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前教育培养重点的探析

2023-06-08李强

关键词:灌输内心能量

李强

学前教育的培养重点在于内心还是知识,对此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甚至出现学前教育机构侧重内心培养和知识灌输的两极分化。经过思考,笔者认为,学前教育应当侧重于对幼儿的内心培养而非知识灌输。

我们普遍把六岁或小学以前的孩子看作是学前儿童,这一时期的孩子学习能力较低,他们大多还处于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模仿他人的阶段。但也有学前儿童中的一部分孩子展现出了过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在幼年就表现得像个“神童”一样。可是我们更应该记得《伤仲永》这个故事。一个神童,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而最终泯然众人矣。责任在谁,在家长吗?不,这最终还是学前教师的责任。如果一个孩子接受了正确的引导,能够更好地发挥吸收他的天赋而非一味地挥霍,那么他的成就绝不会低。可能孩子不会记得他的学前教师是如何培养他的,但是我们保证了孩子不会因错误的培养方式而走向错误的道路。这件事本身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更是学前教师应尽的义务。

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并且他们对“学习”的观念非常模糊。这就导致了教师眼中的一些“问题学生”的诞生。那么这些孩子就真的像他们表现出来的这么不堪吗?未必。儒家讲“人性本善”,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好孩子,他们表现出来的不好的行为也只是没有得到正确的培养。如果采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教育,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他们重新带回“正途”。况且,对孩子进行教育本就是教师的义务。现在很多教师都认为教学就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会了就学会了,学不会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出现这种想法大概是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那篇《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目前最为普遍的理解是“老师是教授学生知识的人”。这其实是错的。在古代,教授学生知识和本领,只能算是“受业”;那么“传道”呢?“传道”则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和道路选择,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三观。为什么学前教师最不能有“简单灌输知识”的想法?因为学前教师是孩子人生之中的第一位教师。学前阶段的孩子心思单纯就像一张白纸,再加上学前教育每天的教育时长都是从早到晚,一些孩子与家长一起生活的时间比和教师共处的时间要少。那么,在这个时候,孩子就会下意识地由模仿家长的行为转化为模仿教师的行为。也就是说,学前孩子作为一张白纸,上面所呈现的内容就表现出了教师负责还是不负责。

什么样的学前教师才是一个好的学前教师?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孩子学习好就是好教师;有些认为孩子品德好就是好教师。其实答案是后者。一个学习好的孩子仅仅代表着这个孩子的“能量”很大,但是他的“能量”到底是用在好的地方还是坏的地方我们无法确定;而一个品德好的孩子哪怕“能量”很小,但我们能够确定,这个孩子一定会做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情。只有利国利民的人才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才,一个人的能量只有用在对祖国的建设和为社会做贡献上,才是正能量。我们也看到过很多平凡的人,在他们的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依然是社会所要的人才,而某些自私自利的人,也许在某些专业领域有一般人做不到的“成绩”,但依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才。为什么韩愈将“传道”摆在了“受业”之前?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些后人,先培养学生的道德才能保证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才能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内心,笔者认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拥有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我国五千年历史中一定会有孩子感兴趣的文化,让孩子去学习,研究他所喜欢的传统文化,学到深处就会慢慢树立起文化自信,就有了自己的信仰。一个有信仰人是不会轻易动摇的。

学前教育一定是侧重幼儿内心的培养,这是教育本质的培养基调,不可改变,但這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放弃对幼儿的知识传输;二者都很重要,只是更应该侧重于内心培养而已。

(作者单位: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接庄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灌输内心能量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能量之源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