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思考

2023-06-07池升明彭杏龙

新西部 2023年5期
关键词:抚州农业发展

池升明 彭杏龙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产业竞争力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等方面仍面临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下一步应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统一规划意识,增强广大村民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后,江西省抚州市第五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充足,为促进抚州乡村产业振兴擘画了蓝图、吹响了号角、提供了机遇。总体上来说,目前抚州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同时仍面临着不少现实困境,需要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当前抚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1、整体规划不够好

目前,抚州市乡村产业虽然已实现“从无到有”,但是离实现“从有到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是产业发展思路不够清晰。一些村委会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盲目跟风、千村一品,没有根据本乡镇各村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导致产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比如,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委会盲目跟风发展种养殖业,导致出现了桔子、鸡鸭严重滞销的问题。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偏小。2021年,抚州全市1810个行政村中,其中只有186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超过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只有49个,而很多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只超过1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规模还需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据调研,抚州一些乡镇以种养殖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发展有余,但是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以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甚至有的乡镇目前根本就没有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2、资金投入不够多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展乡村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充当后盾。然而,当前资金瓶颈仍是制约抚州乡村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位因素。

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全市各级财政每年为乡村产业发展安排了相应资金,但是与抚州市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缺口。

二是金融机构借贷较为困难。乡村产业发展信贷资金供给渠道较为狭窄、银行借贷门槛偏高、贷款额度偏小、贷款期限较短,部分金融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甚至存在惜贷现象。

三是多元化投资机制不健全。政策引导不够,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投资不多。

四是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较窄,虽然抚州烟草、中药材、水稻、柑橘种植、仔猪、肉牛养殖等产业设置了险种,但是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经济作物尚未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农业保险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3、带动能力不够大

近年来,虽然抚州各地大多已组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由于组建时间不长等原因,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的能力不够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偏少,且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空壳社”占比较高。

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诸多瓶颈。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用工、用地较难等问题。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够强。虽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辐射范围较窄,带动村民增收作用不夠明显的问题。

4、竞争能力不够强

一是产品附加值不高。抚州乡村产业发展起步晚,各地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大多集中在种养等领域,以销售原材料或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没有及时引进大型龙头企业进行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是产销设施建设不全。比如生鲜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电商网点等产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对农产品的销售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品牌影响力不大。目前,抚州全市能真正代表抚州特色,拿得出、叫得响的地域性品牌不多。比如,目前抚州市仅有3个品牌评为江西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10家企业评为江西省50强企业品牌、仅有3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此外,还有一些高品质的农产品由于没有品牌、商标,“养在深闺人未识”,社会知名度低、竞争力不强,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导致经常出现“好货贱卖”现象。

四是新型人才不足。掌握网络平台运营及营销技能的专业人才匮乏。据调研,目前抚州全市很多村委会没有掌握电商销售技能的专业人才。

5、内生动力不够强

一是村民发展产业信心不足。一些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市场观念、创业意识不强,认为发展产业易受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和动植物疫病的影响,无法保证收益,因此惧怕风险,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低。

二是村民发展产业的意愿不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留下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导致发展产业的劳动力短缺,加之受资金、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村民不太愿意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

三是驻村干部发挥作用不够。一些驻村工作队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宣传不够到位、调研不够深入、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建设性的点子办法不多。

关于抚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思考

1、增强统一规划意识,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一个地方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统一规划。

一是做好顶层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1]为此,基层领导干部应根据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将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民等各方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优先发展要素禀赋集中、比较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产业,“持续推动优质稻、蔬菜、中药材、优质特色水果四大产业发展”,[2]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菜篮子”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带。

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盘活村里闲置资产,促进光伏发电、烟叶、油茶、绿色蔬菜等产业发展,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效益。

三是促进产业融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层级明显、功能衔接的产业布局。要“按照‘两特一深一游’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和乡村旅游,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推动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3]

2、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产业造血能力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资金投入至关重要。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政府每年安排相应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此外,基层政府还应充分利用国家助农优惠政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项目政策支持,进一步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二是加大金融机构帮扶力度。制定和完善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融资较难的问题。

三是发挥社会力量支持作用。多渠道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

四是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围绕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积极开发多种农业保险形式,将大宗农产品生产纳入到政策性保险范围,探索建立生产、包装、销售全环节的组合保险,从而降低乡村产业发展风险。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在信贷、土地、服务、人才、奖补等方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大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现有农业企业进行改造提升和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加工型、成长型骨干企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充分发挥它们在市场、品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其辐射面和带动力。

二是挖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潜能。政府部门要定期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提升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三是密切利益联结。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头雁”效应,引导村民通过基地务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采购等方式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之结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村民富在利益链上。

4、切实提升产品价值,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一要突出品牌育产业。大力打造具有抚州地理特色的知名品牌,“做优做强‘赣抚农品’品牌体系”,[4]进一步打好中国蜜桔之乡、蜜梨之乡、白莲之乡、麻鸡之乡等“特色品牌”,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推介,不断提升抚州市农产品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使一批特色产品摆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让“土疙瘩”变成增收致富的“金元宝”,卖出好价钱。

二要突出链条强产业。狠抓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进一步完善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录清单,“打造全国区域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5]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要着力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集聚度高、牵引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大项目,做大做强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要进一步加强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和农贸市场建设,最大限度避免农产品季节性供过于求导致的“丰产不丰收”现象。

三要突出营销促产业。大力培养新型营销人才,通过电商、网络直播带货、举办展销会等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

5、增强农村群众动力,提升产业引领能力

提高农村群众的内生动力,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

一是科学引导,提升致富吸引力。要大力宣传一些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充分发挥产业致富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提振村民的精气神,从而使其“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科学引导村民选择适宜的产业类型,尽可能地减少过度经营所带来的风险。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群众技艺力。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农村群众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如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藏、电商营销技能培训等,切实增强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

三是挖掘骨干,发挥骨干带动力。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敢想敢干的带头人。要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帮带致富工程,鼓励村干部、党员、村能人等产业致富带头人与农户有效联结,结成对子。同时对帮带成效显著的带头人给予一定的补贴,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带动村民发展产业。

四是主动作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工作队要充分发挥好自身作用,大力宣傳政策,深入考察学习,在产业振兴上扑下身子、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多帮助解决困难,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邢婷:《用心用情绘就民生底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山东篇》,载《中国青年报》,2022-06-09(02)。

[2]《唤醒“沉睡资源” 实现“点绿成金”——抚州市多举措助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增值》,载《抚州日报》,2021-09-04(A1)。

[3][4][5]《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汲取百年奋进力量  全面建设富裕协调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抚州——在中国共产党抚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抚州日报》,2021-10-08(A1)。

作者简介

池升明 中共抚州市委党校马列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

彭杏龙 中共抚州市委党校马列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抚州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Task 1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VSC-HVDC的不平衡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