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研究
2023-06-08李春燕
李春燕
(甘肃政法大学,兰州 73007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建设行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1]是新时代党中央采取的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行动,也是中国人民乃至全球人民共同的愿景。[2]
近几年,学界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对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理论研究,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如黄祖辉、傅琳琳(2021)对乡村建设的内涵进行了总结梳理,具体包括推进村庄规划、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个方面。[3]李郇、黄耀福等人(2021)构建了一套乡村建设评价量化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以目标、问题和结果为导向,将县、镇、村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发展水平、服务体系、居住舒适、生态环境和县城建设5 个核心目标为基础的20个分目标,在核心目标和分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46个核心指标和22 个支撑性指标的乡村建设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并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4 省12 个县的乡村建设行动进行评价。[4]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法、案例总结和宏观量化指标的评价设计层面,缺乏微观层面乡村建设行动实施评价研究。本文以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规划建议为依据,从微观视角设计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内容,通过村干部的访谈和村民的问卷调查,对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现状和效果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总结不足,为进一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二、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内容设计
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具体包括要“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5],基于要求设计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内容(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内容设计
三、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
围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内容,主要以村为研究对象对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现状和效果进行总结评价,设计了针对村干部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访谈提纲和针对村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调查问卷,分别从乡村干部和村民两个方面来收集数据资料,更能全面地反映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现状和效果。调查数据的获取方式是课题组成员老师和提前组织好的在校农村大学生利用2022 年寒假返乡期间,对家乡所在地的村庄或周边村庄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时间是2022 年1 月中上旬到2022 年2 月下旬。为了保证数据获取准确有效,在实施调查之前课题组主持人对所有参与数据收集的成员进行了相关培训。本次调查一共收集到全国32 个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效果访谈数据和575份问卷数据,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河北、四川、重庆、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涵盖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乡村。现对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现状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一)乡村建设的规划现状及实施效果
从乡村发展规划的制定及实施、村庄规划、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乡村风貌四个方面对乡村建设规划现状及实施效果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对32 个乡村村干部的访谈结果分析,在乡村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及村庄规划方面,访谈的32 个村都制定了乡村发展规划,31 个村进行了村庄总体规划,23 个村建设行动在县政府的统筹规划下进行,少数村庄建设在乡镇政府的统筹规划下进行。例如:甘肃省Z 县的各个村的发展规划都以县域统筹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在促进乡村各自发展的同时和县域内其他地区对接,形成了与其他县域内地区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当地发展规划,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规划,乡村规划整齐;山东省D 村作为林州市的示范村,村居建设十分完善,街道规划条理清晰,房屋建设整齐排列,村庄规划完整。在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保护及乡村风貌方面,27 个村干部反映所在村没有传统村落和特色风貌,大部分村干部表示在乡村建设行动中会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通过对村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17%的村民知晓本村的整体发展规划,有60.9%的村民对乡村建设行动整体实施效果满意,有65.6%的村民对本村乡村风貌感到满意。这说明乡村建设行动中各乡村重视乡村规划,乡村规划也得到了有效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乡村建设行动使乡村整体风貌得到较大改善。
(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现状及效果
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工程、交通、信息通信网络、物流配送、农房建设质量六个方面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现状及效果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访谈资料中32 个村中27 个村拥有图书馆、文化中心和文化休闲广场,占比84.4%;饮水工程方面,31 个村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占比96.9%;交通建设方面15 个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9 个村道路硬化率在70%以上,70%以上道路硬化率的村占比75%;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方面,除了部分老人和常年外出不在家的村民之外,剩余的村民家庭都实现了通信网络连接;在物流配送方面,53%的村实现了物流配送到村,剩余村的物流配送到达乡镇。农房建设质量方面,26 个村的房屋建设质量好,经鉴定符合安全标准,占比81%,这些村的房屋结构大多为砖木结构,少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剩余6 个村的房屋建设质量一般,房屋主要是土木结构,比较老旧。针对村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4%的村民认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过程中自己村的公共文化设施有所改善,65.4%的村民认为自己的出行更加方便了,59.8%的村民指出自己获取信息更容易了,62.8%的村民对本村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感到满意,57.4%的村民认为自己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60.7%的村民对村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感到满意。由此,可以看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乡村建设行动使乡村文化、饮水、交通、信息通信网络、物流配送、农房质量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
(三)公共服务水平现状及效果
从县城综合服务乡村的能力、乡镇服务乡村的能力、医疗和教育保障、村民科技文化素养这四个方面对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现状及效果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访谈资料发现,县城综合服务乡村的能力方面,访谈的32 个村中有25 个乡村干部反映县城的综合服务基本能够覆盖乡村,但对乡村综合服务的贡献有差异,离县城近或坐落于交通主干道的乡村相对于偏远的乡村因交通更为便利而享受的公共服务更多,部分乡村还未实现县城综合服务覆盖乡村。乡镇服务乡村的能力方面,31 个村实现了乡镇服务覆盖乡村并支撑乡村发展,村民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在乡镇解决,大部分乡村干部反映村民的生活已难以离开乡镇,村民对乡政府的信任度较高。在医疗、教育保障方面,基于村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疗保障方面,57.6%的村民认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以来自己的看病负担减轻了,基本医疗保障得到了不断完善。教育保障方面,大部分村民认为自己接受教育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多了,分别占比61.2%、57.6%,57.6%的村民认为自己掌握了更多的技能,61.4%的村民觉得子女上大学的机会多了。村民科技文化素养提升方面,63.5%的村民认为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56.5%的村民对本村开展的文化技能培训感到满意,60.4%的村民对本村的基层服务能力感到满意。从村干部的访谈和村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中,能够发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以来,乡村公共服务得到了有效改善,乡村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实施现状及效果分析
从村庄整洁提升行动、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四个方面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实施现状及效果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从访谈资料中32个村有31 个村通过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村民卫生自清洁、放置公共垃圾箱、清理河道垃圾、环卫工人清洁、公益性岗位人员包干定期清理村庄巷道及周边环境卫生、绿化等方式提升村庄整洁度。29 个村开展了厕所革命,但只有少部分村基本完成厕所革命任务,大部分村的厕所革命任务仍在进行中。生活垃圾处理方面,29 个村通过垃圾车收运集中处理生活垃圾,3 个村的垃圾通过就地掩埋、焚烧等方式处理。污水治理方面,15 个村通过铺设下水管道或者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基于村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4.7%的村民认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过程中村庄绿化状况得到改善,69.6%的村民认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有所改善,61.4%的村民认为污水治理情况有所改善,62.6%的村民家进行了农村厕所改革,64.9%的村民对村庄人居环境整体满意。从访谈和调查结果来看,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使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善。
四、结论
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对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现状和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对全国32 乡村村干部的访谈和575 份村民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以来,乡村建设开始有了科学整体的规划、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从调查中发现乡村建设行动仍然有很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
第一,乡村建设行动需要村民的全力支持、配合及参与。本次调查对村民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现状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村民虽知晓本乡村的整体发展规划,也愿意参与到乡村建设行动中来,但实际上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村民却不多,针对村民的问卷调查结果中11.83%的村民正投入乡村建设行动中,55.48%的村民有意向投入乡村建设行动,29.91%的村民对乡村建设行动持观望态度,只有2.78%的村民表示不关心乡村建设行动。反映出乡村建设行动的规划者没有将大部分村民纳入乡村发展和建设规划实施的具体行动中来,村民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意愿强但实际参与比例低。作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基层组织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本村村民的沟通和连接,将乡村发展规划和建设行动落到实处,使乡村建设行动真正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切实提高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第二,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如有些村虽然有文化基础设施,但后续保养和利用率较低,文化广场因风吹日晒、年久失修出现塌陷、相关户外器材损害但无人修缮管理、农家书屋或村图书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偏远乡村的交通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信息通信网络的有效利用率和物流配送服务能力及县城服务乡村的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饮水管道的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和管理,如西部地区的乡村,因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原因,饮水管道容易破裂塌陷,寒冷季节管道结冰破裂,水管保护和修缮不及时,导致饮用水不能持续供给。
第三,乡村人居环境需要持续改善。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因大部分乡村坐落分散,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成本较高,因此,应积极探索开发节约成本、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办法,进一步推进厕所革命,切实保障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有效改善。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的最新要求,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乡村建设行动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改进之处,继续推进深化乡村建设行动也将成为全面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