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学习力的有效提升

2023-06-07王双谦

天津教育·下 2023年1期
关键词:家国史料初中生

王双谦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定基础”,强调了“学习力”的重要性。核心素养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目标,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源头动力、指引教学的前行方向,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中心思想,探索提升初中生历史学习力的有效策略,以创新化的课堂教学和多元化的课外探索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学习,掌握多元化的学习技巧和方法,灵活应对各类历史问题,进而不断提升历史学习力。

为明确提升初中生历史学习力的有效性,文章基于历史核心素養简要分析“学习力”的概念和具体包含的要素,并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分析学习力的培养现状,了解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做好学情分析、概念解读后,从“以导引学”“图文结合”“视听融合”“实践拓展”四个方面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初中生历史学习力的有效策略,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明确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学习力

《课标》中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细致划分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要求教师将其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展开历史教学活动,有助于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增强家国情怀素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即可具备学习的动机,将传承历史和弘扬文化的职责作为己任,继而在分析历史史料、解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素养,最终成为拥有历史学习力和核心素养的多元化人才,综合可知,历史核心素养与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目标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纵观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学习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福瑞斯提出,最初为一个管理学的概念,经过时代的演变和教育的发展,于八十年代被运用于教育行业,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而适应多变的世界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笔者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及《课标》中的内容,对历史“学习力”进行简单阐释,它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兴趣和乐观的学习态度,并在分析历史问题、研读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知历史明兴替”的思维模式,并能尝试着用基础知识解读历史问题。一般情况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力,具体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以创新化的教学材料和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第二,利用史料素材,引导学生掌握解析历史材料、阐释历史事件的技能,从辩证的角度探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第三,根据现实经历和时事素材,综合性分析和解读历史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史料观等。

结合核心素养下历史“学习力”的概念和涵盖的具体要素,教师要探寻科学合理的培养对策,在认真分析当前历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创新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增强其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力的培养现状

在理清核心素养下历史学习力概念的基础上,为真正确立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目标,教师应充分了解现阶段历史学习力的培养情况,以此达到“知己知彼”的教学效果。在全面分析初中历史教学实况的基础上,教师不难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存在历史学习力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可分为如下三点。

第一,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答试卷和背诵基础知识上,他们对高效学习关注度明显不足,而在学业压力下,他们也很少有自主探索和实践拓展的机会,导致在历史学习中缺乏必要的学习动机。

第二,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离不开合作学习模式的支持和辅助,从现阶段的历史教学情况来看,一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他们或是排斥加入学习小组,或是只关注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注重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也严重降低了历史教学的实效,不利于构建有序、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

第三,历史课堂的互动性不足。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应精心设计历史课堂的各个环节、甄选教学内容,但现实与理想相悖,一部分教师未能深入领会培养的要求和《课标》的内容,仍然按照既定的套路展开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现实需求,这也使学生始终无法摆脱被动式的思维模式,自然不利于形成历史学习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力不足,教师应在明确原因的基础上,解决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创新和优化的教学策略将核心素养融入历史教学,扭转不利的局面,最终达成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力的目标。

三、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学习力的提升策略

(一)以导引学,巧设导学方案,激活学习意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首要任务是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并长久地保持学习兴趣,为满足这一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以导引学的策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架和引子,这样他们既能找准学习的方向,也能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阶段形成学习动机和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导学方案,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具备深思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对比解析中,辩证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基于以导引学的需求,教师在设计导学方案时,要贴合初中生的真实思维能力,选取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辩证思考的抓手,让他们在分析和阐释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历史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某一个点作为导学案的主题,如“儒家文化”,从由点及面的角度分析汉武帝能够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具体原因,让学生在对比解析中形成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教师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基础元素,设计课前导学方案,引导学生从辩证化的角度看待问题,让他们从具体的举措和真实史料出发,深入分析“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客观原因,以此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素材论证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都能得有所增强。

(二)图文结合,绘制平面图形,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提升学生学习力,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实践验证,图文结合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绘制平面图形,让学生在历史的兴衰变化中形成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并驱动他们自觉展开辩证分析,从历史演进的长河中感悟民族的发展,以此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家国情怀。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师要将总结知识、绘制图形的机会赋予学生,引导他们将同一类和相同时空线索中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以“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制度)”的教学板块为例,教师指导学生绘制时间轴,简述和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让他们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按照时代发展的纵向角度展开分析。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史料素材以及自主搜集和积累的材料,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梳理,按照年代的横向发展进程,确定每一个阶段诞生的特殊政治制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整合知识、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意识,对提升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视听融合,引进影视片段,提升学习能力

基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开展党史教育的需求,国家文娱行业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的史剧和红色电影、电视剧等,这些影视资源不仅具有历史和社会价值,还具备教育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用符合史实的影视片段,并将其作为史料素材,让学生在视听融合的教学模式展开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并形成深厚的家国情怀,从而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例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从选材、播放和反馈三个环节入手,促进影视资源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

首先,合理选材。基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和主要教学目标,经过细致筛选和甄别,教师可以将《八佰》作为课堂教学的史料素材,截取其中的重点片段,将其整合为视频教学资源,穿插于多媒体课件中。

其次,课中播放。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围绕电影中包含的真实史料,寻找淞沪会战中革命战士英勇应对日军侵略保卫国家的壮举。在引进影视片段时,教师要把握好时机,于课堂教学的中段,引导学生将影视片段中讲述的具体故事、教材中的史料素材以及课外的历史资源等融合起来,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感悟战士们不畏艰难、英勇献身的伟大情怀,进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资源中提炼史实。

最后,课后反馈。当影视资源播放完毕后,教师为学生开放专门的思考和探讨空间,鼓励他们针对电影片段中的具体情节、人物的壮举等展开自我陈述,抒发他们的主观情感,深化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以此对策开展教学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扩充史料素材的储备,还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并提升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力。

(四)实践拓展,开展主题活动,提高学习品质

除了在课堂上提升初中生的学习力、增强其核心素养之外,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拓展,为他们创造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主题活动中积累更丰富的史料资源,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品质,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基于实践拓展的需求,教师所设计的主题活动,一方面要迎合历史学科的课内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与本土化的史料资源融合起来,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实践模式。

以《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的教学中,基于书面教学材料和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教师需要结合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寻找历史博物馆和当地的民间文化保护组织,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在历史长河中追寻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踪迹”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将文字材料、图片素材等与实物联系起来,从审美鉴赏、文化解读等角度,对青铜器与甲骨文中蕴含的审美要素和文化内涵等展开深度解析,引导他们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激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在此基础上,为完成强化学生学习品质的任务,教师也应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将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素材、输入的信息等以数据化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与学术文献进行对比和解析,尝试运用考古学和历史学的专业理论解释文物的来源和蕴含的文化意义,最终以项目汇报为载体,分享各自记录的数据和得出的结论。

基于初中生项目实践经验不足的真实情况,教师也要在实践拓展活动正式开启之前,搭建活动支架,为他们提供项目汇报书的模板,让他们依据本組的学习和探究情况,适当地调整报告书中的内容。在学生展开主题活动之前,教师将汇报书模板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尚存不足”等项目名称,梳理本组的学习历程,总结和归纳主题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各成员的表现等等,深度解析青铜器和甲骨文中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加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至此,初中生不仅可以提升核心素养和学习力,还能在历史教学中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主题活动,是创新历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品质的关键举措,学生能够在观察和解析实物史料的过程中,形成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等素养,也能更深入地阐释历史理论和问题。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从巧设导学方案、绘制平面图形、引进影视片段和开展主题活动等方面入手,将核心素养的内容渗透在历史教学中,改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技巧和方法,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强化其学习动机,也能促使学生形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素养,使他们成为多元发展和综合进步的人才。此外,教师也要全面关注学生学习力的提升状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对策,从而创建以学生为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家国史料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家国两相依
史料二则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