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探索不息,以热爱的姿态前行
2023-06-07何兰
何兰
王琴
貴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六中第二分校英语老师,曾获2021年“全国教师口语教学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
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站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的成就感便占据了王琴的心,于是,她毅然辞职,转换跑道成了一名老师。晃眼十余年过去,在英语老师和班主任的身份之间,她竭尽所能。因为单纯的热爱,她探索不息,从未倦怠。
教育的初心源于热爱
王琴对教育的热爱,溢于言表。用她的话说,一看到孩子,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一走进教室,所有的疲惫都会消失不见。
这些年,接手过不同的“学困班”,遇到过各类孩子,王琴从不会给他们贴“差生”的标签。在她看来,很多孩子学不好并非不够聪明,而是缺乏引导。因此,即便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她也能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真诚的喜欢。
她会在日常的相处中默默观察,也会主动约学生到办公室聊天,为的是增进了解,深刻感知孩子们的需要。当她一点一点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她的善意,心墙便在无形中被瓦解,学习状态也会慢慢回归。
在王琴的班级,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小太阳”,因为他们眼中的老师总是一副开心的模样,总能给身边人带来正能量,似乎从来没有事情能让她不开心。事实上,并非真的没有不愉快,只是积极乐观的天性让她善于调整心情,也更能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教师这份职业于她仿佛有种特殊的魔力,一旦投入,便发自内心的喜欢,也会情不自禁想要倾其所有。
更为特别的是,有些学生毕业多年后依然会和她保持联系,当他们一起畅聊过往的日子,王琴发现,自己在无意中承载了很多孩子的悲欢,这让她觉得幸福与满足。
教师不只是教师
对于班级管理,王琴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
几年前,接手新班级的第一天,有个男孩直言不讳地跟王琴说:“老师,你不用管我,也不要对我抱有任何期待!”这句话让王琴惊讶之余也感到困惑,她想弄明白这个十多岁的孩子究竟发生过什么。
后来,王琴了解到,男孩没有双亲,从小在福利院长大,成长的过程里鲜少有人关心,甚至还曾被霸凌。她明白,男孩桀骜不驯的外表下隐藏了一颗缺爱的心,便决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个让人怜惜的孩子。中秋节,其他住读的孩子都有父母来探望,唯有男孩独自一人。王琴悄悄把他叫到办公室聊天,并送上了提前准备好的月饼。男孩的眼神明显闪过惊愕,紧接着便泪流满面。这件事之后,王琴与男孩约定:遇到困难时可以把自己当成父母一般来倾诉和寻求帮助。在她的持续关心下,叛逆的男孩重拾学业,最终顺利毕业。
谈及此,王琴心里满是安慰,连声音都透着欢喜。在她看来,若要真正惠及孩子,便不应局限于自己的身份。在教师之外以父母、朋友的角色给予学生温暖,陪伴一个个生命成长,这件事本就意义非凡。
问及为何有这样的感动,王琴坦言,学生给了自己很大的影响。她曾经历学生因家庭缘故无法继续学业,身为老师的自己却无能为力。哪怕时过境迁,彼此早已失了联系,当时令人心痛的画面也记忆犹新,内心的遗憾感直到今日依然还在。
“教师这份职业责任重大,需要细心、爱心与责任心。”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学生,这些年,王琴花了不少精力学习心理学,用专业的知识装备自己。她明白,一句问候、一次聊天、一份礼物,于自己是很简单的事,于孩子却极为重要。身为班主任,她希望在短暂的三年时间里,在知识之外也能给孩子带来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教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对于教学,王琴常常都在思考,想要探索出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在她看来,教学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教法,教师想要灵活施教便不能停滞不前。因此,她大量阅读,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参考前人经验的同时也不断摸索属于自己的方式。
很多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开口,有些基础弱的孩子连最基本的交流也听不懂。为了鼓励他们开口,王琴将学习任务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自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充当小老师,轮流讲、互相评。有时是开展故事会,让学生把新学的单词用故事串起来,并在班上公开演讲。有时是进行英语模仿秀或者配音,相互展示。
除此之外,王琴也尝试将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她曾接手过一个英语学习基础很弱的班,班上大部分人连26个字母都记不全。第一天,王琴让大家记一个单词,弄得学生很是惊讶:竟然会有这么简单的任务。从第二天开始,王琴每天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单词。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班级的词汇量有了极大的增长。
在王琴这里,只要学生愿意开口,哪怕说错了,她都会给予充分肯定。背后逻辑在于:以丰富的形式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减少他们在心理上对开口说英语的排斥,建立学习自信。
其实,对王琴而言,不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前行的动力都来自心底的热爱。在热爱之下,她始终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学习不停、探索不息。对于未来,她也始终保持期待,因为她相信,以热爱的姿态前行,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