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风集》版本源流考

2023-06-07何俏萱

高校社科动态 2023年4期
关键词:唐风分体抄本

何俏萱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唐风集》的作者为晚唐诗人杜荀鹤。其生平在《唐诗纪事》中有所记录:“荀鹤有诗名,号九华山人。大顺初擢第,授翰林学士,主客外郎,知制诰。序其文为《唐风集》。”(1)(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第980页。在《唐风集》目前通行的版本中,均附有太常博士顾云所作的序文,其中记录:“出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2)(唐)聂夷中、杜荀鹤《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4页。可知《唐风集》稿本中的诗歌形式与篇数,与当今传世版本的收录情况基本吻合。

《唐风集》在《新唐书》中未有著录。最早的目录著录情况可见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录《唐风集》三卷。后又见于《文献通考》,著录《唐风集》为十卷,《宋史·艺文志》亦有著录,录《唐风集》二卷。后世其余私家目录则基本著录《唐风集》为三卷。其中较为相异的是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著录《唐风集》为十卷。根据顾云的序文所载:“仆幸之为叙录,乃分为上、中、下三卷,目曰《唐风集》。”(3)(唐)杜荀鹤《杜荀鹤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可认为《唐风集》通行版应为三卷,十卷本版本目前已不可考,二卷本版本则在一些抄本中得以保存。

一、版本情况

《唐风集》根据目录及序文内容的不同,可划分为依照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编成的分体本系统,以及不依诗体划分卷数的不分体本系统。

(一)分体本系统

1. 汲古阁刻本

明末汲古阁毛氏集合了《李长庆集》《吴子华集》《杜荀鹤集》《窦氏联珠集》,合刻为丛书,故此版本也称“唐人四集本”。陶湘《明毛氏汲古阁刻书目录》称四集据宋本刊刻,悉遵宋讳,贞字缺末笔。汲古阁刻本题目遵循杜荀鹤的原意,题为《唐风集》。汲古阁刻本三卷,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字,细黑口,单鱼尾,左右双边,版心有“汲古阁”字样。清代毛扆和陆贻典均在汲古阁刻本上做了校对批注,陆贻典另作有跋文。此外有部分目录书著录有“清寒松堂刻本”,据笔者所见书影判断,清寒松堂刻本与汲古阁刻本应该为同一套书版,疑是把扉页上的“汲古阁藏板”一行挖改成了“寒松堂藏板”,实际上为寒松堂印本,因此寒松堂应该只是该套书版的收藏者和刷印者,不单独列为另一版本。

2. 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

此抄本为二卷本,在题目《唐风集》下附有小字:“菉竹堂叶氏小瑯環福地张氏旧藏己亥季冬购自带经堂陈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无格。无目录,无序文。根据小字内容可以理清此抄本的流传情况: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唐风集》先由明代的昆山叶氏所藏。叶氏藏书楼名为“菉竹堂”,含义由叶盛取自《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菉竹青青”为学问自修之义。又在清代时被常熟张氏收藏。张氏的藏书处由张燮命名为“小嫏嬛福地”,靠近琉璃厂,张氏后人蓉镜同样致力于藏书,此本疑为张蓉镜所藏。后由福建陈氏收藏,陈氏藏书处名为“带经堂”,此藏书楼最早由陈征芝建立。最终此明抄本被周星诒收购并为之作跋。据周星诒的购书记录:“黄复翁云南宋书棚本皆廿行行十八字,所见唐人小集皆如此。予曾遇《唐贤集》数种,以款与复翁所云,正同。每卷本有‘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陈氏书籍铺刊’小印题字。此佚末叶,遂落题字,然其款式一望而知从宋出也。”(4)(唐)杜荀鹤《唐风集》,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第1页。十行十八字是陈氏书棚本的特色,但不能认为所有符合这一刊刻形式的古籍都是陈氏书棚本,因此姑且仍按旧说认为此本是出于陈氏书棚本的影写或传钞。

3.唐四十四家诗本

此本为明代抄本,题为《唐风集》,三卷本。半页十行,行二十字,黑格,白口,双黑鱼尾,四周双边,无抄书者序跋。纸张较薄,同版面字迹能透过纸背,影响阅读。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4.明末冯彦渊家抄本

此抄本《唐风集》半页十行,行十九字,黑口,左右双边,格栏外有“冯彦渊藏本”五字,为三卷本。卷尾有清代叶坦所作跋,据跋文:“冯氏书法为临池正传,此卷其所抄本也。遒劲流丽,出入钟王,不知何时流落蔽匣。”可知此抄本不仅曾被叶坦收藏,且对其评价极高。明末冯彦渊家抄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5.清冯武抄本

此抄本《唐风集》三卷本是冯武据明末冯彦渊家抄本另抄而成,由冯武点校并作跋。清冯武抄本,半页十行,行十九字,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6.百家唐诗本

此本为清人抄写的诗歌总集,抄写年代大致在清初,其中著录了不分卷本《唐风集》。百家唐诗本半页九行,行二十字或二十二字,蓝格,白口,四周双边。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7.清影宋抄本

题为《唐风集》,此抄本半页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为二卷本。其字迹清晰,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8.《四库全书》本

《唐风集》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据汲古阁刻本著录。《四库全书》本,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单鱼尾,朱丝栏,四周双边。

9.《贵池唐人集》本

《贵池唐人集》是清代刘世珩编著的诗文总集,属于《贵池先哲遗书》中的一部分。《贵池唐人集》录唐五代池州地区九位作家的诗文,共十七卷。其中有杜荀鹤《唐风集》三卷,并从《全唐诗》中辑佚九首,再附《松窗杂记》一篇。每家诗文前皆录有《贵池县志》所载本传,对诗人的生平经历有一定记录。《贵池唐人集》本,半页十三行,行二十三字,黑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此本以汲古阁刻本为底本,参校武英殿本《全唐诗》,现藏于天津图书馆。

10. 竹深堂精抄本

钱履之抄本,版心有“竹深堂”三字。此本著录于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目前下落不明,待访查。

11.明崇祯间海虞毛氏汲古阁刻清洪氏因树楼重修本

此本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二)不分体本系统

1.宋蜀刻本

《唐风集》目前可见最早版本为宋蜀刻本,此版本也是后世诸多版本的祖本。宋蜀刻本未以“唐风集”三字作为诗集题目,另题为“杜荀鹤文集”。宋蜀刻本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单黑鱼尾,鱼尾下题卷次、叶次,左右双边。上海图书馆现藏一部,卷末有“泰兴季振宜沧苇氏珍藏”字样。

2.清康熙刻本

清代席启寓编刻唐诗总集,收唐大历至明末五代诸家诗集,共计一百种。故此版本又称“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或“席氏琴川书屋自刻本”。清康熙刻本,半页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题为《杜荀鹤文集》。初刻于康熙十一至四十一年间,光绪年间重修。重修本字迹漫漶,纸张较薄,存在大量墨钉。康熙年间初刻本现藏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

二、版本源流

(一)分体本系统

仅就笔者可见版本情况而言,属于此种版本系统的,有汲古阁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唐四十四家诗本、明末冯彦渊家抄本、百家唐诗本、清影宋抄本和《四库全书》本。此外,还有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本也同属此种系统。以上诸多版本虽然在用字上略有出入,但在目录的分类和序文内容上保持基本一致。

其中,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前言中说:“杜荀鹤的诗是采用贵池刘氏刻本作底本加以断句排印的。”(5)(唐)聂夷中、杜荀鹤《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4页。所谓贵池刘氏刻本是清代刘世珩编著的《贵池唐人集》的简称,其中收录杜荀鹤的《唐风集》三卷,并附《松窗杂记》一卷。据贵池刘氏刻本序目:“得……《唐风集》于汲古阁刊本”(6)(清)刘世珩《贵池唐人集·序目》,清光绪三十一年刻本,第1页。,可以判断贵池刘氏刻本的底本为汲古阁刻本。同时,汲古阁刻本为分体本系统诸多版本中目前可见最早版本。

此外,汲古阁刻本的序文质量不高,出现了脱文与衍文的情况。如在“仆幸为之叙录”一句下脱“乃分上、中、下三卷,目曰《唐风集》”;在“《周颂》者”一句后衍“目之为《唐风集》”;于“《周颂》”下脱文“《鲁颂》”等八字;于结尾脱文“景福元年夏太常博士修国史顾云撰序”一句。更早的分体本另衍“荀鹤干谒梁王朱全忠”等六十四个字,据《四库全书》本整理,认为是《唐诗纪事》中的文字误入于此。

同属分体本系统的冯彦渊家抄本则不以毛本为底本,据冯彦渊的序目:“此吾家藏南宋版抄本,癸卯年春仲借得隐湖毛氏北宋版细校一过,异同处悉两存之。”(7)(唐)杜荀鹤《唐风集》,冯彦渊家抄本。这里的“南宋本”指的是南宋陈解元的书棚本,“毛氏北宋版”指的是毛氏所收藏的北宋刻本,与前文的汲古阁刻本并非一本。依照此种说法,明末冯彦渊家抄本(出自南宋本)与汲古阁刻本不同源。但此种说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据万曼《唐集叙录》所载:“傅沅叔曾由徐悟生处得到一个明写绵纸本《唐风集》……是属于南宋书棚本的系统的,和毛刻同源”(8)万曼《唐集叙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80-481页。这就说明汲古阁刻本也应源出南宋本。

另外分体本系统还有《全唐诗》本和《全五代诗》本,以上两部总集均著录了《杜荀鹤集》。《全唐诗》本《杜荀鹤集》卷一为五律,卷二为七律(仅有一首为七言八韵),卷三为五、七言绝句。《全五代诗》本《杜荀鹤集》卷一为五律,卷二为九十六首七律,卷三为四十四首七律外加五、七言绝句。

(二)不分体本系统

此种系统的诸版本多称此书《杜荀鹤文集》,将“唐风集”注于书名之下。在目录的编排上,不作“卷上、卷中、卷下”,改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诗体统称为杂诗。属于此种不分体本系统的,有宋蜀刻本和清康熙刻本两种。

两种版本除目录编次不同外,另一处的明显不同体现在顾云所作的序文上。如汲古阁刻本作“远者来”,宋蜀刻本作“遥者来”;汲古阁刻本作“圣上歉文教未张”,宋蜀刻本作“圣上嫌文教之未张”,此类讹误不胜枚举。

清康熙刻本的编刻者席启寓认为李白、杜甫以前诸集善本易得,所以专门选取中晚唐诗集汇编成《唐诗百名家全集》。清康熙刻本除收录元稹、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四家诗集外,收录其他中晚唐重要诗人的作品均较为完备。席启寓的序目中说:“盖诸家之辑者,各徇所见,务择其精;而余之所刻者,必博采所传,务求其备。”(9)(清)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清康熙四十一年洞庭席氏琴川书屋刻光绪八年重修本。以此为目标,《唐诗百名家全集》大都以宋本为底本,又据《唐文粹》《文苑英华》《唐诗纪事》《唐诗类苑》及其他诗集版本进行校勘、补遗。将清康熙刻本与宋蜀刻本比较,能发现二者间虽有所差异,如在目录编排上,清康熙刻本每一卷前写“卷第一、卷第中、卷第下”,卷后写为“卷第一、卷第二、卷第下”,疑是“中”“下”有误;又如清康熙刻本的字迹存在模糊、晕染等情况,与宋蜀刻本相比,前者版本质量不佳,但两个本子大体上遵循同一种不分体本系统。

据宋蜀刻本印本各藏书楼的钤印可知,宋蜀刻本先后由毛晋、季振宜、朱学勤等人收藏,亦可证明汲古阁至少收录过三种不同版本的本子,即北宋本、属于分体本系统的汲古阁刻本和属于不分体本系统的宋蜀刻本。钱曾《读书敏求记》载:“予藏九华山人诗是陈解元书棚本,总名唐风者。后得北宋本缮写,乃名《杜荀鹤文集》,而以“唐风集”三字注于下。”(10)(清)钱曾《读书敏求记》,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第135页。据此,有部分学者认为蜀刻本《杜荀鹤文集》当属北宋本,但证据均不充分。如李明霞女史认为冯彦渊、钱曾等人所称的“北宋本”编辑特征与今日所见宋蜀刻本极为相似,推测“北宋本”指的就是宋蜀刻本。又如刘卫林先生认为十二行二十一字本的唐人集从避讳方面和字体角度看应属北宋建本。

蜀刻本《杜荀鹤文集》为现今所存最早版本。在避讳上,“玄”字缺笔,无其他避讳。字体为颜体,源自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引陆敕先跋:“世传分体《唐风集》俱出南宋本。余尝假钱遵王本校过,藏诸家塾。毛斧季新得沙溪黄子羽所藏北宋本,既未分体,且多三首,与世本迥异。”(11)(清)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瞿启甲校刻本。陆敕先所云北宋本是否为蜀刻本《杜荀鹤文集》还存在疑问。毛刻本《唐风集》为毛晋所刻,或从陈氏书棚本或传抄本出,此本为当时通行本,即“世本”,收杜荀鹤诗三一八首。而蜀刻本《杜荀鹤文集》仅有三一四首,比通行毛刻本还少四首。但陆敕先的跋存在歧义,也可能指的是北宋本多录三首毛刻本《唐风集》未收之作。而蜀刻本《杜荀鹤文集》较毛刻本确多《和吴太守罢郡山村偶题二首》《送人遇乱归乡中》三首。为判断蜀刻本《杜荀鹤文集》时代还需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首先,四川地区刻唐人集、宋人集已成风气,字体与版式基本相同。大多刻于南宋时期,如宋蜀刻本《新刊嵩山居士文全集》同样缺笔“玄”字,未见南宋避讳,刻于乾道年间。因为时代相近,虽不录写工、刻工,但可判断为同一批人。因此蜀刻本《杜荀鹤文集》为南宋本的可能性更大。其次,按照顾云为《唐风集》所作序文“仆幸之为叙录,乃分为上、中、下三卷,目曰《唐风集》。”来看,杜荀鹤在世时所刊行的版本应属分体本系统,不分体本系统应为后出。则陈氏书棚本在先蜀刻本在后。据此推断蜀刻本《杜荀鹤文集》应为南宋本。

猜你喜欢

唐风分体抄本
天气预报
纽约联合国总部和平雕像
咏费城自由钟
从音响性往音乐性的转变Esoteric(第一极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体SACD/CD机
印象唐风
这是谁的照片
THE WORLD ON A FRUIT PIT
分体等离子弧喷焊接头形貌及力学性能分析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