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探索

2023-06-07殷雯

新西部 2023年5期
关键词:乾陵文物博物馆

殷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新时代下,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活”起来,已成为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基层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必要性

在社会教育机构当中,博物馆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类,对于青少年的终身教育与发展有着强大的使命。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文化深厚、历史悠久,展示方式多样化,为青少年社会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基层博物馆教育资源日渐丰富的同时,还需对其中的精神内涵以及主题思想做出进一步的深挖,将其创新教育与拓展教育功能全面地调动起来,让基层博物馆能深入青少年的生活当中。

基层博物馆不仅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去,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丰富课外知识的场所。对于青少年来说,博物馆可以说是“第二课堂”。社会教育的核心就是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引导他们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促进其培养传播文化的责任意识。所以,基层博物馆的社会教育通过不同的展现形式,将丰富的文物呈现给青少年,让其在参观体验中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最终达到开拓青少年文化视野的目的。

对于青少年来说,博物馆社会教育还有利于他们个性与特长的发展,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博物馆的教育活动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其对知识的需求。对此,基层博物馆应在展陈手段、教育课程策划以及展示形式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完善,从而加深青少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

综上所述,基层博物馆社会教育很有必要,其不仅能丰富社会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还能拓宽青少年的文化视野,更能帮助青少年发展个性与特长。

乾陵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扩大宣传,创建“公众号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传统的博物馆公众文化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公众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实现积极文化传播的同时也给社会公众带来全新体验。目前,陕西省省内几乎每家博物馆都开通了专属微信公众号,并策划了众多的线上教育课程。乾陵博物馆新一任领导团队高度重视,要求努力搭建多样化的公众文化服务平台。2021年8月,重新组建社会教育部,并由讲解员担任专职教育员、电教员,申请开通了以乾陵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命名的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自主研发设计以乾陵陪葬墓永泰公主墓内出土的唐墓壁画《宫女图》中端杯侍女的元素为头像,设计了“基本情况”“文物鉴赏”“教育活动”三大主菜单栏,八个子菜单栏,截至目前粉丝量近3000人,这又是新的一次尝试与创新,为公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公众文化服务,进一步增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扩大影响,打造“移动大课堂”

乾陵博物馆与西安、咸阳、兴平等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反馈机制,为中小学生打造“移动大课堂”,将博物馆教育课程带进校园。按照年初制定的重点任务,每季度进校园四次,通过知识小课堂、互动乐体验、有奖我来答、能工巧匠等教学活动,使青少年与文物“对话”,丰富历史知识,触摸历史脉搏,感知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纵观欧美等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由于公众有不同的年龄、教育背景、经历、兴趣、语言等,他们会根据服务对象和工作性质,实行分众化教育,与此同时围绕某个主题或者根据博物馆特色,开发一系列的衍生化活动。”[1]“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系列课程就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采用分段教学、阶梯式教育的形式,设计开展了《动人春色不在多——唐三彩》等课程。课程聚焦唐代历史文化,依托乾陵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尤其是馆藏唐墓壁画、唐三彩、石椁线刻画等极具时代特色的文物,以物说史、以物证史,用代表性文物串联起唐代历史足迹。学生们欣赏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动手制作精美的文物手工、记录书写学习感想、填写课后问卷调查等,同时也为校方赠送教育读本及体育用品、紀念品,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三)发挥作用,打造“品牌教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近年来,乾陵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要策划了两大主题系列课程:《大唐时尚之丽彩唐装》和《丝路胡风》。

《丝路胡风》教育课程依托专题展览“丝路唐梦——唐代胡俑精品展”,通过主题铺陈、现场参观、知识课堂和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丝绸之路、了解胡人在长安的活动状况,反应中西方在经济、贸易、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与民族融合在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传达和平共享,共同发展理念。此课程获得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奖,陕西省首届博物馆教育案例“一等奖”。

《大唐时尚之丽彩唐装》是2022年新研发的社会教育活动,以唐代服饰文化为中心,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唐墓壁画为重心,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按照“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教育理念,集听、看、做、成果展示于一体,包括实地去参观、知识小课堂、互动乐体验、能工巧匠四大主环节,唐人穿搭﹒一目了然,大国泱泱·礼仪之邦,Q版换装·乐在其中,壁画拼图·立体还原,唐服折纸·手工体验,唐服涂色·绽放光彩六个子环节。壁画拼图·立体还原、唐服折纸·手工体验、唐服涂色·绽放光彩三个体验环节可根据青少年年龄阶段选取式体验,通过教员介绍唐代礼仪、常服、半臂襦裙、胡服等服装款式,充分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这些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在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同时,让参与活动的广大青少年爱上博物馆与相关的体验活动,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开阔文化视野、增长历史知识、接受传统教育和享受知识熏陶的窗口。

(四)不断创新,丰富“乾陵微课堂”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方式和思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年轻化的广大青少年受众群体,乾陵博物馆结合自身文博资源,策划了一系列的社会教育活动,通过乾陵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微信公众号平台传播。

1、开展传统节日系列手工课程

依托乾陵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策划的手工教育课程,主要以视频、图文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让学生在家就能认识文物并动手制作手工作品。例如:“博物馆里贺新春 虎头虎脑过大年”春节系列线上教育课程,是带领同学们寻找藏在博物馆里的“虎”迹,对照它们的形象一起制作扭扭棒老虎发箍,可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用品。“欢度元旦 文化共享——元旦线上教育活动”是带领同学们了解元旦节的来历、习俗,用红色黄色彩纸、胶棒、剪刀、双面胶等工具制作手工爆竹,体验不同的节日氛围。

2、线下教育课程转为线上

《丝路胡风》教育课程作为乾陵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原创品牌课程之一,疫情期间,策划并推出“丝路胡风之胡人”和“丝路胡风之丝绸之路”线上教育课程,是将“丝路胡风”教育课程转为线上,选取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唐三彩胡人俑为代言人,并取名为“胡腾儿”,以第一人称通过介绍胡人长相、服饰、丝绸之路路线图,并设计了丝路连线、知识问答等互动参与环节,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胡人及丝绸之路。

3、策划众多线上教育系列课程

《唐墓壁画中的动物世界》《唐诗里的故事》《鉴文听物》是在疫情闭馆期间,暑假假期研发的原创线上教育课程,分别在文物陕西、咸阳日报、咸阳文旅等新闻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唐墓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绘画水平高,《唐墓壁画中的动物世界》线上教育课程是以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唐墓壁画为主,主要选取与动物有关的壁画,如《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等,通过介绍壁画中不同动物,让广大公众对唐代动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唐诗里的故事》主要是选取与乾陵墓主人息息相关的唐诗,以图文、音频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育员介绍每首唐诗创作的背景,从而让更多的观众爱上唐诗,爱上历史!

发展方向 不断满足青少年文化需求

(一)馆校合作,让基層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教育“第二课堂”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2020年,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博物馆教育组织保障四大方面意见。但是,由于环境、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落实效果并不显著。基层博物馆应与当地教育部门及时沟通,将博物馆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针对不同年龄,结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历史、美术等课程,鼓励小学在自选课内开设博物馆教育系列课程,每周内选取一节课的时间,常态化开展博物馆教育课程。

(二)壮大队伍,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作为基层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匮乏。现如今,微信、微博等网媒的运用,教育课程的研发实施、教学教具的设计、教育读本的撰写等,对于教育员、电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历史学、教育学、动画专业、电脑平面设计等多种学科融会贯通的人才。目前,大部分基层博物馆内还是一人身兼数职,既是讲解员、也是教育员,电教员。“走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不利于业务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基地建设,打造教育活动场所

目前,社教活动主要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首都博物馆专门建有青少年活动区域、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设有汉文化学习中心,都是集博物馆教育、研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众服务场所,装修风格和布局也基本符合活动要求和少年儿童的爱好。基层博物馆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没有固定的社会教育活动室,应结合馆内实际情况,打造符合本馆活动要求的教育活动室,给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创造良好的教育活动环境。

结 语

综上所述,乾陵博物馆作为以唐代优秀历史文化为主的传播者,肩负着历史重任。由于人力资源、经费投入、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限制,该馆策划与实施的社教活动还处于探索阶段。展望未来,乾陵博物馆将积极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进一步研发具有唐文化特色的教育项目,拓展工作思路,以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全力讲好乾陵故事,传承优秀文化。

注释

[1]郑奕:《科学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组织管理模式》,载《中国博物馆》,2013(3):64-72页。

作者简介

殷 雯 乾陵博物馆文博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乾陵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辽代显陵、乾陵考古发现述略
乾陵云集盛唐珍宝却保存完好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乾陵文化礼品创意设计探析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
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