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职教数学与思政课程双师课堂的融合探索

2023-06-07周创叶舟

南北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

周创 叶舟

[摘 要]在新时期“三全育人”背景下,职教数学与思政课程如何有机融合一直是学科教学模式改革的热门议题,一部分探索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入课堂思政,一部分借助信息化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师课堂的形式来加强思政教育。但是在实践探索中,以上两种教学模式显然难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许多教师违背了“三全育人”的初心和宏远目标。本文着力从职教数学现状和思政课程的特殊性出发,大胆采取线上+线下两位教师同上一门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教学中的“油水理论”,为“三全育人”视域下双师课堂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双师课堂;跨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自“三全育人”被提出理念以來,许多学校和一线教师积极响应,深刻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精髓,主动求变,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课堂。在职业教育的数学课堂中,这种探索更为艰难,职教的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不够强烈,对于课堂知识还停留在死记硬背、能听懂多少就学多少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下将思政元素引入课堂无疑是一个棘手的命题,以往的融合都是数学教师自己制定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根据教学主题结合思政要点,从而达到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1]。但这一方法往往容易让思政浮在教学表层,做不到深层融合,即使短暂融合也会分离开来,就像油和水,二者由于分子结构相差极大所以并不相融,为了达到相融的目的,我们一般需要借助表面活性剂来将二者相互融合,而线下+线下双师课堂对职教数学和思政无疑就是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我们将其称为“油水理论”,并应用于跨学科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中。

1 职教数学课堂中融入思政的现状问题

1.1 教师传统思维固化

在目前大部分的职教学校中,专业课的重要程度是大于公共课的,为了学生的就业发展,不管是在师资的配比上,还是在教学资源的倾斜上,学校对专业课的重视和投入都远高于语数英等传统文化课[2]。许多一线教师将思政单纯地认为德育管理,应由班主任负责,在数学这种重理论的课堂中添加思政元素显得画蛇添足,因此忽略了在教学中渗透思政要点,对教学反而产生了些许负面影响。但是在学校的压力下又不得不添加思政元素,所以就出现了很多为了思政而思政的教学课堂,学生也学得云里雾里,不得真意。这种课堂思政与数学就像“油”和“水”,思政一直浮在数学表面,很难做到灵魂上的相互契合,达不到教学效果。

1.2 体系规范理论缺乏

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数学和思政相融合的研究有很多,方法层出不穷,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数学和思政两门课程在分类上相差甚远,在教学内容、目标、模式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各异。数学偏向逻辑思维,对学生的运算、想象、分析等能力有一定要求,思政则偏向于理论意识形态,对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有较高的要求[3]。所以,只有将这两门课程从以上的不同中抽丝剥茧找出一些契合的关键点,并将其整理归类形成一套符合教学规律的理论体系,才能够共同发挥积极作用,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为新时期跨学科融合“三全育人”提供新的实施思路,拓宽实施途径。

1.3 学生核心素养薄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职教学校里,学生往往成绩不是特别优秀,在经历小学、初中等阶段的灌输式教育后,在中职乃至高职里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他们往往更喜欢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课而不喜欢枯燥的理论课。经过大数据的调查可以发现,数学课高居职教学生讨厌科目的榜首,而思政课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假大空的科目,所以将思政课融入数学课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没有从本质上去了解数学知识点中散发的思政要素,对学生的成长和启发也无法起到应有的正向作用。

2 职教数学课堂中融入思政的意义目标

2.1 促进学生发展

职教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思政对于学生的“三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4],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利用数学的思维逻辑能力去理解思政元素如人生价值、奋斗意义、努力进取等良好品格,反过来再利用这些良好品格改变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反哺数学学科的学习。唯有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严谨求实的学习风格才能提高数学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全面促进学生发展。若能借助思政的力量改善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习惯,那么对于学习数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提升课程格局

根据最新的教学大纲,职教数学目前的教材内容还是以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中心,虽增加了思政要素,但是在一线的课堂教学里还是很难得到体现。所以在日常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思政元素。比如,在立体几何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借助数学史来贯穿教学主旨,以棱锥为例,学生在其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中往往出错率特别高,甚至个别学生对棱锥的概念都很模糊,这个时候如果还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借助数学史中魏国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及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中的“阳马棱锥”问题引出本节课。

3 职教数学课堂中融入思政的策略方法

3.1 课本教材——挖掘思政元素

当前的职教数学课程,其教材的编写十分严谨,且在教材中的一些章节后也会看到数学史或者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与数学的结合和应用,但是学生往往很少去关注这部分内容,原因如下:首先是思政元素较少,教师也不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其次就是思政的位置不对,应该将其衔接在知识点后而不是章节后,比如在立体几何棱锥处直接以阳马棱锥切入,不仅要提到知识点还要普及数学家刘徽在1 700多年前在极为简陋的环境下勇敢探索前行的精神。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到的不仅是棱锥知识点,还有前人学风严谨、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5]。

3.2 学生主体——营造学习氛围

从教学的主体来看,学校应该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他学科作为日常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政氛围。从教研室入手,组织教师深挖数学课程中的思政点,积极开展数学学科与思政学科联合研讨会,在教学计划上下苦功夫,合理安排思政切入点以适应学生的认知特性[6]。在学生所接触到的数学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设计、教学质量检测、日常班会等方面加大思政元素的嵌入,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感觉到思政的存在。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大宣传,在学生看得见的宣传栏、校园广播中穿插每日金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新时代职教生行为准则,营造全方位的学习氛围。只有学生意识到学习思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政才能更好地进入数学

课堂。

3.3 教学模式——双师课堂运用

在学生对思政的学习方面,教师的引导格外重要。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以及如何更好地将思政融入课堂无疑是重要的论题,高校在提升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时,也可以将双师课堂引入教学中。所以,在新时期“三全育人”背景下,数学与思政教师同上一门课不失为一种方法,让学生既能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知识,也能在思政教师的引领下明悟人生哲理[7]。但是在课堂教学时长的分配上,以及教学课程主次的问题上要做出合理的安排,不能本末倒置,主旨要清晰明确。双师课堂要扮演好“表面活性剂”这个角色,使得数学这个“水”和思政这个“油”充分融合,只有融合到位,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达到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4 教学评价——健全考核机制

评价一门课的教学效果,不能仅从学生成绩来直接判断。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做人。所以,教学评价考核机制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考核机制中,除了考核学生的成绩外,还应考核学生的能力和价值观。比如,有的学生在立体几何章节中解题能力不够,考试成绩落后,但是通过三视图的绘制及斜二测法的学习,绘画能力大幅提升,找到了拥有共同兴趣的伙伴,大家共同进步,从侧面增强了学习兴趣,促进其自身的发展,那这节课的学习就实现了很大的教学效果。所以,不应该只在成绩一个层面去考核学生。学校要健全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形成既科学又有温情的氛围,全面推动学科的健康发展[8]。

4 “油水理论”的实践探索

笔者以中职数学课程“等差数列”为例,阐述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的双师课堂将思政融入数学课程。课题为“观陈望道故居有感——若干等差数列问题探究”,在本课中,数学教师作为“领队”,思政教师作为“导游”,本节课主旨为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陈望道故居,在旅途过程中嵌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课程总共分为五个环节:序——展望;第一站——到达;第二站——走进;第三站——迈出;终点站——感悟;共五个环节。

序——展望。思政教师作为“导游”先开场,介绍陈望道先生首译出《共产党宣言》。思政教师从陈望道先生的信仰、生平、追求等方面詳细向学生介绍了我党的伟大历史故事,然后和学生一起出发去探索陈望道故居这一红色圣地。

第一站——到达。步入陈望道故居,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数学教师作为“领队”,抬头望向屋顶发现雨滴从房屋顶上的瓦片顺流下来,向学生提出问题:“瓦片共30层,最上面一层有20片,每下一层都比上一层多2片,问屋顶上最后一层有多少瓦片?”随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差数列,介绍概念并推导通项公式,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

第二站——走进。“导游”思政教师带领大家进入陈望道故居内部,观察布局环境,并向学生讲解当年陈望道先生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随后在陈望道故居内部“领队”数学教师发现有工作人员正在修缮房屋,旁边摆放了很多的木头,一问得知:4木头组成的一个正方形可以建造出一栋房屋的屋顶,且每两栋房屋之间可共用1根木头。借此实际问题,数学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要建6栋房屋,总共需要多少根木头?”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并得出答案。

第三站——迈出。参观完毕后,“导游”思政教师按照旅游路线带领大家走出陈望道故居,发现大门外在200米长的景区主干道一侧,从起点开始,每隔3米插一面红旗,由近及远排成一列。“领队”数学教师随即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一共能插多少面彩旗,最后一面彩旗会插在终点处吗?”有的学生回答:“数一数不就知道了。”教师:“那有没有方法能够不用数,很快就能得知总共插了多少面彩旗呢?”紧接着教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求和,带领学生一起推导公式,解决问题。

终点站——感悟。不知不觉本次课就要接近尾声,“导游”思政教师做最后总结,本次课在参观了陈望道故居的同时还解决了若干等差数列问题。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等差数列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还学习到了陈望道先生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而立志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

贡献[9]。

以上就是“三全育人”视域下职教数学与思政课程线上+线下双师课堂的跨学科融合实践探索,在这种探索中,“油水理论”得到充分体现。首先要分得清主配角,本次课就是以数学课为主角——“水”、思政课为配角——“油”,在双师课堂这个“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二者充分融合,将原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课展现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专业知识,又提升了思想道德修养,并最终达到“三全育人”的核心育人目标,取得新的突破,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不同维度的解决方案[10]。

参考文献

[1]冯颖,潘小东,田俐萍. 课程思政融入数学素养教育的路径[J]. 教育探索,2019(5):74-77.

[2]王柳娟,张维忠. 基于数学历史文化的数学课程思政建设[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4(10):112-116.

[3]赵雪艳.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思政的探索[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2):72-74.

[4]吴明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的一节数学“双师教学”课[J]. 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5):58-59.

[5]李李. STEM理念与初中数学学科融合的课程实践研究[J].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2(36):68-69.

[6]孙和军,王海侠. 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J]. 大学教育,2016(12):120-121.

[7]康瑞华,肖小贵,康桃连. 三全育人理念下三角函数教学中融入数学核心素养[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3):206-217.

[8]黄小玉.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时代人物,2022(26):202-204.

[9]路凤霞. “三全育人”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好日子,2021,(33):1.

[10]李慧丽. 关于思政教育与中职数学教学融合探索研究[J]. 教育科学发展,2019,1(2):16-17.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校友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