他领域或国外的学术期刊。总下载量和WEB即年下载率分值不高,说明期刊的传播力和扩散力不强,没有受到广泛关注。
3)10年间综合影响力变化不大,没有形成整体向上的发展态势。从2011—2020年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变化看,绝大多数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呈小幅度上下波动趋势,只有少数期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不少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排名较前的期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综合影响力下降的现象,值得重视。
4.2 对策建议
1)针对林草学术期刊精品较少、综合影响力总体不强的问题,应加大组稿审稿力度,着力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学术水平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而提升期刊学术水平的关键在于不断刊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期刊编辑部要加大组稿力度,根据期刊定位和特色,打造品牌专题或专栏,积极组稿、主动约稿;要建立强有力的期刊编委会,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编委深度参与办刊,如参与期刊组稿、约稿、选题策划、宣传推广,进一步挖掘优质稿源、培育优质作者团队;要加大审稿力度,坚持以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作为选稿用稿标准,通过专家审稿环节,严把稿件质量关,为作者提供高水准的专业审稿意见;要提高编辑业务水平,通过高水平的编辑最终呈现高质量的期刊论文。此外,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草学术期刊在符合自身内容范围的基础上,应对行业热点问题保持高度的敏锐性,从而推动行业多出精品期刊,提升林草学术期刊综合影响力,如关注“双碳”战略、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三北”工程、国土绿化行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修复、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林草防火防虫等方面的内容。
2)针对指标表现短板明显,学术水平、认可度、关注度亟待提升的问题,应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提升期刊认可度。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扩大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必须确立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这就需要期刊主办单位和编辑部积极主动地宣传推介期刊。主办单位要把学术期刊作为体现本单位学术地位的重要品牌予以重视,利用单位官网、宣传册、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及在相关学术会议、交流活动中进行宣传。期刊编辑部要通过期刊官网、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秉持开放办刊理念,积极参加或主办承办本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科技推广、科普活动等,主动与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学会协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努力打造本学科领域广泛认可的学术平台。同时,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着力提升期刊关注度。进入信息化时代,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林草学术期刊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选题策划、论文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网络优先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为有重大创新观点的高质量论文设立快速审稿发稿通道,提高投审稿和出版的时效性;通过加强与各权威数据库合作、自建期刊官网数据库、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做到期刊论文及时上网,加快期刊论文传播扩散速度。此外,可以针对不同指标的表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提升期刊学术水平,提高期刊认可度、关注度。如针对被引半衰期指标,林草学术期刊应多发表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文章,结合热点问题,充分发掘交叉学科、新兴领域、新兴技术等方面的前沿内容。针对被检索工具收录数这一指标,林草学术期刊在该方面相对比较保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申请一些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数据库。对于基金论文比指标,林草学术期刊应深入科研一线,应多关注近几年自然科学、社會科学基金领域的专家,加强针对目标作者团队的组稿约稿。
3)针对10年间综合影响力变化不大,没有形成整体向上的发展态势的问题,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优化办刊环境。学术期刊的发展壮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稳定的支持和良好的办刊环境。期刊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林草学术期刊的政策支持力度,如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结题验收、研究生毕业等关于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中,把所有林草学术期刊纳入认定期刊范围,为林草学术期刊吸引更多优质稿源;在各类科技人才评价中,把担任林草学术期刊编委、审稿专家作为评价指标,引导更多的林草科技工作者为林草学术期刊发展贡献力量。期刊主办单位应在办刊经费、办公条件、人才引进、薪酬绩效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要重视期刊编辑部人员业务能力提升,支持和鼓励期刊编辑人员走出去,参加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深入基层调研等,积极为林草学术期刊发展创造条件。此外,林草学术期刊应在产学研结合中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通过优化平台建设,及时了解林草学术期刊整体发展情况,对标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提升林草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红军,李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科技期刊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林草政策研究,2023,3(1):83-89.
[2]邱均平,周子番,张裕晨.近十年我国计量与评价研究的发展与趋势[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44(2):192-200,184.
[3]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标准化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2):136-139.
[4]王兴旺,宓一鸣.国内核心(或来源)期刊评选体系的比较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23(2):81-83.
[5]齐东峰.国外学术期刊评价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分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206(8):5-10,34.
[6]李姣.CSSCI及其评价功用解析[J].科技信息,2011,37(14):355.
[7]THELWALL M,NEVILL T.Could scientists use Altmetric.com scores to predict longer term citation count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8,12(1):237-248.
[8]MEESE K A,OCONNOR S J,BORKOWSKI N,et al.Journal ranking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health care management:a global perspective[J].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Research,2017,30(2):129-137.
[9]COLLINS P M.Reputational rankings of peer-reviewed law journals:a survey approach[J].PS: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2018,51(2):377-386.
[10]DUNAISKI M,VISSER W,GELDENHUYS J.Evaluating paper and author ranking algorithms using impact and contribution award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6,10(2):392-407.
[11]AMJAD T,DAUD A,CHE D R,et al.MuICE:mutual influence and citation exclusivity author rank[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2016,52(3):374-386.
[12]沈丹,张福颖.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社会评价: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与服务创新[J].中国编辑,2018(12):53-59.
[13]李明,贺伟,肖学斌.载文量参数修正方法在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10):110-115.
[14]许新军.优化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五维路徑: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2):118-124.
[15]董建军,盛丽娜,郑成铭,等.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对期刊评价作用的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1000-1004.
[16]蒋勇青,齐萍.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3):178-185
[17]熊国经,熊玲玲,董玉竹,等.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权重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8,34(4):81-83.
[18]邹晓菁,王菲菲,刘家妤.综合信息计量视角下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2):118-124.
[19]WU Q.The w-index:a measure to assess the scientific impact by focusing on widely cited pape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3):60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