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

2023-06-07皇甫欢欢

新西部 2023年5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改革开放

梳理鄂尔多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第一次创业实现由农到工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次创业实现由小到大的经济总量提升,第三次创业开启由量到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总结了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制度藩篱、优化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集团,构筑地区发展根基、立足市情,有为政府指引前进四方面的成功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勇于突破,敢为人先,创造了“鄂尔多斯现象”“鄂尔多斯模式”,为“中国特色”注入了“鄂尔多斯元素”,为“中国模式”贡献了“鄂尔多斯智慧”。

鄂尔多斯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4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533.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9元增加至42374元,增长151.88倍;三次产业结构由45∶28.4∶26.6演进为3.8∶56.8∶39.4,由农牧业经济为主转为工业经济主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7年起连续十一年领跑内蒙古,居资源型地区前列。2008年,鄂尔多斯市被党中央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和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典型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变化。

鄂尔多斯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1、第一次创业实现由农到工的产业结构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鄂尔多斯市伊克昭盟坚持党的领导,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推行了“包产到户”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仅一两年间,就使农村牧区的经济重新焕发活力,转向了恢复发展的新阶段,农牧民摆脱了饥饿,解决了温饱。1979年以补偿贸易创办的伊克昭盟羊绒衫厂成为内蒙古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企业,如今的鄂尔多斯集团因“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享誉全球,2019年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第46位,位列纺织服装行业领头雁。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成功,正是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深化改革结出的丰硕果实。

1984年,伊克昭盟提出“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吹响了工业立盟的号角。在领会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基础上,伊克昭盟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历史机遇,立足资源优势,提出“思想开明、改革开放、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战略、“大型企业集团化”战略,组建了鄂尔多斯集团、伊化集团、伊煤集团、建材集团,发挥新型市场主体作用,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了由农牧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1992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5∶28.4∶26.6演进为36.9∶36.3∶26.8。1993年起,鄂尔多斯第二产业产值超过第一产业,此后,不仅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纺织、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燃气等工业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打破了鄂尔多斯市原有的以农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2、第二次创业实现由小到大的经济总量提升

党的十四大之后,鄂尔多斯调整经济发展思路,从组建企业集团入手,“重塑重构,对接推进”,努力使本地经济与国内外经济接轨,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开始实施“盟旗经济一体化”战略,开始构筑“四个层面”企业体系。1998年,鄂尔多斯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5.15亿元,占GDP比重为45%。党的十五大之后,鄂尔多斯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股份制经济基础上,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了“中小企业民营化”战略和“盟旗经济一体化”战略,鄂尔多斯经济指标迈入自治区前三甲。

1999年底,当时的盟委行署进一步提出实施“推进市场化、实现工业化”的第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并制定了鄂尔多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和措施。在农牧业发展方面,提出“拉通联动、增收增效”的经济发展思路,即拉通三产融合发展,联动种养加、贸工农一起发力,不断延长产业链加工链,实现农畜产品就地增值与高效产出,确保农牧民增收致富。在工业发展方面,实现“四化”,即大中型企业公司化、小型企业民营化、支柱产业集团化、盟旗经济一体化。经过整合资源要素,企业集团优势和产业结构优势迅速积聚,并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

2001年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建制,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撤盟设市以来,鄂尔多斯市委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产业政策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自治区党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后,先后提出并实施了“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和“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新战略,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特色城镇化“三化互动”,“跨越发展”的战略和“四大”(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能耗)舉措以及“四个超一”(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财政收入超10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10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1000元,到2010年超20000元)目标,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鄂尔多斯各行各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仅2005年,鄂尔多斯市GDP就超过了“九五”五年的总和,是“九五”末的3.7倍。鄂尔多斯市人均GDP 达3.7万元,比上年增长36.3%,按汇率折算达到4600美元,步入了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鄂尔多斯现象”引起世人瞩目。

2008年以后,鄂尔多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提出“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发展理念,从经济发展动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等几方面发力,逐渐突破了原有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消耗偏重的发展瓶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第三次创业开启由量到质的高水平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深刻调整,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2014年7月,鄂尔多斯市委根据我国经济运行处于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形势,市委在三届五次全委会议上提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的目标。2015年1月14-15日,鄂尔多斯市委召开三届六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首次提出鄂尔多斯第三次创业。3月26日,首届鄂尔多斯创新创业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在大会上作题为《携手第三次创业,再铸鄂尔多斯辉煌》的讲话,标志着第三次创业起步。

此后,鄂尔多斯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近年来,鄂尔多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产业格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使鄂尔多斯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鄂尔多斯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成就

1、农牧业生产蓬勃发展

2020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30.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32.4亿元;林业产值6.7亿元;牧业产值84.8亿元;渔业产值2.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亿元。截至2018年,鄂尔多斯共有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8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62家、市级263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145家。注册农畜产品商标512个,其中国家级驰名商标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63个,鄂尔多斯市知名商标134个。认证农产品产地地理标识12个,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认证企业数30个、有机认证企业数10个,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13个,上市公司2家。农家乐、牧家乐达830多家,休闲观光农庄园81家;农牧民合作社5873个,带动农户70476户,不少农牧民凭借农牧业新业态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互联网+农产品、订单销售”等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悄然兴起,凭借电商平台,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发展,不少成熟农产品品牌登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并涌现出了羊煤土气、天骄e城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电商平台,为农牧业发展开启新气象,注入新活力。

2、工业生产提质增效

改革开放后,伊克昭盟立足煤炭、化工、建材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地区工业,创造了多个自治区第一:第一个招商引资的企业、第一个借助国家能源战略西移政策引进中央大型企业、第一个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建设世界级发电厂的地区等,90年代初组建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伊煤集团、伊化集团和亿利集团。国有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工业规模迎来了量的飞跃。2004年,鄂尔多斯成为全国最大的产煤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之后,便以每年100亿元的工业增加值跨越式大踏步进入高速发展期,2010年突破1000亿元,成为领跑内蒙古工业经济的领头羊,综合实力第一的经济强市。截至目前,鄂尔多斯成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国家9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西气东输”主要气源地之一,被列为4个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世界上煤化工项目最集中的区域。

3、第三产业茁壮成长

2020年,鄂尔多斯服务业增加值1392.5亿元,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47.8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全部营业收入的82.3%。服务业就业人数超过50万人,占整个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6.3%,成为吸纳剩余劳动力、分流农村牧区转移人口、解决城市就业的主要渠道。

4、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理念

绿色是鄂尔多斯的底色和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鄂尔多斯人让曾经消失的绿色又回到了这里。自20世纪50年代起,鄂尔多斯市政府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先后出台实施了“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种树种草基本田”“退耕还林还牧,以林木为主,多种经营”“三种五小”“禁、休、轮牧”“三区规划”“四个百万亩”“六区”绿化、碳汇造林、城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生态圈和“四带工程”等举措,全市植被覆盖度达到75%,森林资源覆盖率约27%,森林资源面积超过3500万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鄂尔多斯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1、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制度藩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鄂尔多斯以开放促改革、谋发展,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人民生活欣欣向荣。2020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3533.66亿元,是1978年的1021.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9269元,是1978年的128.1倍;公共財政预算收入464.9亿元,是1978年的2459.8倍,2007年起连续十三年领跑内蒙古。鄂尔多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这无不体现着鄂尔多斯市委、政府,鄂尔多斯人民敢于突破,敢于先行先试的大胆创新。鄂尔多斯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更新,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成就了多个全区第一,例如第一个施行以土地承包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第一个借助引进大型国企神华集团发展能源产业、第一个实施煤电能源转换战略项目。推动了鄂尔多斯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鄂尔多斯现象”。

2、优化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鄂尔多斯在改革开放之初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市委、政府出台各类制度政策,不断壮大地区工业发展规模。在第一次创业中,成功实现了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让工业经济成为地区发展的主导,第二次创业成功壮大了工业经济,实现工业总量的大幅提升,第三次创业在转型发展的导向下,以创新为引领,不断加大第三产业比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促进农村牧区的产业化、规模化、资源转换的高级化和盟旗经济一体的集团化、市场化,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企业集团,构筑地区发展根基

20世纪90年代初,鄂尔多斯政府提出了“抓大放小”组建企业集团。鄂尔多斯四大集团各具产业特色,立足比较优势,进入中国520家重点企业行列,并成功上市融资近40亿元,占内蒙古上市融资总额的40%以上。在企业集团的带领下,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形成了五大支柱性产业,奠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集团企业成为鄂尔多斯发展的重要支撑。培育“四个层面”的企业,激励全市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竞争中培优增效,让“四个层面”的工业企业构筑起地方工业经济的基本盘,以高质量的企业群体支撑起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立足市情,有为政府指引前进

纵观鄂尔多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无不体现着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的有效作为和正确引导。在面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鄂尔多斯地方政府都能将自身发展与国际国内发展阶段的两个市场相结合,审时度势,找准发展方向,制定并实施适合自己发展的各类政策。实践证明,鄂尔多斯当地政府为推动地区发展所出台的各项政策具有极强的前瞻性与指导性,直接助推鄂尔多斯的经济社会实现腾飞。

参考文献

[1]《独家数据大起底! 改革开放40年鄂尔多斯成绩单亮了》,今日头条网,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585386363569308168,2023-4-11。

[2]皇甫欢欢:《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载《对外经贸》,2021(11):78-80+125页。

[3]陈曦:《改革开放铸就鄂尔多斯转型崛起》,载《北方经济》,2019(2):11-17页。

[4]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农牧业发展谱新篇》,载《鄂尔多斯日报》,2018-8-26(2)。

作者简介

皇甫欢欢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改革开放
绿染鄂尔多斯高原
地理盲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大医精诚福泽一方——专访鄂尔多斯市防盲治盲眼科医院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地区的西夏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