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概述

2023-06-08张莉萍

天津教育·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张莉萍

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它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目标,并能促进学生各类知识学科知识的吸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学科区别于别的学科,它既是一门课程,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应用工具。为此,教师应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的构建,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为后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问题展开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运用核心素养可产生理想的效果,可大大拓宽核心素养培养道路,并应遵循现代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应试为主,侧重成绩的提升,并将成绩和能力划为等号,这存在不合理性。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应用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既与社会的大体发展相一致,还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其一,核心素养培养关键是内在素养,它可完善学生的人格,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師都较为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广大教师应依照具体情况进行适当改变,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全面探究语文知识。把语文教材和课堂实践加以整合,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其二,核心素养培养是语文课堂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小学时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与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因为该时期的学生大多懵懂,犹如一张白纸,在这一时期做好核心素养培养,可促进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同时,语文课堂还是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主要场所,在此环节运用核心素养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二、核心素养实际运用中表现出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构建目标不清晰

国家在语文核心素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因学生学龄不同和年级差异,还要求广大教师依托国家总体要求制定满足实际情况的目标,这也是当前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由于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中存在不明确的问题,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部分教师认为若想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做好核心素养培养,还有一部分教师将其与写字工整、文章优秀划为等号。实际上目标仅仅是其中一项,只有引起重视,并合理指导实践才能获得最终理想的成果,但这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的并不理想。

(二)课堂教学结构需要优化

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相关要素的组合,例如教师、学生和家具。但从当前的情况上看,绝大多数教师仍旧照本宣科,学生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此种教学作为历史延续,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然而时代的高速发展也对学生个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教学存在滞后、无法迎合社会需求的现象。为此,课堂教学结构如何迎合时代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学生主体性贯彻不完全

不管素质教育,还是课堂教学都很重视教学主体,与教相比,学才是更为关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表达个人观点,基于教师的启迪学生能够进一步开动脑筋。然而,从实际情况而看,虽然大部分教师已明确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实操环节更加倾向提早设计的教案,学生的地位仍然较为被动。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则会认为是学生自己不认真和不配合,将原因都归结到了学生身上。

(四)教学环境亟待提升

语文教学环境主要包含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这两部分,本文主要探讨软件环境。从现有情况而言,相比数学等其他学科,语文容易被忽视。引发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功利心。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世界观并未成熟,社会、学校与教师是主要推手,另外,现阶段语文学科也较为关注成绩,认为成绩好代表语文好,容易忽略语言表达的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格养成,但归根结底所有这些都背离了最初的发展目标。

(五)课堂和生活存在脱节

学习知识的根本是完成实际应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但当前课堂教学以考试为主,在课堂外的事物中投入的精力较少,这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初衷背离。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是短期记忆,无法联系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核心素养具体的运用策略

(一)有效落实素质化教育的相关要求,注重情商教育

为了让核心素养在整体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理想的效果,首先,需落实好素质化教育的相关要求。原有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无法再迎合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师应调整理念,采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其次,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整体把控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一定要讲普通话,保证书写规范,让学生也相应地得到提升。最后,做好情商教育。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与理解能力尚不完善,情商也不是很高,为此,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不应单纯停留于文化知识中,还需重视情商培养,以此形成优良的人格与崇高的品质,促进学生的后期发展。

(二)完善教学目标,重视实践教学

对于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应考量不同年级的对应能力,合理划分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保障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然而,一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将教学大纲达成与核心素养培养划为等号。还有一些教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即让学生学会课文知识、流利读写语文知识,为此学生整体的素养并不是很高。基于核心素养指导,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的能力,并制定适宜的目标,将学生的自主性完全发挥出来。以“白鹭”教学为例,可围绕关爱鸟类和热爱大自然这一主题组织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通过大屏幕对白鹭进行展示,让学生从视觉层面形成认知。其次,完成教学活动,让学生总结作者所用的描写方法、表达的何种思想感情。最后,布置对应的课下任务,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确保学生的安全,走进公园进行观察和拍摄,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并把实践活动加以整理,编写与鸟类相关的文章。该活动突出了教学主题,增强了学生观察与写作能力。

(三)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若想在教学活动中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则应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依托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的情况适当整改,优化教学方式。经由主体性发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习惯。

以“灰雀”教学为例,该篇主要围绕列宁、灰雀与孩子进行讲述,由列宁对灰雀的寻找能够看出列宁的善良和纯真。教师用教材内容启迪学生的思维,并设计趣味性问题来调动学习自主性。例如,可让学生找到本文的中心人物,并依托自身进行讨论。此篇共计两个人物,分别是列宁和小男孩。部分学生认为文章中与列宁相关的描述较多,为此将列宁看作中心人物,还有一部分认为小男孩才是中心人物。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表达,提升其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趣味教学既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课,还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和课堂品质。

(四)注重兴趣培养,提升语文水平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所以兴趣培养也较为关键。在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培养可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收錄了较多的童话与神话故事,此类故事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仅仅需要教师合理引导便可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学习。

以“盘古开天地”内容为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做到高效学习。另外,也可利用网络来搜寻相关资源信息,在课前或者课后时间进行展示,能够达到趣味导入的目的。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大胆质疑,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习惯。对于课文内容理解,可依托感情基调,指引学生明确作者情感变化路线,丰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兴趣。当学生产生相应的兴趣后,教师便可有效完成核心素养培养,此时,学生更能紧追教师的步伐,提升自身语文水平。

(五)优化学习环境,采用情景带入

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不同方面来培养核心素养。学生的学习通常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为减少学习负担,构建优良的环境,在活动过程教师应带领学生积极探索。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该篇描述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展示了小兴安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彰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教师可利用知识拓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小兴安岭位于东北地区,是我国木材的主要用地,保障了国家建设。小兴安岭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东部毗邻海西褶皱带,山体大多通过海西花岗岩来构成,再有就是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大多充满好奇,教师可创建轻松自在的氛围,调动学习自主性,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带入特定情景,以“牛郎织女”内容为例,可对这篇文章进行改编,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表演。同时,选出几名学生作为代表,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更加喜欢上语文探究活动。另外,在此种模式下学生既能学习知识,还可深化学生的内部交流,通过表演促进合作,并能锻炼合作能力。话剧表演能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后期各种情景下都能正常发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可大大提升语文学习效果,无论在核心素养培养中,还是语文成绩提升中,学生都会自主配合,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开发生活资源,培养语文能力

生活中有不同的素材,教师可从身边着手,把生活素材引入实践教学活动种,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其中生活化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明确语文在现实生活的具体作用,增强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调整学习误区,以此强化核心素养培养。以“腊八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传统节日进行教学,各小组分别提出一个传统节日,基于热闹、浓厚的节日氛围引出本节日的主题,并让学生思考自家是如何庆祝腊八节的,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活动中,还可围绕腊八节制作腊八粥来进行,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腊八粥的具体制作视频,其次,用橡皮泥和彩纸等进行制作,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文章描述的融洽场景以及作者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眷恋之情。最后,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与腊八粥相关的资料,明确腊八节的由来和内涵,借此深化生活体验,完成素材积累,增强语文综合能力。

(七)整合别的学科,提升核心素养

在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彰显综合性,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知识攻克不同的语文问题,由跨学科方式增强综合能力。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后,可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和美术等不同学科进行总结,切身提高核心素养。

以“田忌赛马”教学为例,可整合美术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勾画田忌赛马的大体内容,清晰呈现两侧赛马的实际出场顺序,通过绘画鼓励学生科学设计色彩与样式,把语文知识和美术元素加以整合,增强思维导图自身的艺术感,这样的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能强化核心素养培养。

(八)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冲破课堂的束缚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冲破课堂的束缚,让课堂教学和课下实践有机融合到一起。教师应依托课本知识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心得交流会、辩论活动、朗诵比赛和技巧评比等,引导学生通过切身参与明确语文学习精髓,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经验。例如,开展优秀文本阅读心得互动分享会时,可提前准备《水浒传》《西游记》《三字经》等经典作品,借助工具书与网络平台帮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与理解,切身体会优秀古典文学的独特韵味,以此提升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切身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四、结语

综合来说,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应做好实践教学,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同时,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重视这一课题,坚持国家政策引领,勇于承担对应的职责,强化思想认知,提升业务技能,重视文化修养建设。在日常工作过程,应深入钻研,积极创新,关心每一个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把核心素养教育真正落实下去。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