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花开 生态还原本体
2023-06-07钟秀敏
钟秀敏
摘 要: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专业教育与家庭情感教育相结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家园共育质量。文章首先介绍当前家园共育遇到的问题,并梳理家长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接下来分析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以及二者间关系,最后探究新时期视野下家园共育有效策略。旨在为家园共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为祖国未来发展培育花朵,静候花开。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有效策略
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应与幼儿家长携手共育花开,双方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为家园共育奠定基调、指明方向,家园共育指的是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期间,幼儿园与家庭,主要是幼师与家长之间积极配合,双方共同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来,协同推进幼儿园教育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这符合当代幼儿教育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幼儿教育目标。新时期家园共育主体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合理化制定共育工作策略,确保家园教育资源共享,大大提高家园共育有效性,优化幼儿园生态启蒙教育效果。可见,该论题具有探究的现实性意义,论题内容分析如下。
一、新时期家园共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家园共育工作在理念层面、实践层面存在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理念层面家园共育问题
1. 家园共育意识淡薄。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家园教育主体共育意识的强弱会影响共育行为,这关系到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发展、幼师进步。现今,主体的共育意识较薄弱,多数家长认为教师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家长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关注度不高,这定会增加幼儿园幼师教育工作压力,长此以往還会导致幼儿教育工作失衡,不利于幼儿的协调发展。并且幼儿园教育工作会因缺少幼儿家长的支持而处于低效状态,不利于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当前一些幼师过度重视教育结果,教育过程中缺少耐心、爱心,且家园共育规划缺少长期性,这是影响家园共育效果的又一因素。概括来讲,现有家园共育意识不够强烈,导致家园共育工作水平短期内停滞不前。
2. 家园共育理念尚未统一。家园共育环节多数幼儿园、家长及教师的认知水平不高,在合作育人过程中的表现多流于表面,主要围绕幼儿身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相对而言,缺少前期规划性教育和后期总结性教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家园共育主体的理念缺少创新性、前瞻性、一致性,那么围绕家园共育所做的工作会失去应有效力,最终家园共育工作质量和效率会大大降低。现下,单纯的知识教育理念不能更好地满足综合人才培养需求,幼儿园与家长除了向幼儿传授知识外,还要对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规范幼儿行为。可以看出,家园共育主体认知模糊,双方在协同育人工作中未能达成共识,导致家园共育资源利用低效,并且家园共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实践层面家园共育问题
1. 家园共育力量较分散。如今,一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幼儿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幼儿,但对幼儿的要求有求必应,缺少理性的管束。所以,幼儿往往在溺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家长依赖性较强。涉及幼儿教育时,多数家长侧重于感性教育,相对而言,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更加系统化,基于此,家园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存在冲突,未能形成共育合力,致使家园共育工作效率短期内停滞不前。
2. 家园共育方式有待创新。当前家园共育实践并未具体落实于过程中,多数幼儿家长通过参加幼儿园半年度报告或年度报告的形式了解幼儿园教育效果,并且家长开放日开放次数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受单项化、形式化沟通方式影响,家园共育实践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幼儿园制定家园合作育人计划时,存在即时性、突发性特点,因为大部分幼儿园仅在问题出现后才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然而在问题预防、问题反馈、问题总结等方面的沟通交流较少,意味着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缺乏全面性和长期性,这对幼儿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
从幼师角度来看,幼儿教师角色定位不够明确,在家园共育工作中缺少统筹意识,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中心地位,却以应付心理对待上级布置的家园共育任务,从长远角度考虑,这对幼师职称晋升、发展空间拓展会产生阻碍,并且家园共育工作有效性会随之降低。从家长层面来看,大多数家长受封建思想、传统观念影响,存在极端教育心理,即幼儿教育工作完全听从幼师安排,殊不知这是家长角色缺失的表现。长此以往会因家长教育作用片面发挥而弱化家长的权威性,致使家园共育工作无法长期性、稳定性开展。一些家长仅擅长口头说教,抑或是体罚教育,这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要求不符,不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化、健康化发展。
二、家长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新时期家园共育活动中,家长是家园共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家长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表率作用和管理作用,推动家园共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表率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潜移默化影响,家长的思想观念、行为表现均是幼儿效仿的对象,因此家长的行为关系到幼儿三观树立以及健康成长。
基于此,家长要在幼儿面前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让幼儿正向学习、良性复制。当家长表率作用彰显时,能够营造和谐家庭风气,为幼儿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影响。家长管理作用,即家长通过家规的制定与实施来强化幼儿规则意识,为日后幼儿在幼儿园遵规守纪奠定基础。家长根据幼儿个人情况,以及实际家庭情况,因地制宜推出管理方案,确保幼儿理解家长管理的良苦用心,使其积极配合家长管理工作,尽快提高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尤其是在劳动教育、体育教育中,更需要家长发挥管理作用,促使幼儿尽快养成爱劳动、爱运动的良好习惯,真正为幼儿园教育工作助力,为幼儿日后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
三、幼儿园中的教育与家庭中的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性教育,根据教育部门指导,并立足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需求,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教育活动,从而顺利完成国家教育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具有启蒙性、广泛性,涉及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领域,幼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成长需要,合理搭配教育内容,使幼儿持续进步、协调发展。
(二)家庭的教育
家庭中的教育主要指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以便为幼儿园教育起到铺垫作用,提高幼儿人生教育起点,帮助幼儿实现人生目标。家庭教育内容包括学习、生存与发展、为人处世等内容,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及时性、连续性、早期性等特征。
(三)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
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的目标一致,即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但双方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主体专业程度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幼儿园教育内容科学制定、灵活调整,契合幼儿学习需求,家庭教育内容相对随意;幼儿园教育形式即课堂学习、游戏活动结合式,家庭教育形式侧重于家庭环境熏陶,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幼儿;幼师教育主体的专业性较强,其知识储备丰富、职业教育能力突出,家长教育主体的教育能力不一,多数家长未达到专业教育要求。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之间互补,为幼儿教育提供合力。
四、新时期视野下家园共育有效策略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默契配合,通过有效合作来优化教育质量。下面具体介绍家园共育策略,确保家园共育的积极作用全面发挥。
(一)树立家园共育理念
理念对行为起到向导作用,家园共育工作开展时,幼儿园领导者、教师,以及幼儿家长,要正确认识家园共育,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家园合作提供理念指导,规范家园共育的行为,取得家园共育成效。对幼儿园来说,要大范围宣传家园共育模式,通过家长会、讲座等形式介绍家园共育的意義,以期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使家长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大大发挥,达到合作共赢效果。对家长来说,要打破传统思维,从主观层面接受家园共育,积极配合教师,从理性角度参与幼儿成长。当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层面达成共识,那么双方合作的凝聚力会大大增强,并且人文关怀理念渗透于家园共育,营造和谐模式,创造浓厚的家园共育氛围,最终家园共育工作有效推进。
(二)创新家园共育方式
家园共育理念树立后,由理念落实到实践,仍需要幼儿园、家庭两个主体的共同支持,这要求教育主体探索合适方式,稳步推进家园共育工作。须注意的是,幼师与家长平等沟通,这是家园合作的基础,彼此在沟通的基础上了解诉求,从而在家园共育方面制定一致性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借助信息平台加强沟通,以微信群、QQ群的方式便捷交流,围绕家园共育提出新的想法,并分享经验,实现家园有效互动,为家园共育提供充足动力。不仅如此,幼儿园为家长提供助教机会,目的是发挥家长专业优势,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增进幼儿园与家庭间的紧密联系。如果幼儿家长从医,那么可以请这类家长讲解卫生知识,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当家长以助教身份推进家园共育工作,那么家长的育人责任感会大大增强,能够为幼儿园教育带来创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幼儿园与家长携手组织多样化活动,这是培养亲子关系的绝佳机会。基于家园共育模式开展亲子活动之前,幼儿园根据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学习需要以及身心特点,制定不同的亲子活动,幼儿教师邀请家长前来参与,进而幼师与幼儿家长能够共同见证幼儿成长表现。对此,可以利用节日来推进家园共育,节日蕴含一定文化,其教育作用显著,例如,幼儿园围绕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劳动节组织亲子活动,通过制作礼物、参与活动来传递情感,增加亲子间、家园间互动机会,彼此信任、彼此成长。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落实家园共育工作,尽可能丰富幼儿活动体验,让幼儿在教师、家长的共同引导下学习知识,并逐渐提高实践技能,促进幼儿均衡发展。活动开展的全过程,幼师利用互联网信息设备全程记录,最后将亲子互动文件复制、下发到每个家庭,这对亲子关系增进、家园共育效果优化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能够累积丰富的亲子活动组织经验,为日后家园共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三)完善评价机制
家园共育工作良性开展,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从多角度、多层面给出评价结果,从而全面显示家园共育现状,并为日后家园共育工作有效策略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实际上,家园共育工作持续开展的过程,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尽可能减少弯路,不断获取家园共育成果。评价过程中,将理念创新、家园共育表现、幼儿进步、策略应用等内容纳入评价范围,并坚持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原则,从幼师、家长、幼儿三方面了解家园共育工作进展,保证评价结果完整性、客观性,促进家园共育工作、家园共育评价之间良性循环。此外,幼儿园还要制定规范的评价机制,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活动进行评价分析,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幼师的考核制度,同时,选出家长代表,以此起到鼓励作用,使其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幼儿园教育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开展。此外,实施家园共育评价反馈模式,以便幼儿园与家庭间的深度沟通,并为幼儿园幼师与家长的相互监督提供条件,让幼师、家长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使其在日后家园共育工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以最佳状态开展家园共育工作。除此之外,据此针对性优化家园共育工作措施,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家园共育工作方案,推动家园共育活动精细化开展。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在家园共育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良性互动、力量凝聚来推进幼儿培育工作。具体来说,树立家园共育理念、创新家园共育方式、完善评价机制,大大提高家园共育工作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文兰. 浅析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9):31-33.
[2]范清华. 幼儿园家园共育研究[J]. 亚太教育,2022(03):22-24.
[3]孙芳龄,雷雪梅,张官学. 家园共育的实践意义与开展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8(07):70-72.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