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2023-06-07陈梵

新西部 2023年5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领导干部

陈梵

基层干部是全国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党的全面领导效能。新时代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贯彻新型治理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忧患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几个方面加以提升。

我国已步入改革开放攻坚期,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发展任务十分艰难。在新时代政治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发挥基层干部队伍作用,提升基层干部领导能力水平,俨然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首要问题。新时代基层干部在保证社会质量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势在必行。

本文立足于基层干部治理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瞄准问题症结,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路径,为实现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新时代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迫切性

(一)深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切实从自身出发,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提升风险防控意识,竭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好。基层干部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一支思想素质够硬、责任意识够强、业务能力够好的基层干部队伍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欣欣向荣的基础保障。基层是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基础,提升基层干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面对复杂交错的政治经济环境,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实现社会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迫切需求

新时代以网络安全、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安全等为首的种种威胁不断发酵,基层干部面临着具有复杂性、持久性、系统性特征的风险挑战。特别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疫情肆虐,对人们的健康以及社会的稳定构成极大威胁,基层干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是对广大基层干部一种重大的实践检验。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在广大基层干部团结一致、共同奋战下,我国疫情工作得到显著成效,疫情传播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在防范风险中一次次把工作做好、做细、做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的“人治”思维

长久以来,受“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导致我国部分基层干部还存在“人治”思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日渐频繁,群众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关怀与优质的服务,但部分基层干部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以“管”为核心的治理理念,下意识地用手中的权利来开展管理,对群众的基本诉求也是“被动式”地应对,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干部治理理念更是落后,这就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决策,进而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可见,传统治理理念难以应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严重制约了基层干部作用的高效发挥。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满足多元化的社会诉求,干部真正地实现百姓心中所想与心中所愿,基层干部就要盡快从传统治理理念中“走出来”。

(二)基础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基层组织是确保各项政策与任务贯彻落实的主力军。在基层执行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缺失,导致各项工作在基层运行不畅。一些基层在落实政策方面通常还是参照传统惯例安排部署,缺少规范性制度,工作态度不严谨、随意性大、散漫问题尚有存在。另外,在制度执行方面也缺位严重,基层作为执行末梢,在工作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致使一些政策在“最后一公里”偏离了轨道,因此,要加强完善基层制度建设,做好政策的落实、执行、评估、监督与考评等各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另外,对于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往往缺乏重视,在资源上也是少之又少,往往不会投入过多的经费来加强干部培养,不利于基层治理能力与专业水平的提升。新时代下,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形势不断变化,对基层领导者的文化素养、专业能力、抗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培养的长效化、常态化机制极为关键。

(三)传统的治理方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

我国治理体系是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体系结合而成,是一个由一个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过程。在新时代下,政府及人民群众对基层干部依法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仍有部分基层干部缺乏法律思维与现代管理思维,导致工作方法不当、治理方式传统,习惯性地依靠传统治理方式把事情“摆平”,更多的是“堵”而不是“疏”,导致治理能力弱化,治理方式简单粗暴,特别是还缺乏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治理方式创新的能力。

当下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治理方式也向着信息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基层干部要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思维,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基层工作治理中来,实现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应急处置能力不强

新时代以网络安全、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安全等为首的种种非传统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基层干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挑战。但一些基层干部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往往应急处理能力不强,不能迅速掌握问题的关键,在制定方案与策略方面也明显不足,难以及时止损,导致事态的持续恶化。

第一,部分基层领导者应急事件预判能力不足。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麻痹大意,不能够通过蛛丝马迹预估事态的发展,还有些甚至存在错误思想,忽视甚至不屑于这些“小事儿”,致使错过了解决问题的黄金期。

第二,面对危机事件,突发矛盾协调能力表现出乏力。当面临蜂拥而来的公众问责,部分基层干部往往采用回避策略,不能正面应对问题,只是凭借手中职权去敷衍解决问题,导致基层干部形象被毁,人民群众渐渐失去信心。

第三,新媒体时代,基层干部治理方式欠佳。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许多突发事件都是通过网络舆论迅速传播开来,一些基层干部对网络执政方式感到难以应对,力不从心,特别是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在面对新媒体时代面前明显不足,忽视了网络信息传播时效性与不可控性。

提升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路径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思想上转变治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推动基层领导干部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基层领导干部要从主观上转变思想认识,破除传统的“管理”思维定势,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第一,要树立制度意识。遇到问题,要按照制度来处理问题,严格参照流程办事,保证各项基层工作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善始善终。

第二,要树立互动意识。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做群众满意的干部,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终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互动,要深入群众,真正了解民情,理解民意,明白群众心中所想,心中所愿,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宜的解决方式与治理对策。

(二)继续完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制度是基层治理实现现代化的保障。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来规范、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基层治理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第一,制定政策评估机制。通过评估机制可以对政策施行前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符合当地的民情,对于一些不接地气、与实际情况相背离的政策要逐级上报反映,以免群众利益受损。

第二,制定工作执行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执行与预期目标相吻合,坚决杜绝滥用职权、敷衍了事、不依法办事问题的发生。

第三,制定监督机制。通过有效的监督来保证政务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性,确保真正提升群众利益。

第四,制定反馈机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建立政策执行反馈机制,有利于将基层声音真正被上级所知,并推进各层级治理主体的有效互动。

(三)转变治理方式,由“单向治理”向“共同治理”转变

传统的以公共管理部门为主导的“单向治理”方式已经不适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社会等主体都纷纷参与到国家治理体系中来,成为社会治理的坚实力量。

第一,基层领导组织在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环节要广纳群众声音,让群众真正地参与进来,特别是在涉及一些公共利益调整问题时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意见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进而将分析的结果作为制定政策的关键依据,同时还要加大在基层工作考核中的权重,确保基层领导者既要对上负责,更要对民负责。

第二,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力度。为了真正服务好人民,就需要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保证做事效率,将社会组织力量得到高效发挥,为基层组织提供有力支撑,有效弥补了政府资源的不足,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来真正理解民情、了解民意,提供基层领导者的预判及应变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

(四)增强忧患意识,提升防范社会风险的能力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各种内部矛盾问题依然存在,基层领导面临艰巨的民生与社会秩序建设任务,面临着更复杂、更持久的社会风险。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基层领导干部要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

第一,精准识别社会风险的来源,提升预警机制。化解风险的重要前提是清楚风险来源,与其他类型风险相比,社会风险波及领域广,内容复杂,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社会风险的识别和研判,寻找源头将其彻底解决。

第二,重点把握形成社会风险的动因,完善社会风险的排查机制。基层领导组织在实践经验与总结中不断提升了风险应对能力,但还存在执行不规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确保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落实,杜绝因决策不当引发群众不满、激发社会矛盾事件的发生。

第三,完善社会风险的防范化解机制,基层领导干部要提升管理效能,深入推进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风险防控网络的构建,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政府主导的高效的指挥调度机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处置。

(五)增强政治意识,提升基层党建的引领能力

第一,要学习经典理论。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要精准掌握现代化治理理念与科学治理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思维、科学思维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整体提升工作质量。基层领导者作为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为人民服务与推进改革发展与保障社会安定团结的中坚力量,是新时代领导队伍的中流砥柱。基层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整合资源的优势,运用现代化治理理念,提升工作水平,确保高效完成基层治理工作,真正使基层领导者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第二,规范制度建设,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引领格局。基层领导者要真正把为群众服务摆放在首要位置,完善制度建设,厘清新形勢下基层治理实践的制度制约因素,构建新型基层治理制度,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构建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组织体系,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立体化的引领格局,推进基层领导干部治理工作的不断优化。

第三,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基层领导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工作方法,让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实践中来,杜绝党建与社会治理“两张皮”的现象,探究基层治理工作的新发展路径。另外,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增强群众的民主协商意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延伸党员服务群众的空间,全面推进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

结 论

总而言之,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切实提升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政治引领,建立各项制度保障体系,创新治理理念,转变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应急事件处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中,着重把治理能力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多方位、立体化提升新时代基层干部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萧鸣政、张湘姝:《提升党组织基层领导力的路径》,载《中国领导科学》,2020(1):33-37页。

[2]曾晓楠:《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基层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优化路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8。

[3]程海梅:《新时代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思考》,载《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2):39-42页。

[4]陈琳、宋秀丽、程彤:《基层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的“惯性壁垒”及破解路径》,载《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0(2):47-50页。

[5]于阔城:《新时代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研究》,载《党史博采(下)》,2021(04):13-15页。

[6]郑会霞:《提升领导干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四个维度》,载《领导科学》,2020(08):47-49页。

作者简介

陈 梵 中共宁德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