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热点趋势
2023-06-08张海宇薛燕星肖战说孙良明周思敏徐思雨姚魁武
张海宇,薛燕星,肖战说,孙良明,周思敏,徐思雨,2,姚魁武,3
正常高值血压(normal high blood pressure,NHBP),又称“高血压前期”“临界性高血压”“边缘型高血压”等,是指血压介于理想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和高血压(140/90 mmHg)之间,即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1]。2012年—2015年我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41.3%(约4.353亿人)[2]。一项队列研究发现,35~64岁成年人收缩压130~139 mmHg和舒张压85~89 mmHg的人群在15年间分别有73.2%和68.9%发展为高血压病[3-4]。另一项为期2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1 992名35~59岁血压在130~139 mmHg和(或)80~89 mmHg的试验者,15年期间65%发展为高血压,较血压小于该范围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3.01倍[4]。由此可见,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能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和发生风险[5-6]。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阶段,关于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国内正常高值血压研究热点趋势,了解正常高值血压研究的焦点和前沿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7]。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文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
1.2 检索策略 检索时限:从2003年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中文检索词:主题=正常高值血压(精确)或高血压前期(精确)或临界性高血压(精确)或边缘型高血压(精确),采用高级检索,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
1.3 数据整理 CNKI数据库中纳入的中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导出文件以“download_***”命名保存,通过CiteSpace 5.8.R3(64-bit)中数据转化工具将文件转化为能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文本格式。
1.4 分析方法 科研合作关系分析中将机构名称去重合并后的文件导入CiteSpace 5.8.R3(64-bit),时间参数设置为2003年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时间切片大小设置为2,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机构进行科研合作网络分析,以主题词为节点分别进行网络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共现时区图分析、突现词分析。阈值设置为Top50,视情况选择Pathfinder等剪裁工具。
2 结 果
2.1 发文量年度趋势 共检索到2 028篇中文文献;以“正常高值血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查重筛选,最终纳入1 130篇中文文献。发文量年度趋势分析见图1,正常高值血压相关研究文献年度发文量初期为“快速增长阶段”,2003年—2012年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13年—2017年发文量上下波动,呈现“平稳维持阶段”,而2018年—2021年则出现下降趋势,这可能与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等专业协会联合发布的高血压诊治指南中取消了“高血压前期”阶段,将正常高值血压中(130~139)/(80~89)mmHg归为“高血压1期”有关[8]。
图1 2003年—2021年正常高值血压研究的年发文量趋势图
2.2 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对纳入文献作者的合作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正常高值血压研究发文量居前10位的作者信息见表1,其中,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张立德教授(22篇)。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分析共得到作者节点467个、连线660条,网络密度为0.006 1。
表1 发文量居前10位的作者信息
发文量居前3位的机构分别是辽宁中医药大学(37篇),山东中医药大学(19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15篇)。对作者-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进行网络分析,得出936个节点、2 26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5 2,模块聚类值(modularity)Q=0.985 3,加权平均轮廓值S(weight mean silhouette)=0.974 7,说明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图谱结果合理,详见图2。由作者-机构合作网络谱图可见,国内关于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以机构为中心形成的团队合作为主,而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尚需进一步加强。根据作者-机构合作图谱结合文献梳理,总结各团队的主要研究成员、研究方向以及科研合作机构(见表2)。其中,辽宁中医药大学以张立德、曲怡、王建波等为代表的团队重视中医外治法(针刺、艾灸、穴位贴敷)和中医内治法(补阳还五汤等)防治正常高值血压的理论探讨和机制研究[9-11]。
表2 正常高值血压研究的作者-机构主要合作团队情况
图2 作者-机构合作网络谱图
2.3 关键词分析
2.3.1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共现分析反映了有关正常高值血压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纳入的1 130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共得到452个关键词,形成67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6 6,节点中心性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在研究中关注度和密切度越高,圆形半径代表发文量,颜色代表发表年份,详见图3。频次≥10次的关键词共有36个,其中中心性≥0.1的关键词共有21个,可以反映正常高值血压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详见表3。
表3 正常高值血压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情况(频次≥10次且中心性≥0.1)
图3 正常高值血压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热点研究方向主要可概括为5个方面:血压分类(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等),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研究(尿酸、血糖、血脂、脉搏波传导速度、体重指数、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中医体质等),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患病率、检出率、中医证候分布等),预后转归(亚健康、心血管事件、动脉粥样硬化、靶器官损害等),管理干预(健康管理、生活方式、护理干预、治未病、中医药等)。
2.3.2 关键词聚类 对关键词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得到了16个有代表性意义的聚类(见图4),结果显示,Q=0.882 9,Q>0.3表示聚类结果显著。S=0.968 3,S>0.5代表聚类结果合理。归纳总结16个聚类的主题,#0、#3、#5和#8是关于血压的分类,即依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可将血压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1、#2、#4、#6和#9是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7和#10是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因素,#11是正常高值血压的有效监测方法,#12、#13、#14和#15是中医药在正常高值血压防治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中医体质和证候的临床特征和分布特点,以及治未病的早期干预思路,详见表4。
表4 关键词聚类情况
图4 正常高值血压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2.3.3 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分析 基于聚类结果,以时间线为X轴,居前10位的聚类标签为Y轴,对关键词共现时区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5)。早期研究常对其和高血压病共同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对照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正常高值血压与不同异常代谢指标和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近年来从理论探讨结合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治未病”的早期干预理念对正常高值血压的预后转归具有积极意义,体质和证候特点、中医特色疗法是研究热点。
图5 正常高值血压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2.3.4 突现词分析 Burst分析是通过反映关键词在某一时间段出现频次骤增的情况,发现该领域突然兴起的关注热点和研究趋势,其中Strength是突现强度,值越大代表突现强度越大,Begin和End分别是突现词出现和结束的时间。对关键词进行Burst分析,发现临床研究(Strength=5.28)是正常高值血压的主要研究类型,其中尿酸(Strength=3.94)等影响因素和补阳还五汤(Strength=3.75)等中药干预是重点关注的方向。按照时间分析发现,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因素、中医体质和健康管理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详见图6。
图6 正常高值血压研究的突现词分析
3 讨 论
我国采用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和正常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类,其中正常高值血压介于两者之间,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阶段和窗口期。通过CiteSpace分析发现,正常高值血压作为高血压前期阶段,其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的演变历程、影响预后转归和心脑血管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研究等。
自从1896年第1台血压计的诞生以来,正常高值血压的范围随着人们对于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多次变化。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正常高值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5~89 mmHg[12]。而2001年和2002年的相关研究表明,血压在(120~139)/(80~89)mmHg的人群较理想血压人群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的风险均显著增高[13-14],因此,2003年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正式将(120~139)/(80~89)mmHg定义为“高血压前期”[15]。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则将(120~139)/(80~89)mmHg归为“正常高值血压”[16]。2008年美国学者Egan和Julius发现约37%的美国成人处于高血压前期,并建议将高血压前期分为两级,即一级血压水平为(120~129)/(80~84)mmHg,二级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17]。在2003年—2017年,高血压前期和正常高值血压的血压范围一致,其相关研究也呈逐渐增长趋势。2017年美国AHA/ACC等11个专业协会联合发布的高血压诊治指南关于高血压分类中则取消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将正常高值血压中(130~139)/(80~89)mmHg的范围定义为“高血压1期”[8]。2017年加拿大高血压指南委员会(HCGC)、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则遵循1999年WHO的推荐,将(130~139)/(85~89)mmHg归为“正常高值血压”[18-19]。而根据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中国2018版高血压防治指南仍然将(120~139)/(80~89)mmHg归为“正常高值血压”[1]。因此,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正常高值血压”与我国指南保持一致。然而,对于正常高值血压的划分范围以及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是否保留仍存在争议[20]。
可视化分析显示,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一直都是研究的焦点。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和年龄递增等不可控因素外,还包括部分可控因素,如高钠低钾膳食、过量饮酒、久坐少动等多种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体质指数、血糖、血脂、血尿酸等异常升高[21-23]。目前,研究证实正常高值血压病人较正常血压人群的高血压和心脑血管发病风险更高,且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动脉弹性减退,动脉硬度增加,该阶段已经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早期损害[24-25]。此外,正常高值血压常易合并代谢异常,增加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即正常高值血压与糖脂代谢紊乱互为影响因素,具有相关性,但因果关系尚不明确[26]。
针对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趋势,饮食、运动、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等非药物干预有助于降低正常高值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是目前防治正常高值血压主要方法[27]。然而,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治未病”“中医体质”“中医证候”等高频关键词提示中医药以其特色理论和疗法对防治正常高值血压具有独特优势。Burst分析提示有关正常高值血压的中医体质研究是目前的新兴主题,基于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候特点的分析,开展中医体质和证候辨识,调质纠偏有助于实现早期干预[21]。此外,中医药“治未病”理论强调对正常高值血压进行早期干预,辨证施用的中药或中成药,以及针刺、艾灸、气功、穴位埋线等中医特色疗法对改善正常高值血压的预后均具有显著作用[28-31]。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为中医药降压提供有力证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的行业标准《临界性高血压的中医诊疗指南》正在积极开展,该指南将进一步规范中医防治正常高值血压,并指导其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