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发展策略研究∗
2023-06-07彭文正
彭文正 谭 亮
(1 邵阳学院普爱医学院,湖南邵阳 422000;2 邵阳学院图书馆,湖南邵阳 422000)
1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遍运用以及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传媒形态推陈出新和传媒产业整合重组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在这一变局中,媒体融合应运而生,让信息传播的规则、渠道、方式以及流程都发生变化。 作为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媒体思维模式,媒体融合能够将各种媒体及其相关要素进行有效融合,通过聚集各种媒体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进而形成多层面、立体化的传播矩阵,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2020 年9 月26 号,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建设意义、工作原则以及目标任务三个方面确定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整体要求,进一步突显出媒体融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地位[1]。 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承载着资源整合并积极推广的使命。 媒体融合颠覆性地影响了阅读推广的外延和内涵。 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高校阅读推广本身就具有媒体传播的特征,能够发挥信息传播的作用。 基于此,在新型的数字阅读环境越来越普及的条件下,如何突破传统的载体藩篱,引导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爱上阅读,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已经成为高校阅读推广的重要使命。
2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发展现状
当前,正在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促使媒体融合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 肩负“双一流”建设任务的高校图书馆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媒体融合涉及阅读推广的各个方面,从技术、内容、渠道、形式、平台到体制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等,既有学术和理论层面的思考,也有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媒体应用个案的剖析,集纳了不同年份的关注焦点,体现出研究者们广阔的视野和多样化的视角。
在学术领域,吕建新以媒介融合为视角,结合新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需求与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实践,对当前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现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通过变革资源组织模式、拓展阅读推广渠道,创新阅读推广方式的阅读推广媒体融合新思路[2]。 姜宇飞从媒体融合态势下阅读推广工作的模式和运用方法出发,指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需要根据媒体发展趋势和运行规律,注重发挥媒体融合作用,更好地实现阅读推广的效益最大化[3]。 夏宇红、李燕等人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媒体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媒体融合的特征与优势,提出了在思维延伸、内容拓展、空间再造基础上形成“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媒体融合的新路径[4]。
在实践方面,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与媒体融合领域都有一些成功案例,例如哈佛大学与谷歌展开合作,将分布在其90 多个图书馆分馆藏书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利用开通移动阅读服务,方便校外读者使用;在发掘自身特色馆藏为大众媒体的阅读栏目提供资源保障方面,乔治亚理工学院通过和地方电视台协作创建节目“在书架中迷失”(Lost In Stack),把当地的文化、音乐、时事、历史同图书馆及其资源联系起来,深受读者欢迎。 在国内,随着移动网络传播途径的不断扩展,“两微一号”成为高校阅读推广与媒体融合发展的主战场。 部分高校开始通过“合作宣传推广+合作开发项目”的形式与大众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开发特色阅读推广项目。 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利用自媒体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争取更多读者的关注;清华大学通过把自制视频《爱上图书馆》放在优酷视频和新浪微博转载,视屏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传递“爱上图书馆”的美好,成功营销了图书馆的服务[5];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合作制作的《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等百家讲坛系列阅读栏目等,再度掀起了全民性的三国热潮。 东北大学图书馆在阅读推广过程中注重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通过构建馆级自建媒体、“馆级+校级”媒体、“馆级+校级+大众化”等多级媒体融合互动模式,更好地实现阅读推广的效益最大化。
然而,由于管理理念落后和新媒体技术利用经验不够等原因,当下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还不尽人意。在新媒体、微媒体、自媒体的刺激作用下, 虽然传统的阅读模式被逐渐打破,但是多数高校阅读推广并没有引入媒体融合理念,也没有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对推广活动进行规划,只是简单粗犷地利用微信、微博以及官网等平台对活动进行宣传,缺乏立体化、全程性的深入报道。 从媒体融合的视角分析, 现有高校阅读推广普遍存在推广内容不足、推广粘性下降、推广营销不够以及推广情境不浓等问题。
3 媒体融合的特征及其对高校阅读推广的影响分析
3.1 以技术融合为引领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打通不同媒体形态、不同信息场景、不同行业之间的隔断创造了条件,使技术驱动下的传播渠道模式、形态、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评价媒体融合发展水平的逻辑标准。 技术的迭代创新不仅是媒体融合的重要体现,更是驱动媒体融合的首要动力。 无论是内容生产应用工具的平台化,还是基于平台的内容生产、平台管理等,都需要以技术为支撑。 其中,促进媒体融合的关键技术是数字技术。 通过二进制代码转换,原本只能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进行传输的文字、图像、声音内容就可以全部数字化呈现,进而打破传统媒体的范畴。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持续深入,各个媒体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也就容易产生詹金斯定义中的“跨媒体叙事”[6]。
3.2 以内容融合为驱动
信息从传统媒体到智能媒体的流转、循环以及相互调试,形成了“媒体环”或“互文链”,如果无法被有效地吸收、传播和呈现,就难以引起受众的关注而变得毫无价值。 因此,媒体融合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提供的阅读内容能否受到读者的青睐。 在“内容+”时代,媒体形式的融合固然重要,但更需要重视内容的融合。 其中,内容层面的融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形态的内容需要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不同来源的内容也要相互融合。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作为核心环节的内容生产方式能否取得实质性的创新,如何以内容优势赢得融合发展优势,如何通过“内容调试”实现不同媒体的“再媒介化”,已经成为了媒体融合走向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渠道、产品为路径的全新格局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3.3 以人才融合为关键
新理念新载体新技术日新月异,让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从传统媒体的报刊、广播、电视,甚至个人电子设备转变为移动媒体平台。 这就需要在媒体融合领域来一场全方位的变革,涉及人才、内容、技术、投入、体制等多个方面。 媒体融合实践告诉我们,在这场变革中,要真正做到引导为先、内容为本、创新为要,加快促进媒体融合全面发展,继而达到“不分彼此”的境界,关键在人。 媒体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融合优势的关键是人才优势。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人才的优势,抓好主力人才的融合这个重点,尽快构建一支协同、高效、胜任力强的人才队伍,是推动媒体融合必须面对的问题。 要实现这一点,就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懂数字开发、懂用户体验、懂产品设计、懂互动交互的“全媒体素质”人才以及能够熟练掌握内容创意、技术创意、视觉创意、产品创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3.4 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技术、内容、人才三个层面的融合,必定要求制度规范层面做出相应调整,否则媒体融合的有序推进就无法保证。 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层面出台更多以融合为导向的政策法律来规范和推动媒体融合的发展[7]。 媒体融合战略从提出到有序推进再到深入开展,国家层面每年几乎都会出台有关的政策文件。 其中,2020 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了推进媒体融合制度改革的实践要点,突出体现了解决制度建设结构性困局的创新管理思路。 今后,要充分释放媒体融合的发展潜能,还需要在制度层面出台更多相应的法律规范,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对于媒体融合的兜底保障作用,才能紧紧抓住新时代带来的现实机遇,有效突破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3.5 媒体融合对高校阅读推广业态的发展影响
在web2.0、LIB2.0 和Read2.0 时代下和阅读媒介数字化背景下,以新媒体形式或数字出版物形态呈现的资源让高校图书馆“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甚至陷入“不知所措”和“无所适从”的局面[8]。 这些资源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以往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和流程, 进而让资源推广的手段、形式、机制上产生深度的变革。 与此同时,阅读环境的改变也使得读者阅读的对象、方式、内容以及属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阅读对象以纸质资源为主转变成纸质资源与新媒体资源、数字资源并驾齐驱;阅读方式从特定的场所转型为可以不受任何时空约束的移动数字化阅读;阅读内容从成体系的深度阅读发展成个性化、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共生共存;阅读属性从个性阅读转变为场景式阅读。 面对这些新挑战,作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手段,媒体融合是一种战略,更是对高校图书馆角色的重新定义。 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开拓新领域、培养新能力。 数字环境下,借助新媒体将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发布,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利用,从而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这是高校阅读推广开拓新领域的需求基础。 利用微信、微博及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快手号等组成的渠道阵营对推广内容进行分类投放和管理,通过全媒体品牌建设提升融合发展能力是高校阅读推广开拓新领域的业务基础[9]。 根据不同渠道的传播特点、内容形式以及受众需求,结合新媒体自身优势和媒体融合实践经验,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完善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效提升活动影响力是高校阅读推广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基础。 基于此,未来高校图书馆更需要形成面向融合发展的新能力,一方面,需要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资源建设;另一方面,需要把如何实质性提高推广活动中媒体融合的效果,提升新媒体在推广活动中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感召力和话语权作为高校阅读推广内涵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命题。
4 高校阅读推广面临的问题
4.1 资源壁垒
无论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怎样变革和更新,读者希望通过图书馆取得有价值的信息,这一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在媒体融合日渐明显的大趋势之下,读者接触和掌握的信息会越来越多,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他们往往不知如何选择。 为了满足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就必须从简单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知识管理者,而不管是信息需求还是知识需求其本质都离不开馆藏资源建设。尽管“书香也怕巷子深”,但是如果既没有书也没有书香,即使在推广中利用最优平台也是枉然。 说到底,作为信息服务机构,馆藏资源建设既是高校图书馆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其公信力和影响力构建的基础,并且还会随着媒体融合战略深入推进而日益凸显。 基于此,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内涵既要符合媒体融合的特点和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又要满足用户感性化、碎片化的媒体使用偏好,还要注重用户体验的价值。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图书馆资源总量在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和建设之后有了明显改善。但是面对新媒体的不断冲击,资源利用状况令人担忧,远不能满足读者赋予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者”角色。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馆藏资源建设还是偏重于传统的纸质文献,数字资源和新媒体资源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资源的整合揭示仅限于本馆或馆际间且内容生产的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外部资源没有及时、准确、凝练的吸纳和整合;再次,资源之间的共享、融通、交互几乎不存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模块化、关联性服务功能还未形成,失去了信息可以开发利用、关联分析和拓展业务的价值,未能形成数字图书馆利用知识化服务体系实现个性化服务的格局;最后,网络信息资源的提炼、转化频率并不高,运用新媒体跨界、跨组织地进行资源共享会因受技术层面的限制而不能完全实现。
4.2 活动缺陷
当前高校阅读推广主要有以下组织方式:读书征文、图书推荐、图书捐赠、图书漂流、名家讲座、知识竞赛、图书展览、视屏展播、影视欣赏、徽章设计、入馆教育等。 活动的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活动的内容亦是丰富多彩,然而实践与研究表明,国内高校图书馆在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后,阅读推广的成效却差强人意。 一方面,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高校阅读推广虽然拓展了图书馆信息服务领域,但却难以像新媒体一样掌控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和注意力,形成与读者之间的信息鸿沟。 不少阅读推广项目或多或少地脱离了图书馆专业服务,阅读推广资源不再高度依赖馆藏文献集合,工作的中心不在读者及其阅读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活动主题生硬且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其次,活动缺乏特色和创新,构建品牌意识不强,无法带动读者阅读激情;再次,活动同质化现象严重,技术含量和学术水平不高;最后,活动宣传效果不理想,没能有效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读者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从读者视角分析,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并非只是资源,而是资源及其背后的服务,资源可以免费提供,但服务是以价值为前提的。 因此,在图书馆仍然以“中心化”自居的状态下,服务导向的功能已经在读者需求感知、自助智慧服务、自主阅读服务等多个方面出现了不适应,在流失读者的过程中,已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唯有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更加合理的活动方案,通过新媒体增加用户黏性,才是阅读推广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所在。
4.3 技术壁垒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带动了阅读内容产品形态及业态创新,也为阅读推广方式创新带来了新机遇。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全民阅读大背景下,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在资源结构、平台应用、技术引领、管理模式、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初步构建了集资源、活动、平台、信息与增值服务为一体的阅读推广生态体系。 但是,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借助新媒体技术发挥阅读推广的主体性作用明显不够,基于这些技术构建的阅读推广平台基本采用单独运营的模式,难以对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无法完成读者行为数据的统计,不能实现推广活动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反馈,表现出了图书馆在推广活动的技术缺位。 例如,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目前在高校阅读推广过程中被广乏采用,但实际的运营效果却差强人意。 表现为活动缺少条理化的微话题、缺少主体化的微语录、缺少个性化的微推荐、缺乏一体化的微体系。 因此,如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依靠技术赋能,发挥技术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引领作用,利用技术创新阅读推广模式、内容形态,构建以内容挖掘和读者行为为导向的一体化阅读推广体系,更快捷、更充分地促进图书馆各类资源呈现和传播将成为当下高校阅读推广媒体融合的关键。
4.4 人才壁垒
数字技术的创新运用,让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成为大学生读者的新宠。 为了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的阅读推广要求,高校阅读推广人才能力要求需要从以往的掌握图书馆学理论知识及专业能力向掌握数字化技术、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图书馆员素养兼具转变。 阅读推广团队急需两类新型人才:一是懂业务、懂管理、擅长活动策划的管理人才;二是掌握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内容编辑型人才。 然而,当下多数高校图书馆在利用新媒体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没有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也没有把人才储备上升到组织转型的战略层面。 首先,在结构设置上,国内高校图书馆单独设置阅读推广部门的不多,已经设立的阅读推广部门也是名称各异,职责不明确。 部分高校的阅读推广活动是靠非专设部门的图书馆员来完成。 其次,在人员结构上,阅读推广团队成员仍以“懂图书馆传统业务”的居多,“拓业务”的较少,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吸纳有开展此类活动特长的专家、学者充当活动指导老师。 再次,在人才引进上,受学校卡编制和图书馆学教育对阅读推广人能力培养缺失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很难得到兼具全媒体思维和图书馆学背景的新型人才。 最后,在激励机制上,没有积极推行阅读推广人制度,阅读推广活动没有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挂钩,馆员人才积极转型的欲望不高,容易形成职业倦怠。 面对知识重构、能力再造的任务,高校图书馆员如何突破个人专业局限,建立跨学科、跨媒体思维观,提升个人媒介素养,才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核心。
5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高校阅读推广发展策略
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变革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波及的是整个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生存空间,高校图书馆同样如此。 如果传统的阅读推广工作模式及机制不主动求变,那么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只能被边缘化。 相反,如果在阅读推广过程中主动拥抱新媒体,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有可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开创阅读推广新局面。
5.1 继承与创新
随着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只有更多的应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引领、内容创新、渠道创新、体验创新、平台创新的协同驱动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一,突出价值引领。 促进高校阅读推广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持续强化和突显主流价值的传播与引导这一特殊使命任务,将党史学习、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教育理念融入到阅读推广活动的全流程,围绕读者关心的重要话题,以常态化、动态化的机制策划一批展现主流价值的活动,加强舆论引导力,进而扩大阅读推广影响力版图;其二,以内容创新为抓手。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推广活动本身已将内容、形式、渠道、体验包含其中,完成了自身的融合。 其中,内容创新是阅读推广的灵魂和根本。 从以往的阅读推广成功经验来看,共情在阅读中普遍存在,并受到活动真实性的调节,当读者与内容主题产生链接、达成共情,阅读推广才能达成实际效果。因此,在用户生产内容(UGC)盛行的今天,注重内容的创新表达,提高推广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对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10];其三,以渠道创新推动工作守正出新。 作为高校阅读推广和读者之间沟通的纽带,渠道的类型及其创新应用,将极大地影响着阅读推广活动同读者之间关系的稳定性。因此,探索多样化的渠道融合模式应当成为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发展的重点。 随着当下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服务内容的拓展,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起以实体馆、官方微信、微博为主的本馆渠道,以微信小程序、数据库商提供的专门网站等为主的第三方渠道以及以短视频平台、各类阅读类APP 为主的通用渠道,通过三者融合发展来丰富高校阅读推广的内容[11];其四,在创新中沉淀用户体验。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将阅读情境以一种符合新媒体传播审美的样态呈现,并采用“线上+线下”活动的双向促进模式,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全媒体阅读推广体验,以表达阅读环境和阅读过程之美好享受,吸引更多读者去关注和体验阅读空间和阅读世界,从而促进阅读推广。 例如探索将全息影像、AR/VR 等新技术运用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提供定制的微信息与微阅读资源,推广相关的主题阅读服务,给予读者较强参与感和沉浸感的内容体验,从而赢得读者的认可认同;其五,打造有温度的推广平台。 高校阅读推广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必定离不开数字化平台的支撑。 因此,如何吸引受众持久关注成为阅读推广平台运营的重要议题。 现阶段,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进驻各种新媒体平台,或创办微信公众号,或开设官方微博。 但整体而言,目前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阅读推广的方式还很单一,仍停留在信息发布层面。 这就需要平台在承载推广活动的同时,还需在读者群体中搭建起共同的情感桥梁,营造出健康温暖的交流氛围[12]。 这可参照抖音海外版(TikTok)平台的阅读社区图书推荐标签(BookTok)活动,在情感交流方面,并不仅是单纯将网络平台作为阅读推广的渠道,而是利用视听结合的传播手段强化用户的情绪感知,强调群体的共同兴趣、共同目标及共同诉求,最终能够为阅读提供一个深度交流、可持续性发展的平台[13]。
5.2 交叉与融合
如何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推动阅读推广项目向纵深发展,考虑的是“融”什么,怎么“合”,“深”向何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内容生产优势,同资源供应方、技术服务方等展开合作,通过对不同推广要素的有效整合,为构建新的阅读推广生态助力。 首先,图书馆业务流程上的交叉融合。 将阅读推广融入高校图书馆现有业务流程,使得以文献为核心的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转变为以文献和活动为核心融合发展的业务流程,进而形成对阅读推广的专业化支持[14],必须从内部管理制度层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围绕阅读推广使命开展决策的机制及相应组织,专门负责校内阅读推广活动的指导、监督和帮助,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提升阅读推广影响力与服务效能[15];其次,推广主体上的交叉融合。 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同的推广主体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负责的任务不同。 随着推广活动的持续深入,高校阅读推广主体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合作化和角色多样化等特征[16]。 根据活动实际需要,师生读者和相关组织能够快速切换角色,既可以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也可以是推广活动的客体,二者交叉融合。 根据媒体融合与阅读推广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要想借助互动性强的新媒体技术转型升级阅读推广,就必须积极与其他相关主体联合,通过创建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推进活动目标的实现;再次,推广内容上的交叉融合。 在受众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从内容采集的信息提供者转型为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的知识管理者,因此挖掘资源的核心竞争力:生产优质、独到的内容,显得更为重要。 这就需要将本馆或馆际间的资源统合叠加实现对外部资源及时、准确、凝练的吸纳和整合,还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归集、梳理、编目,将这些资源进行共享、融通,能形成可以模块化、关联性的服务功能;最后,推广形式上的交叉融合。 不同的阅读推广有着自身专注的领域,在技术、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高校图书馆要想依托媒体融合,扩大阅读推广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能只是简单地将注意力放在推广内容和技术平台的建设上,更要重视阅读推广的形式与策略创新,注重同用户的良性互动,优化阅读体验。 这就必须均衡传统的阅读推广和新媒体阅读推广,让两种推广形式共同发力,双管齐下,优势互补,实现融合式发展。
5.3 协同与共享
智媒时代,阅读推广活动愈发从一元主导向多方参与转变,高校图书馆应当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围绕新时期阅读推广的新任务、新要求,增进协同合作,构建阅读推广协同矩阵。 第一,促进阅读推广人能力的协同发展。 阅读推广人的素养和工作技能直接关系到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效,对阅读推广人能力的培养也是推广工作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推动高校阅读推广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者,阅读推广人不仅要求具备基本的素养和核心能力,更需要重构融合思维模式,培养媒体融合发展理念和掌握新媒体相关技术技能。 这就需要在推广活动中适度增加借助新媒体的实践类项目,鼓励推广人员体会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掌握跨媒体应用的能力,提高个人媒体素养。 第二,构建持续有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 推动高校阅读推广向纵深发展,需要从校级层面重新审视阅读推广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各部门达成必要的协同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持续有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完善顶层的统筹规划与制度保障,设置必要的领导与组织管理机构,健全跨部门协同的激励制度与运行机制,并给予资金、人力、资源等制度化保障和必要的技术支撑等,发挥协同优势,共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潜能,协同推进学生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17]。 第三,创建相互协同、交换、赋能的推广平台。 新媒体发展到现在,多数平台之间已经完成了内嵌与交叉功能的叠加,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活动的实际需要,侧重把一种或多种新媒体运用到阅读推广过程中。 例如,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发布推广活动的内容,及时报道活动的进展,提高其趣味性,也可以利用微博以及社交网站,通过微话题、微书评等开展阅读讨论,增强活动互动性,同时还可以运用新媒体强大的互动和转发功能,利用其庞大的“生态圈”,构建阅读推广活动品牌。 第四,组建协同共享的阅读推广联盟。 在国家提高全民阅读率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积极利用不同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推广,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和能力,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探索出一条既符合高校实情和专业特点,又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阅读推广新模式,通过资源共建、服务共享、品牌共创来拓展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空间、重塑其业务形态,为打造“书香校园”以及推进全民阅读增添强劲动能。
6 结语
媒体融合是数字化时代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高校阅读推广的媒介格局以及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乃至整个图书馆运行方式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变革作用。 未来的变化不可预期,但是图书馆界应谋定而后动,对媒体融合保持应有的研究热情与学术关注,以便更好地促进高校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