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探究

2023-06-07李晓琴郑嘉颖林振亮吴国栋段依竺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3年5期

李晓琴, 郑嘉颖, 林振亮, 吴国栋, 段依竺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广东广州 510070)

0 引言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严峻, 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科学研究前移, 强化基础研究更为迫切。 党中央、 国务院历来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印发以来, 我国进一步强化了基础科学研究的战略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 突出原创, 鼓励自由探索。 基础研究具有难度大、 花费高、 周期长的特点, 需要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特别是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 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 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 科学捐赠等多元投入, 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 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1]。 广东省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强化基础研究的有关要求, 从国家和广东省重大需求出发, 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进行系统布局, 并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体系[2]。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广东省基金”)作为广东省基础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方式, 其多元化投入体系的构建对促进广东省基础研究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 与地方政府、 行业部门和企业合作设立联合基金, 为基础研究多渠道持续稳定投入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朱蔚彤等[3]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的工作宗旨、 联合资助合作对象和经费投入等情况, 提出加强联合资助、 探索支持基础研究新途径的建议。 唐福杰[4]、 高瑞平[5]、 武晨箫等[6]和于璇等[7]通过总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成效, 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分别提出完善多元投入加强协同创新、 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强化组织实施管理等建议。 借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引导多元投入的经验做法, 广东省基金积极探索构建多元投入体系。 王勇[8]、 邱莹等[9]分别从进一步发挥广东省基金对全省科学研究促进作用、 设立广东省联合基金的角度, 提出加快推进省市、 省企等多元化合作主体对广东省基金项目联合资助工作的建议, 打造具有开放特点的广东省科学基金。 拓晓瑞等[10]从打造广东省基础研究卓越科研体系的角度, 提出鼓励省属国有企业设立基础研究发展基金, 围绕产业技术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体现社会担当。然而,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的实际构建及运行情况尚未可知。

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和调研访谈获取的数据信息, 从广东省基金开展多元化投入实践出发,分析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的构建过程、 主要特点和运行机制, 探究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之举, 以进一步引导各类资金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 助推构建广东省基础研究新发展格局。

1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变化历程

广东省基金为支持广东省的基础性研究项目而设立, 成立至今几经改革和更名。 广东省基金始于1987 年原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设立的广东省科委科学基金[11], 其经费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支出。 1993 年, 广东省委、 省政府在原广东省科委科学基金的基础上设立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2],其经费来源于广东省财政专项拨款, 主要资助支持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自然科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2018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出组建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用于资助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联合基金项目、 广东省属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等任务[13], 从而形成了新的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体系。 其中,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联合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科学技术人员开展原创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支持优秀科研人才和团队建设, 包括国家区域联合基金、 省际联合基金、 省自然科学基金、 省市联合基金、 省企联合基金等。 根据归属广东省本级管理的原则和广东省基金以项目引人育人、 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的特点, 本研究中的广东省基金是指省自然科学基金、 省联合基金等, 以及其他参照广东省基金管理的专项资金[14]。

广东省基金在改革进程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于2017 年开启了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探索。 根据资金来源进行划分,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实践主要经历了以下3 个阶段。

初探萌芽期(2017—2018 年): 通过省级财政资金引导科研单位配套和企业捐赠的方式, 探索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 该时期, 在保持研究团队项目、 杰出青年项目、 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重点项目、 自由申请项目、 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和粤东西北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等七大类项目不变的基础上, 广东省基金在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开设博士科研启动纵向协同管理试点项目(以下简称“博士纵向协同项目”)子类, 通过以省级财政资金为引导资金, 鼓励项目承担单位配套经费[15],共同资助博士纵向协同项目。 2018 年, 广东省基金增设广东省-温氏集团联合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温氏联合基金项目”), 由省级财政和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这是广东省基金运行30 年来与企业联合的开创之举。 该时期, 广东省基金以多主体共同资助单一类型项目的方式开展多元化投入探索。

快速形成期(2019—2020 年): 由省级财政出资、 市级财政出资、 企业捐赠和省外财政出资等多渠道资金共同投入的格局基本形成。 该时期,广东省基金的构成发生变化, 保留由省本级财政出资的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广东省科技厅”)相继联合地市政府、 省内企业和省外政府部门共同出资设立省联合基金, 形成以省自然科学基金、 省市联合基金、 省企联合基金和省际联合基金为主的资助体系。 省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面上项目和杰出青年项目。 首批省市联合基金为2019 年设立的粤穗、 粤深、 粤佛、粤莞等4 支联合基金, 由广东省科技厅分别与广州市、 深圳市、 佛山市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谋划并出资, 主要资助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培育项目等。 省企联合基金主要为温氏联合基金项目。 省际联合基金方面, 主要是广东省科技厅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于2020 年共同设立的粤桂科技合作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联合基金(以下简称“粤桂联合基金”), 用于支持两省区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合作项目。 随着省联合基金资助格局的正式形成,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开始加速。

稳步发展期(2021 年至今): 多元化投入体系进入优化布局阶段, 企业捐赠资金形成按行业领域联合投入之势, 对广东省基金出资的地市政府数量也有所增长。 省企联合基金加大在公共卫生与医药健康领域、 海上风电领域的基础研究支持力度, 包括于2021 年启动实施了凯普生物联合基金、 一方制药联合基金、 恒瑞医药联合基金、 中卫科研联合基金、 精准医疗联合基金等5 支省企联合基金, 以及2022 年启动实施了海上风电联合基金。 省市联合基金的出资主体有所增加, 2022 年广东省科技厅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谋划并出资成立了粤惠联合基金。 该阶段, 广东省基金资助体系仍以省自然科学基金、 省市联合基金、 省企联合基金和省际联合基金为主, 多元化体系呈现出投入主体数量增长、 行业领域投入规模化的稳步发展态势。

从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的历程来看, 广东省紧紧围绕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 不断深化广东省基金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 同时,广东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 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广东省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 积极构筑基础研究竞争优势。

2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主要特点

广东省基金自成立以来, 积极开展多元化投入探索, 特别是2019 年以来, 多元化投入进程加速。 根据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构成、 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专业化

广东省基金由广东省科技厅授权委托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省基金委”)实行专业化管理和运行。 在项目管理层面, 管理专业化主要体现为由广东省基金委负责具体执行广东省基金出资主体确定的资助计划和项目设置, 负责广东省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编制与发布、 项目申请受理和评审、 项目立项和执行管理、 项目结题验收、 绩效评价及监督等全流程管理。 在资金管理层面, 管理专业化主要体现为广东省基金项目资金由广东省基金委统一向广东省财政厅按照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要求提请下达项目资金, 或由广东省基金委直接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账户。

2.2 资金专款专用

广东省基金属于广东省级财政科研项目, 资金管理须遵循广东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和监督要求。 总体而言, 按照“专账核算、 规范管理”的原则, 广东省基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优秀基础科研人才和团队建设, 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 可持续发展, 合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广东省基金各组成基金由广东省基金委分别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着力解决所在地区或企业创新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 提升所在地区和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由广东省级财政投入, 面向粤港澳地区广东省基金依托单位的全职在岗人员申报;省市联合基金由广东省级财政和地市财政联合投入, 在一定程度上对申报单位和申报人员所在地区设置要求, 带有较强的地区属性; 省企联合基金由广东省级财政资金和企业捐赠资金组成, 旨在解决特定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 省际联合基金由广东省级财政和省外财政联合投入,支持两地优秀科研团队围绕省际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合力开展创新性研究。

2.3 开放性较强

广东省基金自开展多元化投入实践以来, 在研究问题、 申报主体类型和资助体系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 在研究问题方面, 广东省基金资助基础研究人才面向世界前沿开展自由探索和原创性创新研究。 在申报主体方面, 广东省基金不限于广东省内申报单位和科研人员申报, 还向港澳地区和合作省份的单位和科研人员开放申报,吸引省内外科研人员共同解决基础研究问题。 在资助体系方面, 广东省基金一是在项目类型设计上通过联合申报的方式提升本地区基础研究能力,例如省市联合基金的粤港澳研究团队项目要求由省内基金依托单位牵头联合香港或澳门的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申请, 省市联合基金的重点项目鼓励本地区基金依托单位与非本地基金依托单位合作申报, 省际联合基金要求广东省内基金依托单位与省外基金依托单位合作申报; 二是资助体系本身具有开放性, 目前已基本形成省自然科学基金、 省市联合基金、 省企联合基金和省际联合基金的广东省基金架构, 可在原资金来源和资金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吸纳其他资金来源成立新的组成基金, 例如可以吸纳更多企业捐赠, 为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添砖加瓦, 促使广东省基金在量上的增长和质上的扩容, 不断扩大广东省基金的影响力。

3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运行机制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是由不同出资主体在遵循一定规则的情形下分别投入资金, 以期合力提升广东省基础研究能力和解决广东省基础研究问题而形成的整体。 该规则包括在统筹决策、资金投入、 资金使用和监管等方面的约束, 构成了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运行机制[16]。

3.1 资金投入方面, 多渠道汇集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从发挥广东省基金的导向作用出发, 引导全社会多渠道投入基础研究,推动开放合作、 集聚创新资源、 培养人才团队,提升广东省原始创新能力。 目前, 广东省基金已基本建立由省级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 地市财政资金投入为支柱、 企业公益捐赠为示范、 外省财政资金投入为桥梁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的建立, 有助于合力解决广东省基础研究问题, 共同推进广东省基础研究事业向前发展。

3.2 计划决策方面, 统筹与协调并存

整体而言, 广东省基金作为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预算编制和执行由广东省科技厅全面统筹, 但广东省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决策主体存在差异。 其中, 省自然科学基金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由广东省科技厅决定, 省联合基金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由广东省科技厅、 其他出资主体和广东省基金委三方协商决定。

3.3 资金使用方面, 择优资助为主

广东省基金各出资主体将资金拨付至广东省基金委, 由广东省基金委统一管理。 广东省基金委按照“择优立项”的原则, 根据同行评议的意见,对申报项目采取竞争择优的方式给予资助, 并统一按规定程序向项目承担单位拨付项目经费。 择优资助有助于以遴选优质项目的方式实现引才育才, 吸引和凝聚优势基础研究力量着力解决创新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3.4 资金监管方面, 多主体参与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涉及主体较多,各主体均应履行广东省基金资金的监管职责。 广东省基金委负责建立覆盖广东省基金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的资金监管机制, 督促广东省基金依托单位做好项目资金的使用, 并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执行检查和创新监测等相关工作。 广东省基金依托单位是广东省基金项目资金监管和项目组织实施的第一责任主体, 负责制定本单位适用于广东省基金项目资金监督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 广东省基金的资金使用、 绩效目标实现等情况, 还应接受广东省科技厅、 地市科技主管部门、 企业和合作省份科技主管部门等部门(单位)的监督检查, 以及来自省市两级和省外的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外部监督, 以上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履行专项资金的监管职责。 多主体参与广东省基金资助资金的监管工作, 有力地防范了广东省基金资助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各项风险。

4 存在问题

广东省基金通过逐步建立以省级财政资金引导地市财政资金、 企业捐赠资金和省外财政资金联合投入的资助体系, 创新基础研究资源统筹方式, 吸引了省内外优秀科研力量致力于解决基础科学问题, 但在资金投入方面稳定性不足、 资金蓄能还不够, 多元化投入体系还有待完善。

一是部分联合资助方未持续投入资金。 从存量资助资金渠道来看, 温氏集团连续对2018、2019、 2020 年度的温氏联合基金项目进行了联合资助, 但温氏联合基金首期合作协议到期后未续签; 科研单位对2017、 2018 年度的广东省基金博士纵向协同项目进行配套出资后, 也无新的资金投入。 因此, 应重视并跟进联合资助方的合作动态, 充分发挥省联合基金在解决企业或行业发展关键科学问题方面的协同创新作用, 引导企业和行业部门对基础研究持续稳定投入。

二是资金投入主体多元性的潜力开发还不够。目前, 省市联合基金的联合资助方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的地市政府, 粤东西北地区的地市政府作为联合出资主体的潜力有待开发, 多元化资助资金蓄能还需进一步提升; 以粤桂联合基金为代表的省际联合基金实施已3 年, 仍无新的合作省份, 应进一步拓展省外财政资金投入基础研究; 尚无个人捐赠和境外资金对广东省基金投入的先例, 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有效调动。

5 总结与建议

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的实践历程, 也是广东省基金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历程。 广东省基金由广东省级财政科研资金为单一资金来源, 发展形成以广东省级财政科研资金投入为牵引, 以地市财政科研资金、 企业捐赠资金和省外财政科研资金的联合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支持从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 为稳定广东省基础研究队伍、 增强广东省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省基金由广东省科技主管部门为主要管理主体, 发展形成以广东省基金委作为广东省基金组织管理机构对资金和项目进行专业化管理, 以省市两级行政主管部门、 企业、 省外行政主管部门组成多元决策监督主体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了广东省基金资金的管理, 提升了广东省基金的资助成效。 迈入新发展阶段, 在党中央提出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之际, 广东省应继续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以实践不停、 开放不止之势, 强化广东省基金多元化投入体系建设。

5.1 鼓励更多元化的资金投入

在投入主体方面, 持续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鼓励社会组织及个人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 进一步畅通企业、 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公益事业捐赠渠道, 汇聚更多资金投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充分发挥粤穗、 粤深、 粤莞、粤佛和粤惠联合基金的示范引擎作用, 引导和支持珠三角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市与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基金委共同设立省市联合基金,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充分总结省企联合基金管理经验、省企联合基金成效, 鼓励更多企业重视和加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投入。

5.2 建立多元投入长效机制

针对部分省联合基金首期合作协议已到期、 但联合出资主体未继续投入资金的情况, 广东省科技主管部门应积极调研资金投入主体的需求、 凝练科学问题, 在总结省市、 省企和省际联合基金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提升省基金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设立联合基金的方式提高企业和地区基础研究发展水平,确保联合资助方持续投入基础研究资金。

5.3 探索设立省级开放基金

充分利用粤港澳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机遇,引进港澳资金等境外资金对广东省基金的投入,从而拓宽广东省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渠道; 设立非政府出资的广东省基金个体或联合体基金, 通过独立个体或由非政府联合体出资且无需与政府财政资金共同出资的方式, 对广东省基金进行资助,申报条件、 申报内容和项目类型可参照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模式, 对申报主体所在地市和基础研究选题不作限制, 以作为对基础研究财政投入不足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