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IL-32、IL-6与TNF-α的水平及意义

2023-06-07朱书霞孙旭彤孔玲玲张跃华陈格赵红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度显著性对象

朱书霞 孙旭彤 孔玲玲 张跃华 陈格 赵红

(1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青岛 266042; 2 青岛大学医学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全世界成人患病率大约为25%[1]。目前常用的无创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含量的指标是受控衰减参数(CAP)[2],可有效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的程度,而不受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影响[3-4]。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炎症在其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诱导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促进肝细胞脂肪堆积,同时炎症因子又促进了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活化,加速了疾病进展[5-7]。鉴于炎症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炎症因子对NAFLD可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使用炎症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治疗以延缓NAFLD的进展或可成为今后临床研究的热点。国外有研究显示,NAFLD患者肝脏组织中IL-3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8-9],但目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程度NAFLD患者血清IL-32、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其与NAFL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IL-32、IL-6和TNF-α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8年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0];②无饮酒史或无过量饮酒史(男性饮酒量折合乙醇量每天<30 g,女性每天<20 g);③2个月内未服用降脂药物及其他肝损害药物;④年龄18~50岁。排除标准:①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他可知的引起肝功能异常疾病者,②患有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严重感染、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肾疾病或者免疫功能异常者;③近6个月内有重大手术外伤者。根据CAP值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44例;另收集同期18~50岁体检健康者23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①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烟酒嗜好、饮食习惯等,为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的依据。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质量和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指标的资料及肝脏CAP值,计算体质量指数(BMI)。③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血清IL-32、IL-6、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研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各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4组研究对象的性别、BM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45,F=18.68,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中度组与对照组BM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LSD=2.71~7.35,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BM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性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34,P<0.05),余各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2.2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ALT、AST和γ-GT水平比较

4组血清ALT、AST、γ-GT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27.58~45.93,P<0.05),其中重度组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相比以及中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LT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Z=-53.66~26.83,P<0.05);对照组、中度组与重度组相比血清AS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Z=-38.92、-28.32,P<0.05);中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γ-GT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Z=29.54、-45.65,P<0.05)。见表2。

2.3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L-32、IL-6和TNF-α水平比较

4组血清IL-32、IL-6、TNF-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91~16.61,P<0.05),其中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相比血清IL-32、IL-6、TNF-α水平差异有显著性(tLSD=3.44~6.71,P<0.05),中度组与对照组血清IL-32、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LSD=-3.44、2.64,P<0.05)。见表3。

表3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L-32、IL-6、TNF-α水平比较

2.4 所有研究对象CAP值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对所有的研究对象CAP值与各项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P值与BMI及血清ALT、AST、γ-GT、IL-32、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51~0.66,P<0.05)。

3 讨 论

NAFLD是指排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0]。若不及时诊治,可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还会导致各种肝外并发症的发生,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以及某些肝外肿瘤(如结直肠癌),其中心血管疾病是NAFLD的主要死亡原因[11-12]。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NAFLD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13-15]。

本研究显示,NAFLD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其男性占比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女性高雌激素水平有关。皮下脂肪细胞具有雌激素受体,高雌激素水平促进皮下脂肪堆积,而减少内脏脂肪产生,并且雌激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作用,对肝脏起保护作用[16-17]。既往研究结果也表明,NAFLD在男性中的患病率比女性更高[18-19]。后续应扩大样本量,对年龄分层后进一步探讨性别对NAFLD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血清ALT、AST、γ-GT、IL-32、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升高,且与NAFL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重度组NAFL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这表明炎症因子不仅参与了NAFLD发生,还促进其发展,炎症因子水平越高其介导作用越强,肝细胞受损越严重。在NAFLD发生、发展中,脂质在肝细胞的细胞质中积累和储存导致肝脂肪变性,胞质过量蓄积的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产生大量活性氧,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对肝细胞造成毒害作用,诱导细胞凋亡[20]。凋亡的肝细胞会分泌细胞外囊泡(由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组成),HSC和库普弗细胞吞噬凋亡小体,通过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激活其模式识别受体,导致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的分泌[20-21]。此外,肝实质细胞及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1β、IL-6和TNF-α,可诱导肝胰岛素抵抗以及肝细胞内脂质积聚,促进其他免疫细胞的募集,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诱导肝细胞损伤以及HSC的过度增殖、活化,产生细胞外基质(ECM)导致肝纤维化[21]。

IL-32最初被命名为自然杀伤细胞转录物4,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已被证明能激活关键的促炎细胞信号通路,并且可以诱导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22-23]。目前研究发现,IL-32是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众多疾病的致病炎性因子之一,并且已被证实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4-28]。IL-32在体内主要发挥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有研究发现,IL-32在NAFLD患者肝脏组织中高表达,是严重NAFLD患者肝组织中上调最显著的转录物,与肝脂肪变性和肝损伤相关,且在血清中可检测到,与NAFLD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独立相关[9,29],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

IL-32作为其他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因子,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p38通路诱导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包括TNF-α、IL-1β、IL-8和IL-6,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8,30],还可通过促进ECM重塑基因的转录导致肝脏纤维化[29]。TNF-α也可能在各种病理情况下通过激活丝氨酶/丙氨酸激酶(AKT)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诱导IL-32产生,表明IL-32和TNF-α间存在维持炎症的正反馈回路,然后通过诱导IL-1β、IL-6以及IL-10的分泌来驱动储脂器官的炎症反应[8,31]。当IL-32沉默时,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显著减少[32],抑制AKT和JNK途径,同时也可以抑制IL-32的释放至接近基础水平[33],进一步验证了炎症因子之间的正反馈环机制。

综上所述,血清IL-32、IL-6和TNF-α水平在NAFLD患者中显著升高,并与NAFL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中IL-32、IL-6、TNF-α的升高与NAFLD患者肝脏炎症及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联合检测血清IL-32、IL-6和TNF-α水平可以更好地评估NAFLD患者严重程度,监测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由于样本量的限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IL-32、IL-6和TNF-α与NAFLD发病机制间可能的因果关系以及炎症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伦理批准和知情同意:本研究涉及的所有试验均已通过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文件号KY202104902)。所有试验过程均遵照《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016)的条例进行。受试对象或其亲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作者声明:赵红、朱书霞、孙旭彤参与了研究设计;朱书霞、孔玲玲、张跃华、陈格参与了论文的写作和修改。所有作者均阅读并同意发表该论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中度显著性对象
神秘来电
小米手表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特异性抗P . g-IgY龈下冲洗液对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