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素质评价视域下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探研

2023-06-07李荣星谢美兰张永添林建漳袁祥洪

成才之路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综合素质教学改革

李荣星 谢美兰 张永添 林建漳 袁祥洪

摘要:作为一线教师,要通过教学改革以助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文章以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调剂技术》为例,从组建师生共创的多维协作的教学团队,重构课程、开发新教材,变革教法及评价、打造新课堂三方面,对综合素质评价视域下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研。

关键词:综合素质;教学评价;药品调剂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5-0081-04

基金项目:龙岩市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综合素质评价视域下的中职药剂专业《药品调剂技术》教学探究”(课题编号:ZZKT2020002)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虽然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由于受传统人才观念、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2021年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受访学生、家长、教师及企业人员在选择“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时,“社会认可度”“人才培养质量”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位居前三。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整体上仍然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已从法律层面明确职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对管理体制、经费投入等保障已作出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否能够很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破局呢?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作为学校,应该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做文章,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作为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师,在国家未发布新课程标准之前,要抓住职业教育的“职业”两个字,思考并践行教学改革,以助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改之前,首先应梳理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政策,明确职业教育大局,其次要明晰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

一、职业教育相关法规及文件政策的梳理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019年1月24日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遴选认定一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编制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专业教材每3年修订1次,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要及时动态进行更新。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要积极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有效应用。上面提到的就是“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教师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作为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呈現形式是“三教”改革的体现,教学方法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是“三教”改革重点。教师、教材、教法能形成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因此,要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教师就要进行产教研深度融合的“三教”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21年4月29日第三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增加了“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及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人作为人之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开展劳动教育,这是回归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教育,能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锻炼自我,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学生的诚实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加强学生的辛勤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加强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教育,以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可见,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给予评价和激励。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022年4月20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职业教育是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第四条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以上表述的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方式,教师可以此为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4.《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闽教职成〔2020〕46号)文件中规定对本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体育素养、艺术素养、劳动素养和职业素养共6个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前面5个方面的评价对应教育法中对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培养。职业素养的评价对应职业教育法中的另一要求。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把综合素质评价尽可能地细化到课堂上每一个教学环节。

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到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课程思政问题,明确了所有课程的育人任务。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利用科学知识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可见教育的重要任务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格。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还要做“大先生”。

二、重要概念的明晰

1.知识、能力、素养

(1)知识。知识与事物的属性、联系有关,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认识。其对应“知道”,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我知道什么”。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一套操作步骤,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从药品调剂技术的角度来说,课程内容、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规范操作都属于知识的范畴。

(2)能力。能力与完成某项活动有关,是一种心理素质,对活动的完成情况、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对应“能完成”“能做”等。能力按功能分为认识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认识能力具体包括学习、研究、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具体包括操作、制作等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与周围的人相互交往,保持协调的能力。从药品调剂技术的角度来说,能力是解决药品调剂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如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对工作流程的掌握、对药品包装的辨别、对说明书的使用等。

(3)素养。素养是一种品质,是比较高阶的水平;是一种高阶的能力,高于知识与能力。OECD核心素养框架下,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在特定情境中满足复杂工作需要的能力。其对应“领悟”“内化”。从药品调剂技术的角度来说,素养是解决药品调剂中复杂问题时所表现的综合品质。如“审方”能力、静脉用药调配能力、药物咨询能力等。

(4)三者的关系。无论是能力的体现,还是素养的体现,都离不开知识,因此知识是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需要能力,而综合应用知识需要素养。所以知识是基础,能力处于中间环节,素养则属于更高层次的综合品质。知识、能力、素养三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只有站在能力素养的角度开展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2.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时期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社会修为,以及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等。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闽教职成〔2020〕46号)文件把对福建省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定为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体育素养、艺术素养、劳动素养和职业素养6个方面。在课程育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包括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应当结合课程思政。

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牢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冰山模型”,要在把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讲“活”的前提下,幫助学生孕育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这才是“教”与“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综合素质评价视域下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策略

1.组建师生共创的多维协作的教学团队

(1)教师与企业教师协作。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主动联系企业教师,共同确定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符的实践项目。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由企业教师指导或承担,组织形式可以是企业教师来校或学生去企业,也可以是学校教师、学生与企业教师面对面交流。学校教师要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练,并邀请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师生录制实操小视频,以供日后教学使用。本课题中的两位三级乙等医院的药师是我校聘用的企业教师,长期承担教学工作,尤其是在医院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教学工作。

(2)教师与校内思政课教师协作。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时,教师需要邀请校内思政教师,从课程内容中共同挖掘有关“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方面的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教学素材库,确定课程思政目标。

(3)教师与学生互动。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教学内容、方法、兴趣点、疑难点等方面多参考他们的意见,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2.重构课程,开发新教材

(1)定课程内容。职业教育的教材关键是体现“新”和“实”。校企教师要结合当地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根据真实工作岗位,以项目任务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使之与教师和教法改革同向同行。例如,课程内容可增加药品自动化调剂、静脉用药调配等新项目,可将处方的管理应用、药品剂量与用法重构到药品传统调剂项目中。

(2)定课程思政。职业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专业教师不要将课程思政强行加入或嵌入课程教学中,而要根据课程中的知识点,与校内思政课教师一起挖掘“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方面的思政元素。本课程以“培济世之心、植仁爱之德、树创新之志”为课程思政目标,注重学生诚实守信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的递进养成,以扬学校“修医德、精技能、济世致远”的办学宗旨。在挖掘思政元素时,教师可设计“课程思政设计一览表”,以有序挖掘。

3.变革教法及评价,打造新课堂

(1)课程思政引领课堂教学。教师要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在审方环节培养学生安全至上、严守药规的精神,即诚实守信的劳动精神,在调配环节培养学生准确严谨、讲求效率的精神,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用药指导环节培养学生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即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

(2)教学活动转化为学习活动。教学设计要以生为本,多设计小组讨论、实操演练、转教别人、立即应用等能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即变教师满堂灌型教学设计为学生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深化教法改革,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明白学生所需,打造有趣、有爱、有用、有效的新课堂。因此,在课前探索、课中学习、课后拓展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学习通平台的快速统计功能,能使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得到及时反馈。这有利于学生及时反思自省,进而调整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在课中学习阶段,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地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例如,在“药品自动化调剂”项目学习中,教师可通过电脑端打开视频,让医院在岗的企业教师在线授课,以增强学生的体验。

(4)增值评价赋能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最需要“成功”与“自信”,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表扬多于批评,肯定多于否定,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外,还要有增值评价,让学生感到进步、成功,以树立学习自信心。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可以是教師、学生,也可以是学习通平台等。教师要对学生的每课时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及增值评价,并装订成册,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课中评价”,具体考核内容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在实训教学中,其中的“学习参与”可利用传统评价表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进行详细评价。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国臣,王淑芬.教你做好课堂教学设计[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8.

[2]李宁,李屏.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

[4]耿建.核心素养的践行与理想究竟有多远———基于一组物理同题异构评优课的研究与反思[J].物理教师,2017(02).

[5]孙翠丽.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J].广西教育,2021(02).

[6]谭静.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05).

[7]钟凌.新形势下中职卫校药剂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2015(08).

[8]蔡孝妮,陈婷,郑健保.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湖南教育,2022(06).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Taking Drug Dispensing Technology for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Li Rongxing1, Xie Meilan2, Zhang Yongtian2, Lin Jianzhang3, Yuan Xianghong3

(1. Longyan Health School of Fujian, Longyan 364000, China; 2. Mi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3. Longyan Peoples Hospita of Fujianl,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Although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long become a social consensus, due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traditional talent concepts and systems,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not been high for a long time. To improve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extremely necessary for all parties to cooperate and support efforts. As a front-line teacher, we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eaching reform. Taking Drug Dispens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establish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teaching team creat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constructing courses, developing new textbooks,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ng and creating new classroom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quality; teachingevaluation;drugdispensingtechnology;education reform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综合素质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