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融合研究

2023-06-08李艳婷

天津教育·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德育素养活动

李艳婷

随着教育工作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在积极地创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重视学生德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主要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并且能够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提高,从学生个人能力和道德品格方面促进学生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德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在这个背景下促进学生思想进步。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融合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大量的德育内容,对于学生道德品格培养有较大的帮助。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结合德育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但是当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学的结合并不完善,因此会影响学生德育教学的效果,并且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德育效果过于薄弱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进行德育可以将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而当前教师对于德育认识不足,在经典诵读中对于德育的结合不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对于经典诵读的认识不足,教师观念比较淡薄,因此对这方面教学认识不足,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没有结合经典诵读进行讲解,对于学生德育方式不符合要求。教师对于学生成绩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认识不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学生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按照安排合理地进行规划,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脱离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着德育不完善的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脱离教学课本进行讲解,这就导致课本上资源的运用不完善,对于语文教材中各种人文内涵的认识不足,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课本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德育教学中没有将经典诵读联系到一起,并且在教学中没有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导致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足,因此会导致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并不深入,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三)对于经典诵读的重视不足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对于经典诵读的认识不足,经典诵读往往作为普通的诵读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活动组织认识不足,并且在教师资源投入方面也存在不足。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中对于教师资源的配置认识不足,没有从德育方面考虑这一活动的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导致教学活动并不完善。在经典诵读工作开展中,很多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且在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中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足,因此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中,教师对于这一活动认识不足,并且学生参与热情不高,这就会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教师组织作用无法发挥,导致经典诵读活动质量无法实现控制。经典诵读往往是达到流畅诵读课文就可以,但是對诵读中表达的情感和文章整体理解的认识不足。

(四)经典诵读流于形式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学结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能力,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这样才能够满足实际教学要求,解决具体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结合网络资源寻找合适的活动方案,这样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处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知识强调语音、语调,对于学生是否熟悉内容认识不足,在经典诵读中对于背后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这就导致经典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无法得到体现,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是否能够完成诵读活动,但是学生对于文章理解情况的认识不足,往往不会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并且对于文学经典的讲解少,因此无法体现经典诵读的价值,无法与德育相结合。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融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比较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在对学生教学中可以通过经典诵读方式实现,提高教学效果,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德育水平提高,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和课题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促进学生进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有争取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塑造,让学生对于任何事都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这个时候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导致自身的道德修养受到影响。

第一,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目标。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结合中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各种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分析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并且要设计多种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中的诵读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并且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实现德育目标。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课程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文中所讲述的植物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爱护动植物,并且要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对于环境和自身生活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和变化,这样可以从中有更多的感悟,对于植物也会更热爱。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不同,人为干预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植物生长的特殊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关注自然环境保护,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

第二,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活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教师要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对于当前经典诵读活动与德育教学融合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案例等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制定更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自身经验和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对于教材内容要从德育教学进行交接,这样可以制定有效的策略,实现学生道德品格塑造。如,《曹冲称象》课程讲解中,教师需要关注这篇文章中表达出的情感和主人公的指挥,在文章诵读后要对称重的流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整个称象的过程,对于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感受其中表达的智慧,但是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操作方法的可行性并不相信,为了提高这种操作的可信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实验的方式进行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结合文中曹冲表达的智慧进行讲解,让学生关注阅读之外表达出的智慧,并且可以让学生运用在文章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曹冲称象课程讲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对于文章中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且能够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二)创设课程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景,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对语文课程的运用,并且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可以达到教学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对其中的思想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和道德思想等,这样可以在独特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

如《愿望》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诵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生字学习,指導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文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进行讨论,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视频展示,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情景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愿望进行道德素养,尤其是每个人的愿望不同,结合课文学习和课外案例等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国家发展等,这样可以避免将自己的愿望局限在自身需求上,能够关注更大的范围。

如《黄山奇石》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方式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石头,这样学生对于石头能够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教学中也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图片和图片播放,同时可以将石头的形状分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强化学生对于环境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石头,可以将有特色的石头带到教室中展示,丰富教学内涵。

(三)渗透德育教学内容,挖掘经典诵读内容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课文中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当前课本中有很多的内容都适合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德育结合,教师要结合这些素材进行讲解,尤其是可以结合唐诗宋词等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诵读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德育素材的挖掘,拓展丰富诵读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较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并且在经典诵读内容选择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德育价值。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甄别其中的含义,并且要摒弃其中不符合当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这样才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道德,降低其他因素对学生道德的影响。

(四)丰富的德育教育方式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要结合多种方法,若是学生的文学基础比较薄弱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并且还会出现抵制情绪导致诵读受到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经典诵读中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实现教育目标,要结合多种诵读活动实现。教师要创新诵读方式,采取多种活动实现教育的目标,在经典文学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达到教育的要求。

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经典诵读活动,这样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在经典诵读比赛中可以将比赛分不同的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对经典作品的有效诵读,感受其中的文化和情感。第一,经典诵读中要掌握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经典作品诵读中要充分地考虑学生对于文章是否熟悉,能够流利地将其表达出来,并且还应该对整体文章有基本的了解,之后进行后续内容讲解。第二,教师要对经典作品解读,在掌握整体文章后进行讲解,对于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充分自主地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在经典诵读讲解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主学习空间,对于其中诵读的内容进行分析,对于其中的情感和传统文化进行讲解,体现文章中的精神品质。经典诵读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于其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内容进行剖析,深入的研究诵读文章的价值,这样可以实现对文章的深度分析,实现文章创作内涵的剖析。

(五)布置课外作业,让家长参与其中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需要让家长参与其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实施需要多个环节的参与,家长参与其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经典诵读活动实施中学习要集中组织练习和趣味活动,这样可以完成好相关活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教师布置课外经典诵读任务后,学生完成的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并不会进行诵读任务,这就导致诵读效果受到影响,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而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可以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下开展,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与家长进行交流,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在经典诵读后第一时间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诵读活动能够了解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指导,并且可以选择更多的内容进行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范围,并且能够在家校支持下开展具体活动,实现有效教学。如《小蝌蚪找妈妈》课文讲解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家长与学生一起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其变化,对于蝌蚪能够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

(六)重视经典诵读评价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诵读与德育教学结合要充分地考虑自身的观念,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且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评估学生的表现。教师在传统评估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表现,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将思想融入其中进行评估,在经典诵读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提问活动和日常观察环境,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在思想上的变化,通过思想变动发现学生的错误认知,这样可以实现对学生有效评价。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要认识到诵读技巧和情感的不同,要从两个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引导,要关注文化积累和个人道德品质。经典诵读评估中需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并且要进行文化积累,这样可以关注学生的变化,采用鼓励和赞美语言帮助学生树立经典诵读自信,养成阅读的习惯,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与经典诵读融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并且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增加德育内容,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层次性,从多个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活动需要结合德育按照学生需求开展各项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种情感的融合其中熏陶学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也有较大的帮助。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21]GHB1619。

猜你喜欢

德育素养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