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凸现现实性教育的策略实践研究

2023-06-07赵晓燕

天津教育·下 2023年1期
关键词:现实性轴对称数学知识

赵晓燕

新课程改革时代,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度愈来愈高,教育教学遵循了学生的实际发展,而非一味地赶教学进度。目前,广大教师开始研究凸现现实性教育的策略,期望教学活动可以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让学生获得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真理意识。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凸现现实性教育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一、现实性教育的内涵

现实性教育要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策略要符合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内容要贴合真实情境;学习知识,必须要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到将其真实反映的方法;只有认识到即便是客观的知识,仍然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入而发生改变,才能够靠近真理;学生要认识到知识需要边探索边修正的,教师也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品质。

二、数学教学同现实性教育的联系

数学作为一门现实学科被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学同现实性教育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凸现现实性教育有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情感参与其中,营造充满学习氛围的数学课堂,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三、凸现现实性教育于数学课堂中的有效策略

数学教学活动中凸现现实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数学价值被学生充分肯定,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活动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凸现现实性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成长出发,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令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的学习态度,从而优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打造具有价值的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一)基于学生生活认知,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依据学生的“生活世界”展开教学实践活动是现实性教育所强调的,且需要保证课程具有真实情境,数学学科恰好就有这种性质。因此,教师要思考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生活认知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充满自主探索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亲近数学,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构建精彩的教学实践课堂。

以《小熊购物》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练习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认知,在课堂中凸现现实性教育,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受数学的应用性。

活动导入阶段,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小熊胖胖和壮壮约定好一起去超市,到了超市以后,看到超市里的东西真多啊,很快就走到了它们喜欢的食品区。”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情景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知总结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然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假如顾客是你,你想买哪些东西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展开师生互动,指导学生计算有关两步式的题目,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顺序,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快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巩固脱式计算的运算法则,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收获。

基于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实践活动,令学生在探寻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充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凸现现实性教育,从而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精彩构建。

(二)基于新旧知识联系,唤醒学生知识储备

通过联系新旧知识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也是与现实性教育理念相契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根据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数学思维能够在充满现实性教育的活动中得到发展,数学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以《小树有多少棵》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发展学生的运算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应用旧知导入新知的教学策略,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将现实性教育体现在课堂上。

活动导入阶段,首先,教师要根据“九九乘法表”和学生展开互动,在师生和谐前提下唤醒学生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把握和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能力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尝试思考70、100里面有多少个10;500、2000里面有多少个100;4000里面有多少个1000;4个10、11个10是多少;5个100、13个100是多少;6个1000是多少。由此,通过一些简单又熟悉的问题帮助学生复习“数的组成”,使学生形成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意识。然后,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情景图引导学生回顾表内乘法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而通过类比推理提高学生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计算能力,将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充分落实到学生身上。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强调联系新旧知识进行学习的作用,学生可以建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思想,并为之付诸行动。

通过新旧知识联系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基础数学知识继续探究新知识,充分体现面向学生的现实性教育,使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帮助,最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进而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效率。

(三)基于学生能力提问,引发学生探究意愿

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育教学是凸现现实性教育的表现。解决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提问自然是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能力展开提问,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探究意愿融入探究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自信。

以《分桃子》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教学目标是借助教材中的情景图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明白平均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简单除法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凸现现实性教育的提问策略,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保持主观能动的学习意愿。

活动导入阶段,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教材中的情景图,对学生提问:“快快和乐乐这两只小猴子发现树上长出了桃子,于是他们就去摘桃子,一共摘了8个,但是它们两个不知道要怎么分这8个桃子才合适,你们能不能帮帮它们?”于是学生就陷入思考的状态。其次,教师继续对学生提问:“你们认为怎样的分法才能使两只小猴子都满意呢?”学生有了“要给两只小猴子分一样多”的答案,即每只小猴子分四个桃子。此时,学生有了操作的建模思想。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进行探索,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对社会公平的作用。最后,教師引导学生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探究数学问题,在深入思考中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数学素养。

基于学生能力提问,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意愿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凸现了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现实性教育,创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进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自信,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

(四)基于信息技术指导,创造学生喜爱情境

信息技术是科技教育时代下被学生喜爱的教具之一,经实践调查表明,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基于信息技术创造学生喜爱的情境,在课堂上凸现现实性教育,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课堂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创造精彩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以《轴对称(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在观察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基于信息技术对学生展开指导,创造学生喜爱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审美意识学习新知。

活动导入阶段,首先,教师要基于信息技术展示一些漂亮的图形,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在充满美的情境中与学生展开互动,就轴对称的基本特征展开交流,刺激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意识。其次,教师要将教材和信息技术相融合,将教材中的松树在大屏幕上展示,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方格纸探索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让学生了解到“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有无数组,且每组对应点连线和对称轴是垂直的关系,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再次,教师要根据新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最后,基于对学生实际操作中的观察,教师要对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步骤进行总结,安排学生针对学习内容与同学进行交流。

基于信息技术展开对学生的指导,符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特点,创造了体现现实性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喜爱的情境下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以自信的态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于生机勃勃的氛围中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助力。

(五)基于生本理念合作,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合作模式应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会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本理念在行动中落实,同时也能够凸现现实性教育,让数学知识被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基于生本理念,将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开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温暖的学习气氛中,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对待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热情,在充满学习数学知识主观意识的前提下提高数学能力。

以《面积单位》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教学目标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经历具体的测量活动,予以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对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感受到面积在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因此,教师可以采取生本理念的凸现现实性教育策略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活动导入阶段,首先,教师要按照学生在《什么是面积》这堂课中的具体表现,将其划分成具有互助性的学习小组,对学生说:“我们对面积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现在请大家利用格子图测一测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其次,教师通过询问不同小组的测量结果发现,不同的小组代表表达的测量结果却不一样,对学生说道“我们的数学书是一样的,但是你们的测量结果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们的测量结果变得一样?”于是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再次,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标准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帮助学生加深对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单位的认识,同时结合不同的物体向学生展开提问,使学生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将物体的大小进行描述”有了充分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关于面积单位的知识展开系统的总结,并让学生预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节的知识,让学生形成联系新旧知识进行学习的意识,安排学生交流关于面积的学习收获,进一步凸现面向学生发展的现实性教育。

基于生本理念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到了自身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学习数学知识,充分体现了现实性教育,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趋势,并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极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若要将现实性教育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凸现,教师要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教学,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意愿。因此,教师要始终保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基于学生生活认知、新旧知识联系、学生能力提问、信息技术指导、生本理念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凸现现实性教育,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

猜你喜欢

现实性轴对称数学知识
说说轴对称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