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谷大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3-06-07陆传坤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发展规划

陆传坤

摘 要 景谷大白茶是中国茶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省重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高品质茶叶需求的不断增加,景谷大白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推动景谷大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目前景谷大白茶产业发展尚存在的茶叶产销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加工技术落后、缺乏龙头企业及茶文化挖掘宣传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完善产销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加工技术、着力品牌打造及挖掘弘扬茶文化等对策。

关键词 景谷大白茶;发展规划;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53

景谷县茶叶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白茶核心产区。历届景谷县委、县政府均高度重视景谷大白茶产业的发展,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加快了白茶产业发展的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景谷县区域品牌建设阶段性成效显著,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2013年景谷县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201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20年被评为“中国茶叶百强县”,2021年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为推动景谷大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

1 基本情况

1.1 历史文化

景谷县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又是普洱茶和白茶原料的重要生产基地。作为茶树发源的核心地带,景谷县曾发现宽叶木兰化石。据记载,在乾隆年间,景谷县茶叶中的沱茶和白龙须贡茶一直作为贡茶运往京城[1]。

1.2 产业规模

景谷县现有茶园面积1.58万hm2,其中生态茶园面积1.33万hm2(有机认证茶园面积0.19万hm2),五座古茶山面积0.21万hm2;年产量约1.2万t,综合产值约48亿元。其中,景谷大白茶种植面积1.20万hm2,产量近8 000 t,综合产值约26亿元。景谷县现有茶叶公司(厂)、合作社945家(个),其中茶叶初制所登记177个,茶叶专业合作社522个。

1.3 品牌建设

目前,景谷大茶叶主要企业品牌有38个,其中获得“云南省老字号”“云南著名商标”的有4个,即李记谷庄、白龙、谷印及上根茶舍。品牌载体以景谷县五大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勐主古茶山”为依托,充分发挥景谷县茶叶始祖之源、云南沱茶的原产地、滇青毛茶收购标准样的制样地等厚重的茶文化历史,全力推动“景谷山·普洱茶·景谷味”品牌建设[2-3]。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景谷大白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景谷大白茶产业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 茶叶产销机制不完善

虽然景谷大白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并获得了一些荣誉与认可,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依然较弱。1)从生产管理来看,茶叶采摘环节没有制定科学的生产管理规程;产品质量标准不一或不规范;茶叶种植、加工过程无任何技术规程指导;茶叶生产过程存在不规范、不科学和随意性较强等问题。2)从销售环节来看,大叶种茶产地分布广、交通不便,销售市场不健全;市场信息滞后,流通体系落后。

2.2 人才流失严重

景谷县经济相对欠发达,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人才难以得到充分的回报和发展机会,这让许多有才华和有潜力的人才无法在当地茶叶产业中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从而转向其他地区或行业。另外,由于茶叶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许多茶农和生产工人在生产淡季时面临着失业或就业机会较少的情况,这也加快了人才的流失速度。

2.3 加工技术落后,高品质产品不多

近年来,景谷大白茶一直坚持以传统工艺为主,结合现代加工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然而,由于传统加工技术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景谷大白茶在制作工艺上,以传统工艺为主,其工艺相对简单,但对制茶人员的要求较高。例如,景谷大白茶中“一芽两叶”为上品,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同时由于传统加工技术的局限性和部分从业者缺乏现代市场意识、营销意识等因素影响,使得景谷大白茶整体质量不够稳定,市场竞争力较弱。

2.4 品牌影响力不强

相较于其他知名的茶叶品牌,景谷大白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一些消费者对其品牌和产品了解不足,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信任度。由于品牌影响力不强,景谷大白茶的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产品覆盖面和销售渠道受限,不利于品牌和产品的推广和发展。再加上生产和加工环节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和难以控制的因素,景谷大白茶的产品品质稳定性不足,这也给其品牌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2.5 茶文化挖掘宣传不足

在茶界,景谷大白茶早已声名远扬。但政府、企业及茶农等各方对茶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茶企业,大多数企业都是自产自销型的,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很少有从整个茶产业角度进行整体规划,更少有对茶文化本身进行深入研究。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茶叶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但是茶农的积极性不高,茶农自身也缺乏相应的品牌意识,很多人只是简单地把茶叶当成普通食品销售。这就造成了茶农、商家及政府部门三方力量不能很好地协调一致、沟通交流和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无法合力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3 发展对策

景谷大白茶产业优势特点突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礎较好、党委政府重视,是县域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

3.1 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产销机制

景谷县应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景谷县“十四五”

规划提出,到2025年,大白茶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一心两区三基地”(一心即大白茶市场流通交易中心,两区即重点生产加工区和茶旅融合发展区,三基地即民乐镇、景谷镇、永平镇3个有机白茶种植示范基地)的发展格局[4]。

1)初步建成云南省大白茶生产加工中心。景谷大白茶种植覆盖10多个乡镇,加工基地以景谷镇、民乐镇和永平镇为重点,力争培育2~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家庭农场50个。

2)初步建成云南省大白茶研究中心。景谷县可与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搭建景谷大白茶全产业链相关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引进2~3个科技创新团队,配套完成景谷大白茶信息服務中心、景谷大白茶博物馆和景谷大白茶品鉴中心建设。

3)初步建成云南省大白茶交易集散中心。景谷县可建设茶叶交易集散中心,形成以县茶叶交易集散中心为核心,镇域景谷大白茶加工交易市场为节点,茶店、茶坊等为补充的市场流通格局,推动景谷大白茶产品的市场份额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到2035年,景谷县大白茶种植面积稳定在

0.33万hm2以上,景谷大白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综合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白龙须”成为市场知名品牌,一批龙头企业共享品牌创建成功,产品体系丰富、产品高端化。“三心”(云南省景谷大白茶生产加工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易集散中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景谷大白茶产业成为全县支柱产业和茶农、茶企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撑,景谷县成为云南省有机大白茶产业示范区、“中国大叶白茶第一县”的区域品牌[5]。

3.2 加强人才培养

为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景谷县应提高现有技术人才的待遇与薪酬,增强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可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吸引人才,如加强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或可与相关高校合作,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促进茶叶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此外,景谷县应着重改善茶叶产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生产设备和工作场所的质量和舒适性,为茶农和生产工人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6]。

3.3 提升加工技术水平

针对当前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少的实际,景谷县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企业为平台,推进产研企结合,实施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提档升级和标准化示范,促进茶产品品质和产值实现双提升。1)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制茶工艺水平。鼓励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制茶工艺,提高景谷大白茶的质量和品牌价值。同时,应加强对制茶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制茶技能,使其能更好地掌握现代加工技术,提高茶叶加工品质。2)建立健全茶叶质量检测机制。建立专业的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对景谷大白茶的质量进行监管和把关,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茶叶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茶叶质量安全[5]。

3.4 着力品牌打造

品牌是产业发展之魂,“景谷大白茶”品牌打造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总体上任重而道远。

1)着力加强宣传推介,打造“景谷大白茶”的区域品牌。①结合民族特色节会,开展品景谷大白茶·寻茶祖之源景谷大白茶文化节。②专题开展中国普洱景谷山茶文化节、景谷大白茶绿色发展高峰论坛等学术活动。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展示景谷大白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特殊地位、景谷白茶的品质、保健功效及景谷茶产业的历史、文化、科技、品牌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推广。④加强市场推介,依托各类茶叶交易会、博览会平台展示展销,开展品牌文化节等活动,提升“景谷大白茶”知名度。⑤强化科普宣传,积极利用新媒介、新技术,做好景谷大白茶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评价发布、影片广告拍摄、图册编撰、文化作品征集等,充分展示景谷大白茶的品质特色和品牌形象,突出品牌个性化[7]。

2)以“白龙须贡茶”品牌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景谷资源优势,强化品牌效应,增强特色产业吸引力和附加值,全产业链打造“景谷大白茶”区域性公共品牌。①推进景谷大白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示范创建,规范国家追溯平台注册认证、证书持有人标志授权使用程序、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控制、登记保护产品管理及登记保护主体人资格。②落实茶叶地理标志公共经费保障要求,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创新奖补模式。③加快农业知识产权认证,最大限度整合农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能力,保障景谷大白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④大力规范品牌使用及授权机制,加强执法保护工作,定期巡查市场,抽检产品,建立跨区域打击假冒伪劣联合应对机制,建立品牌保护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及时处理各类侵权事件。

3.5 挖掘弘扬茶文化

充分挖掘、弘扬“景谷大白茶”的深厚底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

统筹指示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大做强景谷茶产业的重要措施[6]。景谷县茶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如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这已被学术界所公认,而距今约3 540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仅见于景谷盆地,经地质古生物专家论证,景谷县是茶树发源的一个中心地带。景谷县还是茶马古道重镇,昔日有东线、南线、西线、北线马帮古道。此外,景谷县是云南沱茶的原产地。历史上的“景关茶”,就是以景谷晒青茶为原料。因此,景谷县应充分挖掘、弘扬茶历史文化,为茶产业增加文化附加值,为推动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8]。

参考文献:

[1] 李妍,王静,董来学.景谷县加快茶产业发展助农增收[N].普洱日报,2022-10-10(1).

[2] 段兆顺(撰稿/摄影).贡茶重生 景谷大白茶复兴记[J].普洱,2019(10):122-126.

[3] 冯梅.景谷大白茶发展的现状及前景[J].新农村(黑龙江),2018(29):45.

[4] 王会有.景谷县景谷大白茶产业绿色发展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30-31.

[5] 段兆顺(撰稿/摄影).云南白茶的密码景谷大白茶[J].普洱,2019(11):42-49.

[6] 赵栩.走进景谷大白茶[J].普洱,2018(6):110-112.

[7] 孙正平.浅析景谷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9):14-15.

[8] 胡肖言.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看云南茶业近代化转型[J].农业考古,2021(5):126-134.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发展规划
日本农业发展的困境及政策调整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
略阳县“十三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我省冰雪项目发展规划及运动队伍组建和管理的研究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
浅析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规划
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
“十三五”发展规划下实现中小企业的“应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