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龙王塘派出所的经验看刑释人员社区帮教思路

2023-06-08徐进祥

派出所工作 2023年3期
关键词:监外执行民警犯罪

徐进祥

近年来,刑释人员再次犯罪等问题时有发生,其犯罪行为具有更强的社会危险性。帮助刑释人员尽快转变思想、开启新生活,需要当地派出所等相关部门与家庭齐心用力,全方位、全覆盖落实帮扶措施。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高新园区分局龙王塘派出所中心社区警务室针对刑满释放、监外执行等重点群体开展“点燃希望之火、迈向美好生活”法治教育、心理疏导和扶持帮助活动,成功帮助14名刑满释放和监外执行人员融入社会,无一人重新走上犯罪路。从龙王塘派出所的经验,可以总结出刑释人员社区帮教的几条基本思路。

抓好法治再教育,从“认知维度”立起遵法守法的“高压线”

刑满释放、监外执行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对事物认知缺乏敬畏感,缺乏分辨是非、守法用法的能力。加强法治教育,有助于其提升认知,产生对法律权威性的敬畏,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始新生活。

定期组织法治教育。龙王塘派出所中心社区警务室每月组织刑释、监外执行人员进行集体授课,系统学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了解法律的本质、功能和作用,从思想深处立起法治信仰。利用工作契机随机开展普法宣传,建立“藏蓝热线”,随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帮助他们答疑解惑,防止他们再次触碰法律红线,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涉法难题。年初以来,中心社区民警共进行法治再教育11次,涉及相关人员176人次,接受刑释、监外执行人员法律咨询45人次,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树立正确道德思想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权威的习惯,是刑释、监外执行人员融入社会的重要环节。在生活中,社区民警注重言传身教,帮助其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犯罪危害,发掘犯罪原因,鼓励他们积极融入社会、融入家庭,靠自己的勞动创造财富,改善家庭生活。2022年年初以来,组织刑释、监外执行人员道德教育4次,接受教育64人次,相关人员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悔罪意识有了大幅提升。

增强对传统文化认同。社区民警注重将善良、真诚、正义、公平等传统文化纳入教育内容,改变传统枯燥的说教模式,采取丰富多样、样式新颖的方法宣扬传统文化,开展国学文化大讲堂、背诵三字经和唐诗宋词、汉字听写、讲述革命英烈传奇故事等活动,用浅显易懂的国学经典文化,帮助刑释、监外执行人员明是非、辨善恶、知美丑,感悟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利用休息时间,带领他们在社区开展“日行一善,以善养德”实践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提升传统文化认知,增加主动融入社会动能。

解开思想疙瘩,从“内心维度”画好关心关爱的“情感线”

社区民警在工作中感到,大多数刑释、监外执行人员由于犯罪经历,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心理,导致重返社会时易产生焦虑情绪,害怕社会群众的指责以及周围人的排斥。为此,派出所依托社区警务室专设“心理辅导”课堂,每月开展一次心理辅导授课,帮助他们提升情绪控制力、承受力和化解力,用情感融化其内心的“坚冰”,使其尽快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循序渐进缓解心理压力。刑释人员出狱后,需要面对和别人不一样的目光,承受就业难、难就业等现实问题。社区民警采取情景回顾的方法,同刑释人员谈感受,帮助其分析问题,疏导心理压力,克服焦虑情绪,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心理理念。及时引入专业力量进行心理干预,重点检查心态调整是否到位、自己的内心是否认罪悔过,引导他们认错并“纠错”。帮助他们用毅力克制自己的冲动和习惯上的懒惰妥协,使其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尽快融入社会大家庭当中。

正面引导破除负面情绪。社会上的不理解和隔阂感,让许多刑满释放、监外执行人员在融入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和情绪迷茫。社区民警及时跟进,加强正面引导,防止心理问题大量堆积得不到及时疏导,把负面情绪转化为对自己的攻击,对社会的报复。通过摆正心态,端正态度,使他们相信自己,从心里给自己暗示,同过去划清界限,不走回头路,克服抑郁情绪,找准努力方向,向想象的生活努力。

常怀感恩打破壁垒隔阂。社区民警还组织刑释、监外执行人员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把缺失的劳动技能补回来,让他们从身心都能及时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同时,引导他们常怀“感恩之心”,组织他们进行“感恩与法律”学习活动,通过为父母、老人洗脚传递恩情,以大众认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恩之情,让家人和社会看到其转变,增进对他们的情感认同,使他们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家庭重任,多方合力打破“社会思想隔阂”。

搭建成长阶梯,从“现实维度”绘就奔向美好生活的“方向线”

刑释人员再就业,直接和其生存状态、生存方式密切相关,也是决定其是否再走上犯罪道路的最关键一环。当前,部分刑释人员有困难无人帮助解决,有诉求求助难,导致一些刑释人员在“狱友”身上寻求关心和帮助,从而再次犯罪。社区民警下大力了解刑释人员所犯罪行、犯罪动机、改造情况和家庭背景调查,掌握其在监狱服刑期间表现和当前思想状况,了解其家庭成员和家庭经济状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对其帮扶时有方向性。

依托社会力量定点解决。派出所和社区民警主动协调辖区经济状况收益好的民营企业、工厂等单位人员,上门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思想偏见,为刑释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关怀帮助,让他们回归社会后“有事干、有饭吃、有衣穿”,对生活树立自信心。同时,通过签订《接收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协议书》和保密规定,尽可能保护他们。近年来,中心社区为帮扶刑释人员再就业,和辖区企业等单位共签订协议书37份,11名刑释人员上岗入职。

鼓励支持自主创业。社区民警在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帮扶和扶持中,对有自主创业意愿,自身条件又能够吃苦耐劳,长期服刑导致不愿意进企业和工厂工作的刑释人员,鼓励支持他们自主创业,按照所需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扶持。前期,社区被判死缓服刑20年的刑释人员曲某有创业想法,社区民警主动帮助协调申请免费摊位,为其每年节约摊位费3.6万元,还帮其办理相关职业证书,主动送上相关书籍,鼓励其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财富改善生活。

逐个帮带精准扶持。根据刑释人员个人家庭情况和意愿,社区民警组织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协调辖区汽车修配厂、生产企业、工厂、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免费提供技能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切实解决他们的经济来源,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防止他们因生活没有着落铤而走险,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重塑家庭关系,从“情感维度”密切家庭温暖的“亲情线”

和谐的家庭内部环境和家人的关心关爱,能够有效消除刑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精神敏感和内心的不安全感,消除容易产生的排斥和抵触情绪,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此,中心社区警务室采取专人专责,主动及时介入到刑释人员家中走访了解情况,帮助他们理顺家庭關系、密切亲情关系。

让家庭成员“真接纳”。社区民警定期走访刑释、监外执行人员,与他们的亲人聊家常、说政策,打消他们的顾虑和疑虑,理顺他们的家庭关系。社区民警和家庭成员一道,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通过进行亲情帮扶、在化解矛盾、稳定情绪,树立信心等方面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帮助刑释、监外执行人员过上正常人该有的生活。

让子女关系“真密切”。大多数刑释、监外执行人员因为其犯罪行为,给子女带来心灵的创伤,影响到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在子女在“青春期”“叛逆期”阶段,导致与子女关系紧张。社区民警注重对孩子进行关心关爱,防止其受父辈经历、邻里白眼、同学嘲讽等原因导致心灵造成伤害,防止思想进入“误区”。同时向刑释、监外执行人员的子女进行法律宣讲和国家政策解答,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和父母和谐相处。近年来,辖区监外执行人员王某,因子女担心其前科劣迹影响自己将来参军、入学和就业,与三个就读初高中的子女关系极度紧张,社区民警及时介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和睦如初。

让夫妻矛盾“真化解”。家是一片天,夫妻各一半。家属对刑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谅解,能让教育转化工作“事半功倍”。社区民警坚持社会给关爱、家庭给温暖、民警给扶持的原则,认真分析刑释、监外执行人员产生严重家庭矛盾纠纷,导致家庭夫妻关系紧张、恶化的根源,让他们放下包袱、改过自新、明辨是非,对回归社会充满信心。通过关爱和帮扶,中心社区14名人员都能下决心告别过去,过上了幸福美满生活。

(作者系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高新园区分局龙王塘派出所民警)

猜你喜欢

监外执行民警犯罪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Televisions
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完善
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完善
终身监禁判决能不能暂予监外执行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