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究
2023-06-07张莉张茹赵立成
张莉,张茹,赵立成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2)
育人是高等学校开办教育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论述为高校高质量开展服务育人工作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高校服务育人工作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特色,开展好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就是要深刻剖析其新的时代内涵、聚焦服务育人的主体,不断建立健全育人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校服务育人工作落地见效。因此,笔者将从服务育人内涵、意义以及路径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建构高校高质量服务育人的实践路径。
一、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
“服务育人”是“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服务育人”也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1.高校服务育人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1]。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之,立足于新时代教育环境,梳理近年来国家关于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能够发现,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符合中国式现代化需求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就要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将改革触角深入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而服务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关键一环,可以为提高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工作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高校服务育人的涵义。“服务育人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要追溯到1950 年召开的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此次大会指出,教育工作包含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与管理育人。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服务育人的定义也愈加丰富且具有时代内涵,大致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从广义上讲,服务育人指高校办学中包含的教学、学科、科研、交流合作、管理、后勤保障等办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即在高校各学院、部门、教辅机构工作的教职工都肩负着为学生服务的义务和责任,一切工作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人才培养;从狭义上讲,服务育人仅仅指高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他们从饮食起居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并通过提供的优质服务和创造的良好服务氛围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影响带动学生,实现育人目标。
3.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主体与对象。从“大服务”的角度,服务育人工作不仅指后勤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等育人工作,还包括全体教职员工所从事的育人工作。据此,服务育人的主体可以从后勤工作人员扩展到全体教职工。从育德育人和“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出发,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一线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在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的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成为“经师”和“大家”的路上需要高校给予大力的支持与保护,从这一角度而言,一线教师也应该是学校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
二、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意义
服务工作是高校育人实践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检验高校是否是“人民满意的学校”的一块试金石,所以,高校提供优质育人服务是职责所在也是立身之本,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服务育人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三全育人”要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广义概念来讲,服务育人的主体涵盖全体教职工,无论是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还是一线教师和教辅岗位人员都从不同领域服务学生,形成立德树人、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达到服务育人、协同育人的目标,所以,服务育人是全员参与的育人实践。同时,服务育人贯穿于每名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过程、各个环节,为学生生活、学习、考试、实践、社会服务、考研就业等各项校内外活动提供全程指导教育、帮助支持、管理服务,在空间和时间维度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育人,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从这些维度来讲,服务育人工作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嵌入每名学生的大学生涯中的,也是教学育人、管理育人达到实效的有力保障和重要前提,高校全体教职工要共同肩负起打通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改革实践“最后一公里”的艰巨任务。
2.服务育人与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互为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师提出殷切希望,“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概念被相继提出,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成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更要成为学生成长成才、做人做事、行为道德的引路人;不仅要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更要用自身的行为示范影响带动学生。“帮助大学生分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3]教职工通过在服务育人工作中展现的务实、敬业、专业、严谨、真诚、奉献等精神风貌促进良好教风、良好工作风气的形成。通过内在的精神影响感染学生,通过外在的高质量服务育人工作表现帮助学生,让校园育人环境通过一课一句、一桌一椅、一餐一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等细节体现学校育人工作的魂,感染、熏陶、净化每名学生的心灵,形成优良的学风,进而促进优良校风的逐渐形成。教师在良好育人氛围中更加明晰自身责任使命,在工作中不断地钻研业务,把每一项服务工作都与学校的整体育人、办学目标密切结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育发展生态。所以说,服务育人工作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
3.服务育人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提供基础保障。服务育人工作的核心就是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包括物质保障与精神保障。物质保障方面,办公室、宿舍、食堂、浴池、教室、图书馆、操场等一切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校内场所和校园环境的整洁、安全、优美、舒适都要通过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工作来完成,只有提供丰富充足的物质保障,才能确保教学、科研、学科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教师得到满意的物质保障能够安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得到舒心的生活学习物质保障能够提高学习热情与质量,所以,服务育人工作在一切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于夯基固本的地位。精神保障方面,辅导员、学生宿舍管理员、后勤服务人员、财务工作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育人工作具有特殊性,他们通过贴心的帮助与服务为师生们排忧解难。通过自身道德修养、文明举止、语言规范等外在表现体现学校的形象,形成模范效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与师生间的彼此了解,建立了情感的平台与渠道,提高了师生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发挥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三、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高等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高校要积极思考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理念,探索新时代服务育人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1.全员服务育人,提高服务育人理念。第一,从顶层设计上进行规划布局。领导班子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认识到发展好高等教育对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确定短期、中期、长期计划,亲身参与和带动学校各项育人工作,特别是服务育人工作;提高全校教职工重视服务育人工作的意识,强化全校教职工服务育人的责任担当,形成在工作中服务奉献师生的理念,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真正做到全员服务育人。
第二,凝聚全员智慧力量。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服务育人工作不仅仅是某个部门、某名教工的工作责任,需要全校各单位、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工作,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树立“大服务”理念,建设高素质的服务育人队伍;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和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加强服务育人队伍能力建设,比如,定期开展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建设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培养一大批热爱服务育人工作并具有良好服务形象、优秀思想品质和正能量精神风貌的人才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理念的与时俱进,汇聚集体的智慧,为新时代服务育人工作贡献力量。
2.全过程服务育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高校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通过理念、制度、能力、方法等的革故鼎新,不断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4]服务育人工作要想发挥最大效能,必须与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工作形成协同,逐步探索有效的联动合作机制,实现全过程的融会贯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人才工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交流合作、内部治理等每个办学过程、每个工作环节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提高全过程服务育人工作的实效,不断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第二,建立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服务育人工作涉及面广、参与主体多,并面向全体师生,所以要建立健全全体教职工集中发力的协调工作机制,合理规划学校、机关、院系的责权范围,在学院内部、学院与机关、机关与机关之间搭建起顺畅的协同联动机制。学院要及时主动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与成长发展需求,以师生的现实需求作为学院决策各项工作、推进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要依据,并激励与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到服务育人的各项工作中来。机关各职能部门则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人才培养创造环境、理顺机制、搞好服务上来,建立健全运行高效、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梳理分析各个服务岗位应承担的育人职责与功能,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公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协调调动各单位、各部门的服务育人工作,培养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全方位服务育人,构建高质量服务育人体系。第一,整合学校资源,构建服务育人大格局。中共教育部党组2017 年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构建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师生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5]这就要求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服务育人工作中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积极构建全员参与、自觉育人、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育人“大格局”,实现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方位的服务育人,营造服务育人氛围,丰富服务育人工作实践平台,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实际情况,建立“服务育人”特色基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育人项目和“服务育人示范岗”等平台,深入推进服务育人活动的有效实施。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开展各项重点基建项目、综合治理项目、维修工程等等,用心用力改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和监管机制,从而构建高质量的服务育人体系。
第二,优化服务与管理流程,营造服务育人氛围。建设高效快捷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比如报修、宿舍用电、校园巴士、医疗服务等应用系统,着力提升各项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图书馆馆藏和文献资源,投入财力物力建设智慧化校园。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开展各级各类义诊、培训,帮助师生们树立文明生活方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还可以设立学生实践实习岗位,在开展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让学生直接参与一些管理工作,提前锻炼学生们的社会能力,以及管理协调和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宣传引导工作,通过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服务育人精品活动,潜移默化地植入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元素,比如,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服务育人标兵能手评选,在校内外媒体宣传报道服务育人典型事迹,通过示范引领与宣传带动,在校园内部营造浓厚的服务育人氛围,凝聚服务育人的强大合力。要不断推进服务育人工作制度化、体系化、科学化,通过加快推进绩效、职称、职务晋升和考核机制等改革,为服务育人工作人员拓宽晋升渠道,激励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完善落实和调整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动态机制,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竞争态势,同时将“服务育人”指标纳入院校两级党务工作考核、绩效考核和评优等各项工作中,完善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各单位、各部门、各层级、各岗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服务育人工作的最大效应。
4.技术服务育人,推动“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第一,探索服务育人工作实践新路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育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表现形态、信息汇集和反馈机制、评价方式等都在经历着巨大的革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信息沟通习惯、获取知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育人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工作的精细化、针对性、专业化、时效性和信息化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当前,全国高校都在不断探索与钻研新时代服务育人工作的实践途径,“一站式”服务大厅就是“服务育人”工作的新形式,是集合以人为本、权力下放、高效办公等服务育人工作目标的有效载体。2003 年,全国高校首家学生事务办理中心成立,经过20 年的发展,“一站式”服务大厅逐步发展成为广大师生提供业务协同、服务办事、信息分享、资源共享和多应用集成展现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实现各单位、部门工作的联动,有效整合资源、统筹全局,满足了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为师生带来方便、快捷、周到、舒心的服务体验。
第二,紧跟“一站式”服务大厅未来发展趋势。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育人工作的业务能力,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与传统服务育人管理模式不同,“一站式”服务大厅将服务育人功能进行整合,接受过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员能有效及时帮助师生们解决问题,同时专业人员也能以优质的业务水平给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润物无声中影响并感染学生。传统服务育人体制机制有其发展经验,但是面对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性时就更需要灵活动态的管理方式。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人员管理改革,实行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由部门和服务大厅双重管理。“高校一站式服务中心,其实质是高校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推进集教育、管理、服务、信息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师生提供人性化、专业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服务。”[6]一个完善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由实体服务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两部分构成,将线下沟通咨询和业务办理与以网站和移动平台为主的新媒体结合,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中心与实体服务中心有效协同联动,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办事效率。在日益完善的技术支持下,很多高校的学生们逐渐将“一站式”服务大厅作为获得咨询、办理学校学习、生活相关事务的平台,甚至可以通过移动平台与老师和同窗们进行互动,增进了感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综上所述,服务育人工作的未来将依托新技术实现更多的发展空间,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高校只有与时俱进,加快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服务育人工作理念、管理与实践方式的革新,才能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