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观察类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3-06-07王艳
王艳
摘 要: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擇观察法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能够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让习作课堂丰富多彩,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可以把习作与生活高度融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之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进行相应的写法指导,展开个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素材和写作灵感,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观察类习作;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担负着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基本语言交际能力的责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语文教学要立足工具价值,弘扬人文精神,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目标和责任。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的基础教学,还要注重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法指导学生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提高观察类习作的实效性,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试着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现阶段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动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方法不恰当,就无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如何表达。究其原因,与学生对语文习作缺乏兴趣有着重要的关系,学生无内容可写。
(二)内容空洞,缺乏新意
小学生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写出的内容往往过于空洞,千篇一律、格式化的表达很多。学生作品缺乏主题,写作零碎,内容过于固化,缺乏真实性。
(三)缺乏感情
在学生的习作中,内容与生活没有联系,缺乏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往往会出现没有流露出对实际事物的感受与思考,缺乏学生自己真实情感的表露。学生仅仅是通过各种辞藻与修辞方式的堆砌进行习作,这样的习作过于片面、枯燥无味。
二、小学习作教学中观察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最直接体现。小学习作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生习作主要是刻画人和事,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因此,习作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一双会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教学中,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积累,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习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成什么样的文章。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习作的表达离不开真实的生活。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充分发挥他们在生活中的才能,激发灵感,仔细观察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他们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这样,当学生写作时,他们会觉得他们有东西要写、有东西要说、有东西要感觉,他们写的文章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才是自己内心的有感而发。
三、观察类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一)习作来源于生活,传递真情实感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等基础上进行习作教学和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琐事,从生活琐事中提炼素材,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代入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人教版《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将此文作为写作范本带领学生分析作者创作的思路,鲁迅通过记录闰土生活中的四件琐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瓜田刺猹、看鱼儿,塑造出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习作中学生要学会通过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时要注意按照顺序来写,可以先概括对人物的印象,再进一步具体描写,闰土这一形象就采用了外貌描写如“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也反映了他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写出了少年闰土的可爱。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融入写作,让学生能够做到放眼生活,记录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素材,将生活中的琐事串联到习作中,必须掌握记叙文的写法。
怎样记事呢?写清楚一件事,是叙事作文的基本要求,一件事的构成通常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下面具体谈谈细节描写:①时间和地点,开头将时间地点介绍清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如东方的天空刚刚出现鱼肚白,湖里打鱼的船儿便开始忙碌;②人物和事件:一篇记叙文中如果想写清楚传递给读者的内容,必须写出什么人参与了什么事,并展开联想,使文章形象、具体、生动。如四年级人教版《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感。文中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鸟活动时的景象,如“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通过描写大榕树说明这里生态环境好,到处都是鸟。文章交代清楚二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重点突出;③起因和结果。
众所周知,人们在遇到一件事情时总会问,结果如何,写作也不例外,一篇完整记叙文一定要写明最后的结果,否则就会叙事内容不完整。记叙文写作中,很多学生应付作文,虚构、借鉴别人的故事,由于不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很难写出真情实感,不能吸引人,更不能感染读者。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放学了,爷爷一定是有什么事吧。我只好一个人回家了,到家后,爷爷正坐在沙发上抽烟。我高兴地问了好,回到自己的房间写起了作业。”这里的毛病就是忘记交代爷爷没有来接我的原因,读完后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
(二)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周边的新事物都有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将生活中的琐事记录下来的习惯,从而使习作更加真实、更加有感染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自觉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和发现,在观察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自然风景,热爱大自然,用心去和大自然交流,能够把握大自然景物的特点。通常而言,对大自然风景一般可从形态、色彩、声势等方面进行描写。如形态:抬头一看,眼前耸立着一座高山,这山很陡,就像被谁用巨斧砍掉一半,又像要戳破青天。色彩方面:山上的枫树林,像穿上了红色的袍子;银杏黄澄澄的,像戴上了皇冠。声势方面:一阵风刮过来,树林犹如万马奔腾,又像大海里的波涛在咆哮。教师可以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把同一景物的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变化做比较,以笔下的景物为主,其他的作为映衬,比如写眼前的花朵,想一想过去看到的样子,其他地方看到的姿态,想一想不同花朵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只要准确掌握区别,就能够突出眼前的花朵的特点。善于比较,给景物分类,动静结合是景物描写比较常见的描写手法。如四年级人教版《桂林山水》就是按照景物分类描写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从两个方面入手,描写了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给人美的享受,反复使读者身临其境。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首先学会仿写,这样学生才会在脑海中进行升华,最终实现习作的脱颖而出。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1.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
观察目标是否明确,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因此,在观察之前,教师应仔细考虑和设计,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提出观察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在观察过程中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如果你观察动物,你应该澄清观察对象的外观、生活习惯和其他特征;如果你观察人物,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各方面特点。
2.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有序观察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应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可以根据事物的发展进行观察,按时间顺序观察事物;可以根据事物的空间位置,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内到外等顺序进行观察。
3. 使用持续观察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确定定向观察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连续观察一段时间,找出其具体表现和显著特点。如教师在教学《××成长记》这一习作时,要记录一种动物或者植物的成长过程,可以让学生进行连续、长期的多次观察。
(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小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有趣的事情,但大多数学生缺乏有意观察的习惯,无法积累。因此,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周围生活中积累素材,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1. 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
写下你认为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和深刻的东西,把发现和思考写下来,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以激发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从生活中提取习作材料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多积累
学生很容易记住、积累和写出一个好句子。观看有趣且知识渊博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书写观看体验。
3. 鼓励学生坚持阅读
在长期的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观察、发现书中表达的有趣之处和优点,在阅读中发现好词佳句;也可以在阅读后,进行仿写练习、片段小练笔练习,通过写一写、说一说,不断积累,学习语言表达;还可以通过背一背精彩片段,摘抄与积累,体会语句与作者表达的精妙之处。
(五)在多元性阅读中积累习作素材,给予相应的写法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导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现状与需要,加强课外阅读积累,丰富學生的习作和语言素材储备;并结合阅读教学、习作主题教学等,做好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有效指导,给予学生一些习作方法、构思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六)尊重个体差异,展开个性评价
评价的有效性可以促进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活动中,应尊重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七)用好范文,打开写作思维
习作例文是服务学生的,只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的。要在例文中发现规律,更要在例文中寻求写作突破,打开学生思维,实现“用例文教”。
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首先,作者的情感通过题目中的“爱”体现出来,杨梅无异,但情感有别,作者要区分故乡与非故乡的区别。接着作者通过“形状、颜色、味道”以及杨梅变化实现准确表情达意。同理,《我爱故乡的脐橙》也可通过“形状、颜色、味道”来写脐橙。这些是基本方式,还可以怎样写?就表达情感需要可以爱果实、爱果树,爱父母、爱勤劳的乡亲等。要写清楚内容,可单写果实、果树,也可以写果树+果实+乡亲……
总之,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需要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和带动。习作教学要充分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找到素材和写作灵感,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学生乐学、乐写,让真情从笔尖自然流露。
参考文献:
[1]夏天美. 观察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03):150.
[2]王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 学周刊,2016(02):197.
[3]吴正英.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塑造[J]. 才智,2014(35):146.
[4]陆凤仙. 观察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 课外语文,2016(09):54.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