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阳光体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探讨

2023-06-07宋潇

新西部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双减

宋潇

“双减”背景下,阳光体育让未成年人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体育运动项目,创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渗透阳光体育精神,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等方式,着力挖掘与探究阳光体育的实施策略,让阳光体育运动走进每个角落,走向每个未成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运动习惯,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双减”政策,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随后各部门及学校根据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一系列政策的发布,让人看到了新教育的变化,让教育回归本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有效促进未成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2]

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是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的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信号。根据近几年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体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育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而后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学校纷纷展开。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阳光体育运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视力下降、肥胖、睡眠不足等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的修订将体育课的课时占比调整为10-11%,仅次于语文和数学。

一系列教学的改革,足见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视的发生,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磨炼未成年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培养阳光乐观、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祖国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开展阳光体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研究非常重要。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虽然学校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将阳光体育政策落到具体实处。没有具体的组织结构、相应的工作思路、教师的培训方案、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得阳光体育运动的開展处于被动,流于形式,阳光体育运动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学校及教学主管部门应该有效发挥组织管理能力,设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具体方案,起到引导和指引的作用。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序开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氛围和环境,促进未成年人的阳光健康成长。

(二)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认为语、数、英文化课更重要,而体育课是副科,边缘学科,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不高,久而久之,体育教师形成了不良的工作态度。还有一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认为体育课就是带学生玩一玩、跑一跑、走一走、聊聊天,殊不知体育教师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导者、设计者与实施者。教师的工作情绪与态度,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甚至有的学校在班级课程表中安排体育课,但是体育课被其他学科占据或者就是让学生自由活动,并没有给学生讲授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方法、技巧,学生对体育运动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设施与项目简单

由于政策、传统理念、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简陋,体育器材短缺,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单一,缺乏多样性、趣味性。体育设施种类较少,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少。甚至有些学生参加的体育运动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导致学生没有运动的兴趣。比如,有些学校开设篮球、足球,女同学对其兴趣不高,不能参与其中,课中只能几个人在一起选择玩玩游戏等活动,运动强度低、负荷小,达不到运动锻炼的目的。大多数社区、广场,发现其中的体育运动器材也比较少、单一,正规建设的体育运动场馆更是少之又少,体育运动不能有效开展。

(四)学生的认识不足,自觉性不够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日常多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对体育类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生也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身心健康也可以促进有效的学习。家长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不足,只关注学生的分数,体育锻炼可有可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去学习,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因此,需加强社会与学校的宣传力度,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参与运动、体会运动的快乐,使更多的家庭关注体育锻炼,走向体育运动,积极主动走到操场,让更多的孩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五)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不足

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一项体育运动,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但真正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却并不多,而且很多学校的学生甚至老师家长不知道阳光体育这项运动,有些学校只是依靠学校的体育老师来普及阳光体育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宣传力度范围很小,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普及,以及全面运动、健康中国的理念。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体育项目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比如一二年级在阳光体育中加入趣味性的游戏,三四年级学生可以是轮滑、跳绳、短跑等运动形式,五六年级学生可选择技能性较高的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身体基本情况、健康体质、学习能力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育项目,对学生进行指导练习,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完成“人人参与、人人锻炼”的教学目标,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二)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内容

体育运动项目内容要丰富多样,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锻炼需求,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一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参与其中。如今的小学生接触的社会行为比较多,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体育锻炼内容的多样化,不仅要传承我国优良的传统体育项目,还要融入新时代的潮流元素,满足现代小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需要,[3]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地方实际,做到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

(三)创新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参与的体育教学,转变为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内体育运动与课间操等课外运动融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情境式等教学方法的开展,根据学生的性别、体能状况、兴趣爱好等,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运动,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顽强拼搏的意志。

(四)渗透阳光体育精神

通过电视、网站、小视频、抖音、微信、橱窗展示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在授课中讲授“奥运冠军”的成功事迹,传递“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精神”,让学生学习其可贵的精神与品质。比如对于五六年级学生在开展排球运动项目时,讲授排球的基本规则,同时介绍女排姑娘们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开展乒乓球运动项目时,介绍中国队员们勤学苦练、不断钻研、团结奋战、为国增光、为国添彩的优秀品质。

(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

未成年人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来源于学校,更需要家庭、社区的同力配合,促进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4]让阳光体育运动的光芒照进每个角落,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学校积极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加强培训、宣传,倡导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根据孩子的成长发育规律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培养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注重健康饮食卫生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建立良好的运动氛围,积极文明的社会风气,加大体育设施的投资与健康运动的宣传。比如给学生布置体育运动作业,因材施教,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要求,并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家长发扬榜样作用,和孩子一起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增强与家长的合作,[5]同时也加强和社区的联系,通过社区举办活动、广告栏的张贴等方式,邀请家庭参与,带动孩子参与其中,增进阳光体育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阳光体育并积极参与其中,全民参与,健康中国。

(六)加强监督管理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组织监督管理人员对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进行监督,建立规范性和科学性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对体育课被占用,课时压缩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同时对积极开展体育运动的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以此激励其他学校及个人积极开展相关体育运动,参与体育运动,达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七)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的修订将体育课的课时占比调整为10-11%,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新政策,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热情,培养自主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通过研习、讲座、名师进课堂、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技能大练兵等方式,增强教师的基本功及教学能力,组建老中青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多渠道多方式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及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人文情怀,形成具有专业水平高、敬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年龄结构及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参加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全国优秀体育课竞赛等,增强实践技能,不断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八)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

体育设施作为人们进行身体锻炼、体育竞赛和社会交往的载体,是体育运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群众活动的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6]要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改善体育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对学校体育器材配置的投入力度,重点建设一批面积达标、数量足够、符合国家标准的各类体育运动场地,解决学校无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及乒乓球场等问题。满足未成年人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场地的综合利用,建立有效的实施方案,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师生开放。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青少年学生开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捐资或资助学校体育场馆及器材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农体工程、健身路径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将农体工程、健身路径等向有条件的村组延伸,全面促成健身大格局。

结 语

总之,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与民族的未来,在“双减”背景下,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的阳光体育理念,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运动和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态度,提升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展示民族精神风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

[2]王丹、程治平、何欢:《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和开展措施》,载《体育与教学》,2011(4)。

[3]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4]叶立群:《家庭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60-61页。

[5]张永保:《家庭体育的内涵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载《四川体育科学》,2020,39(04):83-86页。

[6]周秋婷、车旭升:《“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策略研究》,载《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02):198-201页。

作者简介

宋 潇 榆林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双减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运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