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流派
2023-06-06
在中国印章史上有三个令人仰望的高峰,一是战国时期的玺印,因为各地文字的差异,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玺印风格;二是秦汉时期的印章,随着文字的统一形成了完备的印章制度,被后世奉为圭臬;三是明清时期的篆刻流派,篆刻走向文人自觉的艺术创作。如果说前两个高峰的出现是时代风格的具体表现,我们关注不同历史时期的印章演变;那么明清时期的篆刻流派则是以文人篆刻家为主要推动力的艺术创作,我们更多地把聚焦点放在篆刻名家的身上来分析篆刻艺术风格。
明清时期出现众多篆刻流派,将印章从实用功能中彻底解放出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篆刻艺术门类。文彭被公认为明清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山祖师,和与之齐名的何震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两人一同致力于篆刻艺术的革故鼎新,向秦汉印章汲取营养,革除唐宋以来印章的繁冗流俗,同时以青田石为载体自篆自刻,极大地推动了文人篆刻的发展,篆刻艺术风气转盛,开明清篆刻流派的先河,后人称之为“文何派”。文彭、何震以后,篆刻家辈出,苏宣、汪关、梁袠、朱简是代表人物,都以汉印为宗,成为一时风尚。然而篆刻风格有所差异,文彭、苏宣、汪关的印风和平稳健,何震、梁袠的印风猛利刚毅。后有程邃开“歙派”,丁敬开“浙派”,邓琰开“邓派”,等等。
何震笑谈间气吐霓虹
苏宣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朱简海阔能容物莲心不受污
汪关逍遥(消摇)游
梁袠岂有文章惊海内
歙派以程邃为首开,篆刻取法秦汉,博采何震、文彭诸家之长,又能泥古出新,参合钟鼎古文,以离奇错落的手法,推动篆刻艺术继续发展,后继者有汪肇龙、巴慰祖、胡唐等人。
程邃 少壮三好音律书酒
巴慰祖 下里巴人
胡唐 藕花小舸
浙派的开创者是丁敬,丁敬篆刻远承文、何,近接程邃,兼收各时代印章长处,而不肯墨守汉家成法。他的一首《论印绝句》:“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正是他的篆刻主张,时人称其“兼撷众长,不主一体,故所就弥大”。刻印时以碎
切刀为主,表现出钝朴奇崛、遒劲浑然的篆刻风格,引领浙派篆刻的发展。与蒋仁、黄易、奚冈并称为“西泠四家”,或“浙派四家”,与后起者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为“西泠八家”。
丁敬龙泓馆印
黄易茶熟香温且自看
奚冈龙尾山房
蒋仁真水无香
陈豫钟文章有神安有道
陈鸿寿绕屋梅花三十树
赵之琛神仙眷属
钱松集虚斋
邓派篆刻直接以邓石如的姓氏开派,邓石如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初学何震、梁袠,后将自己的篆法运用到篆刻中,开创篆刻新风格,强调“书从印出,印从书出”的篆刻实践,打破了传统程式中汉印隶化的现象,在篆刻中首创采用小篆和碑额的文字,拓宽了篆刻取法的范围,形成与皖、浙两派的鼎足之势。后起者有我们较为熟悉的吴让之、赵之谦、徐三更、黄牧甫等,都发展出各家的独特面貌,个人篆刻风格鲜明,极大地丰富了清代篆刻艺术。
邓石如 意与古会
邓石如 笔歌墨舞
徐三更 海鸥
黄牧甫 书远每题年
师慎斋
赵之谦 餐经养年
近代篆刻大家首推吴昌硕,他的作品集“诗、书、画、印”为一身,熔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同时受到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影响,善于留白,虚实对比感极强,以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刀法雄浑朴茂中寓秀逸,呈现出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的审美效果,在篆刻艺术中创造性地表现出金石味,并将这种残缺美上升到一个新的审美境界,对近现代的篆刻艺术发展影响极大。
吴昌硕 鲜鲜霜中菊
吴昌硕 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
明清篆刻流派纷呈,我们可以较为详细地梳理出各家各派。同时,篆刻实践与印学理论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互为进步的力量,印材的丰富、取法的广泛、文人的参与、金石学的兴起等多种因素,共同将明清的篆刻艺术推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