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提升小学生进取品格的实践研究

2023-06-08朱晓燕

求知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进取心学力品格

摘 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进取心,使学生形成良好进取品格非常重要。小学生进取心培养主要从希望、自信、勇气三方面进行。文章探讨通过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以共同愿景提升希望品质,以协同学习提升自信,以追求个人卓越性激发勇气,最终提升小学生进取品格的班级管理实践策略。

关键词:班级学习共同体;进取品格

作者简介:朱晓燕(1987—),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

一、遇冷:拓展型任务无人问津

进取心是中国人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呼唤进取心。提升小学生进取品格是历史使命,是时代责任,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进取心非常重要,对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其形成稳定的进取品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一般会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拓展型任務,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然而,拓展型任务的完成情况通常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与班级学生谈话、观察等方法探查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学生学力角度出发,分析得出以下三点。

第一,低学力学生能力有限,应对各科作业已是焦头烂额,对于拓展型任务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兴趣。

第二,拓展型任务有一定难度,一些中等学力学生对此会产生畏难心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自主解决能力不足,且未能主动寻求帮助,而是怀疑自身水平,甚至直接放弃。这样的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导致中等学力学生失去完成拓展型任务的信心。

第三,高学力学生会因为任务的吸引力、竞争对手的能力、个人的偏好等不同原因对拓展型任务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任务不具有吸引力,竞争对手太强或太弱,任务不在擅长的领域内,都会使其选择放弃拓展性任务,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学生缺乏稳定的挑战勇气。

《当代中国人进取心内涵的质性研究》指出,当代中国人的进取心包含4个主题:希望、自信、勇气和涵养。以此观之,提升不同学力学生进取品格须从希望、自信、勇气和涵养四方面着手。其中,涵养较难测量,因此笔者认为提升当代小学生进取品格可从希望、自信、勇气三方面展开,这正与不同学力学生在培养进取心、形成进取品格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对应。

二、对策:班级学习共同体对提升小学生进取品格的创新价值

公共性、民主性、卓越性是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点,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有助于班级不同学力的学生形成进取品格。

(一)公共性与希望

班级是公共空间,应当对每一名学生开放,包容每一名学生。建立班级学习共同体是要实现“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权利,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的目标。不同学力学生在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中能够形成共同愿景、激发个人愿望,能够将个人愿望与共同愿景相融合。这使得低学力学生被接纳、被肯定、被发掘,收获进取向上的希望;中等学力学生和高学力学生也能够主动挑战高难度任务。

(二)民主性与自信

在班级学习共同体中实现民主性依赖于创建互相倾听的协同学习机制。在协同学习机制中,学生互相倾听,友好对话,可以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成为可能,学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进取品格。低学力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中等学力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收获自信;高学力学生在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达到更高的学力水平,应对挑战更有信心。

(三)卓越性与勇气

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卓越性是指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学生都能够积极应对挑战并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区别于与他人比较的卓越,班级学习共同体更致力于培养学生追求个人卓越性的进取品格,给予不同学力学生克服内心恐惧的勇气、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挑战高难度的勇气。

三、实践:以班级学习共同体提升小学生进取品格的路径

(一)建立共同愿景,催生希望动力

以班级学习共同体提升小学生进取品格,首先要建立共同愿景。分析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发现,活动是催生学生内心希望的最佳方法。

1.激发个人愿望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萌生个人愿望,产生对完成任务或未来的希望,并基于个人愿望做出行动,达到个人预期。发掘特长型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达个人愿望。才艺展示活动、跳蚤市场义卖活动、研学课程体验活动等给低学力学生带来的压力较小,他们能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展示自己,更好地实现个人愿望。例如,在一次联欢会才艺展示活动环节中,班级中平时默默无闻的学习后进生陈同学,和同桌一起演起了某短视频网站上的搞笑片段,令大家捧腹大笑。这次表演让这名学生体验到被人关注和欣赏的快乐,她在周记中写道:“我并非一无是处,大家的笑声让我心花怒放,以后我要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看似平淡的句子,实则蕴藏着表达自我的个人愿望。

培养学生进取品格的活动,不应仅限于学习活动,而应是多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和教师看到多元的低学力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班级中这部分学生的动力被激活,其就能与中高学力的学生愿望相融,建立班级共同愿景。

2.激活共同愿景

班级学生的个人愿望在活动中展露无遗,学生个人愿望在碰撞与交融过程中,有相似,也有相悖,那么如何让这些个人愿望有机融合呢?让学生在活动后自评互评,能让各种愿望在提炼中找到归属,达成共识,形成共同愿景。

一方面,让学生的自评先行,以此转变其个人愿望。每次活动过后,笔者都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活动感受,分享活动中个人的得与失。如爱心义卖活动后,部分小组在分配义卖所得时产生分歧,有名学生的书卖出去了,却没有收到货款。因此,这名学生在《钱去哪了》一文中详细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并在文末提了一些关于义卖活动经费如何管理的有效策略,也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另一方面,班级讨论互评,提炼共同愿景。笔者将上述学生的周记在班会课上进行展示,请全班学生发表看法,商讨解决办法。在交流讨论中,共同监督是班级学生凝聚的共识,成为班级共同愿景的新内容。

3.促进个人愿望与共同愿景融合

SEA(Support支持、Encourage鼓励、Accountability问责)目标支持系统的建立能更好地使个人愿望与共同愿景相融合。学生在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过程中,和一定的奖惩措施下,能更好地达成个人愿望,推动班级共同愿景的实现。

围绕班级共同愿景,中高学力学生会对低学力学生予以帮助,低学力学生再予以反馈,大家一起调整活动方案,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促进整个班级学习共同体良性向上运转。如在校运动会前,学生们围绕本班参赛项目为参赛学生配备小助手,留心比赛场次,事先熟悉比赛场地;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合理分配助威人员,力求使每个赛事都能展现出班级水平;赛后则有专人负责统计比赛结果。不同学力的学生都在为自己的愿望努力,汇集到一起就是为班级争分的共同愿景。最终本班以乙组第二的好成绩收尾。

个人愿望与共同愿景相生相融向上是班级学习共同体提升小学生进取品格的有效策略。

(二)协同学习机制,完善自信系统

通过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提升小学生进取品格,要以协同学习为基础。在协同学习过程中,低学力学生会逐步建立自信,中等学力学生会渐渐获得自信,高学力学生会不断提升自信,班级学习共同体的自信系统随之建立。

1.以倾听营造“我能”心理氛围

低学力学生在学习压力下和不断失败中,自信心难免会受到影响。在面对活动任务时,一些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我肯定做不成的”。因而,在班级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以同伴为切入点,建立同伴之间的良好倾听关系,为学生营造“我能”的安全心理氛围,让低学力学生受到同伴关注,感受平等,树立信心。例如,在一次小组读书分享会中,一名学生在同伴关切的眼神、耐心的聆听下越讲越自信,此后每周的读书分享会都能听到他自信的分享。同伴和教师专注而谦逊的倾听,给低学力学生极大的鼓舞。

2.以对话形成“我来”行为自觉

一些中等学力学生在公开展示时齐齐低头,不愿分享自己的见解。对此,教师可以建立民主的对话关系,卸下中等学力学生的防备,使其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形成“我来”的行为自觉。例如,在话题讨论环节,教师要给足时间,让中等学力学生充分与话题对话,得到个性化的话题理解;要充分尊重中等学力学生的见解,及时反馈其表达中合理或有意义的部分;针对其薄弱部分,同伴与教师要给予善意提醒或补充,使其感受他人的支持。让中等学力学生与学习任务、教师、同伴和自我进行对话,学生能主动担起责任,以信心面对未知挑战。

3.以互学关系连接“我们行”自信网络

高学力学生在协同学习中所扮演的并非“教”的角色而是“学”的角色。高学力学生在为同伴提供学习支援时,已经“会”了的学生又经历了“重新理解”的过程,这种理解是多元的,高学力学生又以这种方式重新学习。例如,在黎里古镇研学活动中,高学力学生探寻弄堂的前世今生,了解了弄堂的来历,编写了穿越小剧本,让其他同学以现场观摩的方式感受弄堂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在创编剧本时,学生之间耐心倾听,平等对话,共同确定剧本内容;排练演出时,学生或认真观摩,或真诚反馈,或反思调整,最终使演出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整个活动中,贯穿始终的是互相学习的主线,高学力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等方法了解弄堂文化;在创编剧本过程中,解决低学力学生的理解难点;在排练演出过程中,民主对话,流畅无阻。不同学力学生面对同一活动展现出来的是“我们能行”的自信。民主而自信的班级学习共同体,在面对任何挑战时都能迅速调整心态适应新变化,学生在其中能商讨对策应对新情境,提炼经验形成新能力,进取品格在自信系统中日趋稳定。

(三)创新挑战任务,提升勇气品质

在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提升小学生进取品格的过程中,教师应以两个课题为基轴组织学生学习,即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及需要完成的“共有课题”和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挑战的“挑战性课题”。

1.共有课题:坚持之勇

共有课题的难度不高,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学或互学来完成。完成共有课题,低学力学生感受到自主求学的成功,中等学力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够到成功的喜悦,高学力学生感受到多元解决问题的满足,这些成功体验都支持学习共同体坚持前行。

例如,疫情特殊时期,学生居家学习效果不佳。笔者以协同学习小组为单位,发布共有课题任务:(1)每天8:20准时进入直播间晨读;(2)分享录播课笔记;(3)提出听课疑问。直播时间定在早上,与在校学习时间同步,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学生们从自身做起坚持早读;互相督促,提醒他人坚持早读;互相评价,提高早读质量,最终养成了坚持早读的好习惯。在分享笔记环节,本着“人有我有静心听”“人有我无跟着学”“人无我有勇敢提”的原则,学生在交流中完善所学,在指导下查漏补缺,在援助中提升学力,收获的是个人的能力和学习共同体的成长。共有课题让不同学力的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学有所乐,拥有学下去的勇气。

2.挑战性课题:尝试之勇

我们一般认为,知识都是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而这种过渡只出现在高学力学生身上。因此,低学力学生对于挑战性课题望而生畏。然而基于学习共同体体系,低学力学生能以解决高一级问题为基础回溯理解低一级问题。低学力学生的字词基础差,常常会因为字词问题而害怕完成写作表达这样的挑战性课题。然而在忽视其表达错误重视其表达观点的背景下,挑戰性课题给低学力学生一片新天地。对于“你赞成班干部轮换制还是固定制?”这一挑战性课题,部分低学力学生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表达方式和见解不亚于高学力学生;在完善观点时,一个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把易混淆的“制”和“治”也区分清楚了。挑战性课题给了低学力学生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勇气,为低学力学生发展能力提供了可能。不同学力的学生面对挑战性课题不再逃避,取而代之的是尝试,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加卓越的自己。

结语

通过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以共同愿景提升希望品质,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以共同体目标为导向,树立贴合自身实际的小目标;以协同学习提升自信,不同学力的学生在班级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影响,相互成就;以追求个人卓越性激发勇气,不同学力的学生在不同类型课题的任务驱动中,收获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也是挑战的勇气,更是进取的品格。

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有助于班中不同学力的学生在希望、自信、勇气三个进取品格的主要方面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进取心持久不息,最终使其形成稳定的进取品格。

[参考文献]

李树杰,黄希庭.当代中国人进取心内涵的质性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4):191-201.

佐藤学.学校改革:学习共同体的构想与实践[M].于莉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进取心学力品格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学历与学力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领导干部要有进取心
破机关化立群众性 以危机感换进取心
你是有进取心的人吗
大学生学力评价的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