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语境下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3-06-07邓瑜顾军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双减核心素养

邓瑜 顾军

摘  要:“双减”背景下,人们对教育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好的教育应该有好的教育生态、遵循教育规律的生态,符合学生天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天赋的施展。教育要优质化发展,学生要生态化发展。然而,从国家政策来看,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打造“优质”教育;从地方政策来看,教育要实现“科创高新,智慧教育”的宏伟目标;从学校实际来看,小学教育要改善“学习支架不足,学生创新不够,教育生态不良”的问题,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生态亟待优化。因此,当前的教育要立足现实,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中心,运用“自然笔记”的方式,实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小学教育生态的优化提升。

关键词:自然笔记;核心素养;教育生态

一、运用“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的理论逻辑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支持“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

自然笔记(自然观察笔记)作为一种学习支架,能够优化教育生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架。加德纳(H.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作为理论支撑,特别是“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自然观察智能”。学生在创作自然笔记的过程中,通过与大自然密切接触,不断发挥自然观察智能,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教育生态的优化。加德纳提出“自然观察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辩论和分类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包括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类能力、综合能力、交流及对自然世界和人造世界的感知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是创作自然笔记的最佳年龄阶段。学生在创作自然笔记的过程中,亲近了大自然,身心得到放松,心灵得到净化,实现了自然环境下最优质的自我教育。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大自然,创作自然笔记,天性得以解放,天赋得以施展,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二)教育生态理论:支持“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

“教育生态”这一概念源于教育生态理论,成为运用“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的另一理论基础,即教育生态理论支持通过“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態”这一主张。教育生态理论属于生态学范畴的概念,强调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平衡性。如果把教育生态看成一个系统,教育生态理论主张教育生态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结,并在教育内外产生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为了阐述自然笔记如何优化教育生态,就要阐明教育生态的内涵。“教育生态”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Cremin Lawrence首次提出的。Cremin Lawrence院长认为,教育的各种外部环境与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当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达到和谐统一的程度时,教育就能够呈现良性发展。通过“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这一策略,强调在教育内部和外部同时着力,让双方协同生长,从而推动了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运用“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的价值

(一)运用“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的内部价值

对小学生个体内部“生态系统”而言,运用“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具有一定内部价值。“双减”背景下,所有小学生都可以走出“题海”,走近大自然,观察和拥抱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密切接触,创作自然笔记,身心得到放松和解放,创新和智慧的种子得以孕育,小学教育生态得以优化,为实现“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和鼓励少年儿童走进自然、热爱自然、向自然学习,不但减轻了学习负担和压力,还培养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然笔记自然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支架和载体,为优化教育生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良好的教育生态遵循教育规律,更符合学生天性,促进学生天赋的施展,可推动教育的创新,催生创新的种子,最终实现教育生态的优化。

(二)运用“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的外部价值

对小学生外部环境而言,运用“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具有一定外部价值。一是为国家教育政策的落地探寻路径。从国家政策来看,教育要实现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优化教育生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处在轻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二是优化小学生的学习环境,解决学生脱离自然的问题。现在城市里绝大多数学生不是整天在家里就是在学校里,周末可能还要被迫参加各种培训,很难有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使得教育根基不牢,缺乏自然教育的熏陶,极其不利于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从教育实际来看,学生核心素养还不够高,与国家政策以及地方政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是优质均衡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运用“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的路径

(一)通过“项目学习”,创作“自然笔记”

大城市远离大自然,学生与大自然分离,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自然科学的“项目学习”来弥补这一不足。项目学习方面,“无土栽培”项目就是一个可行的实践路径。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种植活动可能因为缺乏多余的土地而无法操作和实施,而无土栽培项目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无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叶土等介质作植株根系的基质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的栽培方法。学生在无土栽培的过程中,亲自种植和护理植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然笔记的形式,把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撰写自然笔记或观察日记,阅读科普书籍,按科学探究的线索重组科学家传记中的信息等。当然,创作过程中观察必不可少,“观察的目的不外乎两种,一是验证已知,二是探索未知”。同时,创作过程中,记录更重要。目前,小学生主要采用具有如下特点的自然笔记来记录:图画、文字等形式;有规律的,类似于日记性质的;对身边的大自然进行记录。通过“无土栽培”创作自然笔记,提升了核心素养,优化了教育生态。

(二)借助“生态基地”,创作“自然笔记”

“双减”背景下,借助“生态基地”,创作“自然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路径。可以在学校操场周边、花坛周边,甚至空地建立生态基地,类似于传统的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为学生体验大自然提供物理空间和基本条件。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创作“自然笔记”,用有趣的故事和科学的观察笔记,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学会观察自然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这里的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查和描述的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科学方法。比如学生可以对生态农场动物进行记录,包括蚯蚓、蚂蚁、蟋蟀等,它们由于各种原因来到生态基地,成为农场主的宠物;学生还可以对学校小厨房里的动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包括生姜、土豆、胡萝卜等植物的颜色和根茎,以及鱼类的鱼鳔等,这个过程充满大量实验研究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对食物的认识回归它们原本的特性,也让人们的目光深入事物的本质,这是自然笔记的神奇妙用。

(三)走进“生态乐园”,创作“自然笔记”

亲近生态乐园,探寻自然之美。“双减”背景下,学生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生态乐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韵味。生态乐园通常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同时也是环境教育基地、生态学科普教育基地、旅游生态基地,湖光山色浓荫碧绿,自然风光美丽如画,成为学生创作自然笔记的不二选择。比如参观了美丽的大好河山以后,在家创作自然笔记作品,参与活动的话还有可能获奖,这提升了学生的兴趣,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自然笔记这个词并不新鲜,简单来说就是画一画花花草草、昆虫鸟兽之类的,几乎人人都能拿奖,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再如某小学二年级师生共同开启了与自然的亲密之旅——走进古老的月季园“自然雨林牧场”。这片广阔的生态乐园聚集了草原、湿地、雨林、沙漠、农田等多种生命地貌形态,最有趣的是园区的十大动物国度,非常具有教育价值。为了提升活动的效率,增加活动体验感和获得感,参照“经历—体验—思考—提炼”的研学模式。活动后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高质量的自然观察笔记,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和体验,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校本课程”,创作“自然笔记”

“提质减负”背景下,运用“校本课程”创作“自然笔记”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路径。比如学校“智慧科技馆”课程的实施就是一种良好的实践样态。学校科技馆作为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乐园,也是学生植根于科技教育沃土的摇篮,为他们创作自然观察笔记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科技馆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技馆”由科技展馆和科技长廊组成,由声、光、电、力、磁、能、水、气、新材料等方面的系列仪器组成。科技馆的这些资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科技活动,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感悟科学的深奥,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学生在创作自然笔记的过程中,进一步升华了他们的体验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他们在科技馆亲自操作,动脑动手,发现其中的奥妙,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科技馆共设置了若干块展板,内容丰富,既有学校举办的各项科技活动展,又有科普知识展,科普知识涵盖了航天科技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参观。设置科技长廊,便于学生随时参观,不仅能充分发挥科普教育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体而言,运用“校本课程”,创作“自然笔记”,提升“科学素养”,优化“教育生态”,四者是一脉相承的统一体,需要协同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论述了“双减”背景下运用“自然笔记”优化“教育生态”的理论逻辑、价值意涵和实践路径,解决了小学教育中教育生态不良的问题,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运用“自然笔记”作为学習平台和支架,走近自然、拥抱自然、热爱自然和亲近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天性得以解放,天赋得以施展,素养得以提升,进而实现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及教育生态优化提升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柳海民,许淅川. 教育生态承载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J]. 现代教育管理,2020(12):1-6.

[2]张志勇,杨玉春. “强基计划”是对教育生态系统变革的深刻引领[J]. 中国教育学刊,2021(01):39-42.

[3]凌玲,贺租斌. 教育生态系学视野中的区域教育规划[J]. 教育发展研究,2005(09):66-68.

[4]张洪涛. 写作指路标[J]. 读与写(小学中高年级版)2008(01):15-17.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双减核心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