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实践

2023-06-08许乔年

求知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摘 要: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進文化,继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红色乡土资源与教学的融合,使小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红色乡土资源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红色乡土资源

作者简介:许乔年(1980—),女,江苏省海安市雅周镇中心小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教授的知识比较多,也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当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至于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够深。为了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挖掘各种红色乡土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融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魅力。

一、因文而异,挖掘红色资源

(一)单元统整,自成体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教材中都包含几十篇文章,每一个单元的文章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保证红色乡土资源可以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师需注意统整单元文章,依据单元内文章的特点,挖掘潜在的红色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1]。此外,小学语文教材包含红色文化的内容相对有限,教师只有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挖掘潜在的红色资源,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教学资源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感悟红色文化的精髓。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有《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几篇文章,其中,《七律·长征》和《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描述的都是艰难的革命岁月。在讲解这一单元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教师需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我国的革命历程。本单元的文章主题相似,但所描述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同,文章题材也有所差异,且当前学生的生活环境与之不同,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了解得并不多。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带领学生分析历史背景,将这些历史背景作为课文学习的参考,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红色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虽有一些红色资源,但这些内容距离学生当下的生活比较遥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针对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需带领学生从单元整体的角度,构建学习体系,挖掘其中的红色文化与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前后关联,突出主题

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而红色乡土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可用资源。语文教材中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课文内容虽有一定的差异,但都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所做出的贡献,教师在对这一类型的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前后联系,以突出文章的主旨与内涵,促进红色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情感。对此,教师可以将同一册不同单元的文章进行关联,也可以将不同册不同单元的不同文章进行关联[2]。

例如,《七律·长征》和《金色的鱼钩》虽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册的内容,但是两篇文章都蕴含红色文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两篇文章作为一个系列,带领学生分析这两篇文章,通过前后联系,突出课文主题。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两篇文章都以红军长征时期为背景,体现了“长征”这一主题。为了凸显这一主题,让学生深入理解长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下搜集与长征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性资料、视频、图片,再在课堂上展示,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让学生对长征这一段历史有更为清晰的了解,明白长征的历史意义,了解长征途中各种感人的英雄事迹,学习革命家在长征过程中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文章的任务,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红色文化。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红色文化资源,教师只有强化其关联,引领学生分析其蕴含的文化与精神,才能使小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因人而定,开展实践活动

(一)自主选择,体验成长

为了最大化地发挥红色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实践与体验的机会。教师所设计的体验与实践活动,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语文课堂。

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篇课文中,作者描述了李大钊生前的革命事迹以及他被害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可以感受到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在学生学习这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几项作业:通过小组合作,将本篇文章改编为话剧并进行表演;搜集关于李大钊事迹的资料,分析其人格魅力;搜集刘胡兰、赵一曼等革命先烈的事迹,并制作手抄报。这些任务对于学生理解红色精神有重要的意义。话剧表演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实现了红色经典再现;对李大钊生前事迹的总结,可以使学生在整理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受其人格魅力所影响,向他学习;对其他革命先烈事迹的搜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近距离接触英雄人物。教师设计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任务,进行拓展学习。

对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红色文化,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挖掘更多的红色资源,使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整理并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用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更好地成长。

(二)线下活动,传承经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对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使学生可以接受红色文化和思想的熏陶,教师需要立足实际条件,组织各种各样的线下活动。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重,这些线下活动对他们有比较强的吸引力。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线下活动,可以加深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理解[3]。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这一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举办爱国主题的故事比赛,举行“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开展“红色经典咏流传”诗词比赛,举行主题作文比赛,开展红色专题讲座,组织烈士陵园祭扫活动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一些学生很难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有关红色文化的内容时,要科学指导学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内容。在线下活动中,教师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活动。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让学生重点描写自己对于“雨来精神”的理解,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现阶段的条件下,弘扬红色文化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线下活动。小学生受思想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往往难以理解文章中的红色精神。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红色乡土资源时,如果仅仅采用单线的知识讲解的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开展各种各样的线下活动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加大对红色活动的组织力度。

三、因地制宜,再生教育课程

(一)关注身边,凸显特色

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文化的渗透,在各个地方,几乎都有一些红色纪念馆,或者每年都会在一些特殊的节日,组织一些红色经典活动。教师在对红色乡土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时,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凸显区域特色。在课堂上,教师要告诉学生应该密切关注身边的再生性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或者红色教育基地等。教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与要求,注重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呈现崭新的教育内容[4]。

比如,在《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上,而应该组织一些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参观纪念馆、诵红色诗歌、唱红色歌曲、讲英雄故事等活动,将课内外知识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这些课下实践活动中更深入地理解革命精神,明白正是无数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才创造了新时代。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点,组织“重走红军路”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闽东苏区革命旧址,让学生在革命旧址中感受当时的革命环境,并在参观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记录,而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从网上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真实的革命故事。通过挖掘和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学生可以增长见识,牢记使命与责任,培养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保证红色乡土资源有效地融入课堂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对其进行挖掘和解读,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氛围,奠定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红色资源,教师需注重教学方法,结合新环境下的教育条件、教学目标,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下,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使语文教材上的内容与红色文化进行更好的衔接。

例如,在《灯光》一文的教学中,因为课文背景为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较大的兴趣,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播放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在观看这些纪录片的过程中,对文章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教师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在学生观看视频时,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提示或者讲解,让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的情况有更为清晰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而后,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全文,使学生明白,为了赢得最终的胜利,减少人员伤亡,郝副营长用火柴点燃了書本,虽然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行的道路,但火光也暴露了他自己,从而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体现的精神。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教师单纯通过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那些距离他们较远的事情,也很难使其产生真切感受。而通过视频,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对文章中的描写手法、人物塑造方式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融入红色乡土资源时,为了保证红色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效果,教师需注意营造教学氛围,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构建崭新的课程体系。

结语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内容,还需要适当进行知识的延伸,特别是要让小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感受红色经典。为了达到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需注意融入红色乡土资源,注重对红色资源的挖掘,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黄明芳.根植红色基因,擦亮精神底色: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8):145-146.

邱锦秀.小学语文“红色经典”课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2(9):25-26.

苗小宝.红色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摭谈[J].新课程,2022(18):4-5.

李英杰.红色基因代代传:依托小学语文课文开展红色教育的探讨[J].语文新读写,2021(18):88-90.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