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武汉市黄陂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对策

2023-06-07付抱朴罗唯衔马菁菁墨子康张安妮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改善措施乡村振兴

付抱朴 罗唯衔 马菁菁 墨子康 张安妮

摘 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推进,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基于本地区特色的自然、文化、农业资源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进一步促进黄陂区“农文旅”三产融合深入发展,提高“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效益,以武汉市黄陂区“农文旅”协同发展模式下的部分村庄作为调研地,针对武汉市黄陂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制定合理规划,促进融合发展;增强网络覆盖,拓宽营销渠道;组建人才队伍,增强人力资源;挖掘文化价值,形成创意特色等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文旅”;改善措施;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2.05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推进,武汉市黄陂区玉枝村“胡兴咀农机小镇”应运而生。且随着农机小镇规模化发展,以优质稻为基础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逐步深化,为当地“三农”工作的持续推进奠定了产业基础。但随着各方面不断发展,该模式也遭遇了新的发展难题,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过度开发、发展不均衡、景区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1 黄陂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1.1 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黄陂区持续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在培育基础农作物的同时,大力发展脉地湾萝卜、黄陂马蹄、黄陂荆蜜、塔耳柿子等本土特色农作物,占比超65%。黄陂区立足于本地优良山水资源,建立了前川金果园甜桃、蔡榨茶叶等休闲农业采集平台。同时,在发展种植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渔业,重点养殖江汉生态土鸡、黄牛、肉猪、甲鱼等。

2021年底,黄陂区耕地总面积达5.37万hm2、林地面积6.93万hm2、山场面积6.03万hm2,形成了蔬菜2.39萬hm2、果园1.13万hm2、水产1.33万hm2等种养殖板块。同年,完成了农业总产值217.5亿元,同比增加了7.5%;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9.8亿元,增幅为4.8%。农民人均收入从4 448.74元增长为

9 166.00元,年均上升15.6%。同时,黄陂区农业产业密切结合第三产业,实现了产业互通融合。

1.2 旅游发展现状

黄陂区传统文化遗存丰富,名胜古迹甚多,为湖北省文物保护百强县之一。1)在当地公布的全国、全省、市(县)级26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全国级

1个、省部级5个、市级8个、县(区)级12个。全国5A级游览区域4个、4A级风景区5个、3A级风景区7个,全国A类风景区数量位列湖北省、县(市、区)之冠,其中,木兰生态景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入了《中国21世纪议程》的重点投入建设项目。2)黄陂区现有旅游企业100多家,旅游行业创业就业总人数已达26万人,总投资超700亿元,以旅游为主体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超10万人,年收入提升达15万元。3)武汉市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大力推进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施“1+3”旅游综合监管制度,即旅游行政执法大队+旅游司法调解室、旅游工商12315维权服务站、旅游巡回法庭;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

1.3 民族文化发展现状

黄陂区历史悠久,文化多样丰富。1)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出生于黄陂,宋代知名理学家程颢、程颐也出生于黄陂。同时,黄陂区有距今约3 500年的殷商时代盘龙城遗址,是黄陂区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2)黄陂区作为红色革命老区,是红七军的诞生之地,也是新四军第五师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先后走出了35位共和国将星,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3)黄陂区作为楚剧的发源地之一,仍保留了许多民俗文化。有旱龙舟、采莲船、蚌壳精等传统民俗歌舞,塑泥人、打糍粑、旗袍工艺等手工艺文化。

1.4 胡兴咀农机小镇“农文旅”融合现状

在黄陂区三产融合实践过程中,利用历史和地理优势,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逐渐形成一种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例如,武汉市黄陂区玉枝村的胡兴咀农机小镇,以“三乡工程”为基础,采取了一系列市民下乡、产业兴乡、技术人才回乡及合理使用本地闲置土地资源等措施,强化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乡镇工业复兴、农村经济振兴、生态文化复兴。结合信息网络与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将电子化、数字化、科技化等信息化技术融入黄陂区农业文旅建设中。同时,无人机播种、全自动浇灌模式等新技术的出现,也使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1]。

2 “农文旅”协同发展优势

2.1 发展现状良好且农户支持率高

实地调查显示,以胡兴咀农机小镇为例,当地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整体平稳,三者发展成正比关系,形成“以农兴旅,以旅促文”的发展模式。同时,受益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推进落实,农户广泛认同当前的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文旅”协同模式的发展也趋向稳定。截至目前,各村寨“农文旅”协同发展模式已得到全体农户的一致拥护,87.23%的农户满意本地种植业的发展现状、81.28%的农户满意本地旅游业的发展现状、83.35%的农户满意本地文化的发展现状。

2.2 “农文旅”协同发展独具特色

相较于我国传统农业、旅游业和原生文化的单向开发方式,三产融合模式更加多元化、特色化、创新化。以胡兴咀农机小镇为例,民宿是当地的代表性产业,玉枝村民将自家的空闲住宅和荒地全部流转给农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开发,并按不同的房屋结构设计改建成民宿。同时,针对本地农产品特色、根据当地风俗特色开展创新旅游项目及旅游服务,整合“农文旅”优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的巨大资源优势和强大实力。

2.3 模式发展紧跟新风尚,凸显时代特色

落实、推行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促进我国农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的先进性。为此,相关企业领导者关注青年的发展想法,重点投入创新设计,增强“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发展活力。同时,积极吸纳外地知名企业,提升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和新时代的共鸣。并通过着力建设区域内特色品牌体系,将三方产品融合后统一对外营销,进一步凸显地方品牌,塑造良好品牌形象,建设乡村振兴新时代典范。

3 “农文旅”协同效应发展局限

3.1 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速度较缓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各行业的结合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效,“农文旅”融合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调查可知,目前黄陂区有相关电商平台针对当地农产品进行直销,但宣传少、平台单一。为此,需进一步创新“互联网+农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农业在线云游、网上营销等新型方式,运用农业自媒体技术加强电子商务化的培育力度,增强农业线上营销力量,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增加农业网络运用比例,有效推动农业线上线下协调发展。

3.2 发展人才匮乏,农户参与度较低

实地调研发现,黄陂区培养和引进人才存在不足,在职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较差,黄陂区特色产业项目的经营仍需进一步发展完善[2]。1)由于当前务农收入与外出务工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务农回报率低,黄陂区产业发展人员大多是年龄较大的村民,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求学打工,劳动力外流严重。且黄陂区当地剩余劳动力少、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要求。因此,高水平人才培养与引进的缺失成为制约黄陂区“农文旅”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原因。2)“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各市场主体间缺乏合理的利益沟通机制。现阶段,三产融合经营的主体大多为各种农业公司、规模化养殖场等,不同主体间的利益联系复杂,且不同当事人未形成合理的调整制度,极易出现权利分配不均问题。3)农民人均收入短期内不能得到明显提高,导致大部分农户对参与三产融合发展的积极性较低,制约了三产一体化发展进度。

3.3 农村企业产品类型单一

1)黄陂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少部分地区发展养殖业。农业产业中低端大众化产品出现饱和,中高档需求减少,无法适应多样性、精细化的市场需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初加工,未深入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造成精深加工转化技术薄弱,初加工产品质量未实现精品要求。

2)旅游业和特色文化元素未完全融入项目产业链,设计创意旅游项目时缺少原生农业特色。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黄陂区大部分乡村产业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产业单一,淡旺季经济收益差距分明,融合规模小、程度低,产业价值链延伸较短,产品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

3.4 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三产融合发展离不开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当前黄陂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1)虽大部分村庄建成了高速公路,但大部分旅游景点距市中心较远,公交线路规划存在一定弊端,游客乘坐时间过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流量。2)生产性基础设施布局不平衡。安全卫生医疗保障、生活基础设施供给无法有效满足村民需要,部分乡村消防、医疗保健、食宿等基础服务供应不足[3]。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元化主体参与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4 “农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建议

4.1 制定合理规划,促进融合发展

1)壮大特色产业。根据自然、农业特点进行科学的产业布局,促进地方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形成若干现代农业示范园,着力发展地方优势农产品。利用农村资源优勢,发展“农文旅”融合创新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

2)形成产业体系。以农产品生产为基础,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地方优势农产品产后分级、打包和精深加工,全面发掘地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形成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和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以先进的种养工艺和养殖科技为基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激活农村生产的内生动力。

3)形成统一品牌。通过整合农产品和旅游商品,实现行业的双向互动,既便于企业进行对外营销活动,又便于塑造统一的对外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例如,黄陂脉地湾萝卜、黄陂荆蜜和黄陂荸荠已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同时,在建设黄陂区农业文旅服务综合品牌的进程中,需结合、突出地方农业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

4.2 增强网络覆盖,拓宽营销渠道

1)建立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是进一步推进黄陂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措施。在保持专业媒介、大众媒介等传统销售途径的同时,还需结合节庆活动、网上营销平台和旅游展会等拓宽销售途径,打造线上沟通交流平台,增进景区和旅游者之间的交流,提高景区的复游率及游客量。2)景区可利用营销平台举办的各种网络营销活动,收集产品供需资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向旅游者开展咨询服务和商品订购等一系列业务,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增强景区对游客和经营户的吸引力[4]。

4.3 组建人才队伍,增强人力资源

人才培养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核心智力因素,通过建设高水平农业人才队伍,推动黄陂区农村高速发展[5]。

1)在全区层面上,深入推进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使大部分农村从业者至少具备初中文化水平。同时,政府加强对困难学生的教育奖励力度,使更多农村学子完成高中及以上的教育,从而提高整体文化素质。

2)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管理和业务能力,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定期对农村农业产业化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开展教育和技术培训,协助员工形成可持续发展经营思想,从而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进一步增强黄陂区农业产业化影响力。

3)通过多种形式招纳高素质农村产业化人员,并予以政策倾斜,通过各项奖励手段聚集农村产业化专业人才,发挥其专长能力,推动农村生产商品化、产品优质化。

4.4 挖掘文化价值,形成创意特色

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在农业旅游体验活动中加入农耕民俗文化,以提高旅游项目的新鲜度、参与度、知识性,以“沉浸式体验”提高旅游者的农业人文意识,从而实现“农文旅”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给旅游者带来了充满传统农业文化特色的各类生产活动,以体验特色的乡村风景和传统农业文化。同时,还可融合景区村落文化,以景区村落为载体,以乡村民俗为重要内涵,着力形成“乡村饮食、民宿体验及休闲度假”的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文旅”品牌。

参考文献:

[1] 于佳禾.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4):15-16.

[2] 孟凡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1(1):42-44.

[3] 王睦欣,庞德良.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及其推进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9(12):116-123.

[4] 张婉新.乡村振兴背景下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5] 罗岚洪,李权.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为例[J].新西部,2022(9):113-115.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改善措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谈当前农机具存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