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3-06-08洪小峰

天津教育·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口语初中生

洪小峰

新时代背景下,口语表达能力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要素之一,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们的人际交流效果。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黄金阶段,但农村初中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接受规范化口语锻炼的机会较少,再加上一些个人主观因素,导致很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薄弱。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载体,其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合理运用书面语和口语完成交际活动或其他活动。为了更好地发展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有效策略,注重农村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科学实施教学活动。

一、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系统性

语文课程教学须建立在听说读写四个模块的系统教学上,将各个独立的模块相互融合,建立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使其互相作用,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培养。一般来讲,倾听是获取语言表达方法与技巧的途径,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并学习语言规范表达的途径,写作是进行书面语言表达的途径,每个环节都直接关系着口语表达的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坚持聽说读写系统教学的原则,从不同范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积累广泛的经验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精准表达。

(二)实践性

口语表达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广泛的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学习技巧、积累经验、增强信心、提升能力等目的,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体现个体的语言能力,否则便是纸上谈兵,缺乏实效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进行思维训练与表达训练,让学生逻辑更清晰,语言表达也势必会准确、流畅,口语表达训练效果才会更加理想。

二、农村初中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性

(一)顺应新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总目标中提出“学会倾听与表达,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针对七~九年级语文课程“表达与交流”模块提出“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这些要求来看,培养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顺应新课标要求,且应在教学实践中严格落实。

(二)彰显教材教育价值

口语交际是初中语文课程的构成部分,课文阅读、名著导读及综合性学习都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这些资源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载体。教师根据语文课程目标,利用教材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素材,面向不同年级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语言训练,指导他们进行阅读、讨论、交流、采访、讲述、积累等学习活动,持续提高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充分彰显了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

(三)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会说话”做起,发展个人逻辑思维,勇敢表达个人想法,文明规范地与人交流,更好地适应人际交流需要与自我发展需要。同时,农村初中生缺乏规范的语言环境,方言对其语言表达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针对性地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敢于与人交流,克服自身交流恐惧,获得更好的自我展示机会,更易于发展个人综合能力。

三、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语境,引导学生敢于表达

笔者通过日常观察与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初中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认识不准确、不敢开口说的现象。部分学生并未认识到口语表达与语文学习的必然联系,也未认识到口语表达能力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再加上农村学生的语言环境复杂,有些学生因为发音不准确、口语化严重、自信心不足等因素,在语文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要突破的首要问题。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尝试从端正学生态度入手,借助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和口语表达案例启发学生认清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使其端正态度参与语言学习和训练活动。例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精彩的演讲、辩论、采访视频,通过真实的视听刺激使其主动认识到口语表达的重要性,感受好的口语表达所展示的人格魅力,从中树立学习榜样,以主动的态度参与语文课堂学习。

同时,联系生活创设语境,激活学生的口语表达动机,重点关注一些自信心不足且口语表达问题突出的学生,使其在聆听与表达中接受正确引导,在生活化语境中参与口语交际,逐渐做到敢于开口、主动表达。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讲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很多学生也有类似经历,为了唤醒学生的口语表达意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与感受。在课堂上设置五分钟分享时间,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鼓励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勇敢站起来分享自己的故事。通过多维互动在课堂上营造出热闹的氛围,利用生活化的语境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使其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在丰富的情感投入中完成口语表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害羞心理或恐惧心理。

(二)优化形式,促使学生乐于表达

学生敢于开口是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第一步,真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须优化教学形式,遵循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原则,通过兴趣培养、说写结合与多元训练促使学生乐于表达。

1.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兴趣。

学生的口语表达意愿容易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倘若课堂氛围活泼、有趣,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与熏陶,参与口语表达的意愿也更为强烈。因此,教师要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既可以利用音乐、故事、笑话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组织问答互动、情景剧表演、微演讲、角色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感受语言的乐趣,提高兴趣,畅所欲言,积极表达。

例如,《愚公移山》一文为文言文,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提升学习兴趣,课堂上可组织学生先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复述,再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绎故事,各个小组可在尊重原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在对话中表现出不同角色的语气、情感,以展演的形式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通过角色对话表明愚公的决心,展现故事内核,表演结束后邀请各组针对此故事谈谈想法,通过趣味学习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重视课外实践,丰富表达经验。

课堂时间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黄金时间,而课外实践也是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重视课外实践的组织与开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外化于行,真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初中生的知识经验相对充足,且竞争意识较强,教师可利用其认知特征与心理特征组织课外实践,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逻辑能力以及表达、应变能力。一方面,组织主题演讲,从教材或课外选择恰当的主题,要求学生自行撰写演讲稿,演讲需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演讲活动,设置丰厚的奖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组织辩论活动,辩论话题要贴合学生兴趣,引导其赛前收集资料、赛中批驳观点、赛后总结反思,如此既可丰富农村学生的课后生活,又能很好地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单元活动任务举办演讲比赛,建议学生自行观看演讲视频,关注演讲者的语气、语调、中重音、节奏、短句,注意演讲者的表情、站位及手势。然后以“梦想”“环保”“阅读”“竞选”等作为演讲主题,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选择同一演讲题目的学生组成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选拔赛,每组选出一到两名学生参加班级演讲。演讲时必须严格遵循演讲要求,通過恰当的语言、节奏和语气打动人、感染人,使演讲活动开展得有意义、有效果。在此班级演讲活动中,学生自选话题来参与活动,从中可以学习规范的演讲技巧,激发创造力与表现力,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提高个人演讲能力。

3.加强说写结合,锻炼表达能力。

说与写都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是两种语言表达的形式不同,教师在注重口语训练的同时,还应加强书面表达训练,引导学生先说后写,写后再说,说写结合,在综合训练中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外化。此外,针对说与写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为下次口语表达积累经验,促使学生持续进步。

例如,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课文整体理解后,组织学生将阅读时的所感所想表达出来,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课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述自己感触较深的语句或段落,或对原本加以概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与表述,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准确地表达阅读感想,也可结合生活中的类似经历适当延伸,保证读后感真实且丰富。教师批阅学生的读后感后,要求他们根据评语再次对自己写的小作文完整反思,总结优缺点。如此便建立一个说(打开思路)——写(规范表达)——再说(改进提升)的学习流程,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强化积累,丰富语言表达层次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以丰富的语言储备为基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言可表,通过语言的有效积累实现合理运用的目的。因此,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须强化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习惯,引导他们将自己接触到的、感兴趣的语言信息借助合适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能常常温习,细细品读。语言积累应广泛化,课内语言文字、课外拓展信息及表达技巧等都是语言积累的内容,学生可在课内外阅读中选择并摘录优秀的名词佳句,同步做好语言文字赏析,从中发现语言文字之美,进而广泛积累,内化于心。同时,有目的地拓展一些成语典故、名人格言等课外语言知识,基于课内学习需要向外延伸有价值的社会信息,针对性学习语言的表达技巧,自主搜集、合理运用,有效丰富语言表达层次,为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夯实基础。

例如,学习《沁园春·雪》一文时,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沁园春”词牌名相关信息,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课后背诵课文并查阅古今中外描写“雪”的诗词文章,摘录自己觉得优美的内容,在摘录本上标记出处,说明摘录缘由,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为口语表达和写作积累素材,拓展文学视野。学习《春》一文时,要求学生对课文中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类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妙用,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并将喜欢的句子摘录出来,小组内交流分享喜欢的原因,课后展开仿写练习,通过读写结合来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将相关语言知识内化吸收,并且有深度、有层次地进行口语表达。

(四)思维训练,增强口语表达逻辑

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外化体现,好的表达能力必然有好的逻辑思维作为支撑,而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强化思维训练,通过思维发展促进语言能力发展。首先,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教师可通过有目的地提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使其在思考中提取关键信息,准确组织语言,有条理地回答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突出问题的启发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度开发。其次,加强思维训练,利用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辩论、评价等活动从不同角度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每次学习活动严格要求,对口语表达薄弱的学生可适当放宽要求,让学生做到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并理解口语表达的逻辑关系。

例如,在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中,按照教学要求须组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好书推介、说读书名言等活动,教师可利用此机会进行思维训练,要求学生遵循相应语言表达形式,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想。其中,读书故事讲述环节,表达形式为“-书籍,讲述了-,结果-”;交流读书体会环节,表达形式“阅读-书时,我感受到-”;好书推介环节,表达形式为“我推荐阅读-书籍,原因是-”;说读书名言环节,表达形式为“我喜欢的名言是-,作者是-”。通过规范引导,让学生在逻辑化的表达形式中自由发挥,凝练阅读内容,表达真实情感,内容较多时可以分层、分点进行说明,达成思维训练的目的。

(五)积极评价,确保口语表达实效

在语文教学中,及时地、积极地评价有助于明确教学成果,增强学生的表达信心。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施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尊重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缺陷,放大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优点,采取鼓励、赞美、奖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使其体会到满足与喜悦。例如,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从语言组织、语调语气、语言运用等方面切入评价视角,明确指出学生好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生接收到积极信号便会产生满足感,后续的口语表达效果会持续提高。同时,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差异,采取分层评价的方法,面向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目标与不同要求,体现出评价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再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采取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总结自己或他人的口语表达结果,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出优点或不足,从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结语

口语表达能力不但关乎语文教学成果,而且影响着个人发展水平。农村初中生因为环境约束与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口语表达本身存在各种问题。语文教师应认清现状,重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积极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兴趣、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语言储备及逻辑思维,使其口语表达能力获得真正的提升。

注:本文系2022年宁波市教研课题“农村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LX2022054)。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口语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酒中的口语诗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