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对留置上臂输液港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6-07史健

河北医药 2023年7期
关键词:分值输液导管

史健

输液港是一种静脉输液器材,其可完全置入患者体内,使药物直接输注至中心静脉,避免血管受到刺激性药物的作用,适用于长期输注药物患者[1]。若应用期间缺乏相应的护理,则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导管断裂、阻塞、药物外渗、感染等,影响患者生活[2]。我院就集束化护理在置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肿瘤患者中抽取8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男22例,女18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3.12±2.05)岁。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男24例,女16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5.10±2.21)岁。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经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肿瘤患者;均符合输液港治疗指征;患者在知情情况下加入研究。(2)排除标准:精神、意识、交流方面存在障碍;伴有血液系统疾病;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伴有严重脏器并发症;对研究药物过敏。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措施,输液港置入后密切监测患者体征指标,3 d内严禁患者大幅度活动,应用输液港之前对患者输液港处皮肤进行观察,确定无感染等症状,回抽血液时确定位置无误。治疗完成后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再正压封管。

1.3.2 观察组:开展集束化护理:①小组建立。组织科室护长、主管护师、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加强与患者、患者家属的交流,掌握患者的病情、个人身体情况、心理状态、输液港情况等,并结合文献治疗制定护理方案,同时对患者开展全程监控。②基础护理。对患者、患者家属饮食、药物、日常活动进行指导,每月对患者导管进行维护,导管留置期间对患者置管处皮肤做好维护,保持其局部干燥,患者衣物保持宽松柔软,避免对皮肤造成摩擦。严禁进行大幅度且强烈的运动,避免输液港受到压迫或撞击。③对患者心理开展疏导。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患者输液港是一种完全置入人体的静脉输液装置,为静脉营养支持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提供长期可靠的静脉通道,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告知患者不影响日常生活(如洗浴等),感染风险低,提高生活质量。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或聆听音乐,家属多给与陪伴,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④导管护理。对导管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患者导管留置处是否存在不良情况,如红肿、渗血、疼痛、渗液等,必要情况下对置管处进行消毒,结合情况予以抗感染。对患者同侧肢体活动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存在酸麻、肿胀。导管维护期间确定回抽有回血,保障推注顺畅,并对导管功能做好评估。若导管受阻,需开展影像学检查,了解导管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处理。只需4周维护1次,避免多次往返医院。

1.4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LC)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3],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不良反应、社会功能4项,评分依次为0~60分、0~60分、0~50分、0~50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术后疼痛[4]。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症状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越强。(3)记录2组患者回抽无血、静脉导管受堵、药液外渗、血管夹闭综合症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V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疼痛比较 n=40,分,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不良反应、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n=40,分,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回抽无回血、药液外渗、静脉导管受堵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40,例(%)

3 讨论

肿瘤患者临床主要开展综合治疗,其中化疗是常用的一项治疗方案,为避免药物对血管造成的损伤,给药方式也逐渐从原本的外周静脉注射转变为中心静脉输注[5]。输液港是一种静脉输液装置,其通过置入患者机体,使药物可直接输注至中心静脉,避免了药物对血管造成的不良刺激,适宜长期治疗[6]。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引入至肿瘤化疗中,其输液装置能长时间留置于患者体内,有效降低穿刺频率,降低患者痛苦[7]。但资料显示,应用IVAP化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静脉导管堵塞、感染、药液渗漏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最大程度的发挥临床疗效[8]。为确保输液港应用期间效果良好,临床还需要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

常规的护理干预对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缺乏重视,影响患者预后,集束化护理具体护理中要注意:(1)置港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并讲述置管的目的、优缺点、置港后使用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9,10]。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增加患者对输液港的理论及感性认识,解除患者的顾虑[11]。(2)术后24 h内,告知患者此期易出现输液港局部出血,弹力绷带进行压迫止血,适当减少活动。术后72 h内,易出现疼痛、血肿、感染等,手术部位会有不适,1~3 d会减轻,教会患者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保证舒适和良好睡眠。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2~3 d消毒更换敷料。放置输液港和导管隧道部位可能青紫,约1~3周逐步消退。(3)穿刺前评估置港座周围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红、肿、硬结、炎症、破溃等。戴无菌手套,用0.9%氯化钠溶液预冲装置排气,连接正压接头,另一端连无损伤蝶翼针延长管,冲洗整套装置,完毕夹闭延长管夹子[12,13]。根据港座植入位置、皮层深度及皮下脂肪厚度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进针位置。目前临床一般采用三指固定法穿刺进针[14]。穿刺时蝶翼针与港座呈90度角垂直进针勿倾斜或摇摆针头,动作需轻柔,感觉碰到底部时即停止进针,防止针尖形成倒钩[15]。预充注射器连接正压接头端回抽血液,看到回血即可确保针头在输液槽内,0.9%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冲港,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延长管妥善固定。蝶翼针可连续使用7 d,建议每日冲洗导管,拔出后局部覆盖无菌敷料,24 h后去除。(4)输液港留置时间较长,要做好居家护理的健康宣教[16]。指导患者治疗间歇期输液港的居家护理,尤其局部皮肤的护理,要保持港座周围皮肤清洁,避免异物对局部皮肤的摩擦、压迫和磕碰。不可在同侧手臂测血压。(5)给与患者健康指导,每日进行抓握球锻炼,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可从事日常工作及家务;避免剧烈的胸肩部外展运动。以免港座移位或损坏;若置港部位出现疼痛、麻木、肿胀或同侧上肢出现浮肿等症状时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6)治疗间歇期应4周回院维护1次,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随身携带维护手册,以便了解使用和维护信息。每次记录维护时间,导管位置,刻度,臂围等[17]。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不良反应、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V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综合症发生回抽无血、药液外渗、静脉导管受堵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集束化护理模式主要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整合一系列综合性护理措施,相比单一护理模式,其护理效果更佳。我院通过建立护理小组,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并针对性制定护理方案,同时对患者饮食、药物、运动、心理等多个方面开展护理,保障患者日常生活,另外做好导管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患者并发症,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18]。

综上所述,在应用输液港的肿瘤患者中开展集束化护理,能够减轻患者存在的不适感以及痛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分值输液导管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颈枕输液袋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病种分值结算模式下的医疗监管之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