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3-06-08缑瑞瑞

天津教育·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青少年

缑瑞瑞

随着科学育人观的深度贯彻,教师自觉探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开始在生物课堂上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动挖掘生物课程知识内容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适宜性,科学总结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策略,务实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课堂上的发展。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开启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优化了生物课堂的丰富性、品质性以及实效性,打造了优质育人平台。

一、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大众生活带来了非常直接的便利,大众开始享受较为富足的物质生活,多媒体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台式电脑等逐渐成为初中生的休闲娱乐工具。多媒体设备虽为初中生开启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但也为初中生输送了很多不良信息与网络诱惑,促使一些初中生开始迷恋于电子游戏、虚拟交流、网络生活等。而且,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也开始发生变化,一些初中生逐渐走向内心封闭、自我麻醉、寡言少语、内向孤僻、抑郁苦闷、偏激冲动、猜疑妒忌、脆弱娇气、悲观失望等不良状态,严重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加严重,一些初中生又出现了过度焦虑、敏感、臆想与躁动的症状,进入非常严重的精神内耗之中,从而使初中生的精神状态、认知能力、探究效率以及生活质量都遭受到很大的影响。可见,网络问题与青春期是初中生产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需要家长与教师认真对待并科学处理。另外,父母离异与农民工问题也会导致初中生在家庭生活中形单影只,缺乏必要的精神安慰、心理慰藉与亲子交流,初中生的认知情绪常常非常低落,精神状态萎靡不振,久而久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急需教师与家长的及时帮助,助力他们早日脱离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教师是初中生进行知识解析、信息处理的关注者,也是初中生友好交流、密切协助的促进者,更是初中生高效探究、健康成长的实现者。因此,教师应立足生物课堂上生命知识的特殊性,有机融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顺势利导的对初中生进行心智启迪以及思维点拨,一点点地帮助初中生看清问题根源,精心指引初中生慢慢找到病灶,逐渐解决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初中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岔路口,需要教师尽早帮助初中生迷途知返,遭受最少的心理伤害与情绪困扰,科学引导他们早日进入健康成长轨道。

二、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宜性

首先,生物課程是研究生命知识的教科研平台,能够为初中生提供大量的生命常识、成长现象、自然规律、生存法则等知识,为初中生全面诠释着植物体需要面临的生根、发芽、散叶、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等生命历程。因此,教师能够借助植物体面临的风霜雨雪等生存挑战而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醒初中生每一个生命体都会面临不同的生存挑战与自然选择,每一个生命体都要坚强地、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敢于笑对惨淡的人生。

其次,生物课程教学设计在七年级与八年级,恰好是初中生青春期的起点位置与发展阶段,需要初中生去了解生命的奥秘,掌握平稳度过青春期的相关知识,能够接收到高质量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可见,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在青春期内保持平稳的情绪、积极的心理、乐观的心态以及饱满的精神,助力初中生的课程学习与主体发展。所以,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高的时效价值,能够帮助初中生平稳度过青春期。

最后,生物课堂是初中生进行视野拓展、信息采集、知识并蓄、能力训练与素养发展的主体成长基地,自然也是教师展示育人才能、教学思想与职业素养的试金石,更是教师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地点。可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生物课堂应承载的教育教学任务之一,是教师进行微雕生命、调控心理、优化品质、德育助人的有力抓手。因此,教师应在生物课堂上积极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为初中生送去高质量的心理慰藉与康复滋养。

三、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第一,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乐观主动的心态以及斗志昂扬的精神,引导初中生信心十足、活力充沛、能量满满地学习与生活,能够确保初中生的学习层次、健康状态以及成长质量,务实推进初中生的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因此,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初中生构建一个科学完备的主体成长环境,为初中生的高效认知、快乐交往与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二,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教师指明新的教学内容、教育任务以及岗位要求,切实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品质性、必要性以及实效性,加速生物课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融合与发展。这样,教师就会将更多的聪明才智、教学方法、教育智慧融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切实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好课程融合、提质增效。所以,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承载更多更好的教师智慧,从而进入优质发展状态。

第三,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全效推动科学育人观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实与发展,为初中生输送高质量、高价值、高水平的生命启迪与心理呵护,切实帮助初中生拥有良好的主体心理、情绪状态以及精神面貌。可见,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成为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人,拥有较高的自控能力与管理水平,实现素质发展。因此,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加速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与生效,打造优质的生物课堂。

四、生物课堂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生物课堂全新的教学内容、教育任务以及育人使命,因而需要教师立足教学实践保质保量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借助支架教学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支架教学以教师讲解为活动支架,以初中生的集体讨论为活动主体,能够科学整合教师智慧与初中生合力,以教师才能助力初中生的课程学习与思维交互。可见,教师可以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支架教学中,为初中生设定集体交流的讨论起点,并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初中生之间的方法交流与思想沟通中,真正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支架教学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初中生在相互启迪中悦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支架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简述“生物对环境的依附关系”以及“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立足“被动关系与主动关系”诠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然后,教师鼓励初中生立足教学内容进行举证探究,以此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与深度探究。例如,初中生会想到“兔子与环境的关系”,兔子以草为食,而草又能够起到保护兔子少受天敌捕食的积极作用。这样,如果兔子过度啃食草地,就会慢慢破坏自己的生存空间,容易被天敌发现,最终伤害了自己,因而兔子需要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存共荣。初中生还能够在集思广益中联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脱离集体,更不能脱离社会。人应该融入集体、适应社会,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所以,集体讨论能够帮助初中生逐渐形成开放理念、互助意识、共存观念以及共荣思想,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借助电化教学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电化教学能够在生物课堂上给予初中生强烈的感官信息刺激,能够对初中生的情绪、心理以及精神产生直接有效的正面影响,借助良好的信息积累以及教学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初中生就会顺利进入教师预设的信息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处理与悦纳隐含其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切实展示多媒体设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电化教学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顺势利导地对初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电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初中生直观展示“植物细胞”的物质结构,帮助初中生直接看到放大状态下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等。而且,初中生能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明白“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安全卫士”“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值班门卫”“细胞核是植物细胞的生命信息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车间”等。初中生能够切身领悟到小小的“植物细胞”竟然还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感悟到“团结就是力量”。这样,初中生借助个人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总结出分工合作、精诚团结是“植物细胞”这一弱小生命单元的生存之道,自己也应该在班集体中找到个体角色与自我价值,努力成为班级荣誉的缔造者,将个人能力融入班集体的大智慧中,也切身体会班集体的温暖。所以,电化教学提供的良好感官信息刺激能够对初中生有所启迪,从而更好地對初中生进行高质量的生命教育、集体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三)借助讨论教学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已经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归纳能力,能够在互帮互助中完成一定质量的讨论活动与探究任务,因而适合开展讨论教学。这样,教师可以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集体讨论中,借助初中生的团队智慧共同处理与优质悦纳其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潜移默化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讨论教学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初中生之间的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科学落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讨论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提供讨论问题指引初中生集体探究。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什么?”“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种子萌发时先生根,还是先发芽?”“你从种子萌发中想到了什么?”这样,初中生就会以讨论问题为导引进行各抒己见,立足教材内容以及生活常识去解决教师提供的探究问题。而且,初中生能够了解到“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良好的外界条件,如空气、水分、温度等,还需要必不可少的自身条件,如完好的胚,进而能够思考到个人的课程学习与素质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更需要个人的刻苦学习与努力拼搏。可见,初中生能够在“由物及人”中逐渐顿悟,应自觉借助外界环境积极进步、完善自我。所以,初中生能够在集体讨论中集思广益,更好地帮助初中生端正心态、明确思想,鼓励初中生积极学习,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四)借助生活教学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非常高的关联性,因而教师可以将生活教学引入生物课堂,以此推动初中生在探讨生活现象与自然事物中成为课堂认知主人。同时,初中生能够在探讨自然事物中感悟生命体在成长过程中的磨炼与发展,领悟到生命能够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提升,挫折与磨难是绽放生命之光的催化剂,以此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上借助生活教学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自由交流、深度探究中悦纳心理健康教育信息。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生活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几盆鲜花带到教室内,引导初中生一起讨论鲜花的作用。这样,初中生就开始讨论鲜花的观赏价值,通过鲜花的花与叶延伸到良好的感官刺激以及心情的变化。教师还要将鲜花的直观价值拓展到教学内容中,鲜花还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初中生提供氧气,而氧气又能够提升初中生的生命活力,使初中生在教室内处于积极活跃的良好状态。可见,初中生能够借助鲜花这一生活元素探究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升教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而醒悟到“人要实现生命价值,需要在助人为乐中获取生命尊严,展示生命价值”。所以,生活教学中的自由讨论有助于初中生打开心门、悦纳教化,帮助初中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快乐开朗的性格、拼搏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务实性,需要教师开发生物课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知识联系与关联方法,立足生物课堂优质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打造高水平、高价值的育人课堂。为此,教师要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为活动目的,自觉借助支架教学、电化教学、讨论教学以及生活教学科学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为初中生输送有品质、趣味性、人性化以及时效性的教育关爱。因此,初中生能够在生物课堂上获得高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快乐认知、友好交往、健康成长。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初中生物课堂内外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2021]GHB1348)。

猜你喜欢

初中生心理健康青少年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青少年发明家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