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尤溪县赤灵芝覆土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2023-06-07郭美蓉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郭美蓉

摘 要 赤灵芝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人工栽培赤灵芝可为农户带来较高的收益。为提高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赤灵芝栽培的产量与质量,在简要介绍当前尤溪县主要种植品种(芝102)的基础上,从品种选择、季节安排、菌袋(棒)制作、发菌管理、芝棚搭建、出芝管理、采收加工及采后管理7个方面总结了赤灵芝覆土设施栽培配套技术要点。

关键词 赤灵芝;设施栽培;技术要点;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中图分类号:S567.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01

尤溪县是福建省食用菌生产大县,地处戴云山脉北麓,地理位置为东经117°48′30″~118°40′33″,北纬25°50′36″~26°26′30″。当地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在330 d以上,日照充足,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19 ℃,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 579.3 mm,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尤溪县优良的气候资源、林木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食用菌生产。

灵芝的子实体由菌盖和菌柄组成,为一年生的木栓质,菌盖呈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颜色呈红褐色、红紫或紫色,表面有一层漆样光泽,有环状同心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赤灵芝是灵芝的一种,为药食同源食用菌,其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具有滋补、健脑、消炎、利尿、健胃等功效,同时赤灵芝外形通体赤红美觀,因此广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发展前景较好。近年来,国内对灵芝类产品的需求量及国际出口量大幅增加,加之野生灵芝资源日益减少,人工栽培灵芝已迫在眉睫。但由于赤灵芝生产技术规程不规范,其产量低、品质不高,栽培效益低下,打击了菇农生产赤灵芝的积极性。2021年,尤溪县祥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引进赤灵芝品种芝102,并在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开展赤灵芝覆土大棚设施试验、示范栽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芝102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品相好等特点。1)产量高。每袋干料重约900 g,可收干芝56 g。2)品质优。菌菇个大,头潮灵芝菌盖直径7 cm以上的占98%,品质佳。3)品相好。产品外观端庄,子实体通体呈赤褐色或赤红色,美观、品相好。现总结介绍赤灵芝覆土大棚设施栽培配套技术,以期为赤灵芝种植户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进一步提高尤溪县赤灵芝的种植产量、质量及种植效益。

1 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的选择是实现赤灵芝大棚设施优质高效栽培的基础,应选用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能适宜大棚设施栽培的优良品种。不同灵芝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其对栽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尤溪县洋中镇的生态自然条件,当地选用了实用性广、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外形美观且菌肉肥厚的灵芝品种——芝102。芝102由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育,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认定编号为闽认菌2011003。芝102的子实体大多为单生,朵形美观,呈赤红色,质地紧密,菌盖心形,表面具有明显的同心环纹;菌盖直径9.3~22.3 cm,中心厚度1.65~2.34 cm,菌柄侧生,长10~13 cm。经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芝102多糖含量为0.69%,三萜总含量2.40%。芝102是近年来福建省赤灵芝推广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

2 季节安排

灵芝属高温型菌类,温度适应范围较大:菌丝生长温度为10~38 ℃,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33 ℃,最适生长温度为26~32 ℃;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30 ℃。因此,在生产中要根据栽培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生产季节。以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为例,当地利用设施大棚覆土栽培赤灵芝,一般于12月上旬装袋、灭菌、接种(栽培菌种另行生产),翌年3月中下旬下地摆场及覆土,4月上中旬开始出芝,6月上旬开采第一潮芝,7月中下旬一潮芝采收结束。

3 菌袋(棒)制作

3.1 培养料及配方

1)培养料。通常灵芝培养料的主料有杂木屑、麸皮等,辅料有蔗糖、石膏等。其中,凡是适用于香菇、木耳袋料栽培的树种均可作为赤灵芝栽培主料杂木屑的来源,以壳斗科树种较为理想,尤其以青冈属、栲属、栎属树种为最佳[1]。此外,杜英科、金缕梅科等科属的树种也适合赤灵芝栽培。培养料的麸皮要选用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新鲜、无霉变的红中麸皮。

2)常规配方。尤溪县常用的菌袋(棒)培养料配方有以下5种:①杂木屑76.0%,麸皮22.0%,蔗糖1.0%,石膏1.0%;②棉籽壳86.0%,麸皮12.0%,蔗糖1.0%,石膏1.0%;③杂木屑73.0%,麸皮25.0%,蔗糖0.50%,石膏1.5%;④木屑36.0%,棉籽壳36.0%,麸皮26.0%,蔗糖1.0%,石膏1.0%;⑤木屑28.0%,棉籽壳50.0%,麸皮20.0%,蔗糖1.0%,石膏1.0%。

3.2 拌料及装袋

1)拌料。对主培养料木屑进行预湿处理后,将其与麸皮、蔗糖、石膏搅拌均匀;用石灰调节培养料酸碱度,pH值以7.5~8.0为宜,以有效降低菌袋(棒)污染率;拌料完成后堆闷1~2 h,使培养料吃透水,再翻堆1次,堆闷0.5~1.0 h后即可装袋[2]。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3%~65%,即料、水比例为1∶(1.2~1.5),若培养料偏干会造成出芝期菌袋(棒)干缩失水,影响灵芝的产量和品质[3]。2)装袋。采用(15~17)cm×(30~33)cm的聚乙烯袋填装栽培料,每袋干料重约900 g。装袋后及时灭菌,做到当天装袋当天灭菌。

3.3 灭菌及接种

1)灭菌。灭菌是影响灵芝栽培效益的关键技术环节。装袋后要及时灭菌,防止培养料酸化。常压灭菌要在4~6 h将灶内温度升至100 ℃,升温越迅速越好;加温灭菌要做到“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初期升温要快,当温度达到100 ℃时保持14~16 h,中途不得降温,灭菌结束后,再焖灶12 h后出灶。2)接种。菌袋(棒)出灶后移入接种室或接种箱,让其自然冷却,待菌袋(棒)温度降至30 ℃以下即可接种。为防止杂菌污染,提高接种质量和菌袋(棒)成品率,接种前须对接种场所、工具、人员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优选接种箱接种,接种后要套上外袋。每袋(棒)接种2~3穴。

4 发菌管理

赤灵芝栽培过程中,培养强壮、有力的菌丝体是获得优质赤灵芝的重要措施之一。1)堆放。将接好种的菌袋(棒)转入菌丝培养棚内培菌。将发菌的菌袋(棒)按照排列式、“井”字形或三角形堆放,堆高

8~9层,每排间距40~50 cm,以便于发菌管理和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2)温度。适温发菌是提高发菌质量的重要措施,当菌丝培养棚内温度超过28 ℃、菌袋(棒)中的料温超过30 ℃时,须通风降温,将菌丝培养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6~28 ℃。3)湿度。菌丝培养阶段,棚内相对湿度需控制在60%~70%。4)避光。强光会抑制赤灵芝菌丝生长,因此在菌丝培养阶段要避光创造黑暗环境[4]。5)发菌阶段要注意菌丝培养棚内的通风换气,以加快发菌速度,促进菌蕾形成,为培养强有力的菌丝体创造条件。

5 芝棚搭建

5.1 整地做床

平整出芝场地后,按宽1.0~1.2 m垒墙做坑床,床沿高20~25 cm,床的四周(垒墙)用砖或木板围挡,床长20~30 m;床上铺设1条喷水带。床与床之间留1条宽40~50 cm的工作通道,以便于生产管理[5]。

5.2 消毒杀菌

菌袋(棒)入棚前,须对包括坑床、过道在内的出芝场所进行全面消毒杀菌,以控制源头污染。

5.3 搭建要求

为给赤灵芝子实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要选择在交通便捷、排灌方便、避风向阳、无污染环境的地方搭建出芝大棚。根据赤灵芝的生物学特性,搭建的出芝大棚要滿足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照适当的要求[6]。春季移入大棚的菌袋(棒)易因低温或昼夜温差大而出现菌丝生长不良、子实体畸形、品相差、质不优的问题,为满足赤灵芝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的要求,需在出芝大棚内再搭建小拱棚,小拱棚用竹片拱成,竹片间距1.8~2.0 m,拱棚高50 cm,拱棚上加盖塑料薄膜,小拱棚四周用土压实薄膜。

6 出芝管理

菌丝发满菌袋并经历后熟阶段后,赤灵芝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从菌丝体生长转入子实体形成和分化阶段,此时须重点保持栽培环境的温度、湿度,调节光照和通风。

6.1 菌袋(棒)处理

将培养好菌丝后熟的菌袋(棒)移入出芝大棚内,用高锰酸钾溶液对菌袋(棒)表面进行消毒,然后用刀片将菌袋(棒)薄膜割破并揭去1/3,做好下地摆场的前期准备工作[7]。

6.2 覆土管理

将处理好的菌袋(棒)割口朝上整齐摆放在坑床中,两个菌袋(棒)的间距控制在6~8 cm,菌袋(棒)之间的空隙用砂壤土充实。菌袋(棒)下地摆场后,当表面有60%~70%的菌丝转为淡黄色时即可覆土。覆土材料选用含砂量适中且无杂质的新黄土,黄土要破碎过筛,且含水量控制在60%~70%,即手抓成团自然落地就松散;覆土厚度以2~3 cm为宜,覆土后用清水喷湿泥土,并在小拱棚上覆盖薄膜[8]。

6.3 温光控制

覆土后,前期的床土温度控制在18~22 ℃,后期(覆土后25~30 d)小拱棚内温度控制在26~32 ℃。光照以散射光或反射光为主。

6.4 湿度调控

出芝棚内湿度的调控是出芝管理阶段的重要环节之一。生产管理上应保持覆盖土湿润,当覆土表面干白时补水保湿,但喷水量不宜过多。晴天早晚各喷水1次,以保持坑床土面潮湿为准;若遇到久晴干旱天气,需适当增加喷水次数和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即可[9]。

6.5 通风换气

赤灵芝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尤其是灵芝菌盖形成期,若此阶段通风不良会造成子实体菌柄过长、菌盖不开伞或畸形,直接影响赤灵芝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需注意通风管理,每天早晚揭膜20~30 min通风

换气。

一般覆土10~15 d后菌丝即可扭结现蕾,现蕾后6~8 d原基分化形成菌柄,该生长阶段须在白天揭开小拱棚两端的薄膜进行通风透气,晚上放下薄膜保温,以减少昼夜温差。菌柄长出10~15 d后菌盖逐渐形成,随着菌盖向外扩展、增厚,颜色也逐渐变成赤褐色或赤红色,灵芝覆土栽培从现蕾至成熟历时25~35 d[10]。

7 采收加工及采后管理

7.1 采收加工

在赤灵芝菌盖充分展开、增厚,菌盖、菌柄开始革质化,菌盖呈赤褐色或赤红色,孢子开始弹射前即可采收。赤灵芝采收前5~7 d停止喷水,采收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剪除或用手轻摘,晒干(含水量在10%~12%)后用塑料袋装好密封,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

7.2 采后管理

一潮灵芝采收后,除去料袋(棒)口部的老菌皮和杂物,停止喷水2~3 d后,再经过6~8 d的恢复养菌,灵芝菌丝开始恢复生长,形成新的菌蕾。此阶段出芝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保持在26~32 ℃,光照以散射光为主,再培养7~10 d,即可再次长出子实体,按照第一潮赤灵芝栽培方法管理第二潮赤灵芝直至采收。按上述方法管理,一般一次栽培可收获3~4潮赤灵芝[11]。

参考文献:

[1] 赵恒军.阔叶树锯屑袋料栽培赤灵芝实用技术[J].现代园艺,2019(13):59-60.

[2] 贺谊红.栽培料水比对灵芝菌丝长满料袋的对比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10):63-64.

[3] 甘双,杨桂珍,刘碧源,等.袋料栽培灵芝配方优化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3):83-84.

[4] 马红梅,陈永敢,徐小雄,等.栽培基质对灵芝菌丝体及子实体中灵芝酸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798-3799.

[5] 武深秋.灵芝椴木栽培覆土技术要点[J].现代种业,2004(5):32.

[6] 何换焕,张晚有,钟永盛.人工栽培的灵芝采收及常用食用方法[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21(8):36-39.

[7] 张继山,刘希涛.灵芝高产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4(6):31-32.

[8] 李仲贤,叶岚,成群,等.灵芝大棚覆土栽培技术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1):253-254.

[9] 曾振基,古培总,陈东标,等.杂木屑栽培赤灵芝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4(3):41-42.

[10] 石磊.保健灵芝栽培新技术[J].河南农业,2011(2):54.

[11] 宋富贵,段什杰,田云岭,等.泰山赤灵芝覆土栽培技术[J].食用菌,1995(6):33-34.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适宜上海地区的花生设施栽培技术
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果蔬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影响果树设施栽培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