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罗氏沼虾池塘轮作试验
2023-06-06何俊殷文健张宪中刘颖沈勇平
何俊,殷文健,张宪中,刘颖,沈勇平
(无锡市水产畜牧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无锡 214021)
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原产于东南亚,20 世纪30 年代由日本传入我国,现长江中、下游均有分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种[1-2]。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个体大、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自1976 年引进我国,其养殖业发展迅速。
根据小龙虾与罗氏沼虾养殖周期不重叠、且生长速度均较快的特点,利用小龙虾养殖空闲期开展罗氏沼虾轮养,可提高养殖水体利用率,增加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现于2021—2022 年开展了小龙虾、罗氏沼虾池塘轮作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无锡市新吴区鸿山镇一家农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周边无工业污染、电力配套齐全。试验塘口面积2 000 m2,池深1.2 m,池底平坦,土质为壤土,底部淤泥≤10 cm;塘口四周设置塑料薄膜防逃围栏,高40 cm;塘口两端建有进、排水口,采用双层密网片包扎好,防止养殖对象逃逸;配置功率为1 000 W 的水车式增氧机1 台。
1.2 池塘清整和水草种植
2021 年12 月底,抽干池水,冻晒后清除多余淤泥,检查防逃设施并维修受损部分,加固池埂。清塘后,每667 m2用100 kg 生石灰化浆泼洒,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及其他敌害生物。1 周后,排水暴晒。2022 年1 月中旬种植水草,采用伊乐藻、轮叶黑藻1∶1 混合种植的方式,水草覆盖度约50%,种植后全池泼洒生物有机肥,促扎根生长,根据水草生长情况,逐渐加高水位,每15 d 使用1 次有机肥。高温期需保证伊乐藻不露草头,通过调控水位和割除浮在水面上的草头,养护水草,确保水草在表层高温水层以下。一旦发现死亡水草,及时捞除。
1.3 苗种放养
3 月26 日开始投放该场自主培育的小龙虾苗,其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活力较强。至3 月30 日,共放养平均规格400 尾/kg 的小龙虾苗45.5 kg,每667 m2放养约6 000 尾。小龙虾养殖至5 月底结束。
6 月15 日清塘消毒后,采用低密度大规格放苗方式,投放平均规格84 尾/kg 罗氏沼虾苗,虾苗来自苏州阳澄湖,每667 m2放养约1 400 尾。苗种放养前,用3%~5%盐水浸泡10 min 消毒,试水后放养。放苗前水体泼洒抗应激“高稳Vc”,调水解毒,增强苗种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1.4 养殖管理
小龙虾投喂专用配合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32%、粗脂肪≥5%、赖氨酸≥1.2%):苗虾、幼虾阶段,投喂饲料粒径为2 mm;中虾、成虾阶段,投喂饲料粒径4 mm。当水温升至12 ℃时开始投喂,日投饵量为存塘虾质量的2%~6%,08:00 左右投喂日投饵量的30%,17:00 左右投喂70%,并根据天气、吃食等情况酌情调整。
罗氏沼虾投喂通威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40%、粗脂肪≥6%、赖氨酸≥2.1%),投饲方式与小龙虾一致。虾苗放养前3 d,采用EM 菌、硅藻旺、腐殖酸钠调节水质,每667 m2用量为0.6 kg,培养有益藻类。养殖过程中,每7 d 使用1 次水质和底质改良剂,每667 m2用量为0.1 kg。水位保持在1 m 左右,定期注入新水,适时开启增氧机,高温天气加强增氧。
1.5 病害防控
养殖过程中,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加强清塘、消毒和清淤,净化养殖环境;放养规格一致、经过消毒杀菌的优质苗种,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合理控制投饵量;种植水生植物,加强管护;调控水质、改良底质,保持水体肥、活、嫩、爽;对病虾准确诊断,规范用药,将死虾及时作无害化处理。
1.6 打样测量与数据统计
小龙虾养殖期间,每15 d 左右进行称量打样;罗氏沼虾养殖期间,每30 d 左右进行称量打样,用地笼网捕捞虾,随机抽取35 尾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量体质量(精确到0.01 g),用直尺测量全长。试验数据使用Origin9.0 软件绘图。试验结束后,统计小龙虾和罗氏沼虾捕捞产量、捕捞规格、回捕率、产值和效益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龙虾生长分析
2022 年3 月26—5 月17 日小龙虾打样测量数据见图1(a)(b)。由图1 可见,小龙虾体长、体质量均呈明显增长趋势。4 月8 日体长较放养时增加178.26%,之后增幅逐渐减缓,5 月17 日平均体长较5 月7 日增长5.66%,其中最大个体体长13.0 cm。4 月8 日小龙虾平均体质量较放养时增长203.6%,之后小龙虾平均体质量保持较快增长趋势,至5 月17 日,平均体质量为(34.99±6.81)g,其中最大虾体质量为60.9 g。
图1 小龙虾体长和体质量变化
2.2 罗氏沼虾生长分析
2022 年6 月15—9 月22 日罗氏沼虾打样测量数据见图2(a)(b)。由图2 可见,罗氏沼虾体长和体质量呈较明显的增长趋势,7 月22 日,平均体长、平均体质量较放苗时分别增加62.13%和105.37%;8 月份体质量增加幅度较大,9 月份增长幅度有所减缓,其中最大虾体长20.40 cm,体质量135.10 g。
图2 罗氏沼虾体长和体质量变化
2.3 小龙虾、罗氏沼虾收获情况
4 月底用地笼网捕捞小龙虾,捕大留小,至5 月底捕捞结束。小龙虾捕获总量445 kg,每667 m2产小龙虾148.3 kg,部分质量较好的虾作为种虾留存。9 月上旬,用地笼网捕捞罗氏沼虾,捕大留小,至10月上旬捕捞结束。罗氏沼虾捕捞总质量192 kg,每667 m2产罗氏沼虾64 kg。小龙虾、罗氏沼虾养殖收获情况见表1。
表1 小龙虾、罗氏沼虾养殖收获情况
2.4 养殖成本、效益
小龙虾、罗氏沼虾轮作模式养殖投入产出见表2。由表2 可见,小龙虾—罗氏沼虾轮作模式,每667 m2养殖成本较小龙虾单养模式提高165.63%、产值增加167.92%、利润增加171.43%,投入产出比提高;较罗氏沼虾单养模式提高60.38%、产值增加59.55%、利润增加58.33%,投入产出比略低。
表2 小龙虾、罗氏沼虾轮作投入产出万元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安排好养殖茬口衔接,采用小龙虾与罗氏沼虾轮作模式,增加了单位养殖水体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伊乐藻和轮叶黑藻2 种优质水草复合种植模式,净化水质的同时,能够为虾类生长提供躲避、遮阴场所和食物来源[3-6]。每667 m2产小龙虾148.3 kg;规格≥35 g/只的小龙虾产量占比>80%,回捕率69.86%;每667 m2产罗氏沼虾64 kg,规格≥100 g/只的罗氏沼虾产量占比>50%,回捕率51.20%。本轮作试验与单养一季小龙虾和单养一季罗氏沼虾比较,养殖增效明显。
罗氏沼虾采用低密度、大规格放苗方式,商品虾回捕率不高。其原因:一是2022 年罗氏沼虾养殖期间,遇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水体表层最高温度>40 ℃,对虾类摄食、养殖水环境、水草生长等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而影响虾成活率;二是罗氏沼虾对其生存环境,如底质、水质、溶解氧等要求较高[6],本试验增氧方式为单一水车式增氧,对底层增氧效果不理想且能耗高;三是8 月中上旬,罗氏沼虾达到商品虾规格时,没有及时捕大留小,造成大小虾互相蚕食,从而影响虾成活率。
在今后的养殖中,建议增氧方式调整为表层水车式增氧与底层微孔管道增氧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7],同时结合水生植物种植与微生态制剂调控等措施,达到养殖水体原位净化的效果[2]。罗氏沼虾达到商品虾规格时,即可陆续捕大留小,缓和大小虾互相蚕食现象,同时提高养殖水体空间和饲料利用率,增加罗氏沼虾产量和回捕率。