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课改未来的创造者
2023-06-07王黎
王黎
主编语:
每月,编辑部将通过采访、整理、收集全国名师、名家、名校长关于教师发展与成长的好建议,汇集成给“好老师的100条建议”。每月一会,让我们以“好老师”为镜,知兴替,明得失,共襄成长。
课堂是一块聚集地,所有课程都在课堂上集合;课堂又是一块高地,贯通、融合在课堂里生成。课堂是真课改、假课改的分水岭,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试金石,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
论及课堂非谈教师不可,始于2001年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尺度——教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会学,教学应该以学习为中心,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一下子站到了教学的潮头。但这并不妨碍教师的“教”,只有“学”而无“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教是为了不教”才是从本质上體现教的最高和最终价值。所以,课改的未来在课堂,归根到底在教师。
在课改过程中,学科育人、教学育人如何科学有效落实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都清楚,课堂教学要发生根本改变必须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落实育人根本问题。
所以,课改的未来在教师。教师如何突破当下困境,推动未来课改?不妨从以下几点提前规划,提前着力。一是把握总方向。学科育人、教学育人必须基于学科特质,充分开发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二是学科育人、教学育人必须加强学科育德,要帮助教师明确学科育德是一道必答题而非选答题,也不是一道附加题。三是学科育人、教学育人重在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育人的关系,知识应包含着充分的育人元素。课改不是排除知识,相反,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结晶,知识是理性、智慧、逻辑以及情感的载体与化身。知识本身蕴含着育人价值。问题是如何让知识“活”起来,“活”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四是学科育人、教学育人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和过程,它以整体性、结构性的力量培育人,不仅是思政、道德教育,还包括细致、认真、专注的态度,理性思考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等等。未来,教师应努力实现在学科教学改革中走向育人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