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斗阁笔记》对《聊斋志异》的继承与超越
2023-06-07高凌霄
高凌霄
摘要:当代作家莫言的《一斗阁笔记》在多个方面对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进行了模仿和借鉴。这主要表现在《一斗阁笔记》与《聊斋志异》拟题方式的相似性、文体的借鉴、情节结构的借鉴、叙述方式的相似性等方面。在借鉴的同时,莫言又匠心独运,运用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在当代历史语境中,塑造出了众多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形象,同时在主题表达方面完成了对《聊斋志异》的一次超越。
关键词:《一斗阁笔记》;《聊斋志异》;莫言;蒲松龄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
迄今为止,莫言的《一斗阁笔记》共有35篇短篇小说及1篇古体诗。其小说篇幅短小,内容精炼,最短的《锦衣》仅有214字,最长的《黑猫》也不过2796字(不包括题目和标点符号),篇目多属于微型小说。《一斗阁笔记》不论在篇幅、题目方面,还是情节结构和叙述方式等方面,都有很明显地模仿《聊斋志异》的痕迹,可以说是一部“袖珍版的《聊斋志异》”,莫言也曾坦言自己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笔者在细读《一斗阁笔记》和《聊斋志异》的基础之上,试析二者之关联。
一、《一斗阁笔记》对《聊斋志异》的继承
莫言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的创作深受蒲松龄的影响,莫言谈到自己的创作道路时说:“刚开始是不自觉地走了一条跟蒲松龄先生同样的道路,后来自觉地以蒲松龄先生作为自己的榜样来进行创作。” [1]152《一斗阁笔记》对《聊斋志异》的模仿与借鉴十分明显,处处散发着“聊斋”的味道,但比《聊斋志异》的篇幅更加小巧玲珑,目前只有36部短篇作品。从《一斗阁笔记》的文本出发,可以看出《一斗阁笔记》对《聊斋志异》的模仿和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拟题方式的相似性
首先,“一斗阁笔记”这个题目是对古典小说中作者以自己的书斋名字给作品命名的一种模仿。在《鸟虱》中,莫言写道:“一斗阁主疑问:这郎中还是个人吗?”“一斗阁”是莫言给自己起的斋号,“一斗阁主”是指莫言自己。古典小说中,《聊斋志异》及其他许多小说多用此种方式命名,如《阅微草堂笔记》《印雪轩随笔》,莫言的《一斗阁笔记》显然也采取以书斋命名的方式。同时,《一斗阁笔记》中36篇作品的题目拟定方式,也是模仿了《聊斋志异》各篇目的命题方式。《聊斋志异》题目拟定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用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婴宁》《连琐》《莲香》《公孙九娘》《林四娘》等是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于去恶》《司文郎》《贾奉雉》《王六郎》等是以男主人公名字命名;如果小说中的主人公是动物,则以动物的名字来命名,如《小猎犬》《大鼠》《龙》《象》《狮子》等。另外,也有用主人公社会身份命名的篇目,如《劳山道士》《金陵女子》《农人》《布客》等。
第二,以高度概括故事情节的动宾、主谓或偏正结构的短语作题目,且题目字数短小,一般不超過3个字。如《考城隍》《咬鬼》《捉狐》《梦狼》《瞳人语》《尸变》《鬼哭》《狐谐》《义鼠》《狂生》《丑狐》等。
第三,以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者叙述空间名命。如《画壁》《罗刹海市》《查牙山洞》《夜叉国》《仙人岛》等。
第四,以故事的情节线索命名。如《古瓶》《牛癀》《双灯》《赌符》等。
总之,无论是以小说中主人公名字或外号名命,还是以高度凝练的词语名命,或是以地点名命,蒲松龄拟定的题目都短小精炼,少则1个字,多则5个字。《一斗阁笔记》中短篇小说题目的篇幅也大都短小,以2个字为主。且在拟题方式上,与《聊斋志异》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表1 《一斗阁笔记》的题目拟定方式
由此可见,在题目的拟定方式上,《一斗阁笔记》有明显模仿中国古典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痕迹。
(二)文体的借鉴
莫言是一位不断进行文体创新、文体实验的作家,在《一斗阁笔记》问世之前,莫言的小说就已经自觉地对明清笔记体小说进行继承和改造,“由此形成了莫言独有的‘新笔记小说文体” [2]80。而《一斗阁笔记》更加鲜明地显示出莫言对明清笔记体小说,特别是《聊斋志异》在文体上的继承关系,莫言的《一斗阁笔记》总体上来说是一部笔记体小说,但是它同《聊斋志异》一样,既有笔记体小说的显著特征特,同时也包含着其他文体的特质。
1.“一书兼二体”的传承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从产生到发展完善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此时的小说统称为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发展到唐代彻底成熟,形成了唐传奇。《聊斋志异》的文体是在继承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纪晓岚称之为“一书兼二体”,鲁迅认为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3]130。都指出了《聊斋志异》在文体上既有像六朝志怪小说一样简约记叙奇闻轶事的短章,又有情节曲折、记叙详尽如唐传奇的篇章。同样,《一斗阁笔记》中的小说,其中有单纯记异之作的短章,这些作品,或记述现实中奇人奇事,例如《葱管》《茂腔》《槐米》《神迹》;或描写奇怪妖异故事,例如《锦衣》;其中又包括情节跌宕,娓娓道来的篇章,如《黑猫》《老邓之妻》。《一斗阁笔记》里的小说虽然不是标准的志异笔记小说或唐传奇,但是它同样显示出了这两种文体的某些特点。可以说,《一斗阁笔记》传承了《聊斋志异》“一书兼二体”的文体特色
2.“诗稗互渗”的继承
“古代许多小说家擅长将诗词文体嵌入小说,使之‘文备众体;而清代蒲松龄却能凭借诗稗兼长的优势,在创作上真正做到文本意义上的跨文体互化,将诗之‘意与稗之‘趣进行有效化合。” [4]158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有言:“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稗”代指小说这种文体。蒲松龄实现了小说文本与诗词文本的互渗,两种文体的互渗服务于小说情节的推进与主题的表达,显示出非凡的艺术魅力。如《公孙九娘》中九娘追忆往事,吟绝句二首,有“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 [5]502二句,诗意盎然又与九娘的悲惨身世相互呼应。《聊斋志异》中男女借助诗词歌赋以通情好的故事比比皆是,如《连城》《林四娘》《连琐》等篇,诗歌在情节推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聊斋志异》中还经常出现对联等,《狐谐》中狐娘子以“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 [5]525对酒客的上联,塑造了机智幽默的狐娘子形象,并使小说趣味盎然。
《一斗阁笔记》中也鲜明地运用了“诗稗互渗”这种写作手法,其诗歌与小说两种文体在文本中交互使用的情况体现在多篇小说中。笔者将《一斗阁笔记》中“诗稗互渗”的表现分为小说中直接出现诗歌、诗化小说、诗中有“稗”三种情况。
表2 《一斗阁笔记》中的“诗稗互渗”
从表2中可以看出,莫言的《一斗阁笔记》中小说与诗歌两种文体互渗的呈现是多样化的,在这几篇小说中,就可以看出诗稗互渗的几种不同表现,这带有莫言的文体实验性。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真牛》和《东瀛长歌行》这两篇。
第一,诗歌嵌套在小说文本中。《真牛》显示出诗歌与小说两种文体的圆融互通,整体上来看,《真牛》是一篇微型小说,小说要素完备,讲述了人民公社时期,一头厌恶劳动的牛在集市上被反复售卖的故事。从语言这一方面来看,《真牛》中的语句明显有打油诗的特色。“但此牛厌恶劳动,逃避生产。套一上肩,立即晕眩,跌倒在地,直翻白眼”,这一段中多用四字短语,含蓄凝练。并且“产”“肩”“眩”“眼”韵母相同,均为“an”。支书、队长、会计的话连接起来看也是极为押韵的,“你”“犁”“题”“计”韵母都为“i”。在描绘牛到集市上的一段文字中,笔者发现“光”“伤”“娘”韵母也都是“ang”。这三处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押韵的地方,如果单独摘出来看,完全可以看成是三篇打油诗。在一篇仅有270个字的微型小说中,包含了3处押韵的诗歌,且诗歌文本与小说文本相互渗透,不着痕迹,小说的叙述没有妨碍诗歌的呈现,诗歌的表达服务于小说的叙述。可以说,《真牛》这一篇是诗歌嵌套在小说文本中。
第二,小说嵌套在诗歌中。《东瀛长歌行》是一篇古体诗,莫言在诗歌中直接对自己长篇小说《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生死疲劳》《酒国》《蛙》《檀香刑》进行评价,可以说是小说的影子在诗歌中的渗透。
《一斗阁笔记》继承了《聊斋志异》“诗稗互渗”的特点,小说与诗歌两种文体的互文性,有效发挥了小说长于叙述和诗歌长于抒情的特色,整个文本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三)情节内容的借鉴
《一斗阁笔记》里的某些小说情节,与《聊斋志异》某些故事的情节有很大的相似性,笔者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将二者情节关联处以表格呈现出来。
表3 《一斗阁笔记》与《聊斋志异》的情节
当然,莫言并不是刻意寻求某一篇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但是《一斗阁笔记》中出现的与《聊斋志异》相似的情节也并不是偶然的。莫言对《聊斋志异》相当了解,他在散文中讲到自己的祖先给蒲松龄讲过故事:“《聊斋》中那篇母耗子精阿纤的故事就是我这位祖先提供的素材。这也是《聊斋》四百多个故事中唯一发生在我的故乡高密的故事。” [6]2所以,《聊齋志异》里的故事情节给莫言以启发,他直接或者间接地借鉴了《聊斋志异》来进行小说创作,汲取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积极成分来作为小说创作的土壤,这也能看出中国古典小说对现当代作家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拥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是一口可以被深挖的古井,源源不断地为后世的作家提供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
(四)奇异与幻想的传承
整体上来讲,《一斗阁笔记》里出现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神奇场面,有些是奇人怪事,充满巧合但是符合科学的逻辑。《葱管》中余兄用葱管取井水,从井底捞出来的长刀上正好刻有“葱管”二字;《神迹》中“吾”投入缸中的硬币有四枚落在石鱼嘴里,一枚落在鱼唇上;《斗虎》里的黑马与老虎搏斗。这些事情的发生,有极大的巧合性,但也符合现实逻辑。有些则类似于神话故事,例如,《锦衣》中的公鸡忽作人语;《鸟事》里“我”到北海公园遇到的秃尾巴喜鹊会说普通话也会说英文;《黑猫》里的黑猫会说“我”家乡的方言土语。
在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中,六朝志怪笔记和《聊斋志异》最具有奇幻色彩,记录了许多神奇的事情。《聊斋志异》里的主人公多是花妖狐魅,是具有动物特征的人,他们具有人情人性,而又有着动物的某些特征,是人与物的“复和统一体”,“这些形象中的物性包融在人性内,所以,它们只能是带着物的某些特点的人” [7]23。莫言的《一斗阁笔记》可以说是反向借鉴了《聊斋志异》中人与物的二元性塑造方式,创造出各种各样具有人的特征的动物。
(五)叙述方式的相似性
莫言在进行叙述的时候,叙述语言有明显的文言化特征,如在表示第一人称“我”的时候,常用“吾”“余”来使叙述语言文言化,在很多古代语境下创作的小说,如《诗家》《锦衣》更是如此。文言文写作自然是包括《聊斋志异》在内的古典小说的一大特点,《一斗阁笔记》中的叙述语言文言化特征,是在语言表层上对《聊斋志异》在内的古典小说的模仿。文言化的语言有独特的魅力,莫言在《一斗阁笔记》的某些篇目里对语言进行文言化处理,是对中国古典小说自觉地传承。
叙述过程中详细地描写人物的姓名、籍贯,这也与《聊斋志异》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如《诗家》这一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清乾隆年间”和地点“吾乡”;《呼啸》中的“戊戌盛夏”;《赤膊》中的“戊戌入伏日”;《识字》中的“戊戌腊八下午”等,都直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聊斋志异》中开篇即点明人物姓甚名谁、家乡在何方这样详尽表现人物身份的叙述方式极其相似,详细地描述人物的姓名籍贯,可以使文本中的故事增加真实性和可信度。蒲松龄“雅爱搜神”“喜人谈鬼” [5]1,自觉搜集神仙鬼怪的奇异故事,然后加以精心创作,并在《聊斋志异》中会说明故事材料的由来。莫言也是一个爱听故事的人,在《一斗阁笔记》中也借鉴了《聊斋志异》的写法,说明故事的由来,如《牛黄》中的故事就是来自故乡亲友吴鸣的讲述。
在《聊斋志异》中,时常会出现作者蒲松龄的声音,或议论,或感慨,他将自己的看法加之于文本之中,在小说结尾用“异史氏曰”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斗阁笔记》中,作者跳出故事进行议论的有《老邓之妻》,作者在文本中自评《老邓之妻》是一篇公式化小说,但是有必要写出来,显然是加入了作者个人主观的感受。还有《鸟虱》中,末尾突然出现了“一斗阁主疑问”,这些都是莫言对蒲松龄“异史氏曰”的借鉴。
《一斗阁笔记》中经常出现一篇小说中包含两个或多个相互关联的故事,如《卖驴》中,莫言在讲述完周氏父子卖驴的故事后,接着讲述了一个说真话骗人的故事;《石头》则讲了三个看似毫不相关但却均与石头有关的故事。《聊斋志异》中也出现过一篇文章叙述多个故事的情况,例如《瞳人语》这一篇,蒲松龄在讲述完方栋因为无礼于芙蓉城主而一目失明的故事后,又在“异史氏曰”中讲述了一个书生因轻薄女子而自取其辱的故事。
二、《一斗阁笔记》对《聊斋志异》的超越
《一斗阁笔記》继承了优秀古典文言小说《聊斋志异》的精髓,同时,莫言又匠心独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完成了对《聊斋志异》的超越。其超越表现在很多方面,笔者选取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超越
《一斗阁笔记》中的女性人物,有时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而存在,如《老邓之妻》《马脚穿鞋》;有时作为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如《蛙泳》《群众演员》。但她们大都能说会道,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如《老邓之妻》里老邓的妻子勤劳致富,敢于和政委叫板;《蛙泳》中的胡珂是体育老师,曾经带领“我们”修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群众演员》中的女演员演技比男演员更为高超。
表4 《一斗阁笔记》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在491篇小说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形象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而大部分的女性人物都是正面形象,这些由鬼狐精怪幻化而来的女子,美丽、善良、且拥有奇特的本领,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帮助或满足男主人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但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美好品性,是在男性视野下被赋予的,这是蒲松龄的局限所在。而《一斗阁笔记》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抒写,完成了对《聊斋志异》的超越,《一斗阁笔记》中的女性人物,不再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作者把她们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抒写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价值和她们独立的力量。《马脚穿鞋》里的表姐是给骡子上蹄铁的主将,她机智聪慧,让全队只有壮劳力才能制服的驴子乖乖听话,而“我堂舅”只能给表姐打打杂,当下手。《老邓之妻》里老邓的妻子勤劳能干,她开荒种地、养猪养禽,以一己之力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在《老邓之妻》的叙述中,老邓处于一个次要的地位,因为妻子的勤劳能干,家里条件慢慢变好,他原本干巴巴的小脸变胖了,在家庭出现危机的时候,也是主要由老邓的妻子出面解决。这两篇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体的小说,男性人物则处于次要地位,她们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女性特有的光彩。
《一斗阁笔记》中的故事很多都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独立女性人物形象的出现与当时的时代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那是一个劳动最光荣的时代,男女有分工之别,但在社会地位上是一样的,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高低,在于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马脚穿鞋》中“我”的表姐,她有给马脚钉铁蹄的本领,从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凤毛麟角”的传奇女子。《一斗阁笔记》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更鲜明地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莫言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肯定女性的价值,这是对《聊斋志异》男权视角下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超越。
(二)主题表达的超越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孤愤之作,可以说,“孤愤”是《聊斋志异》的总主题。蒲松龄的一腔孤愤之情,借助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对世态人情的描绘、对神仙怪异故事的记叙表达出来。细致划分《聊斋志异》的主题,有爱情主题、社会批判主题、人性主题、恩报主题、侠义主题、复仇主题等等。莫言的《一斗阁笔记》也蕴含了多重主题,但是在主题的表达上,《一斗阁笔记》有着更加多元化的内容。
1.人性主题的丰富性
《一斗阁笔记》中的人性主题表达与《聊斋志异》有着明显不同的特质,以情节结构有相似之处的《马介甫》篇与《踩鱼》相互比较,二者都描写了一个悍妇嫂嫂的形象,《马介甫》里杨万石的妻子尹氏泼辣蛮横,欺负小叔子杨万钟,杨万石懦弱惧内;《踩鱼》里的皮囤经常受到嫂子的虐待,其兄不敢阻拦。这两篇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都在描写人性,蒲松龄在《马介甫》中充分表现了悍妇尹氏的恶,莫言的《踩鱼》也在抒写着人性,但是在人性主题表达上,莫言完成了对蒲松龄的超越。
《马介甫》中的悍妇尹氏后来改嫁给了一个屠夫,受到屠夫残暴的虐待后,才渐渐有所醒悟:“始悟昔之施于人者,亦犹是也。” [5]760尹氏最后的结局是行乞度日,受众人唾弃。《踩鱼》里的情节转折点是皮囤嫂子感动于自己落难时,皮囤不计前嫌出手相助,而对皮囤视如己出。前者采用的是恶有恶报,因果循环的模式,让悍妇得到应有的惩罚;后者是基于现实的逻辑,使悍妇得到感化。可以说,蒲松龄善恶果报的思想符合传统封建社会的思维方式,即惩罚恶人,使之不得善终,这在《种梨》《僧孽》《青蛙神》等众多篇目中都有所体现。但是,恶有恶报这样的情节设计似乎与现实情况有很大差距,更多时候成为符合人们心理期待的一种泄愤方式。人在现实中不能得到的东西往往寄托在艺术作品中,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这不免带有一些消极色彩。而莫言的《踩鱼》打破了这种思维模式,从更加现实、理性的角度,积极地为人物命运设置了一个窗口。皮囤没有憎恶虐待他的嫂子,没有采取以暴制暴的报复方式,而是对嫂子出手相助,把自己和嫂子看作一个命运共同体,用更加宽广的胸襟和善良美丽的人性感化了嫂子。笔者认为,《踩鱼》这一篇,是莫言对于人性美、人情美的集中表达。这样的人性美在《老邓之妻》里也体现,“我”和战友因为饥饿去偷老邓家的鹅,老邓妻子早就知道我们有这样的打算,非但没有责备我们,反而早早把鹅炖好了让我们饱餐一顿。在那样贫苦的年代,老邓妻子身上的美好人性像是清晨阳光下的露珠一样闪闪发光。而正是有了这样美好的人性,贫苦的年代不再难熬,人们在守望相助中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在面对恶行的时候,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莫言的《一斗阁笔记》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蒲松龄用恶来惩治恶,莫言则用善来感化恶。《一斗阁笔记》有悲悯与包容的情怀,正是这样的情怀,使《一斗阁笔记》在主题表达上完成了对《聊斋志异》的超越。
2.社会批判主题的深刻性
《聊斋志异》的社会批判主题主要集中在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如《司文郎》《贾奉雉》《于去恶》等篇都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揭露科举弊病的文章。但是,蒲松龄的批判并没有完全否定科举制度,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封建官绅和科举考官的昏庸无能。可以说,《聊斋志异》批判了科举制度,但是并不彻底。从根本上来讲,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为实现稳定的统治而给读书人设置的一种幻梦,将读书人尽数纳入行政体系中自然是不可能的,但设置一个渺茫的希望,让无数士子埋头于四书五经,便减少了他们犯上作乱的可能。蒲松龄本身就是这无数贫寒士子中的一员,他一生都在赶考,但屡屡落第,蒲松龄心中对科举制度心存幻想,那么他笔下的《聊斋志异》就不可能出现对科举制度彻底的批判。
同样是社会批判,莫言的《一斗阁笔记》则更加冷峻和深刻。《诗家》中,莫言用不动声色的叙述,犀利地批判了社会上小人阿谀奉承的丑态和县官昏庸麻木的情状。封建社会为了稳固父子君臣的关系,将“孝”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县官言之凿凿,作为封建伦理的卫道者,高举“孝”字大旗,但在听到三子所作的奉承诗歌后,态度却骤然转变,反过来责打白公。这种荒唐滑稽的闹剧,正是封建大舞台的常态。《一斗阁笔记》也充满了对现代社会乱象的批判,《老汤》借旅游局局长之口,揭示出为了发展旅游造景造谣的社会丑象;《石头》中对党政机关信奉封建迷信,摆泰山石以求升官发财的社会心理进行了無情地嘲讽。《一斗阁笔记》中,莫言的讽刺和批判并不直接,通常采用反讽幽默的语调进行批判,但是打击的面很广泛,批判直入人心,直接指向这个社会的病症。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借助“异史氏曰”大量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社会进行批判,如《黄九郎》中大段讽刺男风的议论,《马介甫》篇末批判悍妇的言论等等。而《一斗阁笔记》中的讽刺和批判多是容纳在故事中,莫言少有论断式的话语,但批判之意毕现。议论虽能抒发作者观点,更加鲜明地对现象进行评判,但有时也会伤于直露。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讲,将批判隐藏于文本中,引导读者去思索深层的含义,无疑是更加高明的手法。
莫言的《一斗阁笔记》在继承《聊斋志异》的过程中打上了传统的烙印,而在现实的土壤中,也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并未停止创作,《一斗阁笔记》是莫言寻找小说创作可能性的阶段性成果。笔者认为,《一斗阁笔记》是莫言回到传统文学中,从中借鉴优秀的创作方法并积极向现代小说转化的一次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莫言.莫言讲演新篇[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喻晓薇.论莫言小说对明清笔记小说文体的继承与改造[J].江汉论坛,2018,(12).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社,2010.
[4]李桂奎.诗稗互渗与《聊斋志异》意趣创造[J].文学评论,2019,(3).
[5]蒲松龄.聊斋志异全译[M].丁如明,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6]莫言.学习蒲松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7]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of Yidouge
Notes to Liaozhai Zhiyi
GAO Ling-xiao
(College of Arts,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03,China)
Abstract: The Yidouge Notes by the contemporary writer Mo Yan imitates and refers to Pu Songling's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n the Qing Dynasty in many aspects.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se aspects between Yidouge Notes and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such as the similarity of the way of topic drafting,the reference of style,the reference of plot structure,the similarity of narrative style and so on. While in the process of referring to,Mo Yan is ingenious to apply the thinking mode of contemporary people to create legendary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context. In terms of theme expression,the transcendence of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s completed.
Key words: Yidouge Notes;Liaozhai Zhiyi;Mo Yan;Pu Songling
(责任编辑:朱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