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二十一)

2023-06-06

中国篆刻 2023年5期
关键词:笔势横画行笔

走之底

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和平捺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呈弧形分布,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点与横折折撇有时连写,缩为一弧线。捺画势较平,出锋长短有变化,也有不出锋。捺脚变化较多,有向右平出较粗长的,也有捺脚短小的,还有不出捺角的,形似横画。

首点取侧势,收笔向下,横折折撇自左上向右下斜,收笔向左下,再顿笔写捺画,不可太斜。横折折撇的波折幅度可大可小,有时变为一斜线,如“逥”字。

首点与第二笔可连写,也可笔断意连,横折折撇的长度根据被包围部分的长短而定。末画的平捺常收笔比起笔细轻,起笔较重,中间行笔略细,收笔可粗重些,也可变细,这种捺法外形很像横画。

在行书中往往借用草书的写法,以求变化和加强笔势的连贯。点与横折折撇省减成一弧线,平捺写成左重右尖横。有的将三部分用一弧线连成,如“游”字,上段起笔自右向左切入后呈向势向下行笔,圆转后横向行笔,收笔向左上翻。

走字底

首横稍短,呈上仰之势,收笔向左上(也可不出锋);竖画直挺,上长下短;第二横比第一横稍长,起笔处略偏左,收笔向左下写相连的两点;捺起笔略平,再向右下行笔,顿笔后出锋向右,也可向右出锋后回锋向上。

月字底

月字在下部时,形态较长,总体上呈长形。首撇改写成竖,略有弧度,收笔向右下顿笔。横短且上斜,转折处棱角分明,竖钩较长,出钩处比左竖要低一些;内二横要讲究变化,两横一短一长,或写成两点。

刀字底

刀字作为字底,横长折短,转折处方圆兼备,撇画直挺,从横的中部落笔,收笔下出锋位置比横折钩要低。

目字底

左竖呈向势,横折是横短竖长,内二横上长下短,上横向上斜,第二横平或向下斜,末横与左右竖均相接封口。

木字底

木字作字底时,横长竖短,撇捺缩为点。横画根据上部的形态宽窄而定长短,上窄则下宽,竖画较短,收笔向左上出钩,两点左低右高;上部较宽时,木字底要横短竖长,左点收笔向右挑出,再连写右侧点。

田字底

田字底上开下合,首竖略斜且有弧度,收笔上挑写横,横折应横长折短,折画收笔向上,与左竖呈相向之势,接着写竖,中横稍短,与中竖相交,与左右竖相离,收笔牵丝向左下接笔写末横。

心字底

左点起笔承右上笔势,向左下顿笔,卧钩起笔与左点相接,向右下渐重行笔,出钩向字心,第二点居中,连笔写第三点,三点左低右高。另一种写法将卧钩缩为一点,再并一点,似三点连写,收笔向左下。

巾字底

巾字底形态较长。左竖起笔承上部收笔之势,横折钩的横斜且略长,折笔向左下斜,不可太长,出钩向上挑出,接写长竖,位置偏右,直中带曲,有向背变化。

四点底

四点底在不同的字中呈现不同的形态,或离或合。根据整字布局的需要,四点有时笔笔独立,笔断意连,有时笔画连写,有时省减一点,更简捷的是将数点连写成横状。

左点起笔向左下斜,收笔势向右,形态较大,第二点侧右,收笔上仰,第三点位置稍高,末点形态较长,收笔向右下。四点呈上合下开之势,位置高低不等,如波浪起伏。

四点连写有不同的节奏变化,点有大小、高低和间距的变化,如“热”字;四个点连写也可以省减其中的一点,如“照”字;还可以把前三点缩为一短横,如“无(無)”字。

在行书中,往往将零散的笔画连写在一起,并通过降低起伏的幅度来省减,最常见的是两点连写为一横,同样三点、四点也用此法。在“无、焉”等字中,短小细碎的笔画较多,把四点连成一横。

猜你喜欢

笔势横画行笔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画说汉字——百
楷书的笔势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八)
汉字艺术结构解析(四)叠横不宜平行
王忠义教你写书法
写字大课堂
论书势之内在构成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